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書籍推薦
科學的好書有很多,以下列舉部分:
1、《世界上最有趣的科學書》
2、《一本稀奇古怪的科學書》
3、《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學書》
4、《科學的故事》
5、《我超喜歡的趣味科學書》
6、《科學大網路全書(套裝共4冊)》
7、《超級科學書》
8、《趣味科學系列叢書(套裝全14冊)》
9、《「三體」中的物理學》《數學簡史》
10、《玩轉科學的「藝術家」》
11、《我的探險筆記》
12、《保冬妮繪本珍獸館》
13、《中國兒童地圖網路全書·世界遺產·中國篇》
14、《數字博物館從零到無窮的故事》
15、《日益寂靜的大自然》
2. 科技書的書名有哪些
做數學之美妙
物理世界奇遇記
上帝擲骰子嗎
從一到無窮大
什麼是數學
世界網路全書,
十萬個為什麼,
霍金的宇宙,
人體奧秘大揭示,
ufo之謎,
世界未解之謎,
創造的發動機
時間簡史
《愛因斯坦相對論》《果殼中的宇宙》《瓶中的太陽》《科學探案》《萬物簡史》《嬰兒宇宙》《愛因斯坦的生命和他的宇宙》《物理學史》《月球密碼》《科學與怪異》《失落的文明》《科學史》《開放的宇宙》《物理史話》《萬維宇宙》《自然簡史》《驚人的假說》《中國大網路全書》《量子力學》《前沿科學》《從一到無窮大》《達爾文傳》《發現之旅>》《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天體運行論》《自然史》《物種起源》《昆蟲記》《雙螺旋》《黑猩猩在召喚》《細胞生命禮贊》《自私的基因》《數字化生存.》《時間的一千個瞬間》等
3. 中國古代八大科學名著是什麼
中國科學八大名著:《水經注》、《農政全書》、《九章算術》、《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徐霞客游記》、《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1、《水經注》
《水經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水經注》因注《水經》而得名,《水經》一書約一萬余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注》看似為《水經》之注,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2、《農政全書》
《農政全書》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又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即徐光啟的治國治民的「農政」思想。貫徹這一思想正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大型農書的特色之所在。
由於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積累了數千年的耕作經驗,留下了豐富的農學著作。先秦諸書中多含有農學篇章,其他的大型農書,無論是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還是元代王禎的《農書》,雖然是以農本觀念為中心思想,但重點在生產技術和知識,可以說是純技術性的農書。
3、《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成於公元一世紀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
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
該書內容十分豐富,全書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同時,《九章算術》在數學上還有其獨到的成就,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
它是一本綜合性的歷史著作,是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4、《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全書10卷92篇,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網路全書」。
5、《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6、《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創作的一部散文游記,在原稿的基礎之上,王忠紉手校、季夢良續成稿本,成書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同時也描繪了中國大好河山的風景資源,此外優美的文字也使之成為文學佳作,在地理學和文學上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7、《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葯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葯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葯」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葯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
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出生物進化發展思想。部之下為60類,各類中常將許多同科屬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葯「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即一葯名下列8個項目(即「事」)。其中「釋名」列舉別名,解釋命名意義;「集解」,介紹葯物出產、形態、採收等;「辨疑」(或「正誤」),類集諸家之說,辨析糾正葯物疑誤。
「修治」,述炮炙方法;「氣味」、「主治」、「發明」,闡述葯性理論,提示用葯要點,其下每多作者個人見解;「附方」,以病為題,附列相關方劑。
8、《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4. 請推薦幾本中國科技史書
中國科技史 華覺明主編
華覺明
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技史料
北京 科學普及出版社
中國科技史探索 李國豪等 主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發明的國度 Fa Ming De Guo Du 中國科技史 = Inventive nati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
周瀚光, 1950-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 zhong guo gu dai ke xue ji shu shi 主編楊金長
楊金長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史 Zhong Guo Ke Xue Ji Shu Shi 盧嘉錫總主編 礦冶卷 韓汝玢, 柯俊主編
盧嘉錫
北京 科學出版社
5. 中國古代的著名科技名著有哪些
