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什麼是中國電力發電的主要成就

什麼是中國電力發電的主要成就

發布時間:2022-05-30 14:55:30

Ⅰ 電力行業的社會經濟貢獻有哪些 ,或者說 電力行業對社會經濟的貢獻

雲南電力工業在全省經濟建設中的貢獻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戰略支撐產業,近幾年來,雲南省加快了培育電力支柱產業步伐,形成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局面,全省電力工業的發展對雲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日趨突出,以較強的實力和發展速度逐步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一、雲南省經濟發展狀況

(一)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改革開發以來,雲南省的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雲南全省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當前,雲南省經濟逆勢上揚,企穩向好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2009年上半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不斷沖擊雲南省實體經濟的情況下,但是,一些經濟指標卻表現出了恢復勢頭。
特別是工業生產明顯加速,企業利潤穩步回升。
(二)雲南工業經濟整體運行平穩提速
1、「工業強省戰略」成績顯著
2003年,面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困難和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在科學分析和把握雲南省情和發展實際的基礎上,作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決策,並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國均具創新意義的政策措施,雲南工業經濟發展從此全面提速,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期。
2、工業經濟發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逆境中平穩上升
2008年是雲南省工業經濟發展經受多方面嚴峻挑戰並取得重大勝利的一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國工業生產增速呈繼續明顯減緩趨勢,企業產品價格和利潤急劇下滑,用電需求下降,鐵路運力富餘,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等。對雲南工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面臨困難和挑戰,雲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發展政策和應對措施,確保了全省工業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的增長。
2009年雲南省經濟發展仍然是困難重重,全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知難而進,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和扶持力度,一系列經濟調控舉措正在見效,多數行業和領域企穩回升,全省經濟發展呈現積極向好態勢。前三季度,雲南工業經濟整體運行呈現平穩提速的發展態勢。1
目前,雲南省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正在同步提高,省內經濟增長的支撐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重化工時代對基礎產品的巨大需求,使雲南省大企業(集團)盈利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3、明確發展目標,推進工業經濟發展
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推進下,雲南省確定的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雲南將以煙草、現代能源、基礎原材料、生物加工和裝備製造等5大產業為主體,發展生產服務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雲南的經濟社會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三)電力工業發展突飛猛進
國家進行電力體制改革以來,雲南電力工業得到較快的發展。無論是電力裝機容量、發電量,還是電網規模、產值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動了電力支柱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步發展為雲南強省的支柱產業,為雲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1、電力建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隨著雲南電源裝機的不斷增加,以及省內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作為對資源起配置作用的電網而言,迎來新一輪大發展,將有力推進雲南省以水電為主的電力支柱產業的發展。2009年雲南電網公司的電網建設計劃投資124億元,計劃新開工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項目76項,計劃建成、投產項目50項,變電容量542萬千伏安,架設線路2297千米。雲南電網建設駛入了快車道,上半年雲南電網基建投資完成53.05億元,相當於2008年全年電網計劃投資總量,計劃完成率居南方五省區之首。
2、「全省一張網」格局已經形成
電力體制全面理順,電網建設高潮迭起。電網高質建設,快速發展,全省實現「一張網,全覆蓋」。形成500千伏為主幹、環網融入,220千伏為主網,覆蓋16個州市的強網;500千伏輸電網路已經覆蓋滇南片區並鏈接廣西;部分地區220千伏輸電網退為配電網;至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順利建設;500千伏變電站13座,線路5735千米,變電容量1650萬千伏安;220千伏變電站77座,線路9966千米,變容量達2142萬千伏安。網架結構優化,配送能力大增。農村電網改造和無電地區工程全面推進。
3、「西電東送」大幅度增加
在電力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雲南電網公司加大增供擴銷力度,在全力確保省內售電量增長5%的同時,加大了西電東送力度。
4、電力生產逆境而上
在電力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雲南電網公司加大增供擴銷力度,在全力確保省內售電量增長5%的同時,加大了西電東送力度。
二、電力工業對雲南經濟建設的貢獻

