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麥哲倫,迪亞士,達迦馬,哥倫布四人最後分別到達了哪裡
麥哲倫:死在菲律賓,其剩餘船員環球回到葡萄牙;迪亞士: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達-迦馬:到了印度西海岸;哥倫布:到了美洲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瓜納哈尼島。
『貳』 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是在何時發生的事情
1488 年,葡萄牙探險家巴托洛梅烏-迪亞斯成為第一位繞過非洲南端的歐洲航海者,為從歐洲到亞洲的海上航線開辟了道路。迪亞士的船繞過危險的好望角,然後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進入印度洋水域。
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
今天,好望角已成為穿梭往返歐亞之間船隻的必經之地。這里一年四季狂風呼嘯,怒濤洶涌,巨浪一般在6米以上,有時竟達15米左右。怪不得當年迪亞士的船隊經過這里時,會遇上那麼大的風暴。
『叄』 迪亞士是在哪死的
非洲好望角
1500年5月12日,一些喜歡研究星象判斷未來命運的船員船隊看見一顆彗星劃過天際並朝好望角劃去,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正巧,在經過好望角附近,他們遇到了大風暴,有4艘船被毀和打翻,船上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迪亞士,迪亞士曾闖過了印度航線的最艱險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
『肆』 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是在什麼過程發生的事情
迪亞茲曾兩次受葡萄牙王室的委託,尋找連接印度的道路。Diasys獲得了相當多的經驗,使他能夠安全返回第一次旅行和發現開普敦。但第二場比賽沒有那麼順利。戴斯在一場大風暴後終於被殺了。那麼Diasys的旅行時間是多少。
因此,1487年,他的航行路線確實探索了通往印度的道路。沿著同樣的航行路線,迪亞西人正准備繼續探索印度之路。他們到達了一個非常遙遠的陸地航向,很難到達。Diasys稱之為風暴之角,這將成為美好希望之角。1488年,迪亞西一家來到非洲最南端,國王的名字刻在其中一個上面。戴斯的旅程最終未能到達真正的印度。
葡萄牙希望開辟一條新的道路,探索非洲最南部的奧秘。戴斯的第一次旅行是為了探索非洲最南部。在戴斯的第二次旅行中,人們受到馬可波羅旅行故事的影響,對富饒而富饒的東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當時,葡萄牙經歷了獨立戰爭,國內政權繼續穩定,下一步是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東方是一個願景,但它控制著中國的稅收流或海盜勒索還沒有準備好付錢給葡萄牙,因此必須開辟新的道路。這一次,迪亞什此行的目的是開辟通往印度的新道路,從而彌合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橋梁。
『伍』 發現印度洋的航海者迪亞士來自哪個國家
葡萄牙
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迪亞士(注意,應該是Bartholmeu Dias 或者 Bartholmew Dias。)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他的祖父若昂·迪亞士、父親迪尼什·迪亞士都是追隨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家。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迪亞士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
『陸』 1.分別寫出迪亞士、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路線
1、迪亞士:葡萄牙——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倫布: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古巴——海地(美洲地區)——里斯本——巴羅斯。
麥哲倫:從西班牙的聖羅卡港——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穿越美洲大陸南端的海峽(即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這是從美洲人的立場出發的,因為16世紀前印第安人以創造了高度文明,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歐殖民者的入侵,摧毀了印第安人的古達文明,中斷了印第安社會的發展。因為帶來的戰爭,屠殺,疫病等,使人口急劇下降,倖存者被圍圈或被迫入山林。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災難。
