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王室是什麼族

印度王室是什麼族

發布時間:2022-06-24 01:37:52

Ⅰ 印度尼西亞有不有皇室,是女王還是男作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2015年7月28日,印度尼西亞(南緯2.7度,東經138.6度)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1]2016年2月14日,印尼禁止青少年慶祝情人節。

Ⅱ 最近想了解一下印度的各種知識

要真正了解印度,是需要時間的。印度是個妙不可言之地,它深刻、奇特、多變,是個無法用以想像定義的國家,變化大、風俗多,看似很有制度,卻又很隨性,人民看似樂觀卻又宿命。關於印度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在這里只能概述一小部分。

印度教下的種姓制度,將社會階層劃分為四大階級

地位最高婆羅門(Brahmana):神廟官員、祭司、修行者。
剎帝利(Chhetri):王室貴族、武士。
吠舍(Vaisya):農人、商人、工藝者。
首陀羅(Sudra):勞動者、僕役。

各種姓之間保持嚴格界限,不同種姓不能身處同一房間、不能同桌吃飯、不能同飲水源、不能通婚,以保血統純正。而低階層的男子不與高階層女子通婚,否則子女將降至最低等級,被排除四大種姓外,稱之賤民。(賤民是由打仗戰俘,及不遵守種姓制度結合之人構成,他們不能擁有土地,所以居無定所,從事清潔穢物、洗衣、搬運垃圾、火化等工作)

印度80%的人口皆信奉印度教,傳言神祇有三億多位,神跟人一樣可以結婚、有小孩,在神話故事中他們跟人同樣有著七情六慾,一開始我也覺得頗不可思議,以現今最受印度人尊崇的濕婆神(Shiva)來說,他是破壞、毀滅之神,會崇拜如此特別神祇,是因印度人相信凡經過毀滅破壞、即可獲得新生,在邏輯上卻好似又有那麼點道理。因牛是濕婆神坐騎、是聖牛,所以印度教徒並不吃牛肉,在印度牛者恆大,滿街跑也不會有人驅趕,商店中如有牛進入,更視為好運徵兆,走在印度街頭、牛更時有所見,連我都羨慕起它們的好命啰,印度牛真的連氣質都不同,多了點驕傲,真是好牛命、生在印度。

印度教徒有著早晚祀拜習慣,祀拜完畢會在額上點紅點,代表已祭拜過神明,也象徵著祈求智慧與幸福之意,在以前紅點也是已婚女性的象徵,但現今已演化為裝飾作用,許多年輕女孩會以各式華麗額貼(TIKA蒂卡)搭配服裝使用。

在印度,有世界有名的高科技人才,產量最大的電影工業(Bollywood寶萊鎢),卻還存在著許多沖突與矛盾,抑制著印度發展,而這都起因根深蒂固的"種性階級制度"。

種姓制度對人民生活影響深遠,人被以世襲觀念區分為四階級,富者恆富、貧者恆貧,出生家庭即註定一生命運。印度人出生即知天命,認為完成此生任務,下輩子即可投胎至好階層,在印度,我鮮少見到因宿命分級而有所怨對的人,他們樂觀的面對生活,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該工作就工作,到終老可能還是過著同樣的生活模式,因此造就出印度人樂觀又宿命的特殊人生觀。也因此,他們總給人一種痞痞印象,凡事都無所謂,認為事情該發生就會發生,實在無需過度擔心緊張,在印度常聽見印度人說Don'tfret、Don't worry,覺得你們外國人真是大驚小怪,但對印度人做事態度與特殊思考邏輯,很難、真的很難不擔心。

最後,印度教、回教和錫克教為印度三大宗教。印度教80%人口、回教10%、其次為錫克教5%、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等。

有人說去一趟印度即改變你一生,如果真的想認證就去吧,祝愉快!

