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著名十大古橋是哪些
1、趙州橋
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梁思成:「河北趙縣趙州橋……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
Ⅱ 著名的古代橋有哪些
1.盧溝橋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2.廣濟橋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3.五亭橋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4.安平橋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5.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6.十字橋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
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7.風雨橋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8.鐵索橋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
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9.五音橋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
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10 玉帶橋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該橋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
Ⅲ 我國還有哪些有名的橋至少寫三個
1、盧溝橋。亦稱蘆溝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2、安平橋。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又稱「五里橋」,全長2255米,有361個橋墩,是我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
3、五亭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內,是揚州的標志性建築。五亭橋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又叫蓮花橋。
4、瀘定橋。又稱為鐵索橋,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其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環城東路,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它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玉帶橋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
7、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Ⅳ 我國現有的四大古橋在哪裡
我國的四大古橋是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蘆溝橋、福建的洛陽橋和廣東的湘子橋。1.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石拱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校河上,為隋代開皇大業年間(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創建。橋梁全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條並列的石條組成,弧形平緩,上設四個小拱。新中國建立後按最初橋樣進行了全面的修繕。
2、蘆溝橋:蘆溝橋一稱「盧溝橋」,位於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與永定河的交匯處,始建於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該橋全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蘆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蘆溝橋又以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地而載於史冊。
3.洛陽橋:洛陽橋一稱「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約10公里的洛陽萬安渡口,為著名的梁式古石橋,始建於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歷時六年零八個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橋原字長約1200米,寬約5米(現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扶欄500個,欄上精樓石獅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現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規模宏大。
4.湘子橋: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跨韓江,全長500多米,因傳有韓愈的侄孫韓湘子手書「洪水止此」的石碣豎於橋畔,故名。湘子橋始建於南宋,歷時57年建成,東西兩段共18墩,橋墩用花崗岩塊鉚榫砌成。東西橋墩之間江水湍急,未能合攏,只能用小舟擺渡。到明代中期增築一墩,縮短了未合攏部分的距離,改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貫通東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擴四洲」。浮橋能開能合,隨潮升降,為我國最早的一座開關式石橋。明代此橋大修過五次,並在橋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樓,遂出現了「廣濟橋上甘四樓」的景緻。清雍正時又在浮橋兩端橋墩上置鐵牛兩只,牛背上鐫「鎮橋御水」四字。道光時洪水毀東岸橋墩,墩上鐵牛墜入江中。1958年大橋改建,加固日橋墩,新建十九孔鋼筋混凝土「T」字形梁,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承台式橋梁,廣濟橋自此成為通衢大橋。1976年又進行過擴建,原7米寬的橋面全部作車行道,另在橋兩側會拓寬2米作人行道。1980年重鑄鐵牛一隻置於橋上。「湘橋春漲」為潮州八景之一。
Ⅳ 中國有哪些古橋是比較出名的
1-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為聯拱石橋,建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 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3-五亭橋五亭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五亭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頤和園十七孔橋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五亭橋原名蓮花橋,是瘦西湖的標志之一,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又稱蓮花橋。
4-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建於隋大業(公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Ⅵ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橋梁除了趙州橋外,還有哪些有名的橋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被稱為我國十大著名古橋。
盧溝橋
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於楊州瘦西湖內.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於福建晉江安海鎮.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市晉祠內.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雨橋
位於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構.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緻牢固.
