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五大教分別分為哪幾個
1.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1)中國北方地區有什麼宗教擴展閱讀:
中國宗教是指中國目前的宗教格局及相關文化。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到新中國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六大宗教為主體,兼有少數其他宗教和多種民間信仰的基本格局。
中國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教務,並根據需要開辦宗教院校,印刷發行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興辦社會公益服務事業。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宗教
2. 中國的本土宗教
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是道教。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其思想淵源於黃老道家,西漢時形成黃老道,東漢順帝時(126—144年間),張道陵創建天師道,是道教正式教團的源頭。
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老子《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神仙信仰是其核心信仰。千百年來,它以其鮮明的民族性、廣博的包容性和歷史的傳統性之特點,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均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道教以道立教,以教化人,追求天人合一,萬物和諧的目標,提倡個人長生久視、得道成仙。道教認為「道」為萬物之本源,自然之規律,造化之樞機,是道教神學思想的最高體現。
所以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既是無上大道生化天地萬物的三個過程(洪元、混元、太初三個大世紀),即道教的宇宙觀,也是將「道」神格化了的三個最高天神。
道教不僅尊道而且貴德,認為道為體德為用,道為事物運轉的規律性,「德」則是遵行這個規律的標尺。故主張出世不忘眾生疾苦,入世不計個人得失,體道修德,功德成神。
(2)中國北方地區有什麼宗教擴展閱讀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
3. 中國有幾大教
中國是一個多種宗教共存的國家,宗教徒信奉的教派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
主教、基督教5種。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保持著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種信仰。
佛教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已有2000年的歷史,按語系可劃分為漢語系佛教、藏語系
佛教(俗稱喇嘛教)和巴利語系佛教。佛教在中國藏、蒙、傣等少數民族中幾乎是全民信仰
的宗教,教徒上千萬人。現在全國共有寺廟9500餘座,出家僧人約20萬人。
成立於1953年6月3日的中國佛教協會是中國各民族佛教徒的聯合組織。其宗旨和
任務是:協助發揮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聯系各民族各地區佛教徒的橋梁作用,協助人民政
府貫徹宗教政策,團結全國各族佛教徒,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培養佛教人才,研究佛教歷史
和教理,保護和整理佛教文物,維護名山大寺,開展各國佛教徒的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為
開創佛教徒為四化建設、祖國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事業服務。最高機構為全國代表會議。佛
教協會還在全國創辦了14所佛學院。
道教在中國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漢族地區和一些少數民
族地區的農村中有較大的影響,分為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教派,信徒難以統計。中國現有道
教宮觀1500餘座,道教乾道和坤道25000餘人。
成立於1957年4月12日的中國道教協會是道教徒的全國性組織。根據中國道教各
宗派道教界人士和道教學者岳崇岱、陳攖寧等倡議在北京成立。1980年5月13日中國
道教協會第三屆代表會議修訂的該會章程規定,協會的宗旨是:「團結全國道教徒,繼承和
發揚道教的優良傳統;在人民政府領導下,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協助政府貫
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推動和開展道教研究工作;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協會充
分發揮愛國宗教組織的作用,研究道教史料、道教教理,維護和維修道教宮觀和文物。道教
協會還開辦了中國道教學院。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傳入中國已有1300多年歷史。在中國穆斯林大多數聚居在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甘肅、青海、雲南等省,其他各省、市也有分布。伊斯
蘭教為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東鄉、保安、撒拉等
民族中的大多數民眾所信仰。這10個民族的總人口1700萬人,全國有伊瑪目和阿訇4
萬餘人,清真寺2.6萬余座。
成立於1953年5月11日的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是伊斯蘭教界的全國性組織。
其宗旨和任務是: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發揚伊斯蘭教優良傳統,愛護
祖國,團結伊斯蘭教人士和各民族穆斯林群眾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同各國穆斯
林的友好聯系和友好往來,維護世界和平,搜集整理伊斯蘭教史料等。
最高機構為全國代表會議。伊斯蘭教協會在全國創辦有伊斯蘭教經學院9所。
天主教
天主教傳入中國較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得到較大發展。解放初期全國有天主教
信教徒約270萬人。目前全國有天主教堂、會所4600餘座,天主教徒400萬人,教
職人員4000人。天主教開辦的神哲學院有11所,修女院數10個。
天主教的全國性組織有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是中國天主教神長教友組成的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1957年7月
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天主教教友愛國會,後改今稱。宗旨是團結全國神長教友,在中國共
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國家政策法令,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促進與國際天主教人士的友好往來,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保衛世界和平,
並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高機構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代表會議,全國會議每四
年召開一次。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由各教區正權主教組成,設於北京。任務是:研究、闡明當信當行的
教義、教規,交流傳教經驗,開展對外友好活動。
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是中國天主教全國性的教務機構,1980年6月2日在上海正
式成立。宗旨是:引導神長教友、恪守天主誡命,堅持獨立自主和民主管理的原則,商討並
決定重大教務問題,辦好中國天主教。
1992年9月,中國天主教第五屆代表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將原有的3個組織調整為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撤銷。
基督教
基督教在中國是指基督教新教,19世紀傳入中國,鴉片戰爭後,基督教在華的傳教活
