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在建設美麗校園該過程中做些什麼
大學生建設美麗校園應從三方面做起:提升校園的自然環境建設、加強校園的內涵建設和努力建設和諧校園。
第一,提升校園的自然環境建設。我市近些年來對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強,校園硬體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從前些年的高中示範校建設,到高校新校區建設,再到全市基礎教育達標驗收工作全面推進(其中包括校園規模等硬體建設),都為校園的環境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加強校園的內涵建設。校園的內涵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各類學校的素質教育,主要是人文素養培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限於現有的高考制度不完善,基礎教育各類學校只重視考試科目的學習(所謂主科),而忽視人文素養等課程(所謂副科)。
二是以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心積極改進專業課程的教學。這是保證辦學質量的根本舉措。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各類學校都面臨一個重要課題,即提高辦學質量。
第三,努力建設和諧校園。近幾年各高校都開展了和諧校園建設,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有良好進展。
美麗校園建設的具體途徑:
一是發揮部分高校在環境科學等相關學科的優勢作用,積極、主動地承擔天津市環境治理方面的研究課題。美麗天津建設是一項超大型的系統工程,涉及自然科學多個學科。
正像現在環境涉及氣象、土壤、水、空氣、食品、醫療等各個方面一樣,環境科學也已發展成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新型學科;正像治理環境涉及許多行業和部門一樣,環境科學研究也需要各個高校相關學科的通力合作。
二是發揮各類學校在其所在社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用學校自身環境建設的物質成果和其他內涵建設的文化成果為學校周邊的廣大群眾服務。這方面的服務主要是積極主動融入所在社區建設工作的全局之中,用各自學校的專長為當地居民提供專項服務。
以上內容參考:天津政協網-關於開展美麗校園建設的建議
『貳』 建設美麗中國 我們青少年該怎麼做
建設美麗中國,青少年應該認真學習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自己擔當起建設美好祖國的重任,可以寫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
對青年人而言,建設美麗中國,是要以小我投入大我的懷抱,腳踏實地、敢想敢試,以開放、包容、青春、大氣的理念貫穿美麗中國的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青年人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面對未來,我們要敬畏自然、珍愛地球」,通過學習與觀察,我們認識到以犧牲生態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理念是錯誤的。
必須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利用專業知識向節能環保、科學低碳的科研轉型。創新,青年人應挑起主梁,結合自身精力充沛、勇於探索、不怕失敗的精神,不斷開拓創新。
建設美麗中國,青年人需積極參與美麗實踐活動。青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意識的對身邊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身體力行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文體活動等實踐活動,用青春之力感染、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文明的隊伍中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在愛綠護綠、保護生態這件事上,習近平總書記不僅身體力行,也在很多場合中不斷強調其重要意義。
不只是植樹,我們青年人更要堅持從小事著手、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使用環保袋、自帶杯等,拍攝「美麗微鏡頭」記錄身邊人的文明行為,共同展現青年人文明、美麗的向上風貌,共創一個綠色、美麗的朗朗中華。
『叄』 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當代大學生應有怎樣的作為
一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
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
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
源化。
二是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
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
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來源網路。
『肆』 大學生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第一,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第二,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本質特徵,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第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制定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國策和方針。第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伍』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我們大學生做什麼
第一,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第二,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本質特徵,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第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制定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國策和方針。
(5)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大學生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建設美麗中國的注意事項:
1、環境保護必須走出新路。書中指出,破壞環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用生態文明的理念來看環境問題,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要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搞好頂層設計,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再生產全過程入手,制定和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形成激勵與約束並舉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李克強總理強調,決不能以犧牲結構和環境換速度,在保護生態中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2、保護生態必須嚴守紅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紅線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列入後全黨全國就要一體遵行,決不能逾越。書中指出,要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空間,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
『陸』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該發揮出怎樣的作用
1、第一,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
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2、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本質特徵,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制定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國策和方針。
