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發展新時期中美關系
知己知彼是處理好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前提。「知彼」意味著應該充分了解美國的核心利益並避免與之發生直接沖突;「知己」意味著應該明確中國自洋務運動以來的自強追求。我們需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制定出處理好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對策,同時,按照實現國家工業化的標准和國防現代化的要求,全面調整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農村發展政策和城鄉流通領域政策,使中國經濟和社會逐步轉入可持續發展的安全軌道。
美國的核心利益和中國的自強追求
中美關系無疑是中美兩國之間最主要的國際關系,但是,處理中美關系的主導權並沒有在中國手中。這是中國政府處理中美關系必須面對的現實。在這種格局之下,中國政府必須牢牢把握處理國內問題的主導權,並在此前提下,圍繞著實施正確的國家戰略,主動調整國內經濟關系和產業結構,從而使中國在中美兩國的戰略博弈過程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如果中國政府在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不斷喪失處理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的主導權,同時,美國利用中美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操縱著中國的內部關系並不斷地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長遠利益,那麼,中國將面臨著極其被動的局面。這種被動局面主要表現為,如果順從美國的意志則喪權辱國;如果逆其利益則可能爆發直接或間接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從目前的局面分析,中國已經陷入了這種尷尬和被動之中。
知己知彼是處理中美關系的前提。中國在處理中美關系過程中之所以陷於尷尬和被動,原因在於既不知彼、也不知己。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國現階段的核心利益。美國從一個英國殖民地發展成為獨霸全球的超級大國,其核心利益在不斷地演化。美國的核心利益已經遠遠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目標。從尼克松時代開始,美國的核心利益已經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維護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上升到維持美元的全球霸權。從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臘債務危機,都是為了鞏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維護美國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戰美元的國家和地區都構成對美國核心利益的挑戰。美國對此決不會視而不見。遺憾的是,中國在基本條件尚未具備的情況下,試圖以人民幣挑戰美元。
當前,盡管人民幣有了一定的國際信用基礎,但是,人民幣的國際信用基礎並非來自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而是來自於中國的美元儲備。因此,以人民幣挑戰美元,實質上是以中國的美元儲備挑戰美國的美元地位。在此情況之下,人民幣挑戰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本身。人民幣挑戰美元的政策後果是暴露了中國挑戰美國核心利益的意圖,但是對美元卻不構成任何威脅。在未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的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力量所形成的綜合實力和國家信用還無法挑戰美國的地位。基於這一現實,中國應該默認美元的國際地位,謹慎發布人民幣挑戰美元的觀點和政策,不再公開地、直接地挑戰美國的核心利益。在目前的狀況下試圖挑戰美元,屬於不了解美國的核心利益,屬於「不知彼」的表現。
妥善處理中美關系不僅需要「知彼」,而且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站在中華民族全局的高度和長期生存發展的角度,充分了解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是什麼?對這一根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是檢驗我們是否真正做到「知己」的試金石。
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不是GDP和GDP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1840年之前中國GDP遠超過現在的比重而達到當時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仍然沒有逃脫戰敗國破、賠款割地、淪落為半殖民地的命運),也不是各級政府追求的GDP的增長速度、更不是眾口一詞的所謂城市化、城鎮化和「世界工廠化」,而是實現新型工業化,實現工業現代化。
新型工業化或工業現代化的內涵及其衡量標準是:
1、每一個產業的龍頭企業由本國資本控制,本國資本控制著產業鏈的主要環節,並擁有產業發展的主導權,產業發展的主導權不受外資控制;
2、本國裝備工業可以提供各個產業部門開展工業化生產所需要的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這些核心裝備和核心技術不受外國政府和企業的控制;
3、本國所有的工業部門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機構並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能力;