動大大增加,建立了大批傳教機構。據教會統計,全國現有基督教教堂12000餘座,簡
易活動場所25000餘處,基督教徒近12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8000餘人。而
解放初期基督教信教徒僅有70萬人。此外,基督教在全國還開辦有13所基督教神學院。
基督教的全國性組織有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這兩個組織
統稱「基督教兩會」,有分工合作的關系,並定期聯合召開兩會最高機構的中國基督教全國
會議。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其前身是於1951年成立的「中國基督教抗美援朝三
自革新運動籌備委員會」,1954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它是中國基督教徒愛國愛教的全國性組織。會址現設上海。該會宗旨和任務是:「在中國共
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基督徒,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
規與政策;堅持自治、自養、自傳,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保衛和發展三自愛國運動
的成果;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教會合法權益;為維護國家穩定,為社會主
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祖國統一,並為開展國際友好往來與維護世界和平而貢
獻力量。」
中國基督教協會是中國基督教的全國性教務組織,1980年10月在南京成立,會址
設在上海。其宗旨是:「團結全國所有信奉天父,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基督徒,遵守國家
憲法、法律、法規與政策,在聖靈的引領下,遵照聖經,同心協力,辦好我國獨立自主,自
治、自養、自傳的教會。」中國基督教協會是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成員。
4. 中國有幾大教派
佛教、儒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6種。
1、佛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2、儒教
儒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故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
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為國教,儒教擁戴神權,認為皇權至上。
據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考釋,甲骨文的儒,象人沐浴濡身之形。上古原始宗教舉行祭禮之前,司禮者必齋戒沐浴,以示誠敬。
不僅證明了胡適儒最早是殷商教士,是宗教神職人員的論點,也為儒教是宗教找到了證據 。儒學是儒教推出的教學方法,曾經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使用儒學教書育人、管理社會。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相同也不同。三者都是儒教文化產物儒術;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存在,儒教群體;儒教是一種信仰,是儒家人的共同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加深認識。是宗教文化概念。
3、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4、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
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7億, 分布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的23%。
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
5、基督教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
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
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基督教,為了說明「基督教」的確切概念,本詞條稱「新教」為「基督新教」,而不是慣稱的「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6、天主教
天主教傳入中國已有1100多年歷史,最早在唐朝就已傳入。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得到較大發展。解放初期全國有天主教信教徒約270萬人。
據統計,全國有天主教堂、會所6000餘座,天主教徒1500萬人,教職人員4000人。天主教開辦的神哲學院有11所,修女院數10個。
天主教的全國性組織有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主教團。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是中國天主教神長教友組成的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1957年7月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天主教教友愛國會,後改今稱。
宗旨是團結全國神長教友,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遵守國家政策法令,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促進與國際天主教人士的友好往來,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保衛世界和平,並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高機構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代表會議,全國會議每四年召開一次。
中國天主教主教團由各教區正權主教組成,設於北京。任務是:研究、闡明當信當行的教義、教規,交流傳教經驗,開展對外友好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派
5. 中國三大宗教是什麼
中國三大宗教分別是道教、佛教、儒教。
1、佛教
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已有2500年的歷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
3、儒教
儒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以「儒家思想」為最高信仰。尊孔子為先師,後人為了與崇尚黃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故孔子亦被尊為儒教聖教主。
儒教自漢代以來被奉為官學。在中國古代,儒教(孔教)始終居於社會或國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個別皇帝或國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不代表國家。中國古代國家,從漢代開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為國家宗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除了同屬於中國三大宗教的佛教,還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1、基督教
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教會。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合一的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2013年全世界范圍當中有超過一萬個基督教派,主流的派別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新教、東正教三大傳統教派。
基督教基本經典是《聖經》,以《舊約全書》(與猶太教經典相同)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
2、伊斯蘭教
伊斯蘭在阿拉伯語有順從、和平和安寧之意,這是一個順從安拉、崇尚和平、祈求安寧的宗教。伊斯蘭教特有的綠色就代表著和平之意,產生於公元622年,伊斯蘭教世界的國家遍布亞、非兩個大洲。
