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是什麼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自然是陰陽。
人們一聽到陰陽第一個反應就是玄學,或者將其理解為兩個對立面,其實陰陽是一體的不是對立面。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叫一生二,這個二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我們祖先發現的整個世界運行的規則。整個世界為一體,盤古開天,清上浮,濁下沉,這顯然也是陰陽的另一種以神話方式的呈現。
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呈現的。
具體到現實生活中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都知道有一本書叫《周易》,不要將其當作是命理學,這本書是絕在多數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甚至可以說是之後文化的源頭。
周易最大的貢獻是什麼?不是八卦,而是確定了誰為尊。
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因為誰為尊,自然就可以按照尊著的意思去做,我們順著他們的思路去做,自然就是正確的。否則你憑什麼堅持自己的是對的。
B. 中國文化象徵
第一大象徵就是龍唄,否認的就不是中國人。
第二大就是毛筆書法
第三就是國畫
第四就是中國的茶文化
第五就是中醫中草葯
除了龍以外排名都不分前後。
至於京劇是有區域限制的,只能算是國粹,代表不了整個全中國的文化底蘊。
C. 中國文化的象徵
龍、絲綢、茶、瓷器(這三樣可是中國最早出口的三種東西、中國紅、剪紙藝術、刺綉、玉雕、金屬的飾品、中醫、甲骨文、儒家思想、漢字。
如今,長城和北京故宮也是。
中華文化的象徵——浩然天地間的中國龍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1,祭祀
神是何物?人為什麼要向神靈獻媚?人與神之間如何溝通?這是任何一個關注宗教生活的人必然要了解的問題。從象徵人類學的角度,以通俗的語言、具體的事實和形象化的圖片,從祭祀對象、祭祀場所、祭祀供品、祭祀法器、祭祀方法和祭祀舞蹈等方面,對中國祭祀文化象徵的表現形式和深層含義作了初步的描述和解釋。通過研究中國祭祀文化象徵,不僅可以了解中國人宗教生活的外在表現形式,而且還可以透視中國各民族傳統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和思維方式,加深人們對中國社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祭祀以通俗的語言、具體的事實和形象化的圖片,描述和解釋了中國各民族宗教祭祀文化象徵的符號和意義.
2,瓷器
中國文化的象徵 新石器時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中華民族的先人們用粘土(主要成分為SiO2,Al2O3)燒製成...瓷器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國瓷器暢銷全球,名譽四海...
3,十三經
華夏文明也是發展到現代的一大文明體系,擁有自己的十三經。但在追求現代化變革的進程中,我們卻將它當作精神枷鎖,刻意要芟夷之、摒棄之。近百年來的中國思想界,可能是出於追求現代化的熱忱,也可能只是為了論證現實變革的合理性,總之在不斷地強化這樣一種觀念:傳統與現代化是對立的,現代化代表著進步的歷史方向,而傳統則與之相反,代表著保守和落後。在此觀念支配下,十三經的經典地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掠,從「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攻掠經典的悲喜劇不斷上演,並在攻掠中造就了各式各樣的新權威,有力者固然得其大,無勢者亦能獲其小,而十三經的思想文化價值,則不斷地滑落、消解。於是乎,經典似乎真的成了一堆精神灰燼——其中的歷史記述是可疑的,倫理教誨是落後的,政治法則更是荒謬甚至反動的,作為文獻,也只是在解析成若乾片斷之後才有價值,供學者們考據、論析。
我們將十三經作為中國文化主體意識的基本象徵,曾成為民族凝聚、文化認同的強大動力。它可以成為精神支柱,激發起民族精神;也可以成為智慧向導,啟發我們解決現實問題的睿智。
4,龍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5,儒文化
在傳統文化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中國人對文化優劣的評判是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說,在價值上什麼文化好,什麼文化不好(姑且我們把「先進」稱作「好」),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士大夫從來沒有含糊過。如「夷夏之辨」的觀念,中國人從來就認為「夏文化」優於「夷文化」,因為「夏文化」任德不任力、從道不從霸,優於任力從霸的「夷文化」,故「夏文化」在價值上「先進」於野蠻的「夷文化」。這種觀念作為評價文化的標准兩千多年來都沒有動搖過。也就是說,在一百多年前,即西方文化未進入中國前,中國的主流社會一直都具有非常清楚明白的文化評判觀。所以我們可以說,「獨尊儒術」是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群體共識,是經過幾百年各種學說試驗後中國人逐漸認識到儒家文化所蘊含的學理在治理國家上優於(用今天的話來說「先進」於)其他學說,是當時最先進的文化。從這一歷史事實我們可以看到,獨尊儒術」並不是「文化專制」,而是中國人經過長期歷史的苦難與曲折所達到的「文化共識」。漢以後,一直到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前,中國文化只是在某些階段出現過「歧出」,就是說暫時走偏了方向,離開了建立在周孔之教上的中國文化正軌,但不久之後又會復其正位,重新回歸到中國文化的正軌。如魏晉南北朝至隋,由於戰亂中國文化出現了四百多年的歧出,即士大夫貶抑儒學而崇尚玄學,中國周孔之教的文化向具有道家色彩的玄學歧出,但玄學畢竟不是中國文化的正宗,不能解決國家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所以,文中子出來糾偏,用其大智慧與大生命力把中國文化重新拉回了儒家文化的正確軌道。
D. 什麼是中國的象徵
中國的象徵