4、本國產業部門的主要企業擁有國際和國內各類原材料采購的定價權和產品銷售的定價權,他們牢牢控制著國際和國內的各層次流通渠道,各種流通渠道和商品定價權沒有被海外資本所控制;
5、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創造的財富以利潤、工資、利息和稅收的形式主要由本國資本、勞動者、金融機構和政府擁有,而不是由海外資本和海外組織所擁有;
6、本國資本控制的工業企業具有良好的國防裝備生產的轉換能力,國防工業實力強大。
7、金融監管部門、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可以為國家實行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而不是急於通過設立A股國際板等輸出國內居民儲蓄而為境外企業提供資本支持。
『貳』 中國在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中美關系
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兩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它們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也不斷加強。中美關系的好壞不僅關繫到兩國本身,而且關繫到整個世界局勢的安全與穩定。然而,事實並不總象人們希望的那樣。自從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關系幾起幾落,甚至曾經遭受過可以稱得上是危機的重大挫折,從政治、經濟、戰略等不同角度探討中美關系,而且幾乎所有人都回顧過去,綜述現在,展望未來。只有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才會有利於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胡錦濤主席與布希總統就全面推進21世紀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達成重要共識。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同時通過自身發展來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我們希望通過中美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好存在的問題,抓住發展的機遇,保持世界和平和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中美關系繼續朝著對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有利的方向發展。
在美國看來,一個發展迅速的大國不是盟友,便是敵人。前者以英法為例,而後者有前蘇聯作證。因此當美國遭遇如今的中國,傳統的美國外交戰略思維往往會在中美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中迷失方向。假如中國的實力繼續增長,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陷入與美國的沖突。但是中美關系的未來會受一系列共同聯系在一起的多種成因的共同作用的影響。只要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和政權類型方面的差異仍然存在,中美兩國就很難達成某種互相都能接受的妥協。中美關系的未來很可能會由一些互相矛盾的趨勢彼此「抵消」以及一些能夠起到互補作用的趨勢的彼此「聚合」這兩種狀態來共同決定。這些相互矛盾的力量的沖突將導致中美關系的性質繼續表現為一種有限競爭的性質。就像中美兩國現在所做的那樣,兩國將繼續進行貿易往來,並且在一些問題上進行會談與合作,但兩國仍將以深刻的不信任的態度看待對方,並為了防範今後可能會發生的對抗而採取行動謀求外交優勢和加強軍事力量。
台灣問題的關鍵中是美關系問題。美國既然承認一個中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美國戰略利益決定的。因為美國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在對待台灣問題上,美國表面上不支持台獨,骨子裡希望台灣獨立,在台灣不能獨立的情況下,維持不統不獨,從中謀利,把台灣做為美國制衡中國發展壯大的一張王牌。中國政府不能期待美國改變對台灣的戰略和政策,一定要做好非和平統一的准備。但是,美國的存在是一個客觀現實,中國必須面對,是繞不開的。必須十分重視並加強對美國的外交工作。如果中美關系處理不好,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並且雙方對全球形勢的判斷如果有共識,雙方都會對共識一起努力。還包括中美兩國對未來的期待,還有認知的問題,比如互信的問題,就是在
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溝通,有分歧沒有關系,但雙方可以進行溝通。 有的可能隨著時間會改變,達成共識。有的隨著時間也不一定改變,畢竟兩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價值理念不一樣,民族信念不一樣,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所以這種溝通是非常有意義。