(一)電力工業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1、電力工業發展拉動全省經濟發展
雲南電力工業是全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集生產、傳輸和銷售電能的公用事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工業,是雲南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和先行產業。電力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決定經濟的增長;電力使用廣泛,生產效率高,是代替勞動力的最有吸引力的能源。
2、雲電將沖刺「第一支柱」
作為全省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電力工業優勢逐步發揮和體現。
雲南充分利用豐富資源,多年來一直致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全力推進電力開發,在加快水電發展的同時,火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風電等開發也加快發展的步伐。尤其是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欲將電力工業打造成支撐雲南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實現電力強省的夢想。目前,雲南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初步形成齊頭並進的格局,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3、電力工業的建設收促進地方區域經濟增收
首先,加快了地方GDP增長速度。
其次,帶動區域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是電力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有效解決了部分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二是電力建設帶動了區域第二(例如,鄉鎮企業、小型加工業)、三產業(運輸、旅店、餐飲服務等)的發展,為發展區域經濟奠定基礎。
4、加快了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
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通過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對實現共同繁榮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目前,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一項重要的政策選擇。雲南與緬甸毗鄰,較之緬甸,雲南已建立了成熟的、完整的電力工業體系,加快了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
(二)促進社會進步
1、「上大壓小」節能減排高效
快速發展的雲南電力建設結構得到極大的優化,火電廠單位耗煤量大幅度下降,完成量與質的蛻變。目前,雲南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初步形成齊頭並進的格局。
2、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發展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第一基礎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戰略中的優先發展重點。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和基礎產業,電力行業與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它不僅是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大問題,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密切相關。電能已成為其他能源不可代替、不斷擴大應用領域和替代其他能源的能源產品,電力已經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行業以及社會生活各方面,成為不可缺少的社會基本必需商品。
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時代後,電力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能源。保障了人民生活、生產用電,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現代通信、電子商務活動、家庭電器以及電化教育手段等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促使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用電日益增長,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先行發展的基礎產業,在豐富社會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巨大的貢獻。
3、農村電網建設讓全省村寨亮起來 ,縮小了城鄉差別
完善西部地區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是國家為了繼續提高農村供電質量、降低農村用電電價、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對解決西部地區農村和農民用電問題至關重要。為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質量,縮小城鄉差別,實行城鄉用電同價。雲南省推動農村電力建設,加快農村電網建設改造,降低農村電價,
雲南把農村電網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三、電力發展建議

(一)積極開拓電力市場空間
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央和地方擴大內需、促進電力生產建設的一系列舉措,千方百計增供擴銷,全力保障電力供應和電網安全,為促進增長、保證全省經濟復甦作出貢獻。一是用科學發展的方法關注和分析市場,全力做好增供擴銷;二是促進雲南省中小水電的有序開發、以及中小水電的合理調度。三是建立經濟、高效、穩定的電力供應體系,協調好高額上網電價新能源項目的市場問題,充分發揮南方電網在資源優化方面的配置作用,統籌國外、省外、省內三種資源的開發,統籌國外、省外、省內三個市場的用電,解決好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二)把握時機,適度超前發展
結合中國國情和雲南發展實際,未來很長時間內電力將仍需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電力工業必須要適度超前和協調發展(包括電源、電網建設等),保證整個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一是抓住國家加大能源投資的機遇,進一步突出雲南在國家能源安全中的戰略地位和西部邊疆省份的特點,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投入和廣開渠道吸引多方面資金投入到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中。二是抓住國家投資向西部傾斜這一利好政策,加快電源和電網建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實現雲南電力在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上的統一。三是抓住國家投資增內需、保增長這一重大機遇,認真分析、狠下功夫,在城農網改造、省內電力建設、提高供電可靠率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開發雲南優勢水電資源,優化水火電結構,增強水火電匹配能力,積極進行新能源的開發和建設,把雲南建成全國重要的綠色能源基地。一是加快大型水電開發步伐,建設以水電為主的電力基地,協調發展大容量、高參數主力火電,有序開發中小水電。加大省內電力供應、電力外送和境內外供應力度,大力推進電網建設。二是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電力行業,全面推進節能減排。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的市場化機制,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的法制化管理和建設。三是推進新能源開發和利用,鼓勵合理開發省內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核電資源,為雲南能源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四)加大研發力度,強化科技創新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改革和發展,助推雲南電力工業突破國際金融危機、國內市場劇變、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的困境重圍。依靠科技創新提升電力工業發展水平,大力推廣和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全面提升雲南水電、火電、電網和新能源開發的技術水平。引進先進水電技術,探索研究火電新技術,打造安全高效電網,跟蹤新能源發展趨勢,加強能源產業標准體系的研究。
(五)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補償因水電建設造成的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損失,通過生態建設和保護恢復、維持和增加河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使自然資本能世世代代的保持甚至增加。在水資源開發過程中,充分注重水能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把水電工程與產業培植、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實現水電有序開發。

