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評價中國地緣

如何評價中國地緣

發布時間:2022-05-17 12:18:00

1. 如何看待中國地緣政治環境

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戰略環境:
中國是位於東半球歐亞大陸東部的國家,面臨太平洋,陸海兼備。中華民族存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區域內,即北邊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西邊是號稱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難以通過的深山老林,叢東到南則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華民族那裡形成並強化了中華民族整體的「大一統」思想,中國擁有十五個陸上鄰國,六個海上鄰國,陸地邊界有2.2萬多公里,海岸線有1.8萬多公里。這意味著中國的地緣安全變數大,遇到麻煩的幾率高,解決邊界問題的負擔重。另外,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外加一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美國。它是中國東面海上最大的「鄰國」。
從國家的安全的角度分析,中國是世界上陸海鄰國最多的國家,這些鄰國中有超級大國,軍事大國,經濟大國,地區大國,而且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經濟水平以及內外政策各不相同,難免發生矛盾。筆者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與發展所執行的政策,主張與世界共贏,加強互信合作,促進共同安全。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發展周邊關系,建立睦鄰友好的地緣政治關系,爭取為我國的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一)中國位於全球以及歐亞大陸與世界海洋的交匯邊緣地區
1、從全球的角度看,中國是位於東西世界政治地圖的基本中心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
2、從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區域和世界海洋太平洋地緣戰略區域的角度,中國是「世界陸海的主流匯合」與「海權與陸權」之中的邊緣地區,成為陸地大國與海洋大國雙方爭奪的對象。 (二)21世紀中國地緣戰略環境
21世紀初,亞太地緣戰略環境雖然有多種變化趨勢,但其中最根本的趨勢是亞太正在迅速崛起為全球政治、經濟與實力中心。國際上甚至有人據此推斷21世紀將是「太平洋世紀」。如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最近就曾預言:「過去屬於歐洲,現在屬於美國,未來則屬於亞洲。」
亞太加速崛起為世界經濟、政治與實力中心對中國而言,既充滿機遇,也充滿挑戰。 就機遇而言,亞太崛起與中國崛起同步,中國的崛起是亞太崛起進程的一部分,而亞太崛起則為中國崛起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

2. 中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地緣優勢

中國的地緣優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距離世界的舞台不遠不近,剛剛好。

回顧文明史,世界舞台的中心,毫無疑問是東半球北溫帶。

東半球北溫帶是一個代號,並不是精確的溫帶。

中華文明最危險的時候無疑是近代,然而東亞的地理位置又讓東亞這幾個國家最晚受到西方沖擊,使得殖民時代很短。

1500左右地理大發現,美洲、非洲沿海印度洋主航道地區的殖民時代就開始了。

1683後奧斯曼衰落,中東相繼進入殖民時代。

1763後,英國幾乎獨霸了印度,隨後南亞全面進入殖民時代。

他們作為殖民地的歷史動輒三四百年計,中國只有一個一百年多的半殖民歷史,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地理位置帶來的幸運,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不一一敘述了。

這樣的地理位置又不太遠,中國強盛時,可以輻射大陸。

大唐同當時70多個國家建立了往來,長安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元朝的影響力可以散布到歐洲,明朝可以組織起船隊,讓非洲都感受到天朝上國的強大。

隨著本朝的崛起,這樣的盛況又將到來。

衰落時可以避禍,強盛時足以進取,這就是中國的一大地緣優勢。

3. 我國的地緣環境有哪些特點

我國的地緣環境特點:

1、三面陸地,東面海洋。陸地三面北邊是荒原和冰凍之地,西邊是戈壁、沙漠,南邊是崇山峻嶺、大河和熱帶雨林,在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2、陸海兼備,陸地邊界和海岸線漫長。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84萬公里,另有島岸1.4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超過3.2萬公里。

