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性格保守的人好嗎
好。比較保守的人,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大概是自幼父母管教嚴格,絲毫不敢不規矩。但若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話,就必須在各個方面尋求自我突破。不過,你的潛意識卻害怕如此,因而產生矛盾的心理。建議你不妨慢慢調整自我,而不要遽然地發生太大的變化。
啞然而笑的人,屬於不善於表達自己、性格保守的類型。在戀愛中也非常的被動。非常合群,比起自己更為對方著想,平易近人。
B. 思想解放這么多年,中國人為什麼還這么保守,提倡男女有別,這到底是解放還是保守
我感覺還是有區別,從出生開始生理發育、思想教育都不一樣,這種東西消除不了的。至於你說的保守,我不贊同,現在大部分家庭男人女人地位來說女性家庭地位不比男性低,對於成人以後「性」來說,我感覺男女都應該保守,對自己負責,對另一半負責,對將來負責。渣男渣女現社會不少,還是應該自律。
C. 離婚洋太太如何評價前中國老公
原標題:假如你的太太是洋妞戓想娶洋妞做太太,應該讀一讀! 一個與中國丈夫離婚的洋太太這樣評價中國男人 洋太太們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話是:中國男人給你的感覺是不夠開放,不敢正視外國女人……如果不是因為我最傷心日子裡的一次偶然街頭相遇,我可能一輩子也不可能和中國男人有一段情。這應該是中國男人在涉外婚姻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吧! 開始和中國男人接觸的時候,中國男人會表現得很和善,但會顯得很拘謹。跟他們說話,話題總是點到即止,該大笑的時候只是微微一笑。給人的感覺,他們只是客套一下而已,讓人搞不懂他的真實心態。最要命的就是,你搞不懂他到底是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我熟悉的幾對,居然都是洋太太先追的中國先生。 如果要我給中國男人一個建議的話,我會說一定要學會討女人歡心。如果一個男人不知道如何讓女人開心,那起碼一半的機會已經錯過了。而中國男人對這方面幾乎一無所知,用中國話就叫不解風情吧!後來才搞明白,中國男人這樣和過去的封建禮教有關,男女授受不親思想還很嚴重的呢! 中國人男人腦子有一種很強烈的自尊意識,這就是男人必須比女人強。無論是身高啦財富啦地位啦等等,都要比女方強才會考慮婚姻。比如在具體表現上,他們總是要搶著付錢什麼的。西方國家過去也差不多是這樣,但是現在人們對待婚姻相對比較平和了。 兩個人能否合得來,才是最重要的。現在西方什麼身高、財富和地位,都被看得很淡。中國男人如果感覺自己比妻子差,就經常有表現,讓人很難受。 中國男人對人很和善,屬於招人喜歡哪一種。但是在家裡彷彿是另一個人,總會讓你覺得缺點什麼。比如婚後,丈夫幫妻子做了什麼,妻子都會說「謝謝」的。這個在西方國家非常自然,家人朋友陌生人之間也都會這么說。但是你作為太太幫了中國丈夫做了什麼,他從來不說「謝謝」。 時間長了,我們就會很生氣。後來才搞明白,原來中國人在家裡是不說「謝謝」的,我真的不明白,現在也不懂。 習慣上的差異並不是很嚴重,但中國男人吃飯的時候聲音太響,尤其是吃面條和喝湯的時候很可怕。很多中國男人(當然也包括很多中國女人),會在吃飯的時候發出很大的聲響。有時候感到恨不得躲到桌子底下去,他還奇怪我干嗎拿腳踢他。 後來說實在忍不住直言相告,沒想到他說這個是從小養成的,改不了!再說,他就覺得被我瞧不起。改掉這個習慣,難道真的很難嗎? 男人都可能有愛喝點酒和抽點煙的習慣,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中國男人結婚後似乎除了干這兩件事別的就沒了。比如,他們基本上停止了所有體育鍛煉,身體開始發胖。年輕時健美身材,很快就消失了。 一個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僅是好看的容貌,更重要的是矯健的步伐和寬寬的肩膀等等。無論男女,保持健美的身材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中國女人是否有同樣的感覺,難道對躺在自己身邊,和自己一樣軟軟的肉體不反感嗎? 跟中國男人商量什麼事情,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剛結婚的時候還好,基本上是百依百順的。半年之後就有變化。每當我要買個什麼可有可無的東西,或者沒事就想一起出去吃頓飯之類,我先生一般就會說「NO」,或者一句別去了就打住了。 我想無論誰都可以說不,但要好好商量,說明白原因,要不讓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可能中國男人太把自己的太太當成自己的了。 中國男人很顧家,對長者很孝順,對妻子也很體貼。回家後,也懂得如何做家務。當然開始的時候他對家務還不是很習慣,慢慢居然學會了。這讓我很感動。不過,婚後中國男人不大懂如何經營婚姻,或者說他很少想過這方面的事情。他們會認為,浪漫是結婚前的事情,結婚就沒必要了。 讀完此文,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男人保守封建、不夠開放、缺乏浪漫、自尊意識太強、不會博女人歡心、缺乏禮貌、喝湯吃面時聲音太響、婚後不愛運動,大男子思想嚴重等。 在這么多的缺點中,有些我認為是屬於國情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的一種差異,比如說中國男人保守、不夠開放,這種說法我覺得就有點不了解中國男人,可能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中國男人比較內斂、傳統,其實在內心是熱烈的、開放的。 這談不上是什麼缺點。
