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

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

發布時間:2022-05-21 23:48:00

⑴ 礦產品對外貿易

我國礦產品貿易保持活躍,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全國商品貿易的發展;煤進口持續增長;石油、鐵鐵礦石等大宗礦產進口保持增長,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1)礦產品貿易活躍

我國礦產品貿易總額為9571.3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5%),增幅同比下降8.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6496.51億美元,同比增長34.5%(全國商品進口總額同比增長24.9%),增幅同比下降9.2個百分點;出口額為3074.81億美元,同比增長33.9%(全國商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3%),增幅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圖32)。

圖32 我國礦產品對外貿易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礦產品貿易增幅高於全國商品貿易的增速,顯示了礦產品貿易在全國商品貿易的重要地位。2001~2011年,礦產品進出口額佔全國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上升,由21.2%上升至26.3%;礦產品進口額佔全國商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由23.2%升至37.3%;礦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5.1%升至16.2%(圖33)。

(2)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從出口額看,鋼鐵及其制出口額占礦產品出口額比重2008年之前處於增長態勢,2008年達到39.7%的高峰後快速下降,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2011年為29.6%。有色金屬及其製品佔比2006之前基本保持在20%上下,2006年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至2011年降至15.3%;二者合計佔比44.9%。高耗能產品出口有所下降,但比例仍較高,有必要進一步減少。初級礦產品佔比一直呈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13.7%降至2011年的2.8%。能源產品所佔比重變化不大,在9%上下浮動(圖34)。

圖33 礦產品進出口在全國商品貿易中的地位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2011年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

⑵ 我國有哪些礦產資源佔世界首位

​中國礦產資源(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礦產資源種類較齊全的、礦產自給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一部分礦種(礦組)的儲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但人均佔有量卻低於世界水平。
中國至少在50 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
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19 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 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 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勘查,到1990 年年底,中國已發現162 個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48 個。主要有:
①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鈈等。
②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等。
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銅、鉛、鋅、鋁、鎢、錫、鎳、鉍、鉬、鈷、
汞、銻、金、銀、鉑等。
④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鈮、鉭、鋰、鈹、稀土族元素、鍺、鎵、銦、
鎘、硒、碲等。
⑤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硅石、菱鎂礦、
耐火粘土、螢石、鑄型用砂、高鋁礦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硫鐵礦、自然硫、磷、鉀鹽、鉀長石、明礬石、
硼、芒硝、天然鹼、重晶石、鈉硝石等。
⑦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雲母、石棉、高嶺土、石墨、石膏、滑
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磚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築用石材、大理石、鑄石用玄武岩、珍珠岩、沸石、蛭石、硅藻土、膨潤土、葉蠟石、剛玉、天然油石、玉石、瑪瑙、金剛石、冰洲石、光學螢石、藍石棉、壓電水晶等。
⑧中國從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把地下水、地熱等也列為礦產管理。(見
中國水資源)
自50 年代以來,采礦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共建立了重要礦山5000 多處,鄉鎮集體和個體辦礦也有12 萬處。全國礦石產量從1949 年的4000 多噸,增加到1984 年的12 億多噸,采礦、選礦和加工技術也有很大提高。
中國礦產資源的不斷發現及其地質分布規律中國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作有規律的分布,如:雲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湖南錫礦山的
銻礦、貴州汞礦、華北地區的煤礦、東北地區的煤礦、新疆的煤礦、鞍山的鐵礦、江西的鎢礦、新疆阿爾泰的稀有金屬礦等。20 世紀50 年代初至60 年代初期,根據已掌握的一些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特徵,相繼擴大或發現並勘探了一批新的礦產資源產地,如: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北京和冀東地區的鐵礦,白雲鄂博稀土及鐵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的煤礦,東秦嶺、伏牛山地區的鉬礦,西南及中南地區的磷礦,祁連山地區的銅、鎳礦,新疆、陝、甘、寧地區的油田,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渤海灣、河北、山東及江漢地區的油田等。70 年代中期以來,又在遼寧復州灣發現了與山東魯南地區類似條件的原生金剛石,在膠東半島擴大了金礦的遠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區以銅為主的多種金屬成礦帶和西藏的鉻鐵礦遠景,在江西、江蘇、安徽發現了鹽礦,在山東、南京、吉林等地發現了石膏礦,在南海與東海相繼發現了工業油流等等。
中國的礦產資源是按一定的地質規律而出現、分布的。