Ⅲ 請問Gupta是印度的什麼王國呀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540)。 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笈多王朝世(約320~330在位)據華氏城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
沙摩陀羅·笈多(海護王,約330~380在位)採取武力征服政策,統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陸並進南下征服奧里薩、德干東部,直抵帕拉瓦王國首都建志。
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380~415在位 )征服烏闍衍那的塞種州長國,奪取馬爾瓦、卡提阿瓦和信德。除西旁遮普和克什米爾外,北印度盡入笈多王朝版圖,笈多王朝至此達到鼎盛時期。
鳩摩羅·笈多一世(415~455在位)時代,笈多王朝尚能保持北印度安定局面。塞建陀·笈多在位期間(455~467 ),嚈噠人首次南侵笈多,他調集兵力擊退敵人,保衛印度免於滅亡。但佛陀·笈多以後(約500)發生經濟危機,各地封臣叛離中央,國家陷於分裂。嚈噠王托拉馬納和米西拉庫拉卷土重來,吞並笈多王朝大部分領土,嚴重破壞北印度政治經濟文化,促使其瓦解為許多封建小國,北印度再度處於政治分裂局面。然後滅亡、
佛教盛行折疊編輯本段
笈多王朝是中世紀印度的黃金時代笈多王朝時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興起。信仰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廣泛流行。笈多諸王雖都信奉印度教,但為緩和民族及教派之間的矛盾,採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發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成為印度中世紀前期的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笈多時期農業生產有了相當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表現在煉鐵、棉紡織業和造船上。對外貿易比較活躍。另外,在梵文文學、繪畫、雕刻、建築藝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建立折疊編輯本段
公元三世紀以後,貴霜帝國逐漸衰落,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分裂成許多小國。這些小國一部分被笈多王朝統一,另一部分則被北方的嚈噠人(白匈奴人)所滅。當時恆河上游地區一個小國君主室利笈多(Śri-Gupta)家族逐漸強盛,制服附近小國並自稱「摩訶羅闍」(Mahārāja),意為眾王之王。
發展折疊編輯本段
室利笈多之孫,旃陀羅笈多一世時,勢力更盛,約在308年,旃陀羅笈多娶當地著名部族離車公主鳩摩羅提毗為妻,離車族統治華氏城及附近地區,旃陀羅笈多因婚姻關系繼承了華氏城,令笈多家族實力大增。32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定都吠舍離(今巴塞爾城)。
強盛折疊編輯本段
五世紀初月護二世超日王在位時,是笈多王朝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時期,不過,這種繁榮,僅延續了二十年左右,此後,國勢便處於守成的局面。
旃陀羅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在位十六年(320-335年),為新興王國奠定牢固基礎,使附近一些小君主國逐漸臣服,以致今比哈爾邦的大部分、北方邦、孟加拉邦都處於王朝之統治下。
旃陀羅笈多一世之子沙摩陀羅笈多(Samudragupta)(335-380年)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征服恆河上游地區及印度河流域東部地區,然後回師東進,征服恆河下游及三角洲,最後揮師南下,進抵奧里薩及德干高原東部,甚至南印大國帕拉瓦王國也臣服於笈多王朝並納貢,勢力直抵蘇門答臘及爪哇。沙摩陀羅笈多文武全才,被稱為「卡維羅闍」,即詩人國王。
極盛折疊編輯本段
