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如何控制通貨膨脹
通脹的本質就是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
一個國家大發錢幣
只會加劇通脹
我國目前的物價上漲
通脹壓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
1、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業
這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脹
2、成本拉動
比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
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
3、國內投資過熱
大量流動性流向樓市股市
流動性過剩導致通脹壓力加大
4、國際貿易失衡
巨額順差的長期存在
外匯占款嚴重
rmb投放過多
5、rmb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國內
所以物價上漲的治理要多策並舉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農業
尤其是集約型農業
提高農產品產量
堅決執行節能減排
限制「兩高」行業的發展
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發展
以減少對國外能源資源的依賴
推動樓市股市的健康穩定發展
防止經濟泡沫
2、加強信貸管理
控制流動性。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正在執行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利息
發行央票等等
回收流動性
優化信貸結構
多向中小企業
新興行業企業傾斜
以消化掉相對過剩的流動性
3、
通過稅收等財政手段以及匯率手段來改善國際貿易失衡局面
如降低出口退稅率
升值人民幣等
改變巨額順差的局面
減少外匯占款
改善流動性過剩局面
㈡ 中國的通貨膨脹太可怕了,怎麼樣對付,謝謝,理性回答
看你有多少錢和你的手段了。
首先,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沒有一個單一的產品可以幫到你,必須要分散開來。這樣的話在風險被分散的同時,面對的收益率不會大幅下降。如果你要是可以全球配置資產,那就更好了。有這種能力的人,好好找一個理財顧問。不過估計你也沒有,我不是很相信這樣的人回來網路問問題。(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只是說了實話而已)
然後,算清楚自己的財富,按比例分配。這里的意思是不要把所有的錢全部去投資,每天還是要吃飯的,還是要生活的,還是要應急的。
接下來,你的投資就開始了。
首先,選擇國債。國債是最為安全的理財產品。無跳票的可能。(這個要是違約了,那就什麼都完了。
第二,黃金是最好的抗通脹產品之一。我說的是實物黃金,不是你去銀行買的電子黃金理財的產品。黃金的價格是有高有低,但是總體上它不會給暴富,但也是可以抗擊通脹。
第三,買一些理財產品。選擇四大行的產品的長期的,地方小銀行選擇短期的。或者基金定投也可以。
第四,自己有能力的學點金融知識。可以自己來炒炒股票,買賣期貨投資。幹得好也是不錯的。
㈢ 究竟如何治理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整張尤為迅速,我國綜合國力迅 摘要 速提高,國家在全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也同樣提高,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 改善。然而在快 速增長的同時又有一種不安,那就是通貨膨脹,若要保持我國 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們應採取措施來抑制我國的通貨膨脹。
所謂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 物價上漲的狀況。 通貨膨脹是總物價或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是一個市場非均衡過程,反映 經濟系統的過熱趨勢。 通貨膨脹按嚴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
第一,爬行的通貨膨脹,又稱溫和的通貨膨 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低而且比較穩定。
第二,加速的通貨膨脹,又稱賓士的通貨膨脹, 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較高,而且還在加劇。
第三,超速通貨膨脹,又稱惡性通貨膨脹,其 特點是通貨膨脹率非常高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 通貨膨脹對經濟對社會都有很嚴重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對一國國民經 濟發展的影響有:
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 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 結構發生畸形化, 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
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 需要矯正時, 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 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 降,出現經濟的萎縮, 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 協調發展。
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 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 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