⑶ 中國有哪些礦產資源是比較豐富的

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⑷ 中國著名礦產

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4)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擴展閱讀:

中國資源分析

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2012年銅儲量3000萬噸;鋁土礦儲量8.3億噸;鉛儲量1400萬噸、鋅儲量4300萬噸。需求量大的銅和鋁土礦的保有儲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卻很低,分別只有4.4%和3.0%.屬於我國短缺或急缺礦產,因此對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對較大。中國有色礦產資源總量盡管很大,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量卻很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2、貧礦較多,富礦稀少,開發利用難度大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3、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中國80%左右的有色礦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鋁、銅、鉛、鋅礦產多。例如,在銅礦資源中,單一型銅礦只佔27.1%,而綜合型的共伴生銅礦佔了72.8%:在鉛礦資源中,以鉛為主的礦床和單一鉛礦床的資源儲量只佔其總資源儲量的32.2%,其中單一鉛礦床只佔4.46%;

在鋅礦產資源中,以鋅為主和單一鋅礦床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占總資源儲量的60.45%.但礦石類型復雜,而且不少礦石嵌布粒度細,結構構造復雜。中國有色礦產資源中,雖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綜合回收,可以提高礦山的綜合經濟效益,同時由於礦石組份復雜,勢必造成選冶難度大、建設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高的現狀

⑸ 主要礦產品對外依存度

所謂對外依存度,是指產品的凈進口數量占該產品國內總需求量(總消費量)的比例。由上節可見,無論是化石能源還是金屬和非金屬,美國相當部分的礦產品都需要大量進口。2005年凈進口數量占其消費總量50%以上(含50%)的礦產品有:石油、砷、石棉、鋁土礦和氧化鋁、鈮、螢石、天然石墨、錳、石英晶體、稀土、銣、鍶、鉈、釷、釩、寶石、鉍、錫、鉑、金剛石、銻、重晶石、碘、鉀、鈷、鎢、鉻、鈦、鎂、銀、鎳和鋅等。以下僅對美國石油、天然氣、銅、鎢、鎳、錳、錫、鉀和硫的對外依存度及變化作一簡要討論。

一、化石能源

1.石油

20世紀50年代,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為10.4%;60年代,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19.8%;70年代,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35.2%;80年代,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33.3%;90年代,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45.5%;2000~2005年,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56.6%,2005年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為59.8%。由上可見,美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見圖2-18。

圖2-18 美國石油供應對外依存度隨年代的變化

2.天然氣

20世紀70年代,美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4.7%;80年代,美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5.2%;90年代,美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11.3%;2000~2005年,美國天然氣的年平均對外依存度為15.4%。由此可看出,美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呈現了不斷升高的趨勢,見圖2-190

圖2-19 美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變化直方圖

二、金屬礦產

1.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一直進口一定數量的銅以滿足其消費需求。20世紀80年代,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16.8%;90年代,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11.0%;2000~2005年,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迅速上升,年平均對外依存度為34.3%。2005年的對外依存度為36.9%。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自1990年以來,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呈現快速、穩定的上升趨勢,見圖2-20,指示未來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很可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圖2-20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銅的對外依存度變化

2.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鎢的消費有一半以上依賴於進口。近25年來,美國鎢的對外依存度呈現不規則變化,見圖2-21。20世紀80年代,美國鎢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57.9%;90年代,美國鎢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78.4%;2000~2005年,美國鎢的對外依存度平均為54.7%,基本呈現了一個不穩定的發展態勢。

3.錳

20世紀70年代,美國錳的對外依存度大於68%;80年代,美國錳的對外依存度大於82%;90年代,美國錳的對外依存度大於88%。2000~2005年,美國錳的對外依存度始終保持在100%。由此可見,美國錳的對外依存度也呈現了不斷升高的趨勢,並已達到極點(100%)。

圖2-21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鎢的對外依存度變化

4.鎳

20世紀60年代,美國鎳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67%;70年代,美國鎳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78%;80年代,美國鎳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66%;90年代,美國鎳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52%;2000~2005年,美國鎳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45%。由此可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鎳的對外依存度呈現了一個總體下降的趨勢,見圖2-22。這在美國金屬礦業中是較少見的。