3、地緣戰略地位重要。現在社會隨著海陸交通的發達,東面和西面已經分別成為中國經濟和能源的戰略要地,處於對外交流的前沿。

4、大國眾多。三面陸地、一面海洋面對十幾個鄰國,其中日本、俄國、印度、韓國等均為世界大國或中等強國,與我國存在各種領土、領海和資源明確或潛在的爭端,整體地緣環境不容樂觀。

中國區域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4. 中國的地緣關系是怎麼樣的

中國處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南是高山大川,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西部,北面是茫茫大漠和高原,東面、東南和南面則是浩瀚的大海。廣闊的陸地空間的存在,以及四周天然屏障造成的限隔,使得中國既有腹心地帶即黃河、長扛等主要河流中下游的廣闊平原,以及分布於大河流域的大小不等的河谷地帶,又有著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原、大漠等構成邊緣,地形通達性良好,具有極強的內聚性,形成一個連續統一的地緣結構。同時,氣溫呈南北遞減而降雨量呈東西遞減,又造成了中國的東部和南部人物繁富,農業發達,而西部和西北、北部則依次為廣大的半乾旱、乾旱、高寒地區,人口稀少。而且,農牧分界線清楚,秦長城以北成為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業的自然分界線。

這一地緣條件對於中國傳統的邊疆經營的影響是多重的。

5. 簡述我國周邊地緣環境的特點有哪些

1、疆域遼闊,邊界線漫長,周邊相鄰國家眾多。

2、周邊地區人口密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

3、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是世界熱點沖突地區。

4、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為眾多大國利益的交匯點。

(5)如何評價中國地緣擴展閱讀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我國位於兩大火山地震帶交匯處,雖然地震頻繁,造成了我國復雜的地形,同時也給了充分的成礦條件,在新華夏的沉積帶和隆起帶蘊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種齊全,為我國今天工農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原料。

6. 簡述中國地緣環境的基本情況

一、大陸東緣,海陸中心。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接西伯利亞,南與東南亞、大洋洲相望,在東方版世界地圖上,恰好位於世界的中心(西方版世界地圖上的中心是大西洋)。

這樣的海陸兼備又與歐洲、北美拉開距離相互鼎立的位置,使得中國便於與世界交往,又有條件成為世界的重要發展極。

二、緯度適中,適於發展。

在地球上,中緯度地區是最適合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地區,歷史上強大的國家也都誕生於中緯度地區,緯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於產生強大的國家。而我國大部分國土恰好都位於中緯度地區。

三、背山面海,有利有弊。

地理課本上介紹過,我國的地理形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

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匯流入海,在東部廣闊的沖積平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和發達的經濟。

北邊西伯利亞高原、蒙古高原,西邊青藏高原、西南雲貴高原圍成的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客觀上促進了形成統一的國家,阻擋了來自亞歐大陸西部、中部的外敵入侵。

東面和南面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港口,又適合開展對外貿易。

但同時,西部北部西南的高山高原,也阻礙了對外經貿交流和運輸通道的建設,在海上通道也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等有限的幾條通道。

四、鄰國眾多,責任重大。

四面鄰居眾多,這些鄰居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各異,體制、制度、願景各有不同,在歷史上的相互交往中也發生過各種各樣的小插曲。

(6)如何評價中國地緣擴展閱讀

怎樣拓展周邊戰略平台

一、上下結合,鼓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煥發

中國雖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天然是東亞的中心,與中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東北亞等次區域都有著直接的地緣聯系。這種地緣核心地位為中國參與區域多邊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巨大的地緣優勢。

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使得中國與任何一個周邊國家的雙邊行動都可能被其他國家看作是對本國的威脅,從而要求中國在周邊外交必須確立多邊主義精神。

近年來,中國在周邊外交除了本著互諒互讓、公平合理的原則,通過磋商與談判,與俄羅斯、越南等國全面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參與態度越來越積極,程度越來越深,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另外,地方政府參與周邊外交的積極性也被廣泛動員起來。比如雲南省作為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體和前沿,在推動該區域的經濟合作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如廣西在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中扮演了中國與東盟的重要合作紐帶角色。