③對對外經濟關系 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 貶值。 如何來抑制我國的通貨膨脹呢?我國的政府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第一, 要有國際視野,把握大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有世界眼光,緊盯國際環境變化,積極進行 兩者之間的協調配合,順勢而為,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使治理措施有效發揮作用。而要做到 這一點,放鬆心態和放寬治理時限十分重要,切忌急於求成。通貨膨脹一旦發生,並不是短 期內下定決心就可以壓下去的, 因此, 治理通脹不宜設定短期目標, 而應確定一個中期目標, 確保中期物價穩定即可。
第二,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一般來講,宏觀經濟調控均 以貨幣政策為主,尤其是在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治理中更是如此,這也是我國實施宏觀調控 中得出的主要經驗。應該在實行從緊貨幣政策時,要始終注意保持好銀行系統的流動性,謹 防在宏觀調控中造成驟然失速而引發系統性流動風險。
第三,適時放開石油、電力等項的價 格管制措施。 中國 30 年經濟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即是價格管理體制的改革, 只有放開價格 管制,實行真正的市場化,才能順利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在改革開放 30 年之後的經 濟體制下,目前所採取的價格管制措施,雖對通脹有一時的抑製作用,但那也是個假象,即 隱性通貨膨脹重現,終究需釋放出來,絕非長久之計。首當其沖應放開機場的航空油價格管 制,如果國內航空公司一時承受不了,可由過去對價格的「暗補」改為對公司的「明補」, 並不失時機地提高機票價格即可。 在採取上述財政政策實行有效調節之後, 應早下決心盡快 棄用價格管制方法,以理順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價差及價格體系。
第四,要抑制通貨膨脹,根 本還是擴大內需。要規范市場,合理競爭,刺激國內消費。在應對物價上漲時, 要注意短期 反通貨膨脹政策和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相結合, 既要在短期內穩定物價, 維護社會穩定,又 要著眼長遠。可以適當提高社會保障救濟,保證社會的穩定,保證老百姓的消費持續增長。 對也企業來說,同樣要採取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
第一,企業關鍵在於結構調整,而不 是盲目投資。必須切實解決好投資方向問題,把投資真正用在刀刃上。通過合理的投資,既 解決好通貨膨脹問題,又保證經濟高速發展。
第二,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引導,大力發展 國內農業生產, 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 增加糧食、 肉類等重要農產品的供應。 加快推進能 源多元化, 加強節能減排, 緩解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 治理通貨膨脹不能以犧牲經濟發展為 代價, 在公共投資和控制信貸方面,既要壓縮不合理的投資項目, 對一般性項目要限制發放 貸款並提高貸款利率,同時又要確保有利於增加市場供給和有利於國計民生發展的項目在資 金上的需求。 第三, 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根據市場發展規律, 發展自身,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發展模式,堅持科技生產,注重環保,提高產能,降 低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保證消費者更多的購買國貨,維護消費的權益, 從而刺激擴大內需,保證國家的經濟增長應對通貨膨脹壓力。 政府和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抑制通貨膨脹,更能有效的效果.
第一,政府為企業的發 展,創造良好的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政府要應對國際形式,加大宏觀調控政策的頒布,加 速中國銀行體制的市場化, 密切關注通脹效應在國際間的傳遞, 堅決捍衛我國近三十年所取 得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
第二,企業在政府給創建的良好環境下,要切實努力 解決我國能源資源價格低、 環境價格低和勞動力價格低的問題。 密切關注各口徑物價指數的 變動, 大力發展有助於民生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等投資適度增長。 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規章 制度與政策,繼續調整和規范外貿、外資和產業政策,適當擴大進口和市場開放。適當降低 積累比例,優化企業中居民收入分布結構,提高員工工資於福利,促進消費增長。加快資源 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推進,理順已經嚴重扭曲的比價關系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 路。 把過高的投資增長速度降下來,要特別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實現投資增長與發展的有 效性。完善市場結構和運行機制,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的膨脹。 只要在我國政府和企業相互合作,共同採取合理的措施,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共 同面對困難,我想我過的經濟就會得到快速的增長,我國的綜合國力將會進一步提高,通貨 膨脹,將不再是問題.
