① 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
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效、調整產業結構、研發應用低碳技術、轉變觀念增強低碳消費意識等被人為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 能源效益是一個非常廣義的名詞,包含了所有消耗較少能量得出同樣功效(例如:光、熱和動能)的方法。節能汽車、省電照明、改良的工業程序、建築的隔熱設備和其它相關的技術。節能與省錢常常同出一轍,所以提高能益往往可以提高利潤。
用得少一些,效果好一些
能源效益往往有多重效果。例如,一台節能洗衣機或洗碗碟機可用較少的水量。節能也可提供較多舒適。例如,一座隔熱性能較佳的房屋可在冬季感受和暖,而在夏季感到清涼,有益人體健康。一台節能冰箱可製造較少噪音,不會結霜,外殼也不會凝固,也可維持較長時間。節電照明可提供較亮的光度。所以概括而言,節能就是:「用少一些,得出更好效果」。
能源效益擁有巨大的潛能。節能的方法很簡單,包括在你的屋頂安裝隔熱板,採用超絕緣的玻璃窗,或購買高能效的洗衣機取代已損壞的。所有這些例子既可省錢也可節能。但最大的節能不是來自瑣碎的步驟,真正的得益來自整個概念的重新思考,例如「整個房子」「整台汽車」或甚至「整個運輸系統」。只要你今天開始節能,你便發現真正的能源需求只是你以往所消耗的百分之10-25。
拿房子來做例子。只要適當地把整個外殼(從屋檐到地庫)絕緣,屋子對暖氣的需要便會減少,而你只需要較小與較便宜的暖氣系統。你只要付出少量隔熱裝置成本,便可省回三分之一的能源。進一步進行隔熱和裝置高效益通風系統,更可節省九成的暖氣。
另一個例子是,在夏季常用的空調。也許可以改善空調系統本身的效益,但更可以從整個系統出發,先增加樓宇的散熱效能,然後購置高效能的電腦、復印機、照明和通風系統,使人們晚間便不用開空調。當然,如果樓宇是建在通風良好的地區,人們甚至不用空調呢!
為什麼不是人人都願意進行節能呢?在美國,根據美國能源效益經濟協會的統計,在2000年平均每人的能源消耗量已回到1973年水平,而在這27年間,美國每人的經濟生產(GDP)上升了百分之74。所以,很多人已經嘗到了節能的好處。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要真正開發節能的龐大潛力,必須得到政府的配合。為達到目標,最重要的辦法是制定房屋、辦公室、汽車和電器等等的最低能效標准,反映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消費者有權知道他們購買的產品是否達到最低標准。不過,政府往往忽視了能源效益標準的重要性,或者標准本身欠缺了約束力。政府應該把握機會,推動能源效益技術的革新和改善。 風能是世界發展最快的能源,也是相對簡單的技術能源。在一道高聳的巨塔和轉動的扇葉背後,藏著輕量物料、空氣動力和電腦操控系統之間的一套復雜相互作用。電力從旋轉輪,通過變速齒輪箱,然後送到發電機,雖然有些渦輪機不用齒輪箱也可直接推動。
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在2005年和2006年都實現了超過100%的年增長率,2007年預計總裝機容量可以達到560萬kW。也因為市場持續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風電的生產成本在過去15年裡已經下降了一半,而且會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擴大繼續下降。甚至在一些風能潛力高的地方,風電已經可以與新的燃煤電站相競爭。
預計到202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可以達到12212萬kW。 太陽能在全球很多角落都被使用,而且只要適當開發,具備潛力提供現在世界能源消耗量幾倍的能源。太陽能可以直接產生電力,或用於加熱與冷卻。太陽能未來有多少潛力,全視乎我們人類是否全力抓緊開發的機會。利用太陽能量的方法有很多。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陽光轉化成化學能,於是人們通過吃植物和燃燒木材吸收能量。而我們常常提及的「太陽能」,就是直接把陽光轉化成熱能和電力給我們使用。太陽能最基本的兩種包括「太陽熱能」和「光伏能」。
太陽光伏:這是直接從光轉化成電力。電力產生的秘密是利用可以釋放電子(負極粒子)的半導體物料來產生電能。光伏電池中最常用的半導體物料是硅,一種常見於沙的元素。所有光伏電池都有最少兩層半導體,一邊正極一邊負極。當光照射到半導體,兩層物料之間產生的電場便會推動電子移動,產生直流電。光度越強,電流便越大。
所以,光伏系統不需要燦爛陽光也足以發電。它也可在陰霾的日子發電,而產生的能量是與雲的密度成正比。由於太陽光從雲的反射,少雲的日子甚至比萬里無雲的晴空產生更高能量。
現在常見的小電器,包括計算機,便是利用非常小的光能電池推動。光伏能也可對沒有電網供電的地區提供電力。人們已經開發了一種名為「太陽能冷凍系統」的冰箱。經過測試後,已經獲得一些人道救助組織的採用以協助沒有供電的地區儲存疫苗。一些不想依賴電網供電的人還可以用來冷藏食物。 地熱供暖,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面、地板輻射供暖或地熱輻射供暖。傳統的採暖方式以散熱片為主。使用散熱片熱量集中在上面,用戶有頭暈而腳涼的感覺,使用不舒適,目前地板輻射採暖比較符合「舒適家居」的理念。
冰島87%的家庭使用地熱供暖。 一個潛在的方案被稱為「人造火山」,即將硫微粒噴射到高層大氣。如圖所示,硫顆粒就像一面巨大
的遮陽傘,阻滯陽光和熱量,將其反射回太空。火山灰中就含有硫。本周,艾西洛瑪國際氣候干預技術大會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西菲克格羅夫市召開,與會代表將詳細討論「人造火山」及其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緊急方案。此次會議將嘗試起草世界上第一個地球工程學研究道德行為規范。