D. 李勤勤說中國男人太保守絕不嫁中國男人,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種說法只代表她個人意見,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保守確實是有點跟不上現在時代的節奏,但保守也有好處。保守的男人更務實、更顧家,而且也不會做出過於激進的事情。
其實亞洲文化都是比較偏保守的,跟西方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像太極中的陰和陽一樣,陰陽要互動才能生萬物。東方的保守和西方的開放,也是一陰一陽的互補。兩者相輔相成,才形成了這樣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覺得這種保守是很正面的,會給人很大的安全感。跟西方那種連結婚之後都要AA制的開放比較,我還是更喜歡這種保守的中國男人。
再者什麼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性的,不能只看到它不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
E. 為啥中國男人穿的保守
自古五千年的歷史
男人都喜歡端莊穩重的衣著打扮
從來都是 所以和歐美不一樣
但是中國人就喜歡這樣
我覺得很不錯
F. 中國人保守是不是封建社會農民思想
有人常把「保守」二字掛在嘴邊,而什麼叫保守,為什麼會保守,人們卻對此含糊不清,眾說不一。性格的保守決定一個人為人處事是否保守,並進而影響到事業和社會群體是否保守。此問題還真難以得出絕對的判斷標准。我在這里費一番口舌,把問題的起源想遠一點,或許能對這個問題作點力所能及的解釋和考證。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倫理國家,中國人的性格無疑與自己國家的傳統密切相關,人的觀念的保守務必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尋找答案。像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發展歷史一樣,華夏祖宗們在結束了原始人的粗放生活後,開始進入了所謂「文明」時代,這就是伴隨著新石器和青銅器的發明促使生產力的提高,多餘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造成了私有制的產生,階級的分化與物質文明處於相同的發展過程中。而階級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矛盾激化的開始,人與人之間為爭奪統治權和財產進行著不間斷的戰爭。其實戰爭就是一場革命,革命的一方是進步派,被革命的一方自然就成了保守派。戰爭並不僅僅表現於早期的氏族部落與氏族部落之間的爭斗,有的是有硝煙的,有的是沒有硝煙的。例如,在男人和女人這兩個性別之間就進行著大約幾十萬年的較量,這就是人類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權社會的轉變過程。最終,男人戰勝了女人,宣告了母系社會體制的瓦解。男人從女人手中奪走了統治權,人類社會自此進入由男人來統治的世界。這里,男人當然是革命派,女人便當了保守派。這種自然的變化過程當然很難以與炮聲中的革命相比較。
在通常情況下,保守與不保守可能成為推動或阻礙事物發展的力量。用歷史辨證法的觀點來考察,不管是男人來統治社會還是女人來統治社會都不是最要緊的,關鍵是要有利於人類的文明進化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要我們翻開中國的任何一本歷史書,上面肯定可以找到「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社會史」的字樣。這五千年無疑都是雄性的天下。母系社會女性的權威在經過這五千年的折磨,幾乎盪然無存。沒有權力且還不說,還要受壓迫、受歧視。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女人那本來應當自然舒展的雙腳,被男人們逼迫得越裹越小。因為女人腳大被視為醜陋和不文明,那樣的女人不僅嫁不出去,還要受到男人的譏笑。我就曾經在農村看到過一雙腳小得和稻田裡的蚌殼差不多,走起路來跟跳「迪斯科」 似的。現在「小腳」可能已經完全絕跡了,因為 老一帶的小腳女人都殯天了,新社會的女性都把這個美的標志拋棄了。解放女人腳的功勞首當其沖的應當歸功於孫中山。他的「辛亥革命」對人體解放的兩個最大貢獻:一個是解放了女人的腳,另一個則是剪掉了男人頭上的辮子。總體上講,由大男子所主宰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沒有多大「革命可言」,更多地都是把人們引向保守。