二、官民並舉,構建政府外交與公共外交兩翼齊飛的格局

除了政府官方的外交之外,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更加重視公共外交,重視政黨、企業、媒體、非政府組織和普通民眾的作用,鼓勵其積極參與地區合作,為推動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目前,中國共產黨已與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政黨和組織建立了聯系和往來,其中多數為執政黨和參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深層次的新格局,包括高層往來、工作訪問、專題考察、理論探討、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政黨外交日益豐富。

隨著中國與周邊地區社會交流的日益頻繁,民間外交在周邊地區更是多渠道、多層次地廣泛開展起來。中國對外友協與周邊十多個國家都建立起了雙邊友好協會,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社會文化交流活動。

此外,要鼓勵中國企業、媒體、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網路拓展海外聯系,並加強組織協調,加強規范管理,使之健康有序地參與外交。

三、立體操作,打造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外交共同體

適應對外開放和區域化全面發展的要求,中國周邊外交需要改變以往過於偏重政府交往和政治層面的習慣,努力平衡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外交,特別是大力拓展經濟和社會文化層面的外交,構建政經文互動、全方位推進的周邊外交共同體。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交流,大力開展反恐、維和、打擊海盜、島嶼安全、海上磋商、聯合搜救、增信釋疑及信任創造等內容的軍事外交。中國在開展周邊外交時,要高度重視並准確評估軍事外交的效果,既要增加信任,又要提升信譽,使之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一環。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磋商,積極開展政策對話,優化經濟環境,為貿易、投資、金融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要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鼓勵大學、智庫、宗教、文化、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團體加強交流,以亞洲精神為統攝,鼓勵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之間的對話,為文化理解和融合創造條件。

四、內外聯動,創造中國與周邊地區有序互動的命運共同體

區域化的深入讓中國與周邊地區相互依賴程度日益提升,特別是諸如自貿區、貨幣互換、境外結算、區域合作協議等眾多制度的深化令中國與周邊地區日益趨向唇齒相依,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

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向政策、執行、監管等深層領域拓展,在提高透明度和增強責任與信譽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中國作為一個令周邊地區信任和依賴的負責任大國。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地區國家宏觀政策的協調。

在區域化不斷深化的同時,一國政策對他國政策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均隨之上升,一旦一國發生風吹草動,其他國家都會受到沖擊。

因此,中國對周邊國家外交已經突破了外交部門的范圍,其他政策部門也被捲入外交遊戲圈中,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政府決策部門在具體政策上的溝通、磋商和對話,已經越來越成為周邊外交的必然選擇。

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執法領域中的合作。推動執法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建設,加強公安、民政、環保、質檢、工商、稅務、安檢、海關、出入境等部門之間執法網路,促進有關行業和領域對口部門的執法系統對接。要在既有的地區性組織、論壇和機制的基礎上,創設新平台,拓展和深化執法合作領域。

五、統籌兼顧,打通國別和領域、雙邊與多邊、國內與國外的外交協調機制

在2010年處理釣魚島問題、延坪島炮擊問題、南中國海問題等議題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被動反應的傾向。之所以在外交上顯得日益被動,關鍵在於中國外交目標設置能力跟不上國家發展的需要,沒有站在日益拓展的中國國家利益格局的戰略高度,拓展世界眼光。

在統籌國內外大局的基礎上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規劃目標,以便更有效利用外部機遇充實壯大自己,更好利用內部發展優勢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要統籌地區國別外交與議題領域外交。防止各自為戰的「分散主義」外交傾向,明確主次配合機制,推進地區外交戰略化、國別外交政治化、領域外交專門化,構建外交統一布局,部門梯次搭配,人員復合聯動的網路外交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崛起與周邊地緣戰略依託