伊斯蘭教主張和平,主張對人應有慈愛之心。安拉說:「你當以善待人,象安拉以善待你一樣;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安拉確是不愛搬弄是非者。」按教法規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應該向窮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6. 道教分南北二宗,南方為正一教,那麼北方是什麼教派
道教分南北二宗,南方為正一教,那麼北方是全真派。
全真道派,也稱全真教和全真道,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終代表著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該宗嗣太上老君遺教,秉東華帝君演教,承正陽帝君鍾離權和純陽帝君呂洞賓二祖傳教,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從更高的地方向老莊回歸,並逐漸包容合並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雖提倡「三教平等」但從未敢離道,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6)中國北方地區有什麼宗教擴展閱讀:
元朝前期,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真人以74歲的高齡,自山東昆嵛山西遊35000里,在中亞機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性創舉與漢蒙佳話,獲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為「神仙」,拜之為國師。
掌管天下道教乃至所有宗教事務,為全真道乃至整個道教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尹志平、李志長相繼掌教,全真道進入鼎盛期,道門興旺,宮觀遍地。
元朝統一全國後,全真道南下傳教並與金丹南宗交流丹道。兩派有著共同的內丹理論淵源,南宗祖師陳致虛提出的「五祖七真」傳承系統得到共識。
元惠宗時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並為一,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將並入全真教的張伯端一系所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致虛)稱南宗,將王重陽所傳則稱為北宗。
當宋元時期全真道在北方發展時,南宋地區亦有專主內丹修煉的道派,稱作金丹派南宗。該派以張伯端為創始人,其特點是修煉時主張先修命,後修性。
元朝統一江南後,南宗與全真道(北宗)合並,共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為五祖,傳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南七真(張伯端、劉永年、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彭耜)。
南北宗合並後仍稱全真道,為後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後來全真道內部又衍化出眾多支派,如南宗有清修派和雙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傳一派,其中邱處機所傳全真龍門派最為昌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真派
7. 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原始宗教是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蒙古語族、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和達斡爾族到20世紀50年代初尚保存該教的信仰。對這些民族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習俗等各個領域產生過重大影響。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薩滿曾被認為有控制天氣、預言、解夢、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獄的能力。
8. 現在中國宗教的種類多少種
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1、佛教:在公歷紀元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至南北朝時傳播於全國,出現了很多學派。隋唐時期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宋代以後,佛教各派趨向融合。
2、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3、天主教:元代,天主教一度傳入我國,元亡而中斷。16世紀,天主教再度傳入中國,耶穌會、方濟各會和多明我會的傳教士相繼來中國傳教,其中以葡萄牙派遣的耶穌會勢力最大。
4、基督教(新教: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國努力開展傳教工作時,英國一些基督教新教教徒也開始注意向中國傳教。直至1807年英國宣教士馬禮遜奉倫敦傳教會派遣來華傳教。
5、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
國家態度:
習主席強調,新形勢下,宗教工作范圍廣、任務重,既要全面推進,也要重點突破。要結合各宗教情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以做好重點工作推進全局工作。
各級黨委要提高處理宗教問題能力,把宗教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宗教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推動落實宗教工作決策部署。
要加強對黨關於宗教問題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的學習,加強對宗教基本知識的學習,把黨關於宗教問題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納入幹部教育培訓計劃,使各級幹部盡可能多地掌握。要建立健全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做好對宗教工作的引領、規劃、指導、督查。
9. 北方草原民族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宗教
應該是藏傳佛教,又叫喇嘛教。自元世祖忽必烈尊八思巴為「帝師」以來,藏傳佛教便成為元朝國教,在北方草原上廣為傳播,其影響十分深遠。時至今日,北方草原上依然信奉喇嘛教。
藏傳佛教傳入草原之始,以薩迦派占正統地位。自宗喀巴以來,格魯派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正統教派,延續至今。
10. 中國有哪幾大宗教信仰
中國是三大宗教
佛教 道教 伊斯蘭教
道教基本上是漢族信仰比較多。曾經是中國某時期的國教,在漢朝以前道教很盛行的,曾經道教的教主邱處機與蒙古成吉思汗討論道教。在民間道教一直香火不斷,各地有道教的廟宇。比如西遊記里出現的三清觀,現在基本上在北方還有很多道觀。在現在的農村,道教的廟宇是很常見的。而且每逢節氣節日香火鼎盛。尤其大年三十初一十五。有些農村在人去世後還要請道教的「法師」做法超度。中國有道教四大名山:四川的青城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安徽齊雲山。
佛教,自唐朝以來走向興盛,各地寺院猶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一次出現了幾個有名的寺院,相應出現了幾個以佛教聞名的名山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當然,也是逢節日香火鼎盛,
佛教的另一分支是藏傳佛教,和傳統意義上的佛教略有不通,包括教義,主旨等。當然,藏傳佛教也有分支。太多說不明。藏傳佛教的教徒只要是藏區的藏族,大部分包括青海,西藏以及四川的藏族,支系龐大。
伊斯蘭教,信仰的人群主要是回族,撒拉族,維吾爾族。在中國的西北,尤其青海,寧夏,甘肅主要分布,青海西寧的東關清真大寺是中國最大的清真大寺,當然,清真寺在某一地區並不是唯一存在的,一個城市可能有包括兩個以上的清真寺,包括從村也有清真寺的,可以這么說,有回族的地方,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地方,就有清真寺。伊斯蘭人在特定的時候還要去聖城(耶路撒冷)去朝拜。那是覺得信仰。就想藏傳佛教一生之中至少有一次要去布達拉宮或青海塔爾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