經受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但中美關系仍然克服了各種困難和障礙,在驚濤駭浪中向前發展。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與分歧,這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戰略利益的存在,這是兩國開展合作的基礎。美國對華採取遏制還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對中美之間共同利益的認定。當今影響中美關系的決定因素主要有三個:安全、經濟、民主。安全利益是決定中美關系正常發展的基礎。 經濟利益是推動中美關系不斷前進的保障。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國應在關系關系中把握形勢穩中發展。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美關系中中國也有著很多機遇。中美關系在新世紀面臨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好機遇。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的重要國家,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等重大問題負有重要責任。兩國在相互合作中,雖然有分歧,但更重要的是有共同利益。中美關系經歷了一些波折,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協商,在認識到雙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兩國關系有了很大發展。現在的價值就在於中國和美國關系已經是越來越密切了,我們利益糾纏在一起,我們之間問題也有不少,這就是為什麼中美要交往的價值,我們怎麼使兩國關系更好的發展,使中間存在的問題更好的解決,這就是中美交往之間的價值。
事實說明,中美關系的發展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利益,也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近年來,中美關系出現積極的發展勢頭。中美一致同意要共同推動互利雙贏的中美經貿合作關系的發展,對於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過平等協商,妥善解決,不久前召開的第十七屆中美經貿聯委會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一個例子。兩國在軍事、執法、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教育合作有著廣闊的前景。在反恐、防核擴散、禽流感防空、能源、環保、抗災救災等重要方面的對話與合作也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推進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繼續為實現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而努力,可維護世界和平。抓住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良好機遇,大力發展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建立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並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是一個重要歷史機遇,也是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機遇。
『叄』 中美關系將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在未來幾十年內,大的趨勢是不會有戰爭至少是不會爆發兩國間的直接戰爭。不過我國和他馬前卒如越南印度就說不清了。畢竟越南印度都占著中國的土地島嶼。鄧小平說:韜光養晦一百年。我們現在的外交也是這樣,畢竟我們的經濟軍事實力遠遠落後美國。美國人敢把航空母艦開到黃海來演習,中國現在才剛剛走向深感。經濟上我國還在依靠密集型污染大的企業撐,產業結構還有待優化,美國的產業基本科技含量高,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但越高科技就越脆弱,我國已經是美國最大的債券國,據樂觀估計我國再過十年就可以趕上美國經濟。因此我國是美國一個很大的潛在對手,所以美國也處處打壓中國。他手裡王牌就是台灣,去年就因為對台軍售導致中美高層交往中斷一年多。雖有坎坷,但中美經濟的相互依賴也更強,因此可以預見兩國在未來是合作大於分歧,和平大於戰爭。現在又恢復兩國高層交往就是明證。再過五十年或一百年,等中國絕對強大了,一山不容二虎就不知道了。
『肆』 中國與美國現在的關系如何
中美關系正處於一個經濟對峙的狀態,從2008年到現在金融危機一直在影響著全球,美元地位直接的下降,美國已經開始在經濟上嚴重虧損,中國也受到很大的沖擊,到中國很快的走向擺脫,美國看中國不服,確利用匯率的調整來不斷升值人民!美元的壓力大大的減小!到後來損失的是中國!來華投資人就減少! 其次,美國大搞關稅,起訴中國在貿易上的傾銷!並隨意的加收高關稅和高限制的!弄的中美經濟矛盾的交涉頻繁! 現在美韓的軍演和美日的軍演大大的是一種貌似給朝鮮壓力,其實也是對中國的一種示威,在這些方面,中國呼籲再次走上六方會談也是應急之策。加強新一輪的聯合國大會美國力挺日本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意。也說明美國有意聯合日本制約中國,誇張他的強權政治地位。總而言之,中美合作也在進步,但是對立和矛盾一直存在。關系從來都是相互的,中國在以經濟發展為主,這些矛盾也在不斷的對抗。經濟對抗是其他實力很重要的基礎。利益上中美並非一類朋友!
『伍』 中國和美國現在的關系發展如何
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是利益的關系,我們和美國政治上存在敵對,經濟上是友誼的,不要看美國整天嚷嚷要制裁中國,可是它一次都沒有敢在經濟上制裁過中國,如果不是中國商品的便宜,美國人民就要造反了. 總的來說就是:矛盾中充滿和諧! 不過在歷史中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容別的國家來挑戰自己的地位,一般都是用戰爭來解決的.就是不知道在現今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如果中國來挑戰唯一的超級大國是否也要通過戰爭來解決. 想想那屈辱的一百年,不管怎麼樣我們應該相信作為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古國,我們總有一天是最強的!