圖2-22 美國鎳的對外依存度變化

5.錫

20世紀50年代,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63%;60年代,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66%;70年代,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依然保持在66%的水平;80年代,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67%;90年代,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保持在66%的水平。2000~2005年,美國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71%,變化在63%~76%之間。由此可見,美國錫的對外依存度總體呈現了不斷上升的趨勢,見圖2-23。

圖2-23 美國錫的對外依存度變化

此外,2000~2005年,美國鈷的對外依存度為72%~79%;釩的對外依存度為100%;鉻的對外依存度為60%~70%;銻的對外依存度保持在82%~87%;鋁土礦的對外依存度為100%;鋅的對外依存度變化在64%~73%之間。

三、非金屬礦產

1.鉀

20世紀70年代,美國鉀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55%,從1970年的43%穩步上升到1979年的66%;80年代,美國鉀的對外依存度緩慢上升,平均對外依存度為71%;90年代,美國鉀的對外依存度繼續緩慢上升,平均對外依存度為73%。進入21世紀,美國鉀對外依存度上升的勢頭不減,2000~2005年,美國鉀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79%。由此可見,美國鉀的對外依存度在過去35年中,呈現了持續的升高趨勢。70年代以來,美國鉀的對外依存度變化如圖2-24所示。

圖2-24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鉀對外依存度的變化

2.硫

20世紀80年代前,美國是硫的凈出口國;80年代後,美國成為硫的凈進口國。1980年,美國硫的對外依存度為5.4%;到80年代末,美國硫的對外依存度上升為12.6%;整個80年代,美國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8.3%。90年代,美國硫的對外依存度緩慢上升,對外依存度變化在10.7%~17.7%之間,平均為15.2%。進入21世紀,美國硫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從2000年的15.7%上升到2005年的22.8%。整體上,2000~2005年,美國硫的平均對外依存度為18.3%。可見,美國硫的對外依存度呈現不斷升高的趨勢,見圖2-25。

圖2-25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硫對外依存變化度直方圖

⑹ 我國主要礦產品供需形勢

我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大宗不足,稀有不缺」。目前,工業用量大的支柱性礦產中的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鋁、鉀等相對短缺,而新興能源、電子工業和材料工業需要的「三稀」金屬礦產資源相對豐富。在礦產資源稟賦制約及工業化進程對礦產資源消費增加的雙重作用下,當前我國大宗礦產資源短缺已從個別礦種向全面短缺推進,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即使是傳統的優勢礦產,目前大多也面臨資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過量等問題,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嚴峻挑戰。

一、能源礦產

2009年,宏觀經濟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植與激勵下,我國經濟依然實現了8%的增長目標。與經濟增長同步,2009年我國能源行業也實現了穩步發展,但是資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並未扭轉。全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28.0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5.8%;能源消費總量為31.0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6.3%;凈進口能源3.0億噸標准煤,比上年增長16.7%。2009年,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約為9.7%。

從結構上看,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居於主導地位,2009年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9.6%;其次是原油,約佔17.5%;第三是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約佔9.4%;第四是天然氣,約佔3.5%(圖5)。可見,我國是比較典型的高碳能源國家,要發展低碳經濟將面臨巨大的能源資源壓力。

資料來源:全國主要礦產品產供銷綜合統計與價格通報,2009

從我國礦產資源供應的運輸途徑來看,絕大部分為海上運輸,而且路途遙遠。一方面運輸周期長,另一方面必須經過一些海上運輸要塞,如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等,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我國境外礦產供應構成嚴峻挑戰。

(四)礦產品價格高位運營,資源代價不斷增大

近年來,由於受世界礦產品市場壟斷、我國資源需求拉動和國內企業境外購礦無序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揚,資源代價不斷增大。以鐵礦石為例,盡管經歷2008年下半年價格的急劇下滑,但是2009年至今都表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礦價格已達1190元/噸,基本恢復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

三、優勢礦產

鎢、錫、銻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礦產,但是因長期過量開采與出口,導致鎢、錫、銻資源優勢已基本喪失,迫切需要採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切實實行保護性開采。