3、其實現在真正意義上的美國人所剩無幾,當時作為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被殺的很多,美國現在有『哥倫布紀念日』,哥倫布日是美國於1792年首先發起紀念的。當時正是哥倫布到達美洲300周年紀念日,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發起舉辦了紀念活動。
1893年,芝加哥舉辦哥倫布展覽會,再次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從此,每年的這一天,美國大多數州都要舉行慶祝遊行,教堂禮拜和學校活動以紀念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但也有說美國人對哥倫布態度很不好,10月12日是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紀念日。近幾年在美國學校,哥倫布的地位有所下降,許多老師開始嘗試用更平衡的角度介紹他的「另一面」,即哥倫布抵達加勒比海以後所發生的事情,包括給當地土著居民帶來的苦難。所以辯證的看吧,有好有壞,哥倫布雖然帶去了災難、屠殺、殖民掠奪,卻也破除了人們的思想束縛,促進人們思想解放。
(6)迪亞士在印度哪裡擴展閱讀:
麥哲倫的航海事跡:
公元 1480 年,麥哲倫誕生在葡萄牙一個沒落的騎士家庭里,小麥哲倫在 8 歲時被送進王宮,做了一名侍童,在那裡,他開始接受一些教育。麥哲倫在宮中生活了將近 5 年,他曾經做過王後的侍童,深受王後的喜愛。
從宮中出來以後,麥哲倫繼續學習,他很快對航海發生了興趣。18 歲那年,麥哲倫進入航海事務廳工作。在那裡,他了解到了哥倫布和達·迦馬的偉大航行,並開始研究當時最為先進的地理學說和航海技術。不久,他的研究被中斷了。
1505 年,麥哲倫應征入伍,參加了葡萄牙對東印度和馬六甲的軍事征服,直到 1511 年戰爭結束。幾年的航海和戰爭使麥哲倫獲得了大量航海知識和經驗,這為他偉大的環球航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11 年,從馬六甲返回不久的麥哲倫被派往北非戰場,回國後他繼續在航海事務廳工作。這時候,麥哲倫的腦海中已經在構思一次宏偉的探險歷程。他堅信,從葡萄牙出發,向西航行,繞過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的南端,一定可以到達摩鹿加群島。
他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參考了許多別的航海家的經歷,提出了一份完整的計劃,他渴望這個計劃能為國王所接受,然而葡萄牙國王把麥哲倫的計劃視為一種幻想。麥哲倫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憤然離開了祖國,前往西班牙,他要為自己的計劃找一個支持者和贊助者。
麥哲倫到達西班牙不久,遇到了和自己有著同樣遭遇的天文學家路易·法萊魯。路易·法萊魯也是葡萄牙人,他找到了准確測定經度的方法,但在葡萄牙卻無人理睬。麥哲倫和路易·法萊魯一見如故,麥哲倫向法萊魯闡述了自己的計劃,法萊魯表示贊同並願意幫助麥哲倫實現自己的理想。
麥哲倫和法萊魯來到塞維利亞的印度委員會,他們宣稱:葡萄牙財富最重要的源泉,「香料之國」摩鹿加群島應當歸屬於西班牙,因為這個群島位於西部的西班牙一邊的半球上(根據 1494 年的世界分界線)。
麥哲倫雄辯地論述道:在大西洋和巴爾菩亞發現的南海(太平洋)之間必然存在一個海峽,這個海峽位於聖十字架地區以南的地方。從西班牙出發,向西穿過這個海峽,便可進入南海,繼續向前便可到達摩鹿加群島。
麥哲倫的計劃和論述讓在座的人感到信服,西班牙國王派代表召見了他們。最後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答應動用國庫資金裝備五艘船,並提供探險隊兩年的糧食和給養。由於法萊魯在啟航前夕拒絕參加這次探險,麥哲倫便成了這只探險隊的惟一的領導。船隊的全部乘員包括僱傭的225 名船員、26 名志願者以及西班牙國王任命的四名船長和麥哲倫本人,共計 256 人。
哥倫布航海之旅:
哥倫布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
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創舉。。。
第一次航行始於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員87人,分乘3艘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出發。10月12日他到達並命名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0月28日到達古巴島,他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隨後他來到西印度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今海地島),在島的北岸進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於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從西班牙加的斯港出發。目的是要到他所謂的亞洲大陸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統治。參加航海的達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員、技師、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糧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隻和人員返回西班牙。