『陸』 2020年中國與美國的關系為什麼變成這樣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應該由專業人員回答更權威,個人分析幾點,僅供參考:
1、中美以及東西方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和西方骨子裡從沒把中國當成是合作夥伴,打壓、排擠、提防的動作,從頭至今就沒有停止過。
2、中國日益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尤其是經濟總量排到第二位,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當初日本排到第二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回頭看看,美國對日本做了什麼,同樣是遏制打壓。
3、制裁、打擊中國,是美國國內政客的政 治需求,每逢美國換屆大選,必定會把中國、俄羅斯這些獨立自主發展的大國作為攻擊的目標,已經成了規律。
4、中國越是堅強、越是發展的好,他們就越害怕,以中國的仁政雖然無法理解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不多事,但決不能怕事,我們有信心也有實力在反對抗中強大自己。
『柒』 美國和中國的關系
中國與美國的關系是復雜的、是大國之間基於競爭和共存而不得不發展的關系。因為是大國,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無法去忽視對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慮對方的存在對自己的影響。對於大國來說,國家利益是衡量外交政策得與失的最後標准。國家利益有現實的也有潛在的。對於中國與美國都是雄心勃勃的,力圖領導世界潮流的國家。因而在兩 國的關繫上必然是一種基於競爭而共存的一種關系,在涉及到自己 核心利益的時候,兩 個國家都會毫不猶豫的動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以進行維護。在這一點上兩個國家並沒有什麼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的領袖,是國際社會中既得利益國家的代表。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是國際社會弱勢群體的代言者之一,其本身也在為爭取自己在國際社會中更有利的地位而努力。
看待現實中的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是無法割裂歷史的,作為建立了外交關系,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已經三十年的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除了兩 次沒有宣戰而打起來的戰爭以外,基本上共存和共利的。而這是兩次美國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甚至有一場是自己認為失敗的戰爭。中國與美國的第一次合作是二戰時以正式聯盟的形式對付日本帝國的擴張。很顯然,這一次合作的結果是以日本的完全失敗和中美等多國的勝利結束。這次合作給美國留下的財富,就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是能夠在必要時給予美國以切實幫助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傳統上對外持溫和態度的國家。第二次合作,是以非正式聯盟對付當時蘇聯的擴張威脅,最終是使窮兵黷武的前蘇聯走上了解體的道路,其主要的繼承國俄羅斯至今天仍然沒有恢復昔日的榮耀。這一次合作,美國和中國都收到了現實的利益,中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環境,美國贏得世界的領導權。因此,對美國而言,一個強大的中國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問題是中國的強大到什麼程度,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是超越美國嗎?美國與中國外交所擔心的,所考慮也就是這一點。既然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如何引導,使其最符合美國的利益顯然是對中國外交的軸心。
既不要孤立和放棄中國,又要中國服從美國的領導;既要中國的經濟開放而從中國獲得利益,又要防止中國的崛起而挑戰美國,這想必就是美國對華外交策略的重心吧。實際上,對奧巴馬政府來說,舊式的「圍堵戰略」不太現實,而柯林頓的「接觸戰略」又太理想。結果就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third way)的出台。這種理論的大致內容是:在努力推動中國和世界經濟體系的整合的同時不放棄使用政治甚至軍事的方法來遏制中國,避免中國對美國構成任何形式的威脅。結盟正在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結盟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鞏固原有的聯盟,二是指建立新的同盟。結盟對美國的意義重大。第一,當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不再僅僅是美國的御用工具時,美國就要考量另外的手段來擴張其影響。自捲入世界事務以來,美國一直起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許多國際組織是在美國直接的參與和領導下產生的。同時這些國際組織也一直是美國用來擴張其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但是,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漸漸地,這些國際組織內部的「異見」聲音越來越多,用這些組織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並不象以往那樣得心應手了。盡管美國還不會放棄利用這些國際組織來擴展本身的影響力,但是在一些很關鍵的問題上,美國很顯然地向同盟政策傾斜,即通過和美國的盟友合作而非聯合國來達到其目標。第二,結盟是美國讓其盟國分擔新冷戰所需要費用的重要手段。對聯盟盟主的美國來說,能否維持這種聯盟,不僅取決於其是否有能力不斷提供費用來支持公共物品,而且在於其是否有能力讓其成員國來分擔維持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費用。第三,結盟可以起到直接圍堵中國的目標。美國的做法是想和中國周邊所有的重要國家結盟(至少是改善關系),並且考慮把軍事重點從世界的其它地區特別是歐洲轉移到亞太地區。這種新同盟一旦形成,中國勢必成為美國的掌上之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已經確定了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的四個主要熱點,即台灣海峽、朝鮮半島、南中國海和南亞。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是直接的中國問題,而其他兩個熱點也直接和中國有關。要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保證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就要解決中國問題,這是美國各方面的共識。 美國和台灣的關系。鑒於中國的重要性,美國不會一邊倒向台灣。美國的最好政策是保持台灣海峽的現狀。只要台灣保
