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行政職能的劃分
中國的行政級別分為
①國家級正職
(包括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C.P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國家頭號人物)
②國家級副職
(包括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C.P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常委等)
③省部級正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省人大常委會主席等、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直轄市市委書記等。以及國家各部部長等)
④省部級副職
(包括各個省級行政區的省委副書記、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行、直轄市市委副書記等。以及國家各部副部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廳但是必須要副布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部單位,如省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必須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書記兼任。
⑤廳局級正職
以前叫地廳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席、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共安全專家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⑥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還有一些行政級別是正處但是必須要副廳來兼任的,一般認為那個單位是副廳單位,如市政法委
,市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必須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書記兼任。
⑦縣處級正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共安全專家局、司法局等,還有廳級各單位下屬,如省公共安全專家廳X處,省委辦公廳主任等
⑧縣處級副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等)委副書記、縣(區)委常委、(區)副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共安全專家局、司法局等,還有廳級各單位下屬,如省公共安全專家廳X處,省委辦公廳主任等,
⑨鄉科級正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party委書記、鄉長、鎮長、辦事處主任、以及鎮級人大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共安全專家局長等
⑩鄉科級副職
包括各鄉、鎮、辦事處party委副書記、party委委員、副鄉長、副鎮長、辦事處副主任、以及鎮級人大副主任等,還有處級下屬,如縣公共安全專家副局長等
鄉科級在下,就是所股級,是中國行政當中最小的,一般是鄉里邊財政所、派出所之類的。
⑵ 中國政府都有哪些部門各自的職能
政府的職能部門主要有二十五個,分別是外交部、國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
政府職能也叫行政職能,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國家管理的執法機關,在依法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它體現著公共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質的反映。
⑶ 我國國家機關的分類,組成,職能各是什麼
分類:
從行使職權的性質上看,可以把它們分為國家權力統一原則下的權力、行政和司法等機關;從行使職權的地域范圍上看,可以把它們分為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
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3)中國直轄市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機構組織概述:
中國的國家機構以行使職權的地域范圍為標准,可分為中央國家機構和地方國家機構兩種。可見,中央國家機構是國家機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中國中央國家機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組成。
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原則
有7項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社會主義法制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責任制原則。精簡、效率、服務、廉潔的原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的原則。黨的領導原則。
參考資料:
網路-國家機構
⑷ 中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機構有哪幾個
1、外交部
外交部成立於1954年9月,是政府的外交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內主管外交事務的組成部門,負責處理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及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外交事務。
2、國防部
國防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議設立的。 主要負責國防建設方面的具體工作。國防部的各項工作,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總後勤部分別辦理。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立於1952年。作為國務院的職能機構,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國家發改委的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
4、教育部
教育部主管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教育部現有19個內設司、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也設在其中。另外,教育部還直接管理15個教育類社會團體和組織。
5、科學技術部
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發展的宏觀戰略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確定科技發展的重大布局和優先領域;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和措施;推動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制和科技創新機制;指導部門、地方科技體制改革。
6、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要負責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7、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民委承擔著執行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理論,展開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監督實施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設,監督辦理少數民族權益保障事宜。
8、公安部
公安部是國務院主管全國公安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省、自治區設公安廳,直轄市設公安局;各市(地、自治州、盟)設公安局(處);市轄區設公安分局,接受上級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各縣(市、旗)設公安局,分別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領導。縣(市、區、旗)公安局下設公安派出所,由縣(市、區、旗)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和管理。
9、國家安全部
國家安全部,反間諜機關和政治保衛機關。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的部分單位合並而成。國家安全部雖然也參與國內安全事務,卻可能是中國政府最大和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總部設在北京。由於國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設對外官方網站,不公開副部長、部務委員名單。
10、監察部
監察部是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授予行政監察權力的國務院監察機關,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1993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決定,監察部與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機關合署辦公,機構列入國務院序列,編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