他率船3艘在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南水域繼續進行探索「印度大陸」的航行。在這次航行中,他的船隊先後到達了多米尼加島、背風群島的安提瓜島和維爾京群島,以及波多黎各島。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開始的。他率船6艘、船員約200人,由西班牙塞維利亞出發。航行目的是要證實在前兩次航行中發現的諸島之南有一塊大陸(即南美洲大陸)的傳說。7月31日船隊到達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達島以及委內瑞拉的帕里亞灣。這是歐洲人首次發現南美洲。此後,哥倫布由於被控告,於1500年10月被國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後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對,哥倫布不久獲釋。
第四次航行始於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員150人,從加的斯港出發。哥倫布第三次航行的發現已經震動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許多人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歐洲人未曾到過的「新世界」。
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後命令哥倫布再次出航查明,並尋找新大陸中間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後,穿過古巴島和牙買加島之間的海域駛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後向南折向東沿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海岸航行了約1500公里,尋找兩大洋之間的通道。
他並從印第安人處得知,他正沿著一條隔開兩大洋的地峽行駛。由於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沖突中被毀,另3艘也先後損壞,哥倫布於1503年6月在牙買加棄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哥倫布說過:那些能在別人認為的不毛之地里挖出黃金和甘泉的人被稱為天才。
迪亞士的航海路線: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
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柒』 迪亞士航海的出發點和終點以及他航海的原因
探險時代背景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征稅勒索,加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尋找東方的黃金和香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迪亞士的個人背景及探險動機 迪亞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15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究竟在何處。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許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遠航,但結果都沒有成功。作為開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歐的探險者們對於越過非洲最南端去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辟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十個月時間的准備後,迪亞士找來了四個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長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征途,並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航海路線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迪亞士的事跡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接受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於1487年7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各載100噸的雙桅大帆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發現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東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為好望角。