Ⅱ 中國目前主要靠什麼發電

中國發電主要靠火力發電。為中國煤炭儲量世界第一,有足夠的發展火電的條件。其次是水力發電,主要在南方和西南,再次是核電了,最後是風力。

火力發電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由於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類正盡力開發核能發電、核聚變發電以及高效率的太陽能發電等。

簡介

隨著發電機、汽輪機製造技術的完善,輸變電技術的改進,特別是電力系統的出現以及社會電氣化對電能的需求,20世紀30年代以後,火力發電進入大發展的時期。火力發電按其作用分單純供電的和既發電又供熱的。

火力發電(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中國的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產煤10.9億噸,其中發電用煤僅佔12%。火力發電仍有巨大潛力。

Ⅲ 中國發電的發展史

中國電力系統是隨著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發展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KW機組發電到1936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全國共有461個發電廠,發電裝機總容量為630MW,年發電量為17億 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電系統。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江蘇、浙江等沿海城市的發電廠被毀壞或拆遷到後方;西南地區的電力工業出於戰爭的需要,有定的發展。日本帝國主義以東北為基地,為戰爭生產和提拱軍需物資,從而使東北電力系統也有一定的發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1848.6,年發電量約43 億kW·h,居世界第25位。當時中國已形成的電力系統:①東北中部電力系統,以豐滿水電廠為中心,採用154kV輸電線路,連接沈陽、撫順、長春、吉林和哈爾濱等地區;②東北南部電力系統,以水豐水電廠為中心,採用220kV和154kV輸電線路,邊疆大連、鞍山、丹東、營口等供電區;③東北東部電力系統,以鏡泊湖水電廠作為中心,採用了110kV輸電線路,連續雞西、牡丹江、延邊等供電區;④ 冀北電力系統,以77kV輸電線路連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電區和發電廠。
⑶ 1949年以來,中國的電力工業有很大的發展。1996年中國大陸部分的發電裝機容量達2.5 億 千 瓦,年發電量為11350億kW·h,居世界第2位。從1993 年起,發電量每年平均 以6.2% 的速度增長。但是,就人均用電量、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和發輸配電的經濟指標而言,我國的電力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Ⅳ 國家電網取得哪些主要成果

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開展了多項特高壓、超高壓輸電關鍵技術研 究和示範工程建設,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加強跨區域直流聯網,在堅強 主網架建設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在特高壓輸電核心技術、設備國產化和工程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 破,先後完成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和特高壓直流示範工程。1000kV晉東南一南陽一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於2009年1月投運,起於山西晉東南(長治)變電站,經河南南陽開關站,止於湖北 荊門變電站。全線單迴路架設,全長640km。±800kV向家規一上海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於2010年7月8 曰實現雙極全壓送電投運。起點為四川宜賓復龍換流站,落點為上海奉賢 換流站。線路全長1907km,額定輸送功率6400MW。土800kV錦屏一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