沙摩陀羅笈多之子旃陀羅笈多二世(Candragupta II)(380-413年),笈多王朝達到極盛期,他被稱為「毗克羅摩阿迭多」,即「超日王」(Vikramāditya),納伽人(貴霜人後裔)勢力被征服。在西方面對三大勢力,分別是西北印度河流域以東地區的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他們臣服於笈多王朝。西部沿海地區古吉拉特的塞種人,與笈多王朝敵對。西南部德乾地區的伐迦陀迦王國,超日王以自己的公主普拉巴瓦蒂笈多下嫁其國王樓陀羅西那二世,兩國同盟。超日王在西方主要與南北修好,集中攻打塞種人的國家。388年起,超日王先後征服馬爾瓦、古吉拉特及卡提阿瓦,領土擴至阿拉伯沿岸,控制北印度東西海岸的城市及港口。另把首都遷至華氏城(今巴特那),並在馬爾瓦建立行宮。
衰落折疊編輯本段
超日王之子鳩摩羅笈多一世(Kumāragupta I)(415-455年)在位期間,國內矛盾激發,那馬達河流域的普士亞密多羅人叛亂,國王派太子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率軍鎮壓,幾乎被敗。
戰爭間,鳩摩羅笈多一世逝世,塞建陀笈多(455-467年)繼位並成功鎮壓叛亂。未幾,嚈噠人來襲,由西北印侵入,塞建陀笈多再率兵擊退敵人。開頭還能抵抗一陣,後來就無法抵禦,國勢日頹,民窮財盡,以致不得不藉改革貨幣來維持現狀。
塞建陀笈多死後,內部分化及外族入侵更盛,當時嚈噠人滅了印度河上游殘余的貴霜勢力,嚈噠國王頭羅曼成以犍陀羅為據點大舉入侵印度,笈多的地方統治者反與嚈噠人結盟,嚈喡人在500年前後進占朱木拿河及恆河流域。喪失西印,宣告笈多王朝的實際終結。最後,僅在摩揭陀、阿逾陀一帶,保持殘局,是為後笈多王朝。
517年,頭羅曼成出征回朝中死去,其子摩醯邏矩羅(即密希拉古拉,517-542年)繼位,再侵印度,531年抵瓜廖爾城,在那裡建太陽神廟,並立石歌功頌德,但不久被馬爾瓦的耶輸陀曼擊敗,退至印度河以西地區。
摩醯邏矩羅死後,嚈噠人對印度的統治瓦解,567年,薩珊波斯與突厥人夾擊下更滅了嚈噠國。
嚈噠國的入侵對印度經濟政治造成嚴重破壞,笈多王朝的地方長官自我稱王,印度又再次分成諸多小國。
政治折疊編輯本段
笈多王朝時期的印度社會組織仍以農村公社為主,而長期建立的奴隸制度正走到盡頭並被封建制度取代。在公元最初幾世紀的《政事論》中已提及不要把自由民變為奴隸的要求,並制定釋放奴隸的條件,包括能夠交回贖金的奴隸應被釋放,以出租地他人耕種徵收一部分收成取代奴隸制度。
中國赴印度求法的高僧法顯在《佛國記》中透露印度封建系統,指明國王、長者及居士皆擁有大量土地,而他們又把土地及動產捐予寺院僧侶,這種行為為合法手續,從而產生宗教地主。值得注意的是,法顯提到依附土地上的民戶皆隨土地轉移,這有別於一般奴隸,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具有封建因素。另有自由農民,他們耕種王地,繳納租稅,欲去便去,欲往便往,與隨土地轉移的民戶形成對比。
在政治制度方面,笈多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最高統治者是大王,皇親貴族及婆羅門高僧做重臣及王室顧問。全國分若干省,省下設縣,省總督多由大王任命王子或其他親屬出任,縣級地方官由總督任命及管轄,協助國王進行統治顧問大臣及各級官吏,都從國王處領薪。
封建化折疊編輯本段
笈多王朝(320~500)是封建制的完成時期。笈多王朝時期國王賜給官吏、貴族、寺院的封地逐漸演變為世襲的私有領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領有者往往將君主封賜的領地再分封賞賜給自己的臣屬。封地的層層再分封形成等級制的附庸臣屬關系。
在封建化的過程中,印度的種姓制度也發生變化。原屬吠舍下層的村社自由農民地位下降,與首陀羅日益接近。他們與首陀羅和不可接觸者是封建依附農民的主要來源。社會制度從種姓制逐漸分化,形成為類似中國的門閥制。即在原來的種姓中,依據職業的不同,又分出許多姓階來,並且是世襲的,所謂『工之子恆為工,商之子恆為商』。每一姓階之間,不得互通婚媾,從而使姓階制度更為鞏固。而且姓階愈分愈多,數以千計,這就使得農村公社的殘余,長期不能改變。因為每一公社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附屬有一整套手工業行業。這一制度,即使到了後來變化也是不大的。
以上的變化,對當時的文化,如宗教、哲學等等,都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經濟折疊編輯本段
超日王重視水利灌溉,特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促使北印度農業發展,推動鐵農具使用,穀物種植包括大麥、小麥、水稻、黍米、豆類、芝麻等。經濟作物包括棉花、大麻、甘蔗、亞麻、生薑,另有蔬果培植,家畜業包括黃牛、水牛、駱駝、驢、綿羊及山羊,並且把著名的棉花種植引入其他鄰近國家。
笈多王朝的手工業同樣發達,包括棉織、絲織、毛織、武器製造、金屬製造、珠寶首飾、采礦冶金等、另造船業極盛,以產多槳帆船著名。貿易交換多為貴族之奢侈品,與亞歐非多國有來往。在印度發現大量羅馬、大夏(巴克特里亞)及薩珊波斯之貨幣。超日王主力向西發展,這與爭奪西方出海口及控制西北商路有直接關系。