迪亞士受到了國王的嘉獎。 1500年3月9日,迪亞士和另一位航海家卡布拉爾龐大的艦隊出發了,它包含有13艘船和1200人,占當時葡萄牙總人口的1‰,雖然與鄭和船隊的規模不能比,但對照以前的探險少則一條船,多則四條船的規模,可以說是空前的,也反映出國王志在必得的雄心壯志。艦隊的指揮官是毫無航海經驗的貴族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發現好望角的迪亞士擔任其中一條船的船長。卡布拉爾受命告知卡利卡特的王公關於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世仇。這種世仇使得每個天主教國王都負有對神聖信仰的敵人進行戰爭的責任。艦隊根據達·伽馬的建議,遠離非洲西南海岸,繞一個弧形向西南方向前進。但這個弧形繞得有點太大了,以至他們到達了南美大陸東部隆起的地方,巴西就這樣被發現了。卡布拉爾派一艘船回去報信,餘下的船繼續航程。1500年5月12日,一些喜歡研究星象判斷未來命運的船員船隊看見一顆彗星劃過天際並朝好望角劃去,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正巧,在經過好望角附近,他們遇到了大風暴,有4艘船被毀和打翻,船上人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迪亞士,迪亞士曾闖過了印度航線的最艱險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
『捌』 迪亞士 簡介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征稅勒索,加上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葡萄牙航海家巴特羅·繆·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約1450—1500年)接受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各載100噸的雙桅大帆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發現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東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迪亞士受到了國王的嘉獎。
1497年,迪亞士受命於國王曼紐兒一世,再次率領四條大船遠航。他繞著非洲古岸,沿途進行殖民貿易,並開發黃金輸出港口。1500年5月12日,船隊在海上見到彗星。迷信的船員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都不禁驚慌失色。無巧不成書。5月24日,船隊在好望角附近的洋面上遇到大西洋颶風。四條大船被沖天惡浪掀翻,迪亞士及其夥伴葬身大西洋海底。然而,新的航路已被打通,西方殖民勢力從此也就從非洲伸展到了亞洲。
迪亞士
老師的啟示
15世紀的歐洲有兩個最發達的航海國家,一個是葡萄牙,一個是西班牙。義大利雖也有較強實力,但總不如前者。
葡萄牙的一所簡陋小學校的教室里,學生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教師齊美南斯五十多歲,已是滿頭白發。他從小喜歡讀馬可·波羅的著作,羨慕遠航探險的英雄。他常常向學生講述探險故事,講述馬可·波羅著作中所描寫的美麗富饒的東方。
學生中有一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聽得入迷,舉起手問:「齊美南斯先生,請允許我提個問題。天地有多大?我奶奶告訴我,天圓地方對嗎?」
齊美南斯想了想,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先哲們都是這樣講的。」
那男孩子望瞭望老師,用兩只胳膊圍攏成一個圓圈,然後放在四方的桌子上,一邊比劃一邊說:
「先生,您看。如果我的胳膊圍成的圓形好比天,那下面的桌子就是地——天圓地方。這圓和方扣不到一起,那四個角又是什麼呢?」
老師望著桌子的四個角,說:「是呀,是呀,這四個角怎麼解釋?它上邊不是天,是什麼呢?」
那男孩子似乎還有問題要問,可下課鈴聲響了。老師鼓勵他說:「你提的問題,我無法回答,別人可能也無法回答。還是你自己好好想想,自己回答吧。我老了,不然我會走到那角上去看一看的!」
這個男孩子名字叫巴塞羅繆·迪亞士。
齊美南斯又說:「你若有志於此,就去學習自然知識,學習船艦製造,學習航海知識,親身去實踐吧。」
迪亞士點點頭,問:「先生,航海與探險最主要靠什麼?是金錢嗎?」
老師搖頭說:「不!」
「靠體力好?」
「不!」
「靠聰明?」
「不!」
「那麼,是靠運氣?」
「更不!」
迪亞士不知道再說什麼好了。他想了又想,無可奈何地問:「那,靠什麼呢?」