4、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6)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大學生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責任與使命;
首先,我們應該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誠如胡錦濤主席在五四青年節的講話中說到的那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
身為一名大學生,身為一名青年,是共產主義社會給了我們現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可以說,培養一名我們這樣的大學生,黨和國家要付出大量的資源、大量的人力、物力。
中國向來有著這樣的傳統,就是對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祖國有著割捨不斷的情。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著這樣愛國報國的責任和義務,然後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用實際行動回報自己深愛著的祖國。
第二,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建設,而青年是社會中的重要群體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和諧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
青年應珍惜目前得天獨厚的學習和研究環境,既學理論知識,又學修身做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為自身和社會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智力基礎。
『柒』 當代大學生能為國家做什麼
1、大學生應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2、大學生應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本質特徵,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3、在思想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制定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國策和方針。
4、在工作生活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當代大學生的使命:
1、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
2、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3、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作為青年人,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
『捌』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能為建設美麗中國做些什麼1500字左右
寫作思路:首先可以開篇點題,直接給出文章的主旨,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進行闡述論證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確等等。
一曲《中國夢》勾起了內心情感,讓我有很多感慨,想起了前不久才看過的一本書,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就是《建設美麗中國》。
我們祖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接著,中國在世界上占據著主要地位。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中國的科技十分發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例如:2003年中國第一次發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事件見證了中國的發展,證明了中國的強大。
成長也帶來了傷害,帶來了環境污染。
有一個笑話,寫的是:放下駱家輝的辭職報告,美國前總統沮喪地說:「你們這些大英雄也都不敢接任駐華大使了?霧霾那麼可怕?」鋼鐵俠、綠巨人、蝙蝠俠、蜘蛛俠等紛紛羞慚地低下了頭。忽然,金剛狼提議道:「擎天柱肯定可以!他不需要呼吸!」熱烈的掌聲響起……擎天柱默默抬起頭說:「我需要搖號!」
從這里可以看出,霧霾,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可怕的,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他就像一個凶神惡煞的魔鬼,滿臉猙獰。他掩蓋了綠水青山,遮住了所有的風景,緊緊勒住中國母親的咽喉,稍一用力,便毀於一旦。
除了霧霾,中國還有許多存在的問題,數不勝數。曾幾何時,中國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國家,她擁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江河、「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瀑布,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兒女。她穿著一條蔚藍色的紗裙,成為眾國家的焦點。
幽幽蟬鳴,蛙聲連連,海歐輕盈地掠過海面,秋風落葉,田野飄香。可如今呢?垃圾遍地,臭味彌漫天地。我們必須清晰地意識到,「環保」不是空洞的口號,也不是一時興起的做秀,更不應當是繁瑣枯燥的環保條文,它應當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愛的表達。
其實,只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開始做起,只要你少開一會空調,少用塑料袋……都可以算是「環保」。
不要小看個人的力量,正是個人點滴的積累,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好美好。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為了把中國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我們應該增強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保護森林資源,建設綠色家園,促進科學節能。
我相信,我們的夢想將會實現,我們終會建成美麗的中國。
『玖』 21. 簡答題 當代大學生怎樣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實踐者
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1、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2、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3、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美麗中國的主要內容:
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為了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也為了讓中國更好的了解世界。也為了充分展示中國人文神韻的豐富文化內容。展示中國方方面面的內容,民間文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電視、電影、戲劇、曲藝、繪畫等各個領域節目內容。
將帶領大家穿越中華大地的時間和空間經緯度;追尋中華文明傳承自然地理、文化歷史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行進軌跡;在國際化的視野下,表現華夏文明的獨特景觀、風俗、娛樂、審美和思辨。
『拾』 作為當代大學生如何構建美麗中國
第一,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第二,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和本質特徵,也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第三,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制定各項經濟社會政策、編制各類規劃、推動各項工作都必須遵循這一國策和方針。
第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提出背景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1月15日,新當選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