印度處於歐亞大陸中間。東方以恆河口的耽摩粟底港(今西孟加拉的米德納普爾縣的塔姆盧克港)為出海口.與東南亞及東亞諸國貿易,並於印度支那及馬來群島建立商業殖民地。西方以古吉拉特港口出阿拉伯與東非及波斯灣諸國貿易。陸路以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出,北上中亞地區與絲綢之路連接,西通歐洲東至中國。輸出棉花、穀物、細布、掛氈、首飾、香料、靛藍、象牙等。輸入各國珍奇、絲綢、茶葉、白銅、瓷土、肉桂及黃蓮等。
文化折疊編輯本段
笈多王朝時印度教興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發展,大臣和將領就有信奉佛教及濕婆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由鳩摩羅笈多一世修建,其後成為笈多文化的學術中心。
笈多朝初期,信奉婆羅門教,對佛教並不重視。當時佛教對統治者的態度,像《涅盤經》中所表示的,只要求國王給予外護就可以了。從佛教立場來談政治的《王法正理論》,也只希望統治者常常與沙門婆羅門咨詢政事。這里用了『沙門婆羅門』字樣,沒有單獨提出佛教來,與龍樹作《寶行王正論》的情形已大不相同。那時龍樹完全站在佛教立場,要國王不親近崇奉外道,因為案達羅國王信仰佛教對龍樹十分尊重的緣故。現在的情況,笈多國王僅是對佛教不排斥而已,因此,說話的口氣就不能那麼硬了。但是,真諦譯的《婆藪盤豆傳》中說到世親很得正勤日王和新日王兩代的信仰(笈多王朝帝王除以笈多為名外,還以阿迭多──日為名),特別是新日王跟世親受過戒,正勤日王的妃子隨世親出了家,後來新日王和他母親又請世親常住於阿逾陀。
另外,玄奘到印度,按照傳聞記錄了那爛陀寺建造的歷史,說該寺建立的歷史很早,開始於笈多朝的帝日王(即塞建陀笈多王),後來覺護王、幼日王等歷代國王都有所擴建(覺護王時代已有資料可考,帝日是覺護的前一代,大概相當於塞建陀笈多,這是按世系次序推算而得,並無文獻可征)。
從真諦和玄奘所記述的事實看,笈多王朝到塞建陀王時,就開始改變了政策,對佛教已重視起來。這可能與其國勢日衰有關,塞建陀王開始還能抵禦外侮,並取得一次勝利,曾建婆羅門信仰的大廟慶祝,後來一蹶不振,不得不改變他的宗教政策,藉以振作人心。梵文詩人及劇作家迦梨陀娑更成為超日王王宮中的九寶之一,留傳有四部詩歌及三部劇作,《雲使》以戀人情書的形式描寫印度北部山水秀麗;《鳩摩羅出世》是關於濕婆及其妻兒的神話故事;劇作《沙恭達羅》是講述美麗善良少女沙恭達羅與國王豆扇陀的相愛及誤會分開的故事。另外,印度教的神聖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也是在這一時期編成。
建築方面以阿旃陀石窟及愛羅拉石窟為經典。前者位於今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藩加巴德縣之阿旃陀村附近,開鑿於瓦古爾納河谷的花崗岩壁上,共二十九個洞窟。於公元前一世紀至650年間建成,當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現印度風格。室門依地勢建造,上有飛檐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類壁雕,多來自佛教傳說,然而卻洋溢生活氣息。愛羅拉石窟距奧藩加巴德十六公里,建於三世紀,完成予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種宗教廟宇,香火不斷。
另外在天文、數學、醫學、冶金方面有巨大成就,王朝後期的數學及天文學家亞利雅巴達算出圓周率至小數位後四個字,並認定地球自轉。1881年發現的笈多王朝手稿巴赫沙利包括了不定方程、不盡根迫近等的算術問題。超日王歷(紐克拉摩帝特亞歷)始於公元前57年是大多數印度教徒的歷法。
在超日王時期,中國高僧法顯游歷印度 ,著有《 佛國記》(原名《歷游天竺記傳》),有些印度僧人也在此時來到中國。
世系折疊編輯本段
旃陀羅笈多一世(Candragupta I),(320-335年;320年建立笈多王朝),室利笈多之孫
沙摩陀羅笈多 (Samudragupta),(335-38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之子
旃陀羅笈多二世(Candragupta I I),又名「超日王」(Vikramāditya),(380-413年),沙摩陀羅笈多之子
鳩摩羅笈多一世(Kumāragupta I),(415-455年),超日王之子
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455-467年),鳩摩羅笈多一世之子
那羅僧訶笈多,(467-473年)
佛陀笈多,(?年)
補盧笈多,(?年)
毗濕奴笈多,(540-550年)

