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晶元斷供,對中國影響是什麼
美國晶元斷供對中國影響其實不大。
中芯國際為了減少美國可能的收緊出口限制帶來的影響,已囤積關鍵生產設備和重要替換零部件,甚至正在與其他中國晶元製造商合作,建立此類零部件的共享儲備——類似中央倉庫——來貯藏這些物資。
但美國的公司也免不了受到一些影響,例如中芯國際為其代工部分晶片的第二大客戶高通。此外,與中芯有最直接供應關系的美系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包含應材、科林研發、科磊也將首當其沖。
美國制裁中芯國際的不合理之處
美國繼續加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擊力度,中國最先進的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據悉也要被列入美國制裁的黑名單。在這一輪中美沖突中,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成為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尤其晶元更是重中之重。
因為美國的制裁升級,以台積電為首的晶元製造商無法為華為供貨,9月15日以後,華為手機的晶元就將面臨斷供的風險。面對美國對華為的晶元封鎖,國內很多人還一度將希望寄託在中芯國際身上。
不過,中芯國際非常謹慎地表示,「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於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盡管中芯國際在華為的事情上小心翼翼,盡量不去觸怒美國,不過最終也還是難逃制裁。
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圍堵戰略之下,作為中國晶元製造業最先進的企業,中芯國際很難倖免,即使和華為盡量保持距離,美國最終也總能找到制裁的理由。
B. 2.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對技術封鎖,尤其是尖端技術的封鎖,我們如何應對
摘要 您好,首先,我們要有應有的反思,一方面是我們對於基礎研究、產業基礎能力、產業組織能力的反思,不僅要更加重視基礎教育與基礎研究,還要通過硬核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更要通過中上下游的協同聯動發展提高產業組織能力。另一方面,一個令人尊敬的、影響世界的偉大公司,一定是更具有適應性、友好性的公司,可以參與國家利益和國家意志,但需要與國際市場的法律政治經濟關系相協調。在具體應對的戰略層面,中國在國家層面並非是「一對一」的「硬碰硬」,更需要強調戰略性、未來性,保持戰略定力,以發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必過於在策略與戰術上一一回應。
C. 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對中國的影響
西方國家對中國發起的技術封鎖顛覆了一些我們的觀念。讓我們終於明白了,在西方不少發達國家看來,科技是有國界的。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和一些其他西方國家對軍民兩用產品出口中國實行限制。二十年過去了,這些本該扔進垃圾桶的規定卻仍在執行。中國企業在美國並購當地企業,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美國卻把這種正常的商業行為污衊為「技術盜竊」。
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們的應對方向應該是走自主研發和對外開放相結合之路,擴大對非美國家的開放,堅持「開門造車」,既走出去,也請進來,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
為此,我們要築巢引鳳。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創建全球一流科研平台;同時在海外建立更多的研發中心。
無論是美國的蓄意阻撓還是西方的蓄意抹黑,中國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從歷史上看,中國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從來就不是田園牧歌,將來也不會是。
華盛頓這次主動發起的貿易戰,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中國正是在與外界復雜的博弈和斗爭中,一步步強大起來,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跨過了這次的坎,必將迎來一個更加強大、自信的中國。
D. 中國晶元與美國差距15年,中國有何應對措施
首先明確一點中國晶元技術是落後一點。
封閉使國家落後開放是國家進步。大家記住晶元落後是光刻機。
晶元被打壓這件事情我們感到非常遺憾,但是我們想一想之前華為被打壓也是一樣的,華為決定做出自己的系統,那麼晶元這個行業,我們終有一天也會做出屬於自己的晶元的。
E. 面對技術封鎖,尤其是尖端技術的封鎖,我們如何應對你能做什麼
多讀書多看報提升自己回報祖國
我們中國人有空的時候,都喜歡聚在一起「侃大山、爭勝負」,四大發明、新四大發明、科技強國、科技報國等詞語是當代國人使用率非常高的詞語,前面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人類的貢獻,後面二詞表達了部分中國人對未來的憧憬,作者極不情願地使用了「部分」一詞,因為當代中國人「崇洋媚外」的現象太嚴重。
任何國家的強大都是建立在「人才優勢」的基礎上的,「核心技術保密」就是維持己方優勢地位的「文明手段」,現有的「科技強國」不可能放棄手中的技術優勢;「戰爭」就是維持己方優勢地位的「最惡劣手段」,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不會選擇戰爭,同時也要有應付「外戰」的思想准備和物質准備。由此可見,中國的「文明崛起」必須「自力更生、堅苦奮斗」,別無選擇!