㈣ 分析我國目前通貨膨脹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脹
這個問題不是一般大啊,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美元政策的雙重結果。1,我國經濟在2000WTO之後就轉變為外向型經濟,出口換回的都是美元,但是我國是貨幣不流通國家也就是資本項目不開放,所以出口企業必須在銀行去換成人民幣後才能正常生產經營,這種結果就是國家貨幣機構央行被動印鈔票,目前外匯儲備已經到3萬億美元,也就是20多萬億人民幣。也就說這幾年光是對沖進來的美元,央行就多印了20多萬億的人民幣。而我國GDP截止2011年不過37,8萬億。2.另一方面70年代布雷頓體系崩潰之後,美元沒有了束縛,美國可以通過印美元買到世界上的任何東西,特別是07,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元更是達到瘋狂的地步,而過量的美元必然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國際期貨紛紛暴漲,而我國又是個進口大國,雖然經濟是出口帶動,但是我國資源難以滿足出口和自己發展的需要,因為被動性漲價。進而傳導到國內經濟的各個角落。
至於如何去抑制通脹,說實在話,主動權基本不是國內
1.美元多印,目前只能由美國決定,而美國經濟目前又爆出不好的信息,顯然不適合縮緊貨幣,所以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也只是短暫現象。除非美國經濟轉折性好轉,美元才有可能緊縮。
2.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雖然中央已經確立了目標,但是很可惜,太復雜了,政府根本沒辦法,而且涉及政治因素,就算有好的目標和好的方法,這個也需要時間,而且時間絕對不短,不是3~5年能夠解決的事情。
目前國家採取的政策
1.樹立轉變國家經濟結構的目標(國內一直都是這樣做,但是每次目標都是選得很對,但是從來就是沒有執行好的,比如教育體制改革、醫療改革、成品油機制改革。。。。從來都是說得到做不到)
2.推廣新興產業,刺激創新(我國從來不缺乏創新,就是太多阻礙創新的機制,各行各業,都是政治主頭,國本位、官本位思想濃重,從來沒有從個體、從人上去思考問題)
3.緊縮貨幣政策,主要是縮減印錢、減少貸款、回收流動性。(但是從各國各次的經驗來看,每次通脹之後的緊縮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滯漲」,經濟緩慢,通脹依然高企:日本、韓國、俄羅斯都經歷過)
希望採納
㈤ 如果出現通貨膨脹,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個在努力奮斗的金融民工,請大家關注我,共同探討財經問題!
所謂的通貨膨脹是指流通於市場中的貨幣數量超過了實際的需求量,使得物價出現上漲。通貨膨脹有幾個特徵,一個是物價上漲,其中是商品價格普遍上漲;還有一個特徵是老百姓的工資上漲速度比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手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通貨膨脹對於我們手頭現金的侵蝕就像溫水煮青蛙,一點點在進攻,強度又不是很明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我們一定要隨時做好抵禦通貨膨脹的准備,因為它每天都在吞噬我們資金的價值。
㈥ 如何抑制、預防通貨膨脹
國家中央銀行,如美聯儲,可經由設定利率及其他貨幣政策來有力地影響通貨膨脹率。高利率(及資金需求成長遲緩)為央行反通脹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
然而,不同國家的央行對控制通貨膨脹有不同的觀點。例如說,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對稱性通貨膨脹目標,而有些僅在通貨膨脹率過高時加以控制。歐洲中央銀行因在面對高失業率時採行後者而受指責。
貨幣主義者著重經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資金供給來提高利率。凱恩斯主義者則著重於經由增稅或降低政府開支等財政手段來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對金融政策的解釋部分來自羅伯特??索羅對日用品價格上漲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給學派所主張的抵抗通貨膨脹方法為:固定貨幣與黃金等固定參考物的兌換率,或降低浮動貨幣結構中的邊際稅率以鼓勵形成資本。所有這些政策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達成。
另一種方法為直接控制薪資與物價(參見工資議價,incomes