齊美南斯一揮拳頭,說:「靠勇敢!第一是勇敢!」
為了將來去航海,迪亞士學會了游泳。有一次,他和夥伴們去海邊玩,正巧這一天風狂浪大,一個叫托斯里的同學提議:「誰敢游到遠處的紅標桿!」
許多人響應,迪亞士沒有說話。托斯里諷刺說:「怎麼樣?迪亞士,害怕了?」
迪亞士當然不會。只是最近幾天他有些感冒。
他不願受託斯里嘲諷,一個猛子跳進了大海。
十幾個人劈水斬浪,個個奮力,都希望游在前邊。迪亞士開始時覺得渾身無力,頭有些疼,但他強忍著,努力向前游去。一個大浪撲來,一下子把迪亞士打進浪里,他屏住呼吸,揮動雙臂,控制住身體,隨浪一滾,躍出了浪尖。迪亞士轉頭一看,夥伴們已經游遠了。
「不能落後!」迪亞士鼓起勇氣,迅速劃水,向前趕去。
托斯里游泳技術的確身手不凡。已游出好遠了。
迪亞士奮力追趕。不一會兒,他追上了夥伴,而且漸漸靠近了托斯里。
沖刺了,迪亞士使出全身力氣,到達終點。擦去臉上的海水,一看自己是第三名。
等到大家到齊以後,托斯里又怪里怪氣地說:「我第一,這很正常。拉維侖第二,這也正常。只是迪亞士第三,這不正常。」
「為什麼?」迪亞士問。
「因為你游得比蝸牛還慢,不是趕上大浪推著你,你怎麼能游到第三,所以不算!」
迪亞士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他沒有爭辯,扭頭走了。
半個月以後,托斯里收到迪亞士寫的一封挑戰書:約托斯里下午五點鍾在魔鬼崖的海灘重新較量,比一比到底誰第一。
托斯里當然不甘示弱,接受了迪亞士的挑戰。五點鍾,他們准時到了魔鬼崖。這崖的下邊海水很深。崖下二百多米處有一座突出於海面的巨石小山。山石猶如魔鬼的牙齒,奇形怪狀。小山東側風平浪靜,不僅水下沒有礁石,而且還是沙底。西側就不同了,風大浪大,水下布滿了礁石。
托斯里望瞭望來看熱鬧的同學們,然後問迪亞士:
「迪亞士,怎麼賽?」
迪亞士一指崖的東側,說:
「從這兒往東游一千米,然後摸一下遠處那座燈塔,返回來。怎麼樣?」
托斯里搖了搖頭,說:
「不。我看,我們還是往西側游,游到西側遠處那像鷹的礁石旁折返回來,怎麼樣?」
「好,就這樣說定!誰是英雄,誰是懦夫,游下來看!」迪亞士答應著。
他們一起跳下大海,在風浪中游去,時而在浪尖上,時而又落入了谷底。大約過了15分鍾,他們已經穿過了八塊礁石,向遠處的巨型礁石靠近了。
那巨型礁石,遠看像一隻老鷹蹲在大海上,大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擊著礁石的下側,發出轟隆轟隆的震耳聲響。
有一度迪亞士領先,他繞過一塊礁石的時候,又對托斯里喊道:「小心點!這個地方我來過。」
托斯里吐了一口含在嘴裡的海水,說:「不用你啰嗦!我也來過。」
他追上了迪亞士,漸漸將迪亞士甩在了後邊。就在快到老鷹礁石跟前的時候,托斯里突然大叫了一聲:「啊——我的腿——」
剎時,托斯里在浪中消失了。
「托斯里——」迪亞士喊著,向出事地點撲過去。那裡水下的礁石像一把尖刀插在海底,稍一疏忽,輕的割破皮肉,重的穿透內臟,不是死,就是殘。迪亞士十分著急。忽然,迪亞士一隻胳膊被劃破,鮮血直流。咸鹹的海水浸著傷口火燒火燎,鑽心地疼。
他忍痛抬起頭,猛然看到在浪谷里,托斯里的一隻臂膀在晃動,迪亞士一下子沖過去拽住了托斯里的胳膊往前一背,把托斯里浮出水面。慚愧地說:
「對不起!我認輸了。」
迪亞士搖著頭:「別說了,都是我不好,要和你比賽!」
在場的同學們都笑了。他們喊著:「迪亞士最勇敢,大風浪里救同學,是真正的第一!」
勇敢的水手
迪亞士航海的願望在20歲的時候實現了。他當了一名水手。跟隨一艘商船航行在地中海到里斯本之間。
有一次,商船來到地中海外的海灣,碰上暴風雨,海上狂風大作、浪濤洶涌。猛然間,咔嚓一聲響,船上的一支桅桿折斷了。風帆半掛在折斷的桅桿上,使船的方向失控,隨時都有被狂風大浪掀翻的危險。
船長大驚失色,卻又束手無策。
有人給船長出主意:「先生,你出錢作為獎賞,必會有人出來解除危難。」
船長聽了,覺得有理。他想了想,說:「注意,誰能除去掛在桅桿上殘破的帆,我船上貨物的五分之一歸他。」
這是一筆不小的財產。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響應。船長有些急了。眼看船已經傾斜。
他咬了咬牙,又喊:「給船上貨物的五分之二!」
這時,一個名叫恩里梯米的中年水手站了出來。「船長你的話算數?」
船長指了指天空:「上帝作證。我說話算數。」
這時風更大了。那狂風撕扯著斷桅桿上掛著的破船帆,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嘶地一聲,兩片變成了四片……
恩里梯米是個老實人。他父親早死,寡母拉扯著他和三個幼年弟妹,不幸的是,母親不久前又癱瘓在床,全家靠恩里梯米一人養活,十分艱難。
迪亞士十分同情恩里梯米,他知道恩里梯米需要錢,為母親治病,養活弟弟妹妹。
恩里梯米將一把鋒利的砍刀插在腰上,對前來幫助他上桅桿的迪亞士點了點頭。
隨後雙手一抱桅桿,向上爬去。那桿在風中搖來搖去,彷彿隨時都會倒下來。那被風撕扯的帆布像一面面招展的旗幟,在空中不規則地翻飛。
恩里梯米越往上爬,越困難。他牢牢地抱住桅桿喘息了一下,接著繼續爬下去,約爬到18米處,那裡扯掛著一片約有十幾平方米的帆布。他掏出砍刀砍去,幾十刀下去,帆片被砍碎了,一片片隨風吹到空中,有的落入大海,有的飄向雲際。
除掉這片帆布後,他歇息了一會兒,繼續往上爬,上邊是桅桿折斷之處,大小好幾片帆布,糾纏在一起,兜著風,旋轉著。
恩里梯米抱住桅桿,用右手去撕扯纏在一起的帆布。
有一塊帆布松動了,漸漸從一大堆帆布的絞裹中分離出來。那布邊已撕得粉碎,一條一條地在風中舞動。
突然,啪地一下,那塊帆布脫開了桅桿,從正面撲向伸著胳膊探著身子的恩里梯米。