「洋務運動」以來,至少一半中國人民已經習慣了洋人、洋思想、洋貨、洋垃圾的領導地位,連民族語言、傳統節日都想抄襲洋貨,已經變得麻木不仁、毫無上進之心,崇洋媚外的現象不勝枚舉,鬥志昂揚的國人必須「頭腦清醒、三思後行」,這一波反華大浪帶來的「技術封鎖」,截斷了國內「洋務派」的前進道路,反而為我們創造了「並敵一向,千里殺將」的外部條件,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人人都象袁隆平前輩那樣務實、敬業、奮發圖強,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所以說我們應該感謝科技強國的「技術封鎖」。
近期美國針對華為、Tik Tok、微信等公司的頻頻打壓,標志著從貿易戰上升到科技戰的中美沖突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此輪美國對華的戰略意圖也隨之日益明朗化。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實施技術封鎖由來已久,而這次與以往有何不同?目前以5G、人工智慧為代表,全球各國對「未來技術」主導權、「未來產業」主導權的爭奪戰愈演愈烈,同時疊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貿易保護與逆全球化運動帶來的全球治理危機等復雜局面,中國正處在一個全新的國際環境和歷史拐點之上。中國的科技創新該怎麼辦?中國的產業發展應走向何方?中國的科技企業該何去何從?今天的抉擇不僅僅影響到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後中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與大國崛起,也事關新一輪的全球化,事關新經濟條件下的國際新秩序,事關疫後新時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華為到抖音、微信,科技戰背後的美國對華戰略分析
1. 封鎖華為:阻止中國信息通信領域的高科技崛起
中美以信息通信技術為焦點的高科技摩擦碰撞由來已久。早在2003年思科就曾起訴華為侵犯知識產權,盡管雙方最終以和解收場,但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角力卻拉開了帷幕。此後華為、中興等中國信息通信設備製造商快速崛起,在世界范圍內也持續迅猛擴張,幾乎將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愛立信等傳統大廠掃地出局,徹底改變了全球信息通信產業的競爭格局。本土信息通信科技企業的崛起支撐了中國互聯網信息產業的繁榮發展,也使得eBay、谷歌、亞馬遜等美國互聯網頭部公司在中國逐步陷入被動,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隨著2014年中央網信辦成立、我國網路安全法律法規更加完善,以谷歌、臉書為代表的美國網路科技公司面臨更高的市場門檻,對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游說施壓日漸頻繁。可以說中美兩國圍繞信息通信科技與產業的摩擦碰撞經歷了持續增強的過程,在近幾年到達了臨界的狀態。
特朗普執政後信息通信領域迅速成為中美科技戰主戰場。以民粹主義、孤立主義為特徵的特朗普政府執政後四處「開戰」,掀起了全球性的貿易爭端。這個過程中,美國科技企業的對華政策訴求逐漸得到了白宮的支持,成為特朗普政府兌現競選承諾、展現強硬姿態的一張好牌。進入2018年,中興事件的爆發以及中興的迅速就範使美國政府與科技界嘗到了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甜頭,也使得事情的性質從一般性的貿易摩擦徹底轉變為對高科技的封殺,標志著中美科技戰全面打響。美國隨後明顯加快了打壓步伐、並且將矛頭對准了正在興起的5G龍頭華為,使信息通信科技成為中美科技戰的主戰場。2019年起,美國陸續向華為提出若干莫須有指控、將華為及關聯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阻斷上游高科技供應商與華為的合作,ARM、微軟、谷歌、英國電信等公司紛紛響應。2020年5月15日和8月17日,美國商務部通過兩次更新華為禁令,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生產的產品,並在實體列表中增加38個華為子公司。美國的一系列打擊舉措將華為全面封鎖在美國技術之外,並製造了孤立華為的「國際聯盟」。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國均宣布禁止華為參與本國5G網路建設,並將清除華為在本國網路中的設備。
F.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對技術封鎖,尤其是尖端技術的封鎖,我們如何應對
摘要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我認為當今我國科技發展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科技發展正在全面深刻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的科技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重要發展期。因此我們要:
G. 針對美國對我國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封鎖,結合世界計算機技術發展
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封鎖,實際上也影響到美國科技企業的發展,我們在計算機技術方面的發展,雖然落後於美國,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和其他國家合作,可以加緊自己的技術方面的研究,一定能夠突破美國的限制,封鎖,美國不可能把中國完全阻止,中國一定會成功的,取得更大的成績
H. 美國對華封鎖技術後又想探討,中企用怎樣的行動贏回尊重
美國當局近日以各種理由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而在這件事不久後又提出進行探討。這是對中國的極度不尊重,而我們中國企業應當採取什麼措施來贏回尊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