說到人的保守,我們不得不想起一個大家都熟悉的聖人——孔子。毛澤東時代曾把中國兩千多年封建陋習都怪罪於孔子,說「三崇四德」、「男尊女卑」都是他提倡的。於是,孔子的威望在那二、三十年間幾乎威風掃地。全國不知有多少孔廟被拆來砌牆鋪路,給中國的文物造成了莫大損失。但是,孔子的思想卻並沒有像他的廟宇一樣被毀掉。現在人們不僅要讀他的書,研究他的思想,還要給他修更大更堂皇的祠堂廟宇。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歷史上也曾有過多次反孔倒孔運動。據說,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軍所到之處,就曾是「孔子」的葬身之地。但過了一陣子,他又死灰復燃,說他是打不死的程咬金一點也不為過。他對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心靈的影響,可謂是源遠流長,根深蒂固。這里僅用保守來形容顯然不夠,還得加上一個頑固。
儒家文化堪稱為中國的一大特色。它能夠把早期人類原始共產主義的和諧氣息轉變為封建倫理觀念,從而世世代代影響著炎黃子孫,可以稱的上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大亮點。甭用說在中國,就是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的思想影響程度可以與孔子相比。亞里士多德、伯拉圖以及後來的孟德斯鳩、盧梭、培根、黑格爾等人,都只能說是一群人的思想在影響那一片社會。而孔子,他一個人的的思想卻主宰了偌大一個華夏民族幾千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任何一個中國人,嚴格地說是生活在中國的人,只要他在兩代以上,都逃脫不了儒家思想對他的約束。他們會不知不覺地自然落入中國傳統文化所設計的圈套——思想與行為相統一的保守。現在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的很多男人和女人們並沒有真正掌握什麼叫思想保守,什麼叫思想不保守,概念不清,界限不明。有人把中國歷史上女人地位低下、守舊的責任完全推到孔子身上也是不公正的。從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看,優勝劣淘是自然規律。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就是優勝劣淘規律的體現。怎麼能說完全是人為保守行為的結果呢?
G. 中國不是一直是思想保守的嗎那為什麼現在的男人因為老婆出軌,情殺率比10年前要高
其實表面上越保守的,私底下越骯臟,反倒能拿到檯面上說事的,到是好一點,而且中國所謂的保守,只是形式上的,甚至是單單針對女性的,比如三從四德,貞節牌坊,或者男女七歲不同席啥的,那是壓迫,不是保守~而回顧那些帝王,或者有錢有勢的男人,他們的行為了一點都不保守,開放的很,嘴上不能說罷了~
H. 中國人為什麼這么保守
保守的相對詞是開放。
中國的保守是相對的,在某些方面開放,某些方面保守,是與歷史背景,文化發展密不可分的。
中國的傳統的儒家思想在整個社會里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其中的很多的理論都是人類智慧的精華。連外國人都刮目相看。
I. 中國人為什麼會這么保守....是什麼東西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如此保守
中國傳承了很長的文化,並沒有受到外來文化過度的干涉~比如說像日本,19世紀就一直在學習歐洲文化,所以他們對性方面比較開放,中國保守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男重女輕」,所以向來中國就是男的非常尊重女的——稱為大丈夫~是很好的公眾形象,外國叫紳士。然後女的保守內向——稱為淑女,所以男女漸漸的也就保守了。但現在我們和好朋友間的談話交流其實也很融洽很開放嘛,只是對外我們比較注重保守而已。甚至就是我們男的在女生面前~視乎也會不自覺地去約束點自己的言行~免得別人誤解你的開放~然後對女生過度「大方」~這可不好。我其實覺得保守還是比較好,至少不會早熟~還特別是青少年離懂事還差得遠~更應該保守點。「社會和教育在為青少年負責」這是保守的新口號之一。幾十歲的大人肯定不喜歡看見十幾歲還穿著校服的男女在那兒愛來愛去,這樣很邪風,特別是因為我們害怕青少年不懂事~怕他們會在公共場合這樣做,對社會影響實在很不好,甚至外國都不應該這樣!
到底什麼東西影響我們保守?那就是:「怕」 呀!怕的就是青少年會被愛情弄得突然迷失自尊和道德觀,然後分不清場合又過於放肆。
社會上的人也不能太「開放「!不然社會的「邪風」就會很重、很壞、很黑,有人可能會覺得那些是藝術,但是對中國來講是嗎?在中國那些就不是!因為在中國那些」藝術「都可能有害,壞人會假借藝術的名義挑戰社會底線,所以那種」藝術「被叫作色情很正常。為啥禁止就是因為會害人,外國可能允許赤裸的藝術,但是外國也不能把赤裸帶到公共場合造成不良影響——但在中國那種太色的東西卻很容易被帶到社會去,青少年思想會受害,對社會上的人也會造成錯誤的引導——挑戰社會道德底線,總之就是會害人。
其實~畢竟有時咱也會不自覺地去保守些吧——這其實就是文化背景的對我們每個人的最實在的影響,中國保守是因為害怕被放大和過分,怕一點小開放就很可能被別人弄得變糟糕。外國能開放是因為他們不會傳播不良影響給社會。如果中國想要發展到外國那種開放的地步,不只是時間問題,還有取決於素質問題,取決於大多數人能否堅守優良傳統的問題!能否堅守道德的問題!
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