該工程西起四川錦屏西昌換流站,東至江蘇省吳江蘇南換流站,輸電距離約 2090.5km,額定輸送功率7200MW。 加速西北電網主網建設,已建成750kV青海官亭一甘肅蘭州東輸 變電示範工程、750kV蘭州東一平涼一乾縣輸變電工程、750kV永登一白 銀輸變電工程;750kV哈密一永登工程等項目正在抓緊時間建設。區域直流聯網方面,已建成靈寶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660kV 寧夏一山東直流輸電示範工程、±500kV寶雞一德陽直流輸電工程; ±500kV呼倫貝爾一遼寧直流輸電工程、±400kV青藏直流聯網工程(青 海格爾木至西藏拉薩)等項目正在積極建設中。已建設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輸變電工程,包括4項直流工程(線 路總長度2965km,換流站總容量1836萬kW)和88項交流工程(線路總 長度6519km、變電總容量2275萬kVA)。

Ⅳ 百年電力發展史

百年電力發展史:

19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800年,伏打發明第一個化學電池1831年,人們開始獲得連續的電流法拉第製造了最早的發電機——法拉第盤1866年,西門子製成第一台使用電磁鐵的自激式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自激發電機供工廠電弧燈用電1875年,巴黎北火車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火電廠。

用直流發電供附近照明1879年,舊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發電廠,兩台發電機共22盞電弧燈。同年先後在法國和美國裝設了試驗性電弧路燈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熾燈1881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電站1882年;

愛迪生在紐約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規發電廠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表演了電壓為1500~2000V的直流發電機組經57km線路驅動電動泵1884年英國人製造了第一台汽輪機1885年製成交流發電機和變壓器1886年3月在馬薩諸塞州的大巴林頓建立了第一個交流送電系統,電源側升壓至3000V,經1.2km到受端降壓至500V。

,顯示了交流輸電的優越性1891年德國在勞芬電廠安裝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發電機,通過第一條三相輸電線路送電至法蘭克福1894年建成利亞加拉大瀑布水電站。1896年採用三相交流輸電送至35km外的布法羅。結束了1880年來交、直流電優越性的爭論。

20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裝設了第一台5000kW汽輪發電機組,標志著通用汽輪機組的開始。1916年,美國建成第一條90km的132kV線路1922年,美國在加州建成第一條220kV線路。

二戰後,美國於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別製成並投運30、50、100、115和1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線路,採用2分裂導線,距離960km,將北極圈內的Harspranget水電站電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73年法國製成120萬kW核反應堆1964年,美國建成第一條500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條765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蘇聯建成第一條±400kV的47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75萬千瓦1970年,美國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144萬千瓦1989年,蘇聯建成第一條最高電壓1150kV的1900km交流輸電線路。

(5)什麼是中國電力發電的主要成就擴展閱讀:

百年電力的意義:

溶思想性、權威性、文獻性、可視性和科普性於一體,是一部反映中國百年電力發展歷史的文獻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電視教材,同時又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時該片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中國電業及其發展歷史的一扇窗口,是對電力職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理想教材;對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職工凝聚力、鼓舞士氣和激發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Ⅵ 我國電力工業主要包括哪幾種形式北方和南方的電力各以什麼形式為主為什麼

電力工業主要包括核電,水電,火電,風電,南方以核電,水電,風電為主,北方以水電,火電,風電為主,主要是為了合理利用資源。

Ⅶ 我國能源工業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我國能源發展取得的成績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系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很低,1949年僅為0.237億噸標准煤。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源生產快速發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0.6億噸標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開放初的3.29倍,約佔全球能源總產量的13.6%,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煤炭,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達到21.9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68倍、改革開放初的3.5倍。石油和天然氣,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1.81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開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達500億立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開放初的3.64倍。電力,200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穩居世界第二。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佔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從無到有,發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產沼氣約80億立方米,已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第二,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化。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迅速增長,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達22.25億噸標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煤炭消費的比重趨於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優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氣消費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5.1%提高到7.3%。
第三,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解放初期,我國能源工業技術裝備基礎極其薄弱。以石油勘探開發為例,當時全國只有8台淺井鑽機、40多名技術人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從勘探開發、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復雜段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採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電力工業,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三峽左岸最後一台機組國產化水平達到85%。從電網看,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產化,750千伏示範工程建成投運,電網發展進入了大規模跨省跨區送電和全國互聯的新階段。
第四,節能環保取得進展。在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節能提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目前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乙烯綜合能耗下降65%,粗鋼綜合能耗下降37%,火電供電煤耗下降16%。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時,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第五,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台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生產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煤炭價格主要取決於市場供求狀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引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大型企業制定了節電改造、優化用電方案,這對近兩年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顯加強。近年來,相繼出台了《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管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能源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能源開發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軌道。

