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印度洋讓珊瑚恢復生長

為什麼印度洋讓珊瑚恢復生長

發布時間:2022-06-24 07:51:38

⑴ 為什麼說沒有了珊瑚,海洋也就沒有了

是海洋生活圈重要組成部分。

珊瑚看起來像是岩石,實際上它們是由微小的生物珊瑚蟲組成的。它們在晚上用過濾法捕食,然後分泌出礦物形成外殼。

數以億計的珊瑚蟲歷經無數代的累積而留下來的鈣化的外骨骼。在太平洋的熱帶海域、印度洋、紅海以及加勒比海的許多水域中都有珊瑚礁的分布。

你可能不清楚,珊瑚礁不但給人類提供海鮮,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珊瑚礁中的生物,會分泌出一些化學成分,是在陸地上所沒有的。這些化學成分可以用作制葯或製作其他一些補品。

⑵ 國際研究:珊瑚與共生藻類關系變化可助白化珊瑚恢復,將造成什麼影響

中國新聞網北京市12月9日電(新聞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當然集團旗下國際性學術刊物《自然-通訊》全新發布一篇綠色生態科學研究畢業論文稱,珊瑚礁與相互依存藻類植物的關聯能夠協助白化珊瑚礁在不斷溫暖的海域中恢復正常,但僅有在本地沒有明顯的人們影響的狀況下能能夠。此項科學研究很有可能對管理方法珊瑚礁和預測分析他們對將來氣候問題的反映造成危害。

這類實際效果之前不曾有紀錄,並且只在沒有明顯當地影響的地域觀察到,這好像是由於珊瑚礁將熱敏電阻藻類植物排出來,以更耐熱的種群取代它的。畢業論文創作者覺得,此項研究表明,珊瑚礁很有可能有多種多樣方式在長期性酷熱中存活出來,他們有可能可以抵擋白化或從白化中恢復正常,這種方式受其相互依存的危害。檢測這種方式怎樣遭受珊瑚礁-共生體組成和人們影響方式的危害,有利於在未來的長期性酷熱中管理方法珊瑚礁。

⑶ 珊瑚為什麼要受到保護呢它在海里起到什麼作用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種類最多、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珊瑚礁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漁業資源再生、生態旅遊觀光和海洋葯物開發及保護海岸線等至關重要。

珊瑚礁面臨著各種威脅:

1、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引起全球升溫,海洋酸化,給珊瑚礁帶來傷害;

2、沿岸開發、污染、富營養化等,造成珊瑚礁退化、覆蓋率減少甚至毀滅;

3、台風、海嘯等短時、急性的因素也會對珊瑚礁造成暫時的破壞,但這種情況也易於珊瑚恢復。

(3)為什麼印度洋讓珊瑚恢復生長擴展閱讀

中國在保護珊瑚的措施

我國涉及珊瑚礁保護的法律法規有9部,如《海洋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等;參與的相關國際公約有4部,如《《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等。

劃建了涉及珊瑚礁保護的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級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1個。近年來,多個全國性的規劃和行動計劃,如2017年相繼印發的《全國海島保護工作「十三五」規劃》和《全國生態島礁工程「十三五」規劃》,都提出了珊瑚礁保護的要求。

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負責任地履行國際公約,加強保護區的巡護管理,貫徹落實各項規劃和行動,是珊瑚礁自然恢復的重要保障。

其中應重點加以關注的是通過轉產轉業減輕過度捕撈的壓力、減少污染排放以改善水質、杜絕對珊瑚礁的採挖和破壞等措施,營造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實現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內在動態平衡,促進珊瑚礁的自我恢復。

⑷ 印度洋幫助珊瑚礁恢復的辦法

保護珊瑚的生態鏈。

保護印度洋水域的水質來幫助珊瑚生長。也可以通過保護珊瑚的生態鏈,或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防止海水酸化。

珊瑚礁的簡介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動物形成的一種結構,這個結構可以大到影響其周圍環境的物理和生態條件。在深海和淺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們是成千上萬的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的骨骼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

珊瑚礁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其中包括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帶的魚類的幼魚生長地。

珊瑚礁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積層中,還有煤炭、鋁土礦、錳礦、磷礦,礁體粗碎屑岩中發現有銅、鉛、鋅等多金屬層控礦床。珊瑚灰岩可作燒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態的珊瑚可作裝飾工藝品,不少礁區已開辟為旅遊場所。