Ⅳ 求朝鮮 印度王室

朝鮮王室:
朝鮮君主制廢除了 王室後裔住東京
===============================
日本統治時期,日韓合並,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讓高宗退位,擁立順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後,美國控制了朝鮮半島,隨之上台的李承晚並未邀請朝鮮王室後裔歸國。而1948年大韓民國的成立實際上等於廢除了君主制。

仍舊在世的朝鮮王室後裔李具,本該是真正的國王,每年5月李具都在漢城(首爾)的宗廟按儒教禮俗舉行祭祀祖先活動。

自14世紀以來,朝鮮王朝的國王幾乎每年都要在位於漢城的宗廟祭祀祖先。幾百年後的今天,李具仍遵循儀式,像祖先一樣庄嚴地完成祭祀典禮。李具如今居住在東京一所小公寓內,靠漢城「李氏家族委員會」提供的津貼維持生活。

李具曾表示認為自己是朝鮮族人,死後要葬在祖先旁邊。至於恢復王室的可能性,李具認為絕不可能。

李具並不是惟一一位活著的朝鮮王室後裔。今年68歲的李錫是高宗另一個孫子。他的父親是朝鮮高宗的第五子李堈。李錫曾試圖恢復王室,他曾努力將李具「立為」王室正式的繼承人,並在1963年請他回國到漢城一個小宮殿居住,以表示王室要保留所有皇家建築的決心,但李具謝絕了。

如今,李錫的生活平和多了。他居住在李氏家族祖籍、韓國南部城市全州為他提供的一個傳統院落中。李錫對韓國人不關心王室的歷史感到氣憤。他說當他看了關於王室歷史的電視劇,它們應當根據歷史編寫,但這些東西全是為情節考慮。

李錫還夢想能恢復王室。他說想給41個仍保留君主制的國家寫信,告訴他們韓國仍有王室成員,李錫希望看到象徵性的君主製得以恢復。

回歸君主制顯然不在現任韓國政府的議事日程,此外,它可能也不符合社會發展。「李氏家族委員會」秘書長李正才說:不能批評這些王室後裔,因為他們是歷史的受害者。

(那為什麼李具現在不回去哪? 是不能回還是不想回? —— 李具隨時都可以回韓國,他每年都回去漢城祭祀祖先。他從小就在日本生活,連韓國話也不大會講,習慣住在日本了。他有一位侄兒住在首爾,請閱上文。)

印度王室:找不到

Ⅳ 印度各王室仍然富裕印度現在王室的狀況印度還有王室嗎

沒有了。事實上在英屬印度時期,印度有的只有各地方的藩王,都歸印度總督領導。現在各個藩王搖身一變變成各個邦的頭頭,基本性質其實沒變。但是印度中央王室早就沒了。

Ⅵ 被印度吞並後,錫金王室仍在國外避難,他們還有復國的希望嗎

錫金王國於17世紀初建立,這個國家與我國西藏相鄰,同時,又與不丹、尼泊爾、印度接壤,是個典型的高原小國。早在公元七世紀,錫金就已經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後來的錫金成為獨立部落,但是大部信仰藏傳佛教的錫金,依然與西藏有著密切的聯系。

然而,當時間跨入1887年時,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老牌列強英國強占錫金,雖然錫金人曾奮起抵抗,但是,隨著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藏印條約》,此後錫金徹底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剛剛獨立、自視為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繼承者的印度,掀起了吞並錫金的野心。隨機,印度於1949年派兵入駐錫金;1974年,由於印度人操縱的錫金議會上通過由印度所擬定的錫金憲法,原來的錫金國徹底變為了錫金邦。

錫金王室

唯獨對於中國而言,印度的這種吞並行為,背離了中國所倡導的和平共處原則。而且,當時中印邊境關系並不融洽,所以,當時國際社會上,只有中國一直拒絕承認錫金是印度邦。不過,這一情況在世紀之初年發生了變化,中印兩國在2003年達成共識,中國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這樣一來,錫金王室徹底失去了外援國的支持,復國再無任何可能。

Ⅶ 印度高種姓之首的「婆羅門」到底多厲害

印度高種姓之首的「婆羅門」到底多厲害?真相意想不到!