Ⅷ 中國發電發展史

自中國有商品電以來,已有120年。120年來的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國的電力工業經過了舊中國67年的艱難曲折、蹈珊緩慢的發展,隨著新中國的誕生,迎來了中國電力工業的新生。建國後的53年,是中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大步前進、波瀾壯闊的偉大的歷史時期。在這53年中,中國電力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將失落的半個世紀追了回來,使中國的電力無論從裝機容量到發電量都穩居世界第二位。這是世界矚目的光輝成就,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廣大電力職工的光榮。

中國電力裝機從1882年的16馬力(11.76kW )經過67年發展,到1949年達到185萬kW;而從1949年到2002年的3.53億kW。 50多年持續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發展,在世界電力發展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特別是改革開放的1978年以來,中國的電力工業發展的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更是舉世無雙。從1979年的全國裝機6300萬kW,發展到2002年的35300萬kW, 23年中新增裝機29000萬kW,平均每年新增1260萬kW,特別是近10年,即1992——2002年,裝機由16653萬kW增至35300萬kW,連續10年平均每年新增發電容址1860萬kW,其中1999年達年新增2150萬kW的高峰。

近20多年來,特別是在近10年多時間里,中國電力工業得到全面的快速發展。我國連續躍過法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俄國、日本,從1996年開始就穩居世界第二,基本上扭轉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電力嚴重短缺局面。電力行業以實現電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裕量的成就,歡別20世紀,喜迎21世紀;而且在電力工業發展的水平上也有了全面的提高。特別在電力結構上,不斷調整優化,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使中國電力工業進人了大機組、大電廠、大電網、超高壓、自動化、信息化,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發電全面發展的新時期。電網建設極大加強,電力調度水平不斷提高,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電力環境保護得以加強,使中國電力工業的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日漸接近。環境排放控制、生態保護日益加強,使電力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漸趨統一。電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電力發展的戰略規劃管理、生產運行管理、電力市場營銷管理以及電力企業信息管理水平、優質服務水平等普遍得到提高。進一步擴大了對外開放,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在利用外資、引進設備、引進技術、實施走出去戰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還不斷提高了電力職工隊伍素質,積極擴大了多種經營,不斷深化電力企業改革,推動企業重組改造,加強了法制建設,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以及不斷加強電力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總之這20年,特別是最近10年,是中國電力工業發展歷史上成就巨大的10年,是電力體制發生根本性變革的10年,是中國電力工業走向世界前沿的10年。可以預見並堅信,中國電力工業再用20年時間,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代表大會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旗幟指引下,中國的電力工業必將有更大規模的發展,技術管理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電力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Ⅸ 國家電網公司的主要成就