11、民政部
民政部成立於1978年,其基本職能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改善優撫救濟對象的生活、促進國防建設、移風易俗、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的功能。
12、司法部
職能和任務主要有12項:監督和指導全國監獄執行刑罰、改造罪犯的工作,監督和指導全國勞動教養工作;制定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和檢查各地區、各行業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導對外法制宣傳工作,管理法制報刊;監督和指導全國的律師工作和法律顧問工作,管理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和在華設立的外國(境外)律師機構
13、財政部
主要負責擬訂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參與制定各項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擬訂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勵公益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等工作。
1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中國國家權力機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2008.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組建,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
15、國土資源部
國土資源部負責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務院機構被分為四類:宏觀調控部門,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和資源管理部門,國家政務部門。
16、環境保護部
環保部仍負責擬訂並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准,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保護問題,還有環境政策的制訂和落實、法律的監督與執行、跨行政地區環境事務協調等任務。
17、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主要負責研究擬定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工程建設、城市建設、村鎮建設、建築業、住宅房地產業、勘察設計咨詢業、市政公用事業的方針、政策、法規,以及相關的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並指導實施,進行行業管理等工作。
18、交通運輸部
負責優化交通運輸布局,發揮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組建交通運輸部。將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職責,建設部的指導城市客運的職責,整合劃入該部。交通運輸部的主要職責是,擬訂並組織實施公路、水陸、民航行業規劃、政策和標准,承擔涉及綜合運輸體系的規劃協調工作,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等。
19、水利部
水利部成立於1949年10月。1958年2月11日撤銷電力工業部和水利工業部,設水利電力部;1979年2月23日撤銷水利電力部,分別設水利部和電力工業部,1982年將水利部和電力工業部合並設水利電力部;水利部於1988年7月22日重新組建。擬定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組織起草有關法律法規並監督實施。
20、農業部
成立於1949年10月,主要負責研究擬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擬定農業開發規劃並監督實施等工作。
21、商務部
2003年3月組建商務部。商務部是主管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國務院組成部門。
22、文化部
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早並一直保留至今的政府部門之一。主要負責擬訂文化藝術方針政策,起草文化藝術法律法規草案和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藝術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等工作。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將衛生部的職責、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是,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監督管理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等。 將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研究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不再保留衛生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4、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12月1日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的。1983年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含金融風險防範與化解、統計數據、銀行卡、金融規章、反假貨幣工作、公告欄等。
25、審計署
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的。審計署是國務院29個組成部門之一,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是國務院組成人員。
⑸ 我國各個國家機構的職能是什麼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四十五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任免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發布特赦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人民銀行行長、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委員若幹人組成。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由法律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⑹ 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政府的基本職能包括:
1.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
2.經濟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隨著中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3.文化職能:
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它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
4.社會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
5.運行職能:
政府職能必須通過各個管理環節才能實現,從政府職能管理過程來看,行政職能又包括一系列的運行職能。
6.決策職能:
決策職能是行政管理過程的首要職能。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
7.組織職能:
為有效地實現既定管理既定行政管理的目標和任務,通過建立行政組織機構,確定職位,職責和職權,協調相互關系,將組織內部各個要素聯結成有機的整體,使人財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就是組織職能。
8.協調職能:
協調活動是行政管理過程的重要環節。因為行政管理歸根到底就是要設計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環境,使人們能在組織內協調地開展工作,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標。
9.控制職能:
控制職能。這是按行政計劃標准,來衡量計劃完成情況並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確保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
10.監督職能:
監督職能。政府在社會中應當起到一個掌舵人的作用,按照符合社會道德法律、規范標准,引導、監督社會各個生產生活環節。當然,政府的監督必需是在一定范圍內的,不能無限擴大其職能。
(6)中國直轄市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職能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現為:
(1)政府職能滿足了公共行政的根本要求;政府職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內容,直接體現公共行政的性質和方向。
(2)政府職能是政府機構設置的根本依據。政府機構是政府職能的物質載體。政府機構的設置必須依據政府職能這一重要標准。