⑸ 馬爾地夫附近海域珊瑚島發育廣泛的原因

珊瑚島是由珊瑚遺骸堆積而成,由於珊瑚島的形成需要珊瑚蟲的生長,所以只會形成在適宜珊瑚蟲生長的熱帶海區,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
馬爾地夫位於印度洋,且附近海域水面溫度達20攝氏度以上,全面溫度變化小。
海水較淺,光照條件好,生態條件較穩定,浮游生物豐富。
污染少,水質好。海面平靜,鹽度平均3.5,比較適宜。
以上這些條件促成了珊瑚蟲的成長,所以使得馬爾地夫海域珊瑚島發育廣泛。

⑹ 什麼是珊瑚白化

最近有一則新聞,眾多以珊瑚礁而聞名的旅遊景點,如位於澳大利亞東岸的大堡礁等,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珊瑚白化現象的影響。一份由IPCC草擬的報告甚至提到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現象以後每年都會發生,結果是到2030年,大堡礁珊瑚會瀕臨滅絕。同時科學家也在印度洋發現珊瑚大面積白化現象,我們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珊瑚呈現綠、藍、黃、褐、紅、紫等各種不同的色彩,然而這些顏色並不是珊瑚本身擁有的,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

珊瑚白化是珊瑚顏色變白的現象。我們在平時珊瑚的飼養中,也會遇到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現象,當平時五彩斑斕的珊瑚變得不再那麼美麗,我們是否看清了問題的本質而沒有盲目的恐慌,那麼珊瑚白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簡單來說,珊瑚白化指的是五顏六色的珊瑚褪色變白的現象。正常狀態下,珊瑚之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主要是與其共生的藻類的功勞。除了讓珊瑚變得漂亮,這些共生的藻類還會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它們自身及宿主珊瑚蟲生存所需要的養料。當海水環境發生變化時,尤其是當水體溫度過高或者太陽強度過強時,珊瑚會把這些共生的藻類排到體外。其結果就是珊瑚變成其自身的白色,並且喪失了營養的來源。如果外界的環境變化持續時間不長,在恢復到原來的條件後,珊瑚內部的共生藻類數目會再次增加,珊瑚也會隨之恢復到原來五顏六色的樣子。


珊瑚白化現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正常狀態下,白化的珊瑚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這是在環境變化不算劇烈且白化持續的時間不太長的情況下。一旦環境變化太過劇烈或者白化持續的時間過長,白化的珊瑚蟲會因為不適應新環境或者因缺乏營養供給的時間過長而死亡。這時候就算恢復到原來的環境,受到損害的珊瑚也不能復原了。當然,不同的珊瑚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要強些,也有些在微弱的變化發生時就會死亡。

能夠導致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溫度升高、太陽輻射強度增加、海水化學性質的變化、海水透明度減弱等等。在眾多原因中,與人類活動有關,也是最重要的可導致大范圍珊瑚白化的就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引起海洋溫度升高,由於海洋溫度不斷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賴的海藻減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的影響。珊瑚與其組織中的微小海藻存在著共生關系。它們不僅賦於珊瑚艷麗的色彩,同時也為珊瑚提供了它們所需的大部分能量。當海水溫度升的過高,珊瑚與海藻之間的這種共存關系被打破,珊瑚會把海藻排出體外並且變白,如果這種情況一旦發生,珊瑚將失去能量而死亡。

那麼珊瑚礁會不會消失呢?科學家發現,蟲黃藻有通過改變基因類型來適應環境變化能力這一特徵,推斷珊瑚礁對氣候變暖有潛在適應能力和恢復機制,因此珊瑚礁不會因為全球變暖而最終消失。

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熱帶雨林」,擁有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當珊瑚白化持續發生時,整個珊瑚礁生態系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其生產力和多樣性都會受到影響。生活在其中的無脊動物、魚類等的種群數目會明顯減少。同時,這也會給人類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很難想像全無色彩且沒有漂亮魚兒游來游去的珊瑚礁還會對我們水族愛好者們有多大的吸引力。