多大的力量啊!那布一下子將恩里梯米打暈了過去,然後,裹著他一起投向遠處的大海。
「啊!」一聲驚呼。什麼也沒有了。人們望著大海,大海上只有巨浪。
迪亞士心裡像燃了一團火,他恨這風這浪。他抄起一把利斧,向桅桿上爬去。他爬到了恩里梯米跌入大海的地方,那已有了刀痕的桅桿斷處,隨時會劈開,撕成兩半。他伸手取下利斧,朝著纏在一起的帆布砍去,一下,兩下,三下……,那些帆布一片一片散開了,然後互相脫落,飄向遠處,飄下大海……
「得救了!」
船上的人歡呼起來。
危險解除了。
三天以後,商船回到了港灣。船長找到了迪亞士說:
「迪亞士,你為船隻的安全立了功。我要按約付你報酬。我已算好了,有150匹紡織品,100件皮貨,12噸食物歸你所有。」
迪亞士搖搖頭。
船長納悶,問:「怎麼,嫌少?」
迪亞士仍搖頭。
船長想了想問:「哦,明白了。你不想要貨物,想要現款?」
迪亞士仍然搖頭。船長望望在旁觀看的船員,聳了聳肩頭,說:「難道你不要這份獎賞?」
迪亞士點點頭,說:「是,是的。」
嘿——在場的人都驚呼起來,這樣一大筆錢財,他竟拒不接受。
迪亞士雙眉緊皺:
「這么多錢,我怎麼不想要呢!可你們看看已經死了的恩里梯米,他有重病的老母,有處於死亡線上的弟妹,我怎麼忍心接受這些錢財呢!如果說這錢財屬於我,那麼,我將這些錢財全部送給恩里梯米家。」
1476年,迪亞士26歲。他又隨一南下船隊來到非洲。船隊由兩艘大船、兩艘小船組成。船長叫習必來爾,是亨利親王的崇拜者,年輕時曾多次聆聽過亨利的教誨。他常常對迪亞士講起亨利,就像當年學校那位難忘的齊美南斯老師一樣。
「地球難道真的是方的?真有個可怕邊緣?邊緣外是無底深淵?」習必來爾也疑慮重重。
迪亞士猶豫了一下,說:「我不太相信,可又沒有足夠的證據。」
船長捋了捋鬍子,說:「這次我們一定越過北非西岸,往南,再往南,看看到底有沒有深淵?」
半個月後,他們到了塞內加爾一帶。這里風浪很大,船上的給養也漸漸短缺。長期的海上航行使人們沉默寡言。這孤獨的情緒蔓延整條船,習必來爾生怕船員們喪失信心,失去生活的慾望。他想盡快找到個鼓舞人心的消息。於是,他派出一隻小船,由七個人去一個似海口的海灣探路。半天過後,小船歸來了。帶回了一個令人高興的消息:「有一個開闊的河口,可能通往遙遠的地方。」
習必來爾聽了喜出望外,竟錯誤地判斷,這樣順水而東行,可以穿越非洲大陸,到達東方。
迪亞士聽後,根據他多年的航海經歷,認為走這條路,不可能穿越非洲,到達東方。
迪亞士提出了議異。
習必來爾有些生氣:「你的判斷就准確無誤?我干航海比你年齡都大。」
說罷扭頭走了。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習必來爾下達了起航進入河口的命令。船隊沿河道依次前行。河水湍急,河道寬闊。天大亮後,河岸茂密的叢林中有點點茅屋,偶爾可見一些黑皮膚色的人。
逆河而上,走了五天,沒有發現什麼驚人的消息。第六天,停航在一處河灣時,一位水手高聲喊:「嗨,我嗅到一股香味!在南邊!」
大家都學他的樣子,朝南邊聞著。果然,一般香味撲鼻而來。
他們興奮起來,像是發現了只有在亞洲才盛產的桂皮、花椒、桂花或別的什麼。
習必來爾馬上派人上岸勘查。
天黑了,夜幕降臨。習必來爾開始清點人數。糟糕,有三個船員沒回來。是死是活,難以預測,唯一的方法只有去找。
每10人組成一組。分幾路向岸上走去。水手們一邊搜索,一邊呼喚著丟失人員的姓名。漆黑夜幕里,叢林中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響,使人毛骨悚然。
大約走了兩里路,有人大聲驚叫起來,其他人急忙聚攏過來,眼前的情景慘不忍睹。
在火把的映照下,人們看到三個水手摔進了陷阱。長長的尖樁,如同一把把長劍,密密地刺穿了他們的身軀。別說是人,就是一頭野牛,也得當場斃命。
船員的傷亡與失蹤,更使大家喪失了信心。習必來爾這時才信了迪亞士說過的話——絕對不可能穿越非洲。
幾天以後,他與迪亞士商量一番,決定補充食物與淡水返航。在一個寧靜的清晨,他們啟錨了,順河而下,又回到了洶涌波濤的大西洋。
接近好望角
經過多次的航海實踐,迪亞士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再加上他刻苦好學,漸漸對地方天圓的錯誤說法有了較清醒的認識。
他常常與持這種奇談怪論觀點的人爭辯得面紅耳赤。
「跌下去,跌到哪兒?」
「無底洞唄!誰知道到哪兒!」
「如果是無底那好啊!總往下落,永遠落下去。我倒很願意落進無底洞。」
他的話讓人聽了哭笑不得,常常不歡而散。
他決心推翻這個錯誤結論,實現自己的理想繞過非洲大陸,到東方去。
據他推算,非洲南端,那加那利群島……那還在北部啊!塞內加爾……那仍在北方。是的,再往南,再往南,再往南……一直走下去,到哪裡,才是非洲的盡頭呢?時至今日,誰也沒能回答這個問題。
迪亞士向國王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希望得到國王的支持。
葡萄牙政府一直希望打通這條通道,因為當時隨著資本主義因素的增長,這些早期的資本主義勢力擴張野心日益強烈。迪亞士的計劃附合當權者的利益,很快得到了批准。
1486年,迪亞士修造了三艘艦船。試航時,船體設計合理,行駛平穩,速度也快,但不能經受太大的風浪。
在此前後,他聽到了一個消息,義大利熱那亞的一位青年哥倫布,三年前向葡萄牙國王提出向西航行的報告。報告中講,他將穿過大西洋,一直往西,到達遙遠的亞洲東方中國、印度、日本……
迪亞士十分佩服哥倫布。他詳細研究了哥倫布的理論。從西方,橫渡大西洋也會與繞過非洲一樣,到達同一目的地。
天啊!真是不可思議!
後來,迪亞士聽說,葡萄牙國王並沒有接受哥倫布的計劃。葡萄牙國王似乎只對繞道非洲到達東方有興趣。