(一)錫

錫原來是我國的優勢礦產,但是目前其靜態保障能力不足10年,資源家底非常脆弱,已經步入短缺礦產行列。更為突出的是,進入21世紀以來,2008年錫精礦首次只能滿足冶煉需求的50%,精礦供應短缺嚴重;與此同時,精煉錫供應短缺,徹底扭轉了以往供應過剩的局面。

(二)鎢

鎢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礦產,已經連續多年實行總量開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實際產量均超出總量控制指標。2009年全國鎢精礦產量(折WO365%)9.91萬噸,比上年增長17.35%,超控制指標3.8萬噸。因長期過量開采,導致經濟性能好的黑鎢礦儲量持續減少,使得我國鎢礦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對黑鎢礦急需實行保護性開采。

(三)銻

銻雖然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礦產,但是因多年過量開采,導致其資源儲量已不樂觀,靜態供應保障能力約為5年,已經步入嚴重短缺礦產行列。2009年全國銻精礦(金屬)產量9.6萬噸,與2005年和2006年相比,產量基本回落了40%,但是與需求相比仍顯得過剩,使得2009年凈出口銻冶煉產品4.1萬噸(圖12)。

圖12 2001~2009年我國銻生產情況

⑺ 我國主要礦產資源有哪些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7)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擴展閱讀

中國至少在50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

19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種。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

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⑻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何如此之高你認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

自從加入WTO之後,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外貿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遠遠高於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國外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相互依賴的夥伴關系,另一方面過高的貿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國貿易目的地集中、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以及戰略資源產品進口依存度攀升等諸多弊端。

按照通行的計算方法,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它不僅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同時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國際經驗表明,僅從數字上、從貿易總量上考察外貿依存度的高低並不能真正衡量我國經濟的對外依賴程度, 因為有許多因素影響和誇大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6905億美元,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幾乎佔到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由於對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繳費,沒有過多的附加增值,國內采購、配套率亦較低,即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後再出口到國外。這一進一出加以匯總再除以當年的GDP,使得外貿依存度明顯地有虛增的成分。

國內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較低,是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一般說來,由於第三產業的可貿易性較低,GDP 構成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 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 左右。

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分母——GDP的增長率近年平均不過9%左右,但分子——外貿進出口的平均增長率卻達到30%以上。當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則其相對增長速度越快,外貿依存度則越高。

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外貿依存度的水平。總體上看,人民幣低估是我國外貿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照現行匯率計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確實偏高。但若據世界銀行按購買力平價估算,人民幣與美元購買力比價為4:1,按此計算,我國外貿依存度將減少一半,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外貿依存度高是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依賴過大這一經濟結構的必然反映。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 家企業中,外資企業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62%。從外貿依存度這一比率的分子來講,我國巨額外貿的一大部分實際上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於其他企業的出口額,從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依次為50.1%、52.2%、54.8%和57.1%。從這一比率的分母來講,國內生產總值也包括了在華外商投資企業
貢獻的部分,但由於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外貿傾向大大高於國內其他企業。由此可見,外商投資企業「大進大出,兩頭在外」這一經營行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增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實際上,外貿依存度是一把「雙刃劍」,其提高和變化一方面為我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風險和影響。總的來說,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持續增長的外貿依存度會給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有:

對外貿易摩擦加劇

由於我國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出口遭遇國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明顯增多。在「十五」期間,我國被反傾銷立案的數目分別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 起,2004 年57 起。2005 年,我國對外貿易摩擦更是進入「高發期」,已經多次受到美國、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調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反補貼、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問題也已經成為了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對付我國產
品的方式。由此可見,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使我國對外貿易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國際經濟摩擦的時代。

影響國家經濟安全

能源、礦產資源、某些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國的經濟命脈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經濟出現較大波動, 必然使國內經濟出現一些困難。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35%左右,據專家估算,到2020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我國石油供應的一大半將依賴國際供應。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國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是我們需要認真關注並予以解決的重要難題。另外,目前我國進口商品以工業製成品為主,其中資本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據主導地位,這反映出我國國內產業對國際高新技術和資本品的高度依賴,反映了我國國內產業科研開發的相對滯後。隨著重要戰略物資、關鍵產品
和技術的進口數量不斷增長,進口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影響國內產業發展

