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熊生活在哪裡
熊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
生活於北方寒冷地區的熊有冬眠現象,而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時間可持續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然也會出洞活動。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除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情交配期外,其餘時間熊都單獨活動。母熊一般1年產1~4崽。
外形特徵
熊軀體粗壯肥大,體毛又長又密,臉形像狗,頭大嘴長,眼睛與耳朵都較小,臼齒大而發達,咀嚼力強。四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5隻鋒利的爪子,用來撕開食物和爬樹。尾巴短小。熊平時用腳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當追趕獵物時,它會跑得很快,而且後腿可以直立起來。
常見的特徵有短尾、極佳的嗅覺、五個無法收縮的爪,以及長、密、粗的毛。剛出生時,它的大小與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與母親生活一年。
② 馬來熊分布在哪裡
馬來熊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一帶,包括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婆羅洲)、緬甸、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等地,在中國的雲南綠春以及西藏芒康也有少量分布。
③ 印度熊的介紹
印度熊,熊科(ursidae)現生種分布於全北界和南美洲。這是一些體型笨重的動物。它們的裂齒變小,前臼齒退縮,臼齒加大,冠面紋飾復雜化,基枕部短寬,耳泡扁平,外耳道長。
④ 熊都常出現在哪幾個國家
熊氏家庭成員體型差別較大,塊頭有大有小。一般的是北極熊(540千克),棕熊最大(1000/100千克),然後是美洲黑熊(約450千克)、亞洲黑熊(約150千克)、懶熊(140千克)、眼鏡熊(約175千克)、馬來熊(約45千克)。
⑤ 印度尼西亞特別是科摩多島上有哪些厲害的動物
科摩多巨蜥最有代表性
⑥ 黑熊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黑熊居住區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這支居住大軍的分布位置從阿富汗貧瘠的山區開始,沿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直到緬甸和我國的西南部,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偏北的一支則分布在我國的東北、俄羅斯東南以及日本的四國和本州。
黑熊屬林棲動物,特別是植被茂盛的山地。在夏季,它們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動,到了冬季則會遷居到海拔較低的密林中去。為了生存,它們偶爾也會游盪到平原地帶。
⑦ 印度熊的歷史研究
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了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癒合,4或5趾,末端具銳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邱占祥,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理·戴福德,在今年第四季度的《古脊椎動物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山西保德印度熊一新種》的文章,記述了在中國發現的一種印度熊——師氏印度熊,拉丁文物種名為Indarctos zdanskyi。
在研究山西榆社的食肉類化石資料時,戴福德(R.H.Tedford)注意到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Frick藏品中有一個產自中國的印度熊的頭骨.
⑧ 印度獅的領地有熊嗎
如果獅子的領地和熊的領地相鄰,他們有可能相遇
⑨ 印度熊的簡介
它們大概起源於歐洲漸新世的鼬熊(cephalogale)。晚第三紀的主要代表是祖熊(ursavus),這個屬在北美和中國也已發現,到上新世現代各屬就已出現了。熊類以晚始新世至上新世還有兩個旁支。一個是犬熊類(amphicyoninae)。這類動物主要發現於歐洲大陸,北美也有少量化石。這是一類個體相當大的動物,其牙齒形態與犬科者很接近,所以長期來被歸入了犬科。近來發現它們頭骨基部構造和四肢的構造與熊的更為接近,才又改歸熊科。另一類是半熊類(hemicyoninae),它們的地理分布與犬熊相同。早、中中新世以半熊(hemicgon)為代表,晚中新世以印度熊(indarctos)為代表,而上新世則以郊熊(agriotherium)為代表。這也是一類個體很大的動物,牙齒與熊類者相當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