迪亞士一方面佩服哥倫布的膽略,一方面也還持疑問態度。因為當時從非洲南行再東行已有了許多進展。東方的中國與印度的方位是清清楚楚的,有馬可·波羅的游記,又有絲綢之路的開通。唯一的難處是從哪裡穿過非洲。再說,橫渡大西洋,前邊是哪裡?誰也不知道。
迪亞士的船隊終於啟錨了。
從葡萄牙出發,一直沿著歐洲西海岸往南,這一帶對迪亞士來說,是輕車熟路。沒有遇到什麼麻煩。一個星期後到了直布羅陀與亞速爾群島之間,再往南,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前。迪亞士指著前方的加那利群島說:
「從前有人說,這一帶就是大地的邊緣了。再往前走,人和船都會掉到無底深淵中去。可是,這些年來,一些探險家越過了這里,平安地歸來了。」
在迪亞士的率領下,他的船隊沖過了風浪區,駛入非洲大陸的西邊突出處。這里又是大風大浪。風浪中一隻船漏水了,十分危急。迪亞士命令船員拋掉船內的一些物品,組織搶救,補好了漏洞,轉危為安。
兩個月過去了。按照緯度看,已經到了北緯5度附近。這里接近赤道,天氣炎熱。淡水已經短缺了。迪亞士發現非洲大陸在這里突然有一個拐角,形成了一個大彎度。可能是由於大陸的遮擋,赤道附近的海域比較平靜。
在拉各斯附近,迪亞士給船上補充了淡水,又用銅鈴鐺、玻璃珠項鏈向當地土著黑人換了些食物,休整了幾天,繼續南行。
越向前航行,氣溫越高。迪亞士從地理學知識中早就知道,地球上有一條最熱的條帶,太陽總在當頭。現年,看樣子已經到了這一條帶。
穿過赤道的第九天,在迪亞士所在那條船上有一名船員病倒了。夜裡,這個名叫坦丹加斯的青年狂叫不止:「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迪亞士和他的部下都被這凄慘的叫聲驚醒了。「怎麼啦?病了,哪兒不舒服?」
坦丹加斯指指頭部。迪亞士伸手摸了摸他的前額,哦,好燙啊,他的體溫不會低於攝氏39度。醫生來了,他看了病人,皺起眉頭半天說不出話來。
迪亞士問:「他得了什麼病?」
醫生搖了搖頭,說:「怪呀!像熱病,也像熱帶人常害的瘧疾。我擔心……」
迪亞士連忙問:「擔心什麼?」
醫生站起身,走到船艙門口,悄聲對迪亞士說道:「我擔心,他會是傷寒。」
迪亞士頭上像挨了一棒,腦子里嗡地一聲,愣在那裡好久。他搖搖頭說:
「不會吧。上船前我們是嚴格檢查了的。遠航船上最可怕的是流行傳染病。那太可怕了!那不是我們被大自然打敗了,而是我們自己打敗了自己啊!」
幾天過去後,坦丹加斯的熱度不僅沒有下降,而且比前數日還要高,身上還發現有紅紅點點的斑疹。他的頭發也脫了個精光,真是可怕。
醫生慌慌張張跑到迪亞士身旁,哆哩哆嗦地告訴迪亞士,坦丹加斯患的是傷寒病。
聽了醫生的話,迪亞士也有點驚慌失策了。他知道航船上一旦有了傳染病將意味著什麼。何況是可怕的傷寒。
「醫生,你是知道的,俗話講,得了傷寒病,十人九個沒了命。一旦傳開,那我們可就全部完蛋了。你想想看,怎麼辦?」
醫生立即說:「隔離,馬上隔離!」
「我們的船艙很小,人又密集,怎麼隔離?」迪亞士停了一會兒小聲說著。「我看,只有一個辦法,明天我們靠岸——不知那將是什麼地方——將坦丹加斯留在岸上,就地治療。我還建議,您留下陪他。」
醫生聽了迪亞士的話,有些驚慌,說:「道理我懂。可是把一個病人放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無依無靠,那太殘酷了。」
迪亞士一擺手,說:「您說錯了。我的處理辦法夠仁慈了。要是在別的船上,就會毫不猶豫地拋進大海。」
「那你為什麼不決定將他拋入大海?」
迪亞士雙手一攤,說:「如果我們是在遠離海岸的大洋上,我也會這樣決定的。只因為我們目前還有可能靠岸,所以我不想那樣做。」
醫生停了一會兒,問:「我可以留下陪他。但,他可能死,可能活。我們將來怎麼辦?」
迪亞士說:「這個,你放心。我們返航時,一定會來接你們的。」
次日因為風浪很大,船未能靠岸。第三日,他們靠了岸。在岸上看到的是荒涼的沙灘,沒有村莊,沒有人影。船員們幫助醫生和坦丹加斯塔了一個窩棚,安置好了,留下了足夠的食物之後,迪亞士和大夥才依依離去。
船隊又往南不停地前進。穿過了安哥拉和聖赫拿島的海域。整個大海的顏色彷彿加深了。每日都是風雨。有時大風狂吼,掀起海浪,大浪幾丈高,一浪接一浪,小船彷彿是一隻螞蟻游動在無際的水域。
天空是灰暗的,大海是鐵青的。巨浪好似無數惡魔瘋狂地撲向一切,撕碎一切,吞沒一切。船上的人,包括經過大風大浪的迪亞士,無不膽顫心驚。
有人小聲說:「看到這種景象,我真有些相信,我們接近了大地邊緣,接近了那無底深淵,接近了死亡。」
迪亞士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望著大海,祈禱說:「我相信上帝,上帝保佑我和我的船,順利通過這海浪區。」
他們已接近南緯30度與40度之間了。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再往前走,就幾乎沒有陸地了,因而,海水構成了一連續不斷的水帶環繞地球。同時,這里又是盛行西風的區域。強大的西風不斷地吹向遼闊的海洋上,風力常常達到八級九級。海水受到如此強大的風持續不斷地吹,又沒有陸地阻擋,充分發揮了風給予海水的能量,因而使這一帶水域終年不斷地保持著大浪。那大浪像脫韁的野馬,象決壩的洪水,奔騰咆哮,掀起的巨浪足有15米高。在這樣的海域,不要說幾世紀前的小小的帆船了,就是現代的萬噸巨輪,照樣都是小心翼翼地通過這一地區的。稍有不慎,就會人艦俱毀。
迪亞士的三隻帆船在風浪中行進著,冒著隨時都有可能被大海吞沒葬身大海的危險,一點兒一點兒地向前航行。
他們在風浪中仔細觀察著前方,觀察著四周。忽然,迪亞士看到一個黑乎乎的角樣的東西,擋住了左側的海域。
那是什麼?