1.「750千伏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製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國家電網提高輸送能力的研究與實施」、「PCS-9500高壓直流控制和保護系統及其工程應用」和「基於標准化平台的電網調度自動化集成系統OPEN-3000」3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傑出企業
4.中國十大綠色公司
5.2008胡潤企業社會責任50強排名第1名
6.中國綠色公司—2007年度標桿企業
7.2007金蜜蜂企業社會責任中國榜排名第1名
8.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9.第15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排名第1名 1.「用友杯」第3屆全國會計知識大賽團體二等獎和特別組織獎
2.中央國家機關會計知識大賽團體三等獎和特別組織獎
3.在《財政部關於2006年企業財務決算情況的通報》(財企[2007]182號)中公司獲得通報表揚
4.納稅信用A級企業
5.全國電力行業統計工作突出貢獻單位
6.全國電力行業職工羽毛球比賽體育道德風尚獎、女子團體冠軍和男子團體亞軍
7.第2屆中央企業乒乓球團體賽優秀組織獎、男子團體冠軍和女子團體冠軍。
8.第2屆中國職工藝術節特別貢獻獎和優秀組織獎
9.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10.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11.中央國家機關交通安全先進單位
12.中央國家機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13.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14.2006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排名第5名
15.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系統中央企業信息化建設考核評價中位列A類
16.《能源法》公開徵集意見活動優秀組織獎
17.業績優秀企業
18.「750kV交流輸變電關鍵技術研究」和「設備研製及工程應用」兩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9.「基於標准化平台的電網調度自動化集成系統OPEN-3000」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PCS-9500高壓直流控制和保護系統及其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1.「國家電網提高輸送能力的研究與實施」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2.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
23.中國專利優秀獎
24.北京500千伏城北變電站工程獲得2007年魯班獎
25.西北750示範工程等6項工程獲2007年國家優質工程銀獎
26.三峽—上海±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獲得2007年度亞洲輸變電工程年度獎
27.2007年度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
28.《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紀念建軍80周年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
29.中華慈善獎
30.2006年最具責任感企業
31.人民社會責任獎
32.中華社會責任獎
33.第2屆「中國管理學院獎」
34.「十一五」期間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
35.全國「四五」保密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
36.2006年度信息報送先進單位 1.「國家電網杯」首屆中央企業(部分)乒乓球比賽優秀組織獎、特殊貢獻獎、女子團體冠軍和男子團體冠軍
2.納稅信用A級企業
3.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先進單位
4.2005年度國家網路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先進單位
5.中央企業「四五」普法先進單位
6.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2005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為A級
7.2006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
8.「靜止無功補償器核心技術的研發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9.「RCS-900電力系統高壓大容量主設備保護」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0.「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成套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1.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先進單位
12.中央國家機關交通安全先進單位
13.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14.2005年中國企業納稅200佳排名第3名
15.2006網友喜愛的十大名牌公益品牌獎
16.2006年最具社會責任企業
17.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貢獻獎
18.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庫區移民工作先進集體
19.2001年至2005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
20.全國老幹部工作先進集體
21.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42項
22.國家電網公司(靈寶換流站)獲得振興裝備製造業重要貢獻獎 1.首屆全國安全生產及技術裝備展覽會最佳組織獎
2.2005年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最佳組織獎
3.2005年建設節約型社會展覽最佳設計獎
4.2001年至2005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
5.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2004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為A級
6.2005年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
7.「三峽輸變電工程用500kV大容量輸電線路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8.「全國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體系的研究及實施」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9.「大型旋轉機械」和「振動機械重大振動故障治理」與「非線性動力學設計技術」3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中國電力發電的主要成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比美國疫情好在哪裡 瀏覽:299
新冠中國支援了哪些國家 瀏覽:592
在越南最多可以買多少錢 瀏覽:952
義大利球賽在哪裡 瀏覽:995
為什麼印度不停工 瀏覽:114
越南什麼彎 瀏覽:93
伊朗地理位置什麼高原 瀏覽:353
英國和以色列有什麼區別 瀏覽:731
義大利黑手黨最怕什麼人 瀏覽:224
日本對中國建設的經濟援助有多少 瀏覽:680
clivet在義大利哪個市 瀏覽:933
伊朗有什麼派和什麼派別 瀏覽:541
伊朗多少錢一港民啊 瀏覽:450
伊朗為什麼不幫亞塞拜然 瀏覽:371
印度人怎麼去防肺炎 瀏覽:528
中國三大隧道叫什麼 瀏覽:711
印尼這個國家中國人怎麼看 瀏覽:355
美國為什麼會戰勝英國 瀏覽:796
印度白酒多少度 瀏覽:156
英國鄉村小鎮在哪裡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