policies)。美國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松主政下,曾試驗過這種方法。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這些政策與刺激需求面同時實施。故供給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潛在產出)與需求增長產生沖突。經濟學家一般視物價控制為不良作法,因其助長短缺、降低生產品質,從而扭曲經濟運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經濟嚴重衰退導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戰時通貨膨脹的情形下,這樣的代價或許值得。
實際上,物價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貨膨脹而使經濟衰退更具影響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業率),而經濟衰退可在需求高漲時防止物價因控制產生歪曲。
㈦ 中國解決通貨膨脹的辦法
我不知道政府會怎麼做,但是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到目前為止中國有五次通貨膨脹。
1985年,中國的貨幣發行幾年之類升了65%,政府的解決辦法是打理打擊基礎建設。
1988年,中國短短幾年的貨幣發行升了174%,政府的解決辦法是打壓經濟成長,結果是中國的民企倒閉了60%
1993年,中國大幅度提升工人的工資,大力的上馬基礎建設項目。1993年的通貨膨脹率是13%,1994年,通貨膨脹率是21.7%。政府的解決辦法是大幅度的提升利率,利率達到了恐怖的25%,這件事的結果是中國的經濟受到重大的打擊,GDP從11%下降至8%.(個人認為數據不符合,應該是負值)
2007年,中國政府2007政府十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六次提高利率,結果是廣東企業關閉30%,江浙關閉20%。
現在來說說怎麼解決經濟問題,很簡單出了問題必然會產生後果,有能力的話就直面問題,解決問題,不行的話就盡可能的拖延問題的發生或者是聽之任之。產生通貨膨脹問題就相當於中國經濟上做錯了事情,很簡單的做錯事就必須承擔後果。政府在五次經濟問題上都是讓人民承擔後果,以後也必然是這樣,我認為新政府停止政府建築項目,頒布國五條的這些行為應該就是讓房地產、股市和自身的反腐來承擔後果。
所以,對於上邊的答案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1、調整利率將嚴重打擊中國經濟,07年的事情就是例子。
2、提高貸款看似是好的,但是與通脹無益,那是解決經濟增長的。
3、禁止外來資金市場,這是不可能,因為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
4、補貼指標不治本,用處不大,以豬為例,因為政府補貼多出了多少虛擬豬。
5、裁撤閑置職位是一個很美好的夢想,治大國若烹小鮮,註定了這個方案實行時間非常之久,所以這個辦法杯水車薪。
㈧ 中國應如何抑制通貨膨脹
我用日常的話回答一下吧。
通貨膨脹:流通的貨幣(在中國,就是人民幣)與商品之間有價值聯系--也就是物價,當貨幣量相對於原來增加了(或者雖然商品也增加了,但流通貨幣增加得更多),這就叫膨脹,物價於是上漲;如果縮小了,物價就會下跌,也就是通貨緊縮。
造成原因很明確:就是流通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相對於商品的增加量來說)。
抑制通貨膨脹也很直接,就是減少流通貨幣的供應量。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加息,一旦加息,人們就願意把錢放在銀行裡面,而相應的流通的貨幣就會減少了。
解釋得不夠嚴謹與學術,但應該看得明白。 最後要說明的是,適量的通貨膨脹對社會發展是有好處的,不一定要抑制;但過度的通貨膨脹顯然是有問題的。
希望採納
㈨ 政府如何抑制通貨膨脹
政府應如何應對通脹
2007年CPI繼續保持高位,使今年CPI翹尾因素達到了3.4%。我們認為2008年CPI新增因素可能在1.6%--2.1%之間,使得總體CPI可能達到5.0%--5.5%的水平。2008年1到5月份,中國CPI可能將保持在6%以上(盡管突破7%的可能性較低)。但下半年由於翹尾因素的顯著降低,CPI將有所放緩。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測算是經濟中存在的通脹壓力,但政府的價格管制措施可能使得最終通脹率低於我們的預測。
應對目前的通脹壓力,我們認為政府短期應對政策當以貨幣緊縮、人民幣升值、糧食補貼為主。
1. 人民幣升值應對輸入型通脹。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豆等中國依賴進口品的價格高漲。
輸入型通脹顯著的局面下,人民幣升值是應對通脹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升值本身也是貨幣緊縮手段。我們的實證分析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0%,其他條件不變,可以使得通脹短期內下降0.8個百分點,長期內下降3.2個百分點。
2. 財政政策應對糧食通脹,包括對消費者的糧食補貼,以及對於種糧農民的補貼。
為應對食品通脹,不僅要補貼城市中的消費者,還要補貼農民種糧,包括農葯、農具、化肥的補貼,以鼓勵其種植糧食,提高糧食供給,這是解決中長期糧價上漲壓力的正確路徑。