我國的高外貿依存度主要表現為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上的比較優勢。因此,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產品一直是我國大宗出口商品,但是這些行業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這種低附加值行業的不斷擴容不利於我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增加了實現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目標的難度。不斷提升的外貿依存度凸現了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仍然滯後的現實情況。

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 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 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 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 也就是說, 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 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 且我國是一個大國, 一旦大量進口, 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 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 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⑼ 我國主要礦產供需分析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GDP從2000年到2020年翻兩番,GDP年均增長7.18%,基本實現工業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是我國加速實現工業化時期,也是工業化的高峰時期,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將居高不下。未來一段時期,我國資源供需形勢將更為嚴峻。

2.4.1 石油可采儲量增長乏力,保障程度逐年下降;2020年生產能力基本維持現狀,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0%

根據我國石油資源總量和剩餘未探明的資源條件分析,結合50年來探明儲量增長和開發消耗的規律,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產量穩定在1.90億~2.00億噸。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201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為3.88億噸,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量為5.00億噸,國內石油供應能力的保證程度2010年和2020年分別在49%和40%左右。

世界石油資源總體上比較豐富,但對我國的可供性相對較差。原因在於世界石油市場競爭激烈,跨國石油公司掌握了大多數優質資源,我國開發利用國外石油資源只能採取「見縫插針」的方式。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在全球石油勘查開發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近6億噸,形成海外份額石油年產量1999萬噸,已佔我國當年進口量的20%強。如我國能夠繼續擴大在非洲、拉美、中亞、中東等區域開發利用石油資源的規模,同時加強與俄羅斯的政治對話,將大大提高我國海外份額石油產量。

2.4.2 天然氣資源潛力較大,可采儲量和可供能力增長迅速,基本保障需求,但受下游管輸和儲運設施建設滯後的制約

據對准噶爾、塔里木、柴達木、珠江口、東海、松遼、渤海灣等10個大型盆地最新勘探資料的綜合分析,預測我國天然氣資源量57萬億立方米。據評價分析,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天然氣可采儲量分別為36984.39億~37624.39億立方米和48024.39億~50824.39億立方米,可供能力分別為1304億~1394億立方米和1548億~1752億立方米。

目前,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構成中僅佔2.9%,到2010年和2020年將分別提高到5.3%和8.7%。預測2010年和202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分別為1500億立方米和18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能夠形成的產能接近需求,可滿足國內需求。但天然氣管輸和儲運設施建設滯後,制約著天然氣工業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僅920億立方米,因此,屆時,我國天然氣產量仍難以滿足需求。

世界天然氣資源豐富,西方國家對天然氣資源的爭奪尚未像石油那樣達到如火如茶的程度,這給我國開發利用國外天然氣資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和時間。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大利用澳大利亞、俄羅斯、中亞等國天然氣資源的力度。在液化氣方面,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澳大利亞作為重要供應來源;在管線氣方面,一是把利用俄羅斯的天然氣放在優先地位;二是將開發利用中亞天然氣資源作為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組成部分統籌考慮。

2.4.3 煤炭資源儲量巨大,但需加強規劃,做好總量控制

全國已查明的煤炭資源儲量11804億噸,基礎儲量僅為3261億噸,儲量為1768億噸,煤炭資源儲量巨大。發展改革委員會《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預測2010年我國煤炭需求量為25億噸,實際需求可能為27億~28億噸。根據煤炭資源狀況和目前生產實踐情況分析,2010年的產能和產量能夠保證需求,只是需要加強煤炭基地規劃和全國產能總量控制。

盡管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但仍需要加快開發利用國外煤炭資源的步伐。周邊和近鄰是重點:一是澳大利亞和越南,我國南方可以利用澳大利亞和越南的煤炭資源,以緩解北煤南運的壓力;二是蒙古,中蒙邊境地區優質焦煤儲量達50億噸的塔溫陶勒蓋煤礦,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煤礦,對我國較有戰略價值。