所以要想緩解珊瑚白化的問題,我們只有防止全球變暖,開發新能源,大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緩解全球變暖,近年來科學家們也在對珊瑚白化做細致的研究,相信隨著珊瑚礁白化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將對全球珊瑚礁生態建設、生態預防以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⑺ 為什麼說當前的海洋環境對珊瑚礁的正常生長有重大的影響

① 水溫。珊瑚生長的水溫約為20~30°C。J.D.米利曼認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長發育的最佳水溫,韋爾斯認為最佳水溫上限可達29°C。熱帶海區,這一最佳水溫出現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許多學者認為冬季珊瑚生長最快。海南島和西沙群島水溫平均為25~27°C,屬珊瑚生長最佳水溫范圍,但海南島的季節變化大,水溫不穩定,對珊瑚生長有抑製作用。海南島和台灣的珊瑚礁被稱為「高緯度珊瑚礁」。 ② 鹽度。造礁珊瑚生長在鹽度為27~40的海水中,最佳鹽度范圍是34~36。南海鹽度為34,屬最佳鹽度范圍,海南島沿岸有淡水注入,鹽度略低,為32左右。 ③ 水深。一般認為造礁珊瑚生長的水深范圍是 0~50米,最佳水深為20米以淺。許多學者認為這實際上是與造礁珊瑚共生的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④ 光照。也是蟲黃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熱帶光照強,時間長,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於珊瑚礁的發育。 ⑤ 風和風浪。一般迎風浪一側礁發育較好。新月形和馬蹄形礁體的凸面是迎風迎浪的。如果風浪有季節性變化,礁的形狀會出現雙馬蹄形。所以根據古代礁的形態可判斷古風向。過強的風浪使珊瑚蟲難以在基底上固著,不發育礁。 ⑥ 河流。河流入海處,海水鹽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濁度高,海水透明度低,會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處一般不發育岸礁,如海南島的岸礁在河口區缺失。 ⑦ 海平面變動。當海面穩定時,珊瑚礁平鋪發展,但厚度不大;當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時,形成的礁層厚度較大,礁體可發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體可深溺於海面以下成為溺礁。當海面下降或地殼上升時,形成的礁層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體可高出海面成為隆起礁。這種影響因素對古代礁意義較大。 ⑧ 海底地形和底質。無論在大洋或淺海區,珊瑚礁總是生長於海底的正地形上,如大洋中的平頂海山、海底火山、大陸架的邊緣堤以及構造隆起上。由於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動力作用不盡一致,因此地形特徵有時對礁體發育有很大影響。如極淺的平緩海底往往形成離岸礁;而岸坡較陡,則礁體緊貼岸線發育。珊瑚在海底營固著生活,在堅硬的岩石基底上發育較好,部分屬種也可在水下砂坎上發育,說明對底質有一定的選擇。 ⑨ 藻類與珊瑚礁的關系。蟲黃藻與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 CO2,為珊瑚蟲提供鈣質,形成骨骼中甲殼質(幾丁質)的有機成分,它們構成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紅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鈣化藻,可形成層狀骨架,參與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見的組分,一般佔20~50%。藻類還可粘結礁骨架和生物屑,並有富鎂作用,形成高鎂方解石。但鑽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壞作用

所以要保護好海洋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印度洋讓珊瑚恢復生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交學費遲了有什麼後果 瀏覽:198
印尼排華史實印尼的華人怎麼看 瀏覽:602
藏文和印度哪個歷史更遠 瀏覽:94
印度的拖拉機從哪裡來的 瀏覽:803
伊朗烤串怎麼布置 瀏覽:33
京東印尼怎麼進 瀏覽:700
越南語35怎麼說 瀏覽:590
中國多少層以上設電梯 瀏覽:707
世界盃摩洛哥伊朗哪個實力強 瀏覽:182
印度小葉紫檀有多少顏色 瀏覽:275
伊朗英語怎麼寫 瀏覽:644
中國的自然港口有哪些 瀏覽:565
英國對疫情什麼態度 瀏覽:245
伊朗糧食自給率怎麼來的 瀏覽:857
uwc義大利在哪個城市 瀏覽:422
越南椰子肉汁多少錢一杯 瀏覽:978
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 瀏覽:447
伊朗有什麼豐富的資源 瀏覽:480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張召忠 瀏覽:588
英國大霧什麼原因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