3. 貨幣緊縮政策。
貸款的控制,存款准備金率的進一步上調和加大對沖力度將是主要的緊縮手段,而加息空間則受日益寬松的國際貨幣環境制約。
4. 進口糧食解決短期的供給問題。
目前國際上除了小麥價格,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均顯著低於國內,短期內,中國可以加大進口,並以補貼價格賣給國內市場,以在短期內抑制通脹預期。
以上是短期政策,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政府應當盡快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有效性;推出物業稅並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以有效遏制土地價格上漲;繼續補貼糧食生產環節。當然,未來美元見底回升,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回落,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將有所減緩。
此外,我們不認為中國的通脹是經濟過熱帶來的需求拉動型通脹。有些人建議中國應使經濟大幅減速、減緩需求,通過經濟「點剎車」來實現控制通脹,我們認為並不可取。中國不應採取過度行政調控、使經濟大幅減速的方式來應對通脹,特別是考慮到外部環境將顯著對中國出口不利的局面下。
最後,我們認為當前的一些價格管制乃權宜之策。我們維持資源、能源價格的調整會推遲至下半年甚至奧運之後的判斷。價格管制可能使通脹率低於我們的預測,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也在價格管制下收窄。但價格管制可能會引發供給短缺和黑市交易。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誰來為價格控制行為買單?企業還是政府?我們認為,受價格控制而受損的能源生產企業將得到政府補貼,否則這會引發供給短缺問題。而短缺是更為嚴重的通脹。
㈩ 怎麼才能控制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問題國家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措施
1、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價。我國糧食年產量5億噸,價格卻低於國際市場一半以上,農民該得的好處被全社會吞噬了。如果糧食價格能在收購階段每斤上漲1元錢,將使農民每年增收1萬億元,這將極大地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從而促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也才能支撐目前的鋼材水泥消耗,促進經濟發展。反之,如果持續壓價,農民收入提高緩慢,中國最大的人口群消費遲遲不能啟動,就不能指望內需增長來拉動經濟。目前採取的補貼模式,並不能確保補貼的錢到農民手中,而且也容易滋生尋租空間。在放開糧價的同時,應採用行政手段壓低農資價格,禁止搭車漲價,讓糧食漲價的好處確實被農民享受。如果讓農民的收入增長起來,只要3-5年時間,我們就能重新看到類似1985年之後的經濟繁榮景象。
2、全面放開煤電油水價格。只有放開價格,與國際接軌,我們的消耗量才會降低下去,國際市場的價格也才會降下去。為了彌補國家其它方面稅收的損失,可以提高資源稅徵收比率,對煤炭、原油、其它礦產,按照銷售價格的10%或者更高來徵收,以此補足財政收入,確保國家財政收入不降低。我們還可以停止焦炭、提高鋼材出口稅率,以此刺激國際鋼材價格暴漲,降低國際鋼材需求,由此導致鐵礦石價格下降。對稀土等資源實行嚴格的配給制。我們還可以通過焦炭、稀土等產品的出口限制與對鉀肥、大豆和鐵礦石的進口渠道對接,進口漲價,我們出口就管制,以資源換資源,以價格對價格,確保國內需求。
3、降低稅收、擴大保障。應該大幅度提高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標准,將月收入低於1萬元的人群全部免除個人所得稅,通過這種模式實現間接對全民補貼。同時應大幅度降低中小企業稅負,鼓勵中小企業發展。與此同時,為了應對潛在的價格上漲,大幅度提高保障人群的補貼和收入標准。並盡快恢復全民醫療保障和直到大學階段的教育免費。這是實現社會長治久安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
4、管住貨幣、限制投資。應該盡快提高存貸款利率,繼續實施嚴厲的匯率控制措施,調整社會投資結構。不提高存貸款利率,最終結果就是在貸款環節增加尋租空間,卻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應該限制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鼓勵製造業、服務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增加就業人群,提高居民收入。如果現在還不限制基建投資規模,未來會留下一大堆的過剩產能,社會資源浪費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