2.4.4 鐵礦可供儲量和可供能力增長十分有限,難以保障需求,且保障程度逐年下降

我國鐵礦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較高,鐵礦資源情況基本清楚,今後難以找到大型富鐵礦床,現有資源儲量基本上可以作為2020年以前生產和建設規劃的依據。2006年我國鐵礦石生產能力為6億噸,根據目前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分析,2010年生產能力有可能達到9億噸,此後10年將基本平穩保持在9億噸/年的水平。預計2010年我國鋼產量將達到5.5億噸,此後仍將緩慢上升,2020年我國鋼產量可能接近6億噸。目前我國鐵鋼比為0.95,日本為0.73,預計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鐵鋼比分別下降到0.88和0.73,屆時需要生鐵分別為4.84億噸和4.38億噸,折國內品質鐵礦石(品位35%)分別為13.83億噸和12.51億噸,2010年和2020年國內鐵礦石的保證程度分別僅為66%和72%。

世界鐵礦石資源豐富,國內供應不足部分可以從國外解決。澳大利亞和巴西、南非等可成為我國資源戰略合作夥伴。在利用國外鐵礦石資源方面,應重視與日本這個國際鐵礦石市場大買主的合作,以穩定世界鐵礦石市場。另外,應特別重視廢鋼的二次回收利用,努力降低鋼鐵生產中鐵鋼比。

2.4.5 銅礦可供儲量和礦產銅可供能力有增加潛力,但由於需求旺盛,銅礦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

雖然我國銅礦資源潛力較大,但找礦難度也大,預計到2020年銅礦可供儲量將從目前的1485萬噸增加到2785萬噸。通過加大銅礦的開發強度,我國銅的供應能力會有所提高。預計,2010年前國內新開發礦山有新疆阿舍勒(2萬噸/年)、西藏玉龍(3萬噸/年)、青海德爾尼(2萬噸/年)、黑龍江多寶山(4萬噸/年)、江西德興富家塢(2萬噸/年),共可增加生產能力13萬噸/年。另外,不排除福建紫金山和雲南羊拉進入開發階段。扣除老礦山下降的生產能力,國內礦山供應能力最大為80萬噸,加上國內廢銅產量70萬噸/年(生產加工過程可回收30萬噸/年,社會廢舊物質回收40萬噸/年),2010年前的國內銅供應能力約為150萬噸/年。預計「十一五」期間,GDP平均增速10%,國內精煉銅消費彈性系數為0.7~0.8,2010年國內精煉銅消費量為520萬~540萬噸,國內供應能力僅能滿足消費的25%~30%。展望2020年,預計我國精煉銅的需求量將增加到730萬~760萬噸,國內銅資源形勢更為嚴峻。

近期國際銅市場需求量的增量,絕大部分來自我國。但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尚未取得應有的地位,經常處於被動。應採取強勢政策,積極開發利用國外資源,擴大在非洲的銅資源基地。注重開發利用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等周邊國家的銅資源,重點關注蒙古奧烏陶勒蓋銅礦床(儲量1470萬噸)和俄羅斯烏多坎銅礦床(儲量1600萬噸),如能拿到這兩個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銅資源緊張的局面。

2.4.6 鋁土礦可供儲量增長不足,氧化鋁產能增加有限,自給率下降,缺口加大

由於我國鋁土礦石質量差,鋁土礦石和氧化鋁生產能力大幅增長的生產成本過高,只有在產品價格保持在相對較高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預計,2010年前中國鋁的需求量會以7%左右的年平均增長率繼續發展下去,2010年達到1100萬噸,2020年達到1430萬噸。據統計,目前國內鋁的蓄積量累計已經達到5000多萬噸。2006年國內廢雜鋁產鋁93萬噸;預計2010年將達到165萬噸;2020年將達到470萬噸。因此,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對礦山鋁的需求將分別為935萬噸和960萬噸,即與2010年相比,由於廢雜鋁的利用水平提高,2020年我國礦山鋁的需求基本相當。按此,礦山鋁需求推算,則2010年和2020年分別需鋁土礦3740萬噸和3840萬噸。2005年我國鋁土礦查明資源儲量26.58億噸,其中儲量5.55億噸,從量上完全可以保障2010年和2020年形成3800萬噸左右的產能,維持今後20多年的需求沒有問題。但我國絕大部分鋁土礦冶煉難度大,限制了產能的擴大,因此從技術經濟角度考慮,我國鋁土礦還是難以保證國內對鋁的需求。