美國企業研究所地球工程學計劃主任塞繆爾-瑟斯特羅姆(Samuel Thernstrom)指出,這並不代表這些應急方案會在不久的將來投入使用。美國企業研究所是一家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政策研究機構。不過,專家應該認真考慮這些方案,包括人為改變氣候。瑟斯特羅姆說:「我們應該加深對地球工程學的了解。氣候變化不是一個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的問題,至少我們在有生之年是解決不了了。但是,我們可以對氣候變化加以控制。」 專家稱,沙漠造林或許能夠吸收大氣中更多的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這一地球工程學創意已經扎
根於非洲。例如,非洲13個國家正在建立「綠色長城」,希望讓樹林在阻止撒哈拉沙漠擴張的同時,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撒哈拉森林計劃」的組織者計劃在可再生能源設施沿線植樹造林,這些設施專門為世界各地的沙漠地區所設計。
美國氣候研究所(Climate Institute)氣候項目首席科學家邁克爾-麥克拉肯(Michael MacCracken)表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飆升,「綠色沙漠」可能沒有足夠多的吸碳能力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氣候研究所是一個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非營利機構。不過,麥克拉肯同時指出,在一個低碳世界中,沙漠造林可能不失為一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良策。 「生物炭」或許與土壤一樣年代古老,但專家表示,亞馬遜流域印第安人製作「生物炭」的做法可能
是抗擊全球氣候變化的好辦法。據國際生物炭倡導組織介紹,生物炭數量豐富,滲透性強,可以通過加熱農業廢料製造,一旦重返土壤,它們可以在接下來的數百甚至數千年裡在土壤中吸收碳。相比之下,森林的吸碳能力有限,因為如果樹木被砍伐或死去,溫室氣體即會溜掉。瑟斯特羅姆將生物炭歸於他「值得探索」的類別,麥克拉肯同樣持這種觀點,他認為,除了吸收二氧化碳,生物炭還有改善土質的好處。 海藻可能是綠藻類層(pond scum的「近親」,但在推動種植海藻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科學家眼中,
它們顯然具有更為「高尚」的地位。在這張照片中,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婦女正在收獲海藻。據韓國釜山國立大學「海藻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介紹,地球上一半的光合作用發生在海洋,而在海洋中,光合作用主要發生於一種稱為浮游植物的微小海洋植物身上。
浮游植物是無法在地里種植的。相比之下,沿海地區可以輕易種植海藻,科學家希望將這作為增強海洋吸碳能力的潛在方案。麥克拉肯表示,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在收獲海藻以後,將其變成可再生燃料,這確實是一舉兩得。在光合作用中,陽光將二氧化碳轉變為能量的過程。 據科學家介紹,如果將屋頂刷成白色,如照片中這些建在百慕大漢密爾頓的房屋,它們可以反射更多
的陽光,這或許是解決氣候變化最簡單的地球工程學方案之一。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表示,黑屋頂的反射率約為10%至20%,相比之下,白屋頂的反射率則達到70%至80%。美國氣候研究所的麥克拉肯說,此外,白屋頂還有一個好處:屋頂反光的建築物裡面不會像普通建築物那麼熱,從而會降低空調的用電量。 專家介紹,向海洋中人工撒鐵可以刺激稱為浮游植物的微小海洋植物的生長,而這種海洋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圖中所示是南極洲附近的浮游生物。通常情況下,鐵物質
可由大風吹入海洋,刺激海洋生物生長。科學家在世界各地實施了大量初步的撒鐵實驗,獲得了不同程度地成功。在其中一次實驗中,生長受到鐵物質刺激的植物不久即被蝦類動物吃掉,令實驗效果大打折扣。
麥克拉肯表示,無論人工向海洋撒鐵的嘗試結果如何,尋找一條適合地球工程學的抗擊氣候變化之法都至關重要,因為許多方案都會持續時間很長:「將一種責任強加給我們的後代。這顯然是個大問題」。不過,瑟斯特羅姆和麥克拉肯均認為,地球工程學方案或許是當前唯一可行的辦法。麥克拉肯說:「地球工程學很大程度上就像是化學療法,你也不想接受這種治療,但它的療效確實比替代療法強。」
② 印度緊急搜救冰川事故受困者,氣候變化為何再次被提起
印度緊急搜救冰川事故受困者,這場災難至少造成20人死亡,177人失蹤。中方對此深表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示慰問,希望他們早日獲得營救。
全球氣候變暖,引起南北兩極冰川加速融化。導致大量北極熊,企鵝等生物無法立足,無法捕食。我們應該要去教訓及時作出應對。
③ 印度多地遭遇低溫,當地的氣候變化有怎樣的特點
印度多地遭遇低溫,當地的氣候變化有怎樣的特點?印度是一個地形十分復雜的國家,很多地區有著不同氣候模式,所以他們遭遇低溫情況完全不一樣,很多人不明白因印度具體情況,以及氣候方面具體特點,下面給大家把印度氣候具體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作為參考:
三、印度很多平原和盆地氣候潮濕,溫度變化十分平均,冷空氣會持續加劇:
印度還有一些平原和盆地在印度3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中,這種地區也佔比15%左右,這就形成了一種暖濕氣流,從而這種氣候特點就決定了,濕冷空氣會不斷持續下去,從而這些地區無法從冷空氣中快速恢復過來,因此冷空氣才會逐漸增加,產生一個長期效應。
④ 印度遭遇122年來最強熱浪,當地居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氣溫
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印度氣象局持續對印度將在5月遭遇的高溫傳出預警。當地時間30日,印度氣象局預測分析,5月,印度北邊和西北地區的溫度很有可能達到50攝氏度,對農作物和工業生產主題活動造成不良危害,這一讀值早已貼近印度122年以來最大水準了。
以溫度做到43-46攝氏度的4月28日為例子,當日印度全國各地用電量最高值要求做到創記錄的204.6吉瓦。印度約75%的電力工程來源於煤化工。很多用電量造成印度煤炭庫總量驟降,印度政府部門迫不得已公布撤銷753趟貨物運輸火車服務項目閃展運輸能力。
依據印度新聞媒體報道,現階段印度全國各地173家原煤熱電廠中,最少有108家煤碳庫存值吃緊,電力工程緊缺下,以印度北部拉賈斯坦邦為例子,其加工廠和鄉村地域每日斷電4鍾頭減輕用電量工作壓力。
商業用電終斷和大區域斷電對印度公司而言並不是個喜訊:印度的經濟活動近期剛開始回暖。
印度電力部則表明,4月28日印度用電量最高值要求飆漲至歷史時間新紀錄後,預估5月還將增加8%,印度氣象局則警示說,將來幾日氣溫會更熱。
⑤ 印度洋表面溫度有什麼解決方法
印度洋表面溫度這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問題,目前來看應該還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全球氣候變暖的大問題。
⑥ 印度的水旱災害頻繁是什麼造成的,解決措施是
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修建水利工程;加強監測預報;建立預警制度;完善保險制度
⑦ 氣候變化使印度出現創紀錄熱浪可能性增加30倍,能否阻擋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使印度出現創紀錄熱浪可能性增加30倍,可以阻擋氣候變化的,這需要我們個人做出努力,需要每一個個國家自身做出努力,需要國與國之間加強合作。
氣候變化使印度出現創紀錄熱浪可能性增加30倍,能阻擋氣候變化,現如今氣候的變化其實很大因素是人為的,這也是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想阻止這樣的氣候事件的發生,就需要做出個人的努力,節約減排,不要讓自己的生活的家園變成我們不熟悉的樣子。
總之,氣候變化使印度出現創紀錄熱浪可能性增加30倍,能阻擋氣候變化,今年很多地方的氣候其實變化得都是十分地明顯,這也是大自然在提示我們應該好高地保護好大自然了,不能夠再過分利用大自然、消費大自然,這樣的最終結果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利的,而利的一面也只有眼前的蠅頭小利,更長遠的是不利。
⑧ 1、說明印度的氣候類型並分析成因。2、分析印度面臨的人口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熱帶季風氣候區!成因:夏季吹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
問題:人口增長過快人均收入增長緩慢,導致70%人口溫飽問題未得到解決,20%的人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
措施:推廣計劃生育,提高經濟發展!
⑨ 印度應對氣候變化的做法
印度氣候特點: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受季風的影響,一年之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響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印度降水季節變化大,季風活動不穩定,降水量極不穩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造成水、旱災害頻繁
印度主要氣候分區:
1、熱帶季風氣候區:印度半島約60%的地區屬此氣候;
2、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在印度半島南部的沿海低地。全年高溫多雨,溫差很小。3、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區:主要包括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
4、沙漠氣候區:分布在西部的塔爾沙漠。全年少雨或無雨,夏季氣溫高達50℃以上,冬季較涼爽。
5、高山氣候區:主要包括西北和東北邊境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區。冬春季嚴寒乾燥,最低氣溫達-30℃;夏秋季涼爽。終年積雪,氣候垂直變化顯著;
6、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涼爽溫潤。全年降水豐富,那加蘭邦的乞拉朋齊年降水量達1萬毫米以上,被稱為"世界雨極"。
⑩ 印度為解決全球變暖做了什麼
英國是一個島國,全球氣候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全球氣候變暖,氣候更加炎熱,大部分處在熱帶的印度在旱季會更加炎熱乾燥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多發,會影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