1、《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2、《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3、《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4、《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葯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葯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葯」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葯手冊。
卷5~52為各論,收葯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其中以部為「綱」,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
5、《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葯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葯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葯葯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在李時珍出版《本草綱目》之前,該書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權威的醫書。
6. 中國哪部書被稱為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
《夢溪筆談》具有世界性影響。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排印這部名著,20世紀,法、德、英、美、意等國家都有學者、漢學家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這之前,早有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等各種語言的翻譯本。
7. 關於科技的書籍有哪些
做數學之美妙
物理世界奇遇記
上帝擲骰子嗎
從一到無窮大
什麼是數學
世界網路全書,
十萬個為什麼,
霍金的宇宙,
人體奧秘大揭示,
ufo之謎,
世界未解之謎,
創造的發動機
時間簡史
《愛因斯坦相對論》《果殼中的宇宙》《瓶中的太陽》《科學探案》《萬物簡史》《嬰兒宇宙》《愛因斯坦的生命和他的宇宙》《物理學史》《月球密碼》《科學與怪異》《失落的文明》《科學史》《開放的宇宙》《物理史話》《萬維宇宙》《自然簡史》《驚人的假說》《中國大網路全書》《量子力學》《前沿科學》《從一到無窮大》《達爾文傳》《發現之旅>》《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天體運行論》《自然史》《物種起源》《昆蟲記》《雙螺旋》《黑猩猩在召喚》《細胞生命禮贊》《自私的基因》《數字化生存.》《時間的一千個瞬間》
8. 中國古代科技著作有哪些
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宋仁宗時成書的《武經總要》記載了許多火器的製作方法
甘石星經》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②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皇極歷》的基礎上制定的《大衍歷》,比較准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③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西周:商高講過「勾三股四弦五」這一勾股定理特例,載於《周髀算經》。
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唐朝:著名數學家王孝通撰寫的《緝古算經》,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決工程建設中上下寬狹不一的計算問題,是對古代數學理論的卓越貢獻,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編著《演算法統宗》,奠定了後世珠演算法基礎。
清代:蒙古族數學家明安圖推出「割圓九術」,將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圓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幾何方法把三角函數和圓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齊民要術》:北魏賈思勰著,是現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夢溪筆談》:北宋沈括著,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
《農政全書》:明末徐光啟著,論述了農學理論,並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國古代優秀的農學著作。
《天工開物》: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被後人譽為「17世紀中國工藝網路全書」。
《河防一覽》:明朝潘繼馴所著,總結了我國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
9. 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的有哪些好書,比如天工開物。。。
新儀象法要譯注
譯者: 陸敬嚴
作者: [宋]蘇頌 撰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08
《新儀象法要》是我國宋代大科學家蘇頌為其主持創制的「水運儀象台」而編寫的儀器構造及使用說明書。全書共三卷,書首列有「進狀」一篇,上卷自「渾儀」至「水趺」共十七圖,中卷自「渾象」至「冬至曉中星圖」共十八圖,下卷自「儀象台」至「渾儀圭表」共二十五圖。 本書... 《新儀象法要》是我國宋代大科學家蘇頌為其主持創制的「水運儀象台」而編寫的儀器構造及使用說明書。全書共三卷,書首列有「進狀」一篇,上卷自「渾儀」至「水趺」共十七圖,中卷自「渾象」至「冬至曉中星圖」共十八圖,下卷自「儀象台」至「渾儀圭表」共二十五圖。 本書為其譯注本。
《新儀象法要》是一部具有世界意義的古代科技著作。這部不足三萬字的著作,記下了中華民族古代的許多光輝成果,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機械鍾表的錨狀擒縱器;它記錄的游儀窺管隨天體運動,是現代天文台的跟蹤機械——轉儀鍾的雛型;它記錄的水運儀象台觀測室活動屋板,是現代天文台圓頂的祖先。此外,此書還為我們留下天文儀器和機械傳動的全圖、分圖、零件圖五十多幅,繪制機械零配件一百五十多種,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保存至今的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正是由於這些圖紙保存至今,現代學者才得以進行研究,王振鐸、李約瑟才分別復原出水運儀象台。《新儀象法要》中的「蘇頌星圖」也是一項重要的天文學成就,它是存於國內的最早的全天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