世界鋁土礦資源豐富,國內供應不足部分大多可以從國外獲得供應。越南多樂省多農鋁土礦礦床,儲量幾乎相當於我國鋁土礦總儲量,對我國極有戰略價值。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方面,也可以與澳大利亞建立較為可靠的資源戰略合作關系。此外,開發利用非洲幾內亞鋁土礦資源的可行性也較大。2.4.7 鉛鋅查明資源儲量相對不足,但資源稟賦條件較好,潛力較大,加強找礦勘查工作可提高保證程度

鉛鋅礦為我國大宗優勢金屬礦產,多年來資源保障比較理想。「十五」期間我國鉛鋅的消費彈性系數分別高達2.56和2.18,預計「十一五」期間鉛鋅消費彈性系數為0.80,則到2010年我國鉛鋅需求量分別達到250萬噸左右和450萬噸左右。假設2010~2020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為8%左右,鉛鋅消費彈性系數下降到0.40左右,則2020年鉛鋅的需求量分別為300萬噸和550萬噸。預計我國再生鉛和再生鋅的產量2010年分別為100萬噸與22萬噸,2020年分別為150萬噸和60萬噸。那麼,2010年我國需礦產鉛鋅分別為150萬噸和420萬噸,2020年分別為150萬噸和490萬噸。但我國鉛鋅資源條件較好,找礦潛力較大,加大勘查力度將會增加新的資源儲量,同時加快資源量向儲量的轉化力度,以提高保證程度。

另外,世界鉛鋅資源豐富,西方國家普遍不再重視鉛鋅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全球鉛鋅資源滿足我國需求。

2.4.8 傳統優勢金屬礦產(鎢、錫、鉬、銻、稀土),除稀土外,優勢正逐步喪失

我國傳統優勢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優良,在世界上一直佔有重要地位,但由於幾十年的大規模開發,產能無序擴張,資源浪費嚴重,導致資源優勢逐步喪失,同時優勢礦產數量擴張型對外出口,未能獲得應有的經濟效益。據論證,目前鎢、錫、鉬、銻的可供儲量只能滿足當前產能生產10年以下,如不加強宏觀調控,壓縮產能,則難以維持其產業的長期發展。

我國優勢金屬礦產資源潛力較好,加大找礦勘查力度還能查明新的資源儲量。據評價,到2020年我國鎢、錫、鉬和銻的可供儲量將分別由目前的52萬噸、111萬噸、147萬噸和42萬噸增加到68萬噸、126萬噸、222萬噸和53萬噸,而預測的可供儲量累計需求為55萬噸、228萬噸、142萬噸和85萬噸,因此,鎢和鉬可供儲量可以保證需求,錫和銻不能滿足需求。

我國稀土查明資源儲量基數較大,完全可以保證需求,關鍵是如何更好發揮資源和經濟效益。

2.4.9 金礦資源相對豐富,但可供儲量不足,難以滿足需求

我國金礦資源相對豐富,但剩餘可供儲量不足。2007年,我國查明金礦資源儲量5541噸,若按2007年礦產金產量270噸算,保證年限約20年。資源接替問題相當嚴峻。我國金礦資源潛力較大,加強找礦勘查工作,還有可以增加資源儲量。據論證,從目前到2020年我國金礦累計可供儲量為4120噸,但需求旺盛,到2020年累計可供儲量需求量將達到6877噸,可供儲量的保證程度僅為60%。

世界金礦資源豐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在30年以上。由於黃金的戰略地位逐步下降,各國對金礦的資源爭奪盡管還比較激烈,但更多地體現在商業層次上。我國應盡快出台相應政策措施,鼓勵相關企業利用國外金礦資源,滿足國內需求。

2.4.10 硫鐵礦可供儲量增長緩慢,可供能力有所攀升,資源儲量基本保障需求,但生產能力保障仍然不足

我國硫鐵礦資源尚有一定潛力,但查明資源儲量增長緩慢。評價分析我國目前硫標礦可供儲量54083萬噸,基本能保證到2020年的需求。預測2010年我國硫酸硫標礦累計需求量為56015.64萬噸,基本保證需求。2020年前由於需求強勁,硫鐵礦的生產能力將有所攀升,由目前的1200萬噸增加到2120萬噸。但預計需求量將達到3050萬噸,缺口近1000萬噸,保障程度僅為70%。

目前國際硫市場上,弗拉施硫所佔比重日益縮小,而綜合回收硫所佔比重日益增加。如能在開發利用國外石油資源時與開發利用國外硫資源一體化,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我國硫資源緊張的局面。