印度的種姓制度源於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形成的一套社會制度。最早見於印度教聖書《吠陀》,在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神話:諸神諸神分割了原始巨人普魯沙的身體,用他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出了四個不同的種姓:他的口變為婆羅門,雙臂變為剎帝利,雙腿變為吠舍,兩腳變為首陀羅。

印度的種姓制度因為統治者的需要,被設計成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種姓之間有嚴格的界限,決不能越雷池一步。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婆羅門為了恆久的利益,他們從教育,文化,環境……,弘揚歷史,遵守傳統等植入有利於自已的思想,牢牢印烙在民眾的思維里,從而使民眾成為自己虔誠的奴徒。

但是現在印度在法律上,憲法上已經廢除了種姓。所以,真正在印度社會發揮作用的是亞種姓。亞種姓和亞種姓之間分層並不明顯。所以比如婆羅門和剎帝利之間的間隙並不明顯。但是婆羅門的界限不明顯,只有相對高種姓,和相對低種姓的界限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婆羅門沒有傳說中那麼牛逼。

Ⅷ 印度有多少個王室

印度有五個王室。

1、孔雀王室

3、伽色尼王室

4、德里蘇丹王室

5、莫卧爾王室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拓展: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Ⅸ 剎帝利是印度的高種姓,而且是古代的王族,但為什麼卻說真正的剎帝利常被認為已經不存在於世上了呢

在早期吠陀時代,一家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人的身份也還沒有嚴格地固定下來。後期吠陀時代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地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

在實際生活中,高瓦爾那的男子娶低瓦爾那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嚴禁低瓦爾那的男子娶高瓦爾那的女子為妻。不同瓦爾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高瓦爾那的人傷害了低瓦爾那的人,處罰甚輕;在相反的情況下,處罰就會非常嚴重。瓦爾那制度顯然是保護新產生貴族剝削階級的工具。

而婆羅門教的造業輪回說也為種姓制度起到辯護作用。它把出身於高級種姓的人說成是前生行善者,把出身於低級種姓的人說成是前生作惡者。這樣就為高級種姓的特權和低級種姓的苦難都找到了理論上的解釋,當然這只能是一種欺騙性的解釋。

所以說真正的剎帝利常被認為已經不存在於世上了呢!

(9)印度王室是什麼族擴展閱讀:

正式形成時期

到後期吠陀時代,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第一個瓦爾那是婆羅門。婆羅門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層級的祭司。其中一些人也參與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權力。

第二個瓦爾那是剎帝利(是「力」、「權力」的意思)。它是從「羅闍尼亞」發展而來的。剎帝利的基本職業是充當武士。國王一般仍屬於剎帝利瓦爾那,但是剎帝利瓦爾那並不限於王和王族。剎帝利是掌握軍事和政治大權的等級。

第三個瓦爾那是吠舍。吠舍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其中也有人富有起來,成為高利貸者。吠舍是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布施(捐贈)和納稅的形式供養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

不過吠舍還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他們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因而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

第四個瓦爾那是首陀羅(Sudra)。首陀羅瓦爾那的前身是達薩瓦爾那,首陀羅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內。首陀羅的大部也是非雅利安人其中也有失去公社成員身份的雅利安人。由於沒有公社成員身份,不能參加宗教禮儀,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首陀羅是非再生族。

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其中有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僱工,甚至淪為奴隸。首陀羅作為瓦爾那來說,不是奴隸或達薩。首陀羅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Ⅹ 印度有王室嗎

有啊,不過好像都是邦國了,前一陣子有一個邦國的王妃不是死了么?但是似乎不掌權,普拉蒂巴·帕蒂爾為總統,曼莫漢·辛格為總理

閱讀全文

與印度王室是什麼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自然港口有哪些 瀏覽:565
英國對疫情什麼態度 瀏覽:245
伊朗糧食自給率怎麼來的 瀏覽:857
uwc義大利在哪個城市 瀏覽:422
越南椰子肉汁多少錢一杯 瀏覽:978
中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 瀏覽:447
伊朗有什麼豐富的資源 瀏覽:480
美國為什麼不敢打伊朗張召忠 瀏覽:588
英國大霧什麼原因 瀏覽:44
印度小辣椒多少錢一斤 瀏覽:333
義大利買房用什麼網站 瀏覽:901
越南廣西哪裡買衣服便宜 瀏覽:539
義大利的藍色水是怎麼來的 瀏覽:542
為什麼到越南就不想回來 瀏覽:268
義大利面桶裝醬怎麼吃 瀏覽:532
義大利為什麼會打希臘 瀏覽:469
伊朗核協議美國退出為什麼 瀏覽:645
青山集團印尼項目怎麼樣 瀏覽:461
印度多吉美多少錢 瀏覽:768
印尼華人佔多少財富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