(3)政府職能轉變是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關鍵。機構改革必須要根據政府職能的變化來進行,首先確定政府職能的增、減、分、合,然後再相應進行政府機構的調整和改革。
(4)政府職能的實施情況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標准。公共行政的最終目標在於追求行政效率的不斷提高。檢驗行政效率高低的標准,就是整個政府職能發揮的好壞。
⑺ 我國城市按職能可分為哪些種類,請舉例說明
等級劃分(以城市影響力劃分)
世界城市:能全世界(或全球)配置資源的城市,也稱「全球化城市」。通常,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及腹地GDP總值達世界3%以上的城市,能發展為世界城市。紐約、東京、倫敦已建成世界城市。
普華永道預測:中國205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GDP約佔全球比重的20%。
國際化城市:能在國際上許多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也稱「洲際化城市」。通常,城區人口500萬以上、城市及腹地GDP總值達3000億美元以上的城市,能發展為國際化城市。芝加哥、大阪、柏林、首爾等已建成國際化城市。
國際性城市:能在國際上部分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500萬以上、腹地較小的城市,以及人口2000萬以上新省區的省會城市均有望發展為國際性城市。
區域中心城市:能在周邊各城市和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300萬以上、腹地人口千萬以上的城市均有望發展為區域中心城市。
地方中心城市:主要在本城市、本地區配置資源的城市。通常,城區人口300萬以下、腹地人口千萬以下的城市只能發展為地方中心城市。
⑻ 市委和市政府的職能分別是什麼書記和市長的分工是如何的
市委書記職責:
1、負責所在市一級區域內的黨務工作,加強黨的領導。
2、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開展本地區黨的建設工作,設立政法委員會,黨務委員會等部門分工負責。
3、在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管理方面分工合作,與市長協調並進。
4、根據市委組織部的考察任命黨委成員和其他相關的人事任免。
市長的職能: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地位在中共中央派駐的市委書記之下。
在許多政府系統里,市長是由市民選出為一個城市最高行政長官、或為一個儀式的的職務。市長這個名稱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依據當地的法律有不同職責和權力,也因各個地方而有不同。
(8)中國直轄市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我國廳級行政級別
各直轄市下屬副省級新區正職幹部(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區長)。
廳局級正職
以前叫地廳級,主要是地級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主任、市政協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公安廳廳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幹部,部分副職(如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國家安監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正職幹部(如河北省交通廳廳長,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新疆兵團林業局局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副職幹部(如寧波市副市長)。
各地級市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正職幹部(如寧夏固原市市長、新疆兵團第八師師長)。
註:以上為高級幹部。
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協副主席,省級下屬單位(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各部下屬單位,如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副職幹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副職幹部(如黑龍江省建設廳副廳長、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新疆兵團農二師副師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長春市朝陽區區長)。
直轄市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
省直管市正職。
縣處級正職
包括縣(縣級市、區、旗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級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西安市衛生局副局長、藍田縣副縣長)。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處室及區縣各局正職幹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處處長、玄武區衛生局局長、XX區XX街道辦事處書記、主任)。
地級市(新疆兵團各師)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綿陽市勞動局局長、三台縣縣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團正職幹部(如新疆兵團農八師142團團長、政委)。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市長
網路-市委
市委:即市一級的黨的委員會,主要負責主持和處理該區域黨的各項事務和重大事件。
市政府:即該區域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處理該區域各項綜合性的 行政事務 。
市府在市委的領導下自主的處理各項 行政事務 ,向該市人大負責並定期向市人大匯報工作。
(1)市委全稱中國共產黨XX市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直轄市、地級市或縣級市設立的最高領導機構,統領全市黨組織和黨員。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領導核心,市委作為黨的地方領導機構在政治生活中是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3)譬如,杭州市委可召開民主協商會和人大代表座談會,就杭州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廣泛聽取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人大代表建議,提出了符合杭州實際的以「一化七經濟」為重點轉變發展的方針,為杭州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4)中華人民共和國市級人民政府是市的一級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城市的國家行政機關。
(5)以市人民政府名義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提出的議案。向上級人民政府提出的請示、報告,以及向下級人民政府發出的指示、命令等,均由市長簽署。
(6)市長全面領導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對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全面負責,副市長協助市長開展工作,或受市長委託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
(7)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是指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管理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行政事務的職能機構、稱為局、委員會、科、辦公廳等。
參考資料
市委.網路[引用時間2018-5-13]
市人民政府.網路[引用時間2018-5-13]
1、書記與市長分別是市委和市政府的一把手,分別負責各自組織的全面工作,實際上也就是看這兩個組織的分工,市委是本地區的核心組織,負責總的政策制定,還掌有人事任免權,而調子定下來,政府負責施政。說簡單點,市委書記管人事、市長管經濟。
2、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情況是要講「黨內民主」的,是要防止政治強人的出現,決策機構要相互制衡,上到最高層,下到各級地區,真正的核心權力機構是常委會,重大決策都要拿到常委會討論和表決,1個常委1票,投票權是等價的,如果說大多數常委和書記意見相左,書記是有一票否決權,但一般是比較忌諱出現這種情況,一把手會非常慎重的利用這種特權。
3、市委書記雖然有本市的人事任免大權,但市長卻通常是上級任命的,書記基本無權過問,這也是為了起牽製作用。
市委和市政府的職能分別是什麼? - : 市委書記職責: 1、負責所在市一級區域內的黨務工作,加強黨的領導. 2、根據上級黨委的指示,開展本地區黨的建設工作,設立政法委員會,黨務委員會等部門分工負責. 3、在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管理方面分工合作...
市委和市政府的區別? - :市委:是市級黨的黨政機關,代表黨開展工作. 市政府:是該市的行政機關,代表地方開展工作. 2、產生方式不同. 市委:市委工作人員一般由上級黨委推薦,黨代會選舉,上級黨委組織部決定.市委書記一般由中共...