2.4.11 磷礦資源豐富,儲量和生產能力都將有所增長,均能保障需求

我國磷礦資源潛力較大,加強勘查評價將使資源儲量有所增加。預測今後10年內,每年可新探明磷礦資源儲量2500萬~3000萬噸。但我國磷礦貧礦多,富礦少,新探明資源儲量中只有小部分可轉化為直接利用的可供儲量。經評價分析我國磷礦可供儲量為25.18億噸。預計到2020年對磷礦石的累計需求量為14.61億噸,可供儲量能夠保證需求。另據有關規劃,到2020年時磷礦的生產能力將由目前的3050萬噸增加到4580萬噸,與需求量持平,也可保障需求。

世界磷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摩洛哥、美國、俄羅斯等國。雖然我國直接開發利用國外磷資源存在一定困難,但國際市場的供應卻比較充分,採取間接方式可使我國磷資源的國外可供性達到較高水平。

2.4.12 鉀鹽可供儲量難以大幅增長,但可供能力會逐步增加,供需形勢依舊嚴峻

我國鉀鹽資源潛力有限,可供儲量難以增長,經評價分析目前鉀鹽可供儲量為14716萬噸,預計到2020年可供儲量會增加到23000萬噸。到2020年鉀肥累計需求量為23620萬噸,累計需求鉀鹽可供儲量77498.62萬噸,可供儲量對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小於30%。加大現有資源儲量的開發力度,鉀鹽的生產能力會逐步提高。預測2020年我國鉀鹽的生產能力有可能突破200萬噸,達到210萬噸,而需求為1717萬噸,僅能保障12%。

世界鉀鹽資源豐富,平均保障年限數百年。我國已實質性介入寮國的鉀鹽資源開發,需要進一步重視開發利用泰國鉀鹽資源,重視與加拿大合作。

⑽ 礦產資源有哪些

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10)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擴展閱讀:

中國資源分析

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佔有量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2012年銅儲量3000萬噸;鋁土礦儲量8.3億噸;鉛儲量1400萬噸、鋅儲量4300萬噸。需求量大的銅和鋁土礦的保有儲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卻很低,分別只有4.4%和3.0%.屬於我國短缺或急缺礦產,因此對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對較大。中國有色礦產資源總量盡管很大,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佔有資源量卻很低,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2、貧礦較多,富礦稀少,開發利用難度大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3、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中國80%左右的有色礦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鋁、銅、鉛、鋅礦產多。例如,在銅礦資源中,單一型銅礦只佔27.1%,而綜合型的共伴生銅礦佔了72.8%:在鉛礦資源中,以鉛為主的礦床和單一鉛礦床的資源儲量只佔其總資源儲量的32.2%,其中單一鉛礦床只佔4.46%;

在鋅礦產資源中,以鋅為主和單一鋅礦床所佔比例相對較大,占總資源儲量的60.45%.但礦石類型復雜,而且不少礦石嵌布粒度細,結構構造復雜。中國有色礦產資源中,雖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綜合回收,可以提高礦山的綜合經濟效益,同時由於礦石組份復雜,勢必造成選冶難度大、建設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高的現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些礦產對外依存度高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為什麼老停電 瀏覽: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麼作用 瀏覽:334
英國怎麼廢除奴隸制的 瀏覽: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會怎麼樣 瀏覽:845
為什麼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麼臟 瀏覽:295
為什麼英國人的廚藝差 瀏覽:179
印尼盾10000等於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04
印尼什麼手機卡信號好 瀏覽:282
怎麼寄東西到印尼 瀏覽:973
義大利熊油治什麼病 瀏覽:460
義大利黑手黨的基地在哪裡 瀏覽:609
印度捷豹路虎多少錢 瀏覽:924
義大利虐狗怎麼判 瀏覽:447
印度面條多少錢一碗 瀏覽:282
亞投行為什麼幫印度 瀏覽:166
中國的睡衣出口怎麼樣 瀏覽:442
德軍為什麼有印度兵 瀏覽:192
中國五千年有多少次被滅族 瀏覽:940
朝鮮什麼時候屬於中國 瀏覽:575
伊朗美金和歐元怎麼貿易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