難道是地的邊緣?
難道是大海里的怪物?
難道是海市蜃樓?
迪亞士震驚了。他叫來了別人幫助自己觀看,他們也個個瞠目結舌,說不清那是什麼……
迪亞士命令:「靠近那個角!」
船上所有人都緊張得很,祈禱上帝保佑,祈禱上帝不要把他們送入那無底深淵。
水手們沒有執行迪亞士的命令,他們在猶豫,在擔心著前往之後的後果……
迪亞士生氣了,大聲命令:「前進——靠近那個角——」
他看水手們已經在執行他的命令後,又自言自語說:「必須靠近它,也許繞過它,就可以繞過非洲,到達東方去了!」
船,應該向前。
所有的人,從迪亞士到所有的船員水手,都全力以赴,讓船向前。
向前——向著那個神秘的角!
但是,三隻小船不僅沒有能向前,沒有靠近那個角,而且還在向後,向後退,越退越遠。
迪亞士親自動手,時而帆,時而舵,進而指揮,時而喊叫,時而發怒……
失敗了。啊,他不甘心,再試一次。再試,又失敗了。再試,再失敗……
多次失敗以後,迪亞士終於覺得沒有希望靠近這個「風暴角」啦!
「風暴角!」
這就是迪亞士為那個角——非洲南端的角,即後來稱作「好望角」的——起的最早的名字。
他們懷著喜與怨復雜的心情返航了。喜的是終於走到了非洲的南端,沒有掉進無底洞,沒有被惡魔吞食。怨的是始終沒有能接近那風暴角,沒有能繞過那個角去。
他們回到留下坦丹加斯和醫生的陸上,找到那窩棚。但,那裡空空的,沒有人,沒有留下任何可疑的痕跡。
仍然是三個月,他們返回了葡萄牙。
迪亞士的返航和他的發現震動了全國。他寫了報告並繪制了海圖,呈送給了國王。
國王聽了迪亞士的報告,說:「很好。你們立了功。雖然沒有繞過那個角,唔,你叫它風暴角,是吧?但是,希望是有了。就是到東方的希望有了!」
說到這兒,他提起筆將迪亞士畫的海圖上標的「風暴角」三個字抹掉,改成為「好望角」。
從此,迪亞士與聞名世界的好望角同時留在了人類文明史上,留在人類的探驗史上,留在了人們的心裡……
是的,希望就在前頭!
5年以後,與迪亞士同時代的另一個傳大的探險家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了。他曾從迪亞士的發現中得到了重大的啟發……
不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
10年以後,葡萄牙的又一位探險家以迪亞士同樣的勇氣,終於穿過了好望角,到達了東方。
是的,希望的確在前頭……
聽到船隊到達了印度的消息,迪亞士興奮得徹夜不眠。
1500年,僅有50歲的迪亞士離開了人世。
『玖』 迪亞士哪國人
迪亞士(全名: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本段]生平
探險時代背景
13世紀末,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的游記,把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富庶繁榮的樂土,引起了西方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控制了東西方交通要道,對往來過境的商人肆意征稅勒索,加戰爭和海盜的掠奪,東西方的貿易受到嚴重阻礙。到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的過程,他們把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尋找東方的黃金和香料作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兩國的商人和封建主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航海者。
迪亞士的個人背景及探險動機
迪亞士出生於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青年時代就喜歡海上的探險活動,曾隨船到過西非的一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驗。15世紀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究竟在何處。為了弄明白這一點,許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遠航,但結果都沒有成功。作為開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歐的探險者們對於越過非洲最南端去尋找通往東方的航線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迪亞士受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委託出發尋找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以開辟一條往東方的新航路。經過十個月時間的准備後,迪亞士找來了四個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長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征途,並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
航海路線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迪亞士的事跡
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接受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各載100噸的雙桅大帆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發現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東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為好望角。迪亞士受到了國王的嘉獎。
1497年,迪亞士受命於國王曼紐兒一世,再次率領四條大船遠航。他繞著非洲古岸,沿途進行殖民貿易,並開發黃金輸出港口。1500年5月12日,船隊在海上見到彗星。迷信的船員認為這是災難降臨的預兆,都不禁驚慌失色。無巧不成書。5月24日,船隊在好望角附近的洋面上遇到大西洋颶風。四條大船被沖天惡浪掀翻,迪亞士及其夥伴葬身大西洋海底。然而,新的航路已被打通,西方殖民勢力從此也就從非洲伸展到了亞洲。
『拾』 迪亞士的介紹
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Bartholmeu Dias,約1450年—1500年5月24日),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於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