7. 我國地緣環境的特點和狀況是什麼

我國地緣環境的特點:地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鄰國眾多,邊境線漫長,大國集中

我國地緣環境: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

1、三面陸地,東面海洋。陸地三面北邊是荒原和冰凍之地,西邊是戈壁、沙漠,南邊是崇山峻嶺、大河和熱帶雨林,在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2、陸海兼備,陸地邊界和海岸線漫長。陸地邊界全長約2.2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長1.84萬公里,另有島岸1.4 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超過3.2 萬公里。

3、地緣戰略地位重要。現在社會隨著海陸交通的發達,東面和西面已經分別成為中國經濟和能源的戰略要地,處於對外交流的前沿。

4、大國眾多。三面陸地、一面海洋面對十幾個鄰國,其中日本、俄國、印度、韓國等均為世界大國或中等強國,與我國存在各種領土、領海和資源明確或潛在的爭端,整體地緣環境不容樂觀。

(7)如何評價中國地緣擴展閱讀:

南海爭端

南海爭議的核心是南沙島礁領土主權爭議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劃界爭議。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國家對海洋的權利基於大陸,即海權基於陸權。

整個南中國海海域的面積為350萬平方公里,其中南海九條斷續線之內,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管轄權的海域面積為200多萬平方公里。

南海周邊國家侵佔南海諸島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南沙群島,對中國南沙群島全部或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主要有: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

其中,越南侵佔島嶼和礁石30個;菲律賓侵佔6個;馬來西亞侵佔3個,巡視監控4個;汶萊佔領1個;印度尼西亞雖未佔領島礁,但對鄰近海域有主權要求;而中國本身僅實際控制8個(包括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和中洲島),巡視監控21個。

8. 如何看待中國地緣政治環境特點

參考前面這位仁兄的回答,我從文化的角度試著分析哈。
東亞歷史上是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體系,現實確實是「問題很多,形勢很嚴峻」。如何實現歷史回歸?當然中國首先得強大富裕,這是前提,不表。其次卻並非不重要的是中國要向文化傳統回歸,可網上看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和中國民間思想家王康的部分演講視頻,當然他們主要是講東亞的文化認同。上古的中國或僅指秦東晉南豫西,數千年中中國的五服制或朝貢體系而竟可以南越江越五嶺,北及大漠,東及朝鮮日本,西或偶越帕米爾高原,其文化的凝聚力、輻射力罕有其匹,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趙汀陽在《壞世界研究》對遠在周公制禮作樂時所規定的「天下體系」的論述和闡發,或可確認中國文化佔有較多優勢。文化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將會越來越起主要作用,地緣政治學有一派就是這么主張的,亨廷頓《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基本是按這思路來寫的。
從西方的地緣政治理論看,中國的地緣政治不太好,數個大國比鄰,東南至西南小國林立,美國是通過這些小國對中國圍堵的。兩大之間難為小,美國作為現在和將來數十年的世界頭號大國不可改變,這些小國傾向美國的態度也不可改變,但他們明白利用大國矛盾謀利是危險的,所以不可能太過份。舉個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的例子,晉楚城濮之戰,小國鄭國的使者拿著聘禮在戰場旁邊等著,誰勝了就去結交。中國周邊的這些小國遲早也有這一天。
中美博弈中國必勝,理由是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當中國統治世界》里說的,英國工業革命是在千萬級人口的規模上進行的,美國的現代化是在億級人口規模上進行的,中國是在十億級人口規模上進行的。道理是,十億的人口規模不必完全仰仗外貿,外面不行可以內貿,這優勢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已然顯現。美國的經濟,過去的一百年中軍火貿易是其大宗,這路走不通了。高科技產業又如何?信息時代技術將扁平化,技術差距只會縮短而不會擴大。美國老是想著靠技術優勢取得軍事和經濟上的主導地位恐怕再沒有多大空間(鄙人感覺將來的經濟競爭就是文化力的競爭和人口多寡的競爭,目前尚無明晰認識)。美國對中國軍事上不能輕易打,真打也未必能佔便宜,經濟崛起又不可遏止,美國現在的滑落像是陷入沼澤那樣,不可逆轉,無法挽救。
中國在處理外患時若基本舉措得當,是不會有大問題的,要防住以非軍事方式的破壞,如藏、疆問題。大問題可能是內憂,中國當前狀況外比外國、內比歷史都不差,但中國有聖賢傳統、厚古薄今傳統、庶民議政傳統、春秋筆法傳統,三、五野老在村口曬著太陽都可議議皇帝和大臣,除非止謗、興文字獄,再好的世道都有非議,所以有王者含詬之說。中國政治的取徑非常獨特,效果也不差。如果能有效縮小貧富差距、懲治貪腐,真正先賢任能,亦可無內憂矣!