市委和市政府的職能分別是什麼? - : 市委:即市一級的黨的委員會,主要負責主持和處理該區域黨的各項事務和重大事件. 市府:即該區域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處理該區域各項綜合性的行政事務.市府在市委的領導下自主的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向該市人大負責並定期向市人大匯報工作. 內設機構在市委主要是黨政群團機構主要有:組織部、宣傳部、紀委、政法委、辦公廳、統戰部、政研室等機構.市府的內設機構主要有各行政部門:如財政局、公安局、人事局、辦公廳等.當然在市府和各行政也設有黨組並接受市委的領導.各部門的主要職能主要由其規定決定.具體各部門的職能請參考各市的政府門戶網站.
什麼是市委,?什麼是市政府.? - : 市委全稱中國共產黨XX市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我國直轄市、地級市或縣級市設立的最高領導機構,是統領全市黨組織和黨員. 政府,即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政府是維護國家安全、消除社會隱患、...
市委市政府的職權范圍. - : 大概和你說說我國地方政府的機構職能吧:市委--黨組織,黨領導政府,負責黨內工作.市人大--地方權力機關,行使人民賦予百的權力,制定、修改、廢除法律,監督政府工作.市政府--負責度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等行政事務工作.市政協--政治協商機構,給政府工作提供建議和意見. 公安局、教育局、林專業局、檢察院、法院,都受市委領屬導.黨領導一切,以及組織部門、宣傳部門、人民武裝部門,都受市委領導;公安局、教育局、林業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門,受市政府領導;檢察院、法院,是國家司法機關,與市政府互相獨立行使各自職責,也就是一府兩院;
市委和市政府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 : 市委:即市一級的黨的委員會,主要負責主持和處理該區域黨的各項事務和重大事件. 市政府:即該區域的最高行政機關,負責處理該區域各項綜合性的行政事務.市府在市委的領導下自主的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向該市人大負責並定期向市人大匯報工作. 內設機構在市委主要是黨政群團機構主要有:組織部、宣傳部、紀委、政法委、辦公廳、統戰部、政研室等機構. 市政府的內設機構主要有各行政部門:如財政局、公安局、人事局、辦公廳等.當然在市府和各行政也設有黨組並接受市委的領導.各部門的主要職能主要由其規定決定.具體各部門的職能請參考各市的政府門戶網站.
市委何市政府的區別 - : 市委是黨組織,市政府是行政機構.市委的領導是市委書記,市政府這里是市長.兩套班子.如果到國家級市委就相當於黨中央,市政府就是國務院.黨中央是共產黨的組織,管人,國務院是行政組織,管事.
市委和市政府一樣嗎?市委屬於什麼? - : 市委和市政府是不一樣的.市委是屬於黨務系統的,市政府是屬於行政系統的. 市政府,全稱應該是XX市人民政府,是一個市的行政權力機關,代表國家對所在地市進行管轄和治理,是一個市的權力機構.受上級政府領導.主要領導人由市裡的最高權力機構---XX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代表大會休會期間,可由上級政府委任並代行相關職務權力. 市委,全稱應該是中共XX市委員會,是一個市裡的黨的組織機構,市委書記是實際的一把手.有市裡主要領導的任用建議權和監督權.對市政府的各項工作進行指導.黨領導一切.有權調動當地的武裝警察力量. 一般來講,市長一般是市委常務副書記.這是黨的"黨要管黨"和"黨要管幹部「的原則所決定的.
市政府與市委之間是什麼關系 - : 一個是黨 一個是政 他們的分工各有不同,市委主要是搞黨務工作,指導性工作.抓全局全面宏觀.政府是具體實施,經濟生產,民生保障.抓落實,執行,細化.
⑼ 「中國直轄市」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
因此,意義上的中國直轄市,具有稅源大且格局一方的特點,具有足夠的全國影響力。又兼職國家戰略的部分職能。
⑽ 我國政府的職能有哪些
我國政府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政治職能)
政府擔任著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德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職能。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經濟職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在經濟建設中負有特別重要德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職能)
一方面政治思想教育。政府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引導人民抵制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德侵蝕,在全體人民中進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科學文化建設。政府組織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
4 、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職能)
政府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提供各種社會公共服務。例如: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化 、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的建設;提高醫療保健水平;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控制人口增長,促進優生優育;保護公共環境,防治污染等。
(10)中國直轄市有哪些職能擴展閱讀
政府職能也叫行政職能,是指行政主體作為國家管理的執法機關,在依法對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它體現著公共行政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質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