鐵索橋
位於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並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於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Ⅶ 中國著名的橋梁有哪些
1、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107國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京廣鐵路),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橋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
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Sea Cross Bridge)是一座縱跨中國杭州灣的跨海特大橋。橋梁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共36千米。
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3年6月8日奠基開始建設,2007年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貫通。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8年5月1日通車運營。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是G15瀋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杭州灣跨海大橋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繼港珠澳大橋、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和中國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後,世界第四長的跨海大橋。
4、青島膠州灣大橋
青島膠州灣大橋是一座橫跨膠州灣的特大跨海大橋,橋梁東起青島市嶗山區海爾路,途經紅島,西至青島市黃島區。橋梁全長36.48千米,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於2011年6月正式運營通車。
青島膠州灣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中的橋梁。
青島膠州灣大橋於2011年9月被美國《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橋梁」。2013年6月4日,美國匹斯堡第30屆國際橋梁大會(IBC)向青島膠州灣大橋頒發喬治·理查德森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
5、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Jiujiang Yangtze River Bridge),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和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之間的寬闊的長江水面上,由1973年12月由國家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察設計,於1993年1月16日建成通車。
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90年代中期長江上規模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梁,是中國鐵路南北通道京九線、合九線和中國公路南北干線G105國道跨越長江的重要橋梁。
九江長江大橋的建成,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之後,中國建橋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大橋全長7675米。
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在長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橋,在蕪湖長江大橋2000年通車前,九江長江大橋一直是中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九江長江大橋於1993年1月16日建成,是105國道、京九鐵路、合九鐵路的「天塹通途」,為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
九江長江大橋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鋼桁梁大橋,既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又是九江市的最引人注目的著名旅遊景點 。
Ⅷ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
一、趙州橋
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南,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李春設計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敞肩坦弧石拱橋,公認的「天下第一橋」。
二、玉帶橋
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欄雕工精美,形象生動,橋拱高聳,好似玉帶。單孔凈跨11·38米,高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顯得富麗堂皇。
三、十字橋
位於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前,建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漢白玉欄桿,十字型橋梁,如大鵬展翅,南來北往、東去西行的遊人都可以通過。因構造奇特,民間傳說是魯班建造的。
四、廣濟橋
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潮州市東門外,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曾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初為浮橋,由浮船聯結而成,後自兩岸向江心逐墩修築,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於橋上建12座樓閣。後歷經多次修建,形成目前十八梭船二十四洲風格。
五、五亭橋
位於江蘇揚州,是瘦西湖的標志之一,形似蓮花,又稱蓮花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的,亭橋結合,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共十五個不同的卷洞聯系,據說中秋之夜,可在每個橋洞看到滿月倒影。
六、風雨橋
亦稱花橋,是侗族獨有的橋,此處是一種橋的統稱,不專指哪一個。風雨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形成長廊式通道,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因行人過往能避風雨,故名。
七、五音橋
位於河北遵化縣清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兩側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因都是取材於含鐵量較高的鐵礦石,敲擊時能發出叮叮咚咚的悅耳聲音,包羅古代聲樂中宮、商、角、徵、羽五音,故名。
八、安平橋
位於福建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歷時14年建成。橋長2700米,是我國古橋梁中首屈一指的長橋,它保持全國橋梁長度的「冠軍」,達七八百年之久。刻在橋心亭後柱上那筆力雄勁的聯句「天下無橋長此橋」,概括了它的最大特點。橋上有五座「憩亭」,以供行人休息,兩側有護欄,以保護行人安全。
九、瀘定鐵索橋
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建於清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13跟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跟作底鏈,4根作兩側扶手。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主要通道和軍事要津。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使該橋聞名中外。
十、盧溝橋
亦稱永定橋,位於北京豐台區永定河上,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多涵孔圓弧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後經明清兩次重修。因馬可· 波羅在游記中對該橋有詳細的記述,盧溝橋在歐洲被稱為馬可· 波羅橋。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這座古老的橋又增添了新的意義。
盧溝橋全長266.5米,護欄柱頭上有大小石獅子501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更有許多小獅子,或爬在雄獅背上,或偎在母獅膝下,千姿百態,數之不盡,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
Ⅸ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橋梁
1、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在小學課文中學過,2016年穿越川藏線親自走過。
2、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的趙縣城南洨河上,為一座空腹式的單孔圓弧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邊42塊的橋欄板上,都有精刻的龍獸浮雕。歌曲中聽過,課本上學過。
3、盧溝橋原名廣利橋,距京城30餘里,是離京送別之地,因此很容易讓人想起唐詩里反復吟詠的「灞橋」,有一種「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凄苦情結。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這是當地的歇後語,以前數不清,現在離真實更遠。古舊的獅子,猶如盧溝橋的飾物,古拙與靈動之間,最恰如其分體現一種悠遠深長的氣度韻味。
3、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後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夢想有機會要親自駕車體驗的大橋。
4、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嘉興市平湖立交,上跨杭州灣海域,南至寧波市庵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36千米,橋梁總長35.7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曾經兩次駕車走過的跨海大橋。
5、膠州灣大橋東起海灣大橋立交,上跨膠州灣,中接紅島互通立交,西至黃島東樞紐立交;線路全長36.48千米、橋梁全長25.881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自駕游經過的大橋。
Ⅹ 中國現存的古代著名石橋有哪些
中國十大明橋: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趙州橋、安平橋、十字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
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中國著名梁架式古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安平橋,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玉帶橋,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常識建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