9. 如何認識我國地緣安全形勢700字作文

一、大陸東緣,海陸中心。

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接西伯利亞,南與東南亞、大洋洲相望,在東方版世界地圖上,恰好位於世界的中心(西方版世界地圖上的中心是大西洋)。

這樣的海陸兼備又與歐洲、北美拉開距離相互鼎立的位置,使得中國便於與世界交往,又有條件成為世界的重要發展極。

二、緯度適中,適於發展。

在地球上,中緯度地區是最適合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地區,歷史上強大的國家也都誕生於中緯度地區,緯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於產生強大的國家。而我國大部分國土恰好都位於中緯度地區。

三、背山面海,有利有弊。

地理課本上介紹過,我國的地理形勢,西高東低,大致分為三級階梯。

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匯流入海,在東部廣闊的沖積平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和發達的經濟。

北邊西伯利亞高原、蒙古高原,西邊青藏高原、西南雲貴高原圍成的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客觀上促進了形成統一的國家,阻擋了來自亞歐大陸西部、中部的外敵入侵。

東面和南面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港口,又適合開展對外貿易。

但同時,西部北部西南的高山高原,也阻礙了對外經貿交流和運輸通道的建設,在海上通道也必須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等有限的幾條通道。

10. 中國周邊地緣環境特點

1、中國地緣環境三面陸地,東面海洋。
2、陸地三面,北邊是荒原和冰凍之地,西邊是戈壁、沙漠,南邊是崇山峻嶺、大河和熱帶雨林,在歷史上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現在隨著海陸交通的發達,東面和西面已經分別成為中國經濟和能源的戰略要地,處於對外交流的前沿。
3、中國是當今世界陸海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而且多陸、海強鄰,如日本、俄國、印度、韓國等;
4、中國與周邊相當一部分鄰國存在著復雜的領土、領海爭端。如東海、南海爭端;
5、中國周邊地區與周邊國家都存在著眾多的跨界民族,以及中國周邊分布著一系列當今世界的熱點問題和潛在的不穩定因素。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中國地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成為英國大學代理 瀏覽:775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6
滿洲里屬中國哪個省管轄 瀏覽:539
越南為什麼不分裂 瀏覽:611
印度如何轉錢到中國 瀏覽:648
伊朗男籃為什麼拒絕戴銀牌 瀏覽:898
義大利踏板車有哪些 瀏覽:336
哪裡有中國神獸 瀏覽:481
保定哪裡有義大利菜 瀏覽:32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有多少個 瀏覽:348
面臨機遇和挑戰中國怎麼辦 瀏覽:236
英國首相多少人 瀏覽:492
印尼使館多少人員 瀏覽:478
越南燒魚怎麼做 瀏覽:191
伊朗進口關稅多少 瀏覽:907
伊朗禁運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641
伊朗和卡達什麼關系 瀏覽:621
彪馬英國官網怎麼用 瀏覽:356
印尼頻段是多少 瀏覽:541
印度種姓語言有哪些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