1,龍。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2,漢字。漢字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內涵豐富,簡練精悍,由此更演化出更具特色的書法藝術,詩詞歌賦等等.更加能說明的是現在已經基本為國民所使用而且不會被淘汰,會永遠為中國人民傳承,記錄中國人民的歷史.漢字的使用是中國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由此演變出無限的中國國粹藝術.所以最能代表當今中國文化的符號就應該是漢字
3,春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 。
4,孔子。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支持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減輕人民負擔的經濟改革,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經濟觀點如:使民足食,富而後教,薄斂厚施,節用愛人等等,都超出了他的前輩,在客觀上反映了民眾的某些要求,其經濟思想的主要方面對歷代經濟改革家和思想家的經濟政策的制定,以及世人經濟觀念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
5,長城。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6,武術。武術是中國古老傳統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位置。武術從一個赤裸裸的狩獵、戰爭發展到一個具有多元功能的以內外兼修、術道並重、具有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一個事物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中國武術也不例外,它具有許多長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具有鮮明的價值。武術的價值, 就是凝結在武術發展運動中的精神和物質對我們社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的總和, 它是武術存在、發展、進步的標志。中國武術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之沃土,蘊涵中國哲理之奧妙,由此又形成了內涵很廣、層次紛雜的龐大理論體系,同時也就蘊涵了哲學、文化、醫學、養生、軍事、美學及體育等要素。
其實還有很多,像京劇,中醫,端午,五星紅旗......
E. 中國的五大文化象徵是哪些
中國五大文化象徵:
1、龍。
2、熊貓。
3、功夫。
4、京劇。
5、長城。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國水運史》)。
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5)中國文化象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其實,中國詩詞在國外的接受度,可能遠遠超過很多人的想像。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發帖討論「你讀過最美的中國詩詞是什麼?」在另一些論壇上,也有很多學中文的外國網友討論分享自己喜歡的中國詩詞。
從《詩經》《古詩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魚玄機……國外讀者不僅涉獵廣泛,有的還見解深刻,讓人頗感驚喜。詩詞除了是他們學習中文的對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一位網友說,他們家隔壁曾住著一位上了年紀的獨居荷蘭女士,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她把一本李白詩集送給了他們,以感謝他們對她的幫助,在詩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獨酌》這首詩。
可以想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式的東方詩意,同樣可以豐盈國外讀者的精神世界,為他們帶去情感上的哲思與共鳴。
中國詩詞走進國外讀者心中,只是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小切口。
從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的作品得到國際認可,帶動中國當代文學在世界文學舞台得到更多關注;到《琅琊榜》《歡樂頌》等影視作品紛紛「出海」,在海外涌動起一股國劇「華流」……中國文化的世界「能見度」越來越高。
F. 在你看來,中國的文化象徵是什麼
在我看來,中國文化象徵應該是龍文化,也就是中國龍
G. 中國文化的象徵
龍、絲綢、茶、瓷器(這三樣可是中國最早出口的三種東西、中國紅、剪紙藝術、刺綉、玉雕、金屬的飾品、中醫、甲骨文、儒家思想、漢字。
如今,長城和北京故宮也是。
H. 什麼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象徵它包括什麼和什麼兩個部分
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象徵文化的變遷體現了社會、經濟的變遷及文化內涵的變遷。
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象徵它主要包括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外傳,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建築、醫學、數學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典型。商有獨特風格的青銅製造藝術及先進的歷法。秦漢時期的突出表現是中國文明開始源源不斷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絲綢、冶煉鑄造、水利技術等都遠播到中亞、羅馬和歐洲地區。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突出成就。由於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學者公認的「中華文化圈」既影響了亞洲文明的發展,也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印刷術、指南針及火技術的對外傳播,這對其後整個世界面貌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