『捌』 中美關系發展趨勢如何作為中國該怎麼做
中美未來發展趨勢一定是:合作為主,摩擦不斷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會不斷的受到沖擊,作為美國肯定不會坐以待斃,所以美國會不斷的製造各種摩擦來試探中國的底線。但是經濟整體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所以中美不可能全面的爆發沖突,但是局部的或者階段性的摩擦會不斷的增加或者升級。
作為目前世界第二的經濟體中國需要的是不斷加強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內部產業的整合,增強競爭能力,另外不斷加強其他市場的開發和新秩序的建立,做到大多數時候不受美國的壓制或者牽制,這樣才能穩定內部局面。
對外,我們需要更好的適應國際市場和目前的相關規則,做到積極應對,有理有力有節的面對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壓制和沖擊,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其必要的反制手段。
『玖』 中國和美國的關系發展前景
美國和中國做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相信在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一定是有著不一般的微妙色彩,那就是互信與猜疑並存,合作與磨擦並存。目前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在於台海問題,一方面美國方面很清楚中國方面的政治底線是台灣問題,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和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美國是不敢輕易的「越雷池半步」,在台海問題上與中國有著過大的矛盾和沖突。另一方面,美國也在保證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通過間接扶持台灣的方式來實現「第一島鏈一帶」與大陸的軍事平衡,從美國不間斷的對台軍售上,可以看出來中美在台海問題上的角逐之路還很漫長。同時,中國方面在一個台灣原則不動搖的情況下,也迫切的需要在台海問題上與美國形成默契,所以在中美外交中,台灣問題還是個優先考慮的對象。在中美貿易問題上,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而美國經濟的下滑和低迷,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又開始抬頭,中美在貿易問題上的磨擦不斷的發生,給中美關系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我覺得在未來這種情況還會繼續發展下去,畢竟作為中國來講這是一新興的經濟體從一個製造業大國到製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情況,我們要坦然面對,要用WTO框架內的相關法律文件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向對方(尤其是美國這樣強大的經濟體)屈服。作為美國,中國崛起已經是一個不可爭辨的事實,無論美國方面如何巧立名目,中國商品的優點也是美國民眾難以抗拒的,他們的這種行為可能在短期內可能對中美關系的發展帶來沖擊,但長遠來看,難成大氣候。在軍事和人權問題上,美國從未停止過對於中國大陸的指責,其中不乏信口胡說,無事生非,比如說中國軍費增長過快,中國文化開放度太低等等。這一點,我覺得可以說是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一個主線,因為中美作為兩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度,相互間的指責是無可避免的。尤其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為了保證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獨一無二的地位,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干涉別國內政,妄圖把他們的意識形態強加的別國之上。關於這個方面,我覺得中國應該並正在予以有力的回擊,中國每年作為對美國所謂人權報告回應的《美國人權白皮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中美關系和則兩利,戰則兩敗俱傷,我想中美領導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具體來講,中美關系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磨擦和猜忌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中美兩國互惠互利的合作是並不矛盾的。
『拾』 中美關系以後的發展態勢會是怎樣美國與中國的競爭讓人聯想到美蘇爭霸,這兩者到底有什麼關聯
摘要 親,中國和美國是合作與競爭長期並存,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上彼此分不開,貿易額幾千億美元,但是存在著意識形態得競爭,美國害怕中國超過他,不斷的打壓中國,蘇聯和美國的競爭不同於美國和中國,蘇聯當時也是超級大國,在軍事實力上和美國平起平坐,兩個國家搞軍事對抗,我們愛好和平,我們立志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意干涉別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