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哪些半導體企業
華為海思、韋爾股份、匯頂科技、兆易創新、長江存儲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Ⅱ 半導體權威研究機構有哪些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當設備業受到市場低迷影響之時,半導體材料市場正悄無聲息地自2004年以來銷售收入屢創新高,預計今年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比設備市場規模大126億美元,並且在未來的幾年內都將超過半導體設備市場。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預測,2008年半導體市場收入將接近2670億美元,連續第五年實現增長。無獨有偶,半導體材料市場也在相同時間內連續改寫銷售收入和出貨量的記錄。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均獲得了增長,預計今年這兩部分市場收入分別為268億美元和199億美元。
區域形勢
日本繼續保持在半導體材料市場中的領先地位,消耗量占總市場的22%。2004年台灣地區超過了北美地區成為第二大半導體材料市場。北美地區落後於ROW(RestofWorld)和韓國排名第五。ROW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許多新的晶圓廠在這些地區投資建設,而且每個地區都具有比北美更堅實的封裝基礎。
台灣將在短期內保持第二的位置,日本和台灣地區具有相當雄厚的晶元材料和封裝材料基礎,而ROW主要以封裝材料為主。預計今年除歐洲和北美外,其他地區半導體材料市場均將獲得增長。中國大陸預計將獲得最為強勁的增長,增幅為24%。
晶圓製造材料
晶元製造材料目前佔半導體材料市場的60%,其中大部分來自硅晶圓。硅晶圓和光掩膜總和占晶圓製造材料的62%。2007年所有晶圓製造材料,除了濕化學試劑、光掩模和濺射靶,都獲得了強勁增長,使晶圓製造材料市場總體增長16%。2008年晶圓製造材料市場增長相對平緩,增幅為7%。2009年和2010年,增幅分別為9%和6%。
封裝材料
半導體材料市場發生的最重大的變化之一是封裝材料市場的崛起。1998年封裝材料市場佔半導體材料市場的33%,而2008年該份額預計可增至43%。這種變化是由於球柵陣列、晶元級封裝和倒裝晶元封裝中越來越多地使用碾壓基底和先進聚合材料。隨著產品便攜性和功能性對封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這些材料將在未來幾年內獲得更為強勁的增長。此外,金價大幅上漲使引線鍵合部分在2007年獲得36%的增長。
與晶圓製造材料相似,半導體封裝材料在未來三年增速也將放緩,2009年和2010年增幅均為5%,分別達到209億美元和220億美元。除去金價因素,且碾壓襯底不計入統計,實際增長率為2%至3%。
http://www.ocn.com.cn/market/200811/bantiqianjing181414.htm
Ⅲ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一共有多少個研究所
截止2015年10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一共有58個二級單位(研究所)
研究所名單:
(3)中國有哪些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擴展閱讀:
1,公司簡介: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副部級軍工集團。 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體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排名388位。
2,主要榮譽:
2016年7月20日,《財富》世界500強出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名列財富世界500強之一,位列408位。
2016年8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98位。
2017年11月,在「2017年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中位列梯級II。
參考資料:集團概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官網
Ⅳ 國內做半導體的公司有哪些
比較著名的有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之一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ASMC)先進半導體公司前身為上海飛利浦半導體公司,成立於1988年10月。1995年更名為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還有上海松下半導體有限公司(SIMS)成立於1994年11月,是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和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共同出資組建的、主要從事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高新技術型企業,坐落於上海漕河涇地區,現有員工700人。
Ⅳ 西安半導體行業都有哪些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1、英飛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2.西安亞同集成電路技術有限公司
3.西安深亞電子有限公司
4.西安聯聖科技有限公司
5.西安中芯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6.陝西美歐電信技術有限公司
7.西安愛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8.西安交大數碼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9.西安大唐電信公司IC設計部
10.西電科大華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5)中國有哪些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擴展閱讀:
半導體分類:
半導體材料很多,按化學成分可分為元素半導體和化合物半導體兩大類。鍺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包括第Ⅲ和第Ⅴ族化合物(砷化鎵、磷化鎵等)、第Ⅱ和第Ⅵ族化合物( 硫化鎘、硫化鋅等)、氧化物(錳、鉻、鐵、銅的氧化物)。
以及由Ⅲ-Ⅴ族化合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組成的固溶體(鎵鋁砷、鎵砷磷等)。除上述晶態半導體外,還有非晶態的玻璃半導體、有機半導體等。
半導體的分類,按照其製造技術可以分為:集成電路器件,分立器件、光電半導體、邏輯IC、模擬IC、儲存器等大類,一般來說這些還會被分成小類。
此外還有以應用領域、設計方法等進行分類,雖然不常用,但還是按照IC、LSI、VLSI(超大LSI)及其規模進行分類的方法。此外,還有按照其所處理的信號,可以分成模擬、數字、模擬數字混成及功能進行分類的方法。
Ⅵ 全球十大晶元公司排名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發布了2018年全球前10大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榜單顯示,2018年全球IC設計產值同比增長8%,達到1094億美元,創下新高,高於封測和設備產業3%的增長率。
從企業來看,全球前十大晶元設計公司總營收規模達到8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博通同比增長15.6%,以217.54億美元營收居首;高通同比下降了4.4%,以164.50億美元繼續位居第二。
華為海思是前十大晶元設計公司中增長最快的,2018年同比增長34.2%,達到75.73億美元,與排名第四的聯發科的78.94億美元只有一步之遙。
從地區分布來看,2018年美國在全球晶元設計領域擁有68%的市場佔有率,居世界第一;中國台灣地區市場佔有率約16%,居全球第二;中國大陸則擁有13%的市場佔有率,位居世界第三。全球其他地區的份額僅佔3%!
Ⅶ 國內自主研發電子晶元的公司有哪些
1,展訊:
作為中國領先的手機晶元供應商之一,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自主創新,目前已形成2G/2.5G/3G/3.5G移動通信技術基帶、射頻晶元產品系列,完成TD-SCDMA、TD-LTE核心晶元研發及產業化等國家重點攻關課題。
Ⅷ 國內晶元龍頭公司有哪些
1、中環股份
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前身為1969年組建的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200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中環股份」,代碼為002129。
是生產經營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集成電路與器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注冊資本482,829,608元,總資產達20.51 億。
Ⅸ 國內有沒有好的元器件或晶元檢測機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企業放棄測試環節的產能擴充,而將其測試需求委託給第三方集成電路測試企業,獨立的第三方集成電路測試企業正逐步成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第三方測試企業可以減少測試設備的重復投資,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測試費用,縮減產品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專業化分工下的第三方測試企業能夠更加快速地跟進集成電路測試技術的更新,及時為集成電路設計、晶圓製造及封裝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測試服務。
目前第三提供的檢測服務通常包括可靠性分析(RA)、失效分析(FA)、晶圓材料分析(MA)、信號測試、晶元線路修改等,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等。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失效形式有多種類型,如根據電測結果,失效模式有開路、短路或漏電、參數漂移、功能失效等;根據失效原因可以分為電力過應、靜電放電導致的失效、製造工藝不良導致的失效等。
根據中國賽寶實驗室的數據,在分立器件使用過程中的失效模式,開路、參數漂移、殼體破碎、短路、漏氣的佔比分別約為35%、28%、17%、15%、4%,集成電路使用過程中的失效模式,短路、開路、功能失效、參數漂移佔比分別約為38%、27%、 19%、10%。失效分析主要為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服務,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已成為引領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根據201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分布來看,IC設計業佔比將達40.6%、IC製造佔比約28.7%、IC封測佔比約30.7%。根據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9年會上發布的數據,2015-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分別為736、1362、1380、1698、1780家,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4.7%,未來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崛起,預計國內半導體設計企業數量仍將保持較快速增長。2019年IC設計銷售收入達到3084.9億元,同比2018年的2576.9億元增長19.7%,在全球集成電路設計市場的比重首次超過10%。
隨著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國內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上下游半導體企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產業鏈,這些企業對實驗室分析存在切實需求,但眾多企業的需求量不足以投入百萬或千萬美元級的資金設立實驗室和采購掃描電子顯微鏡等高端設備。另外,人員成本和技術門檻日益提高,在這種背景下第三方采購相關分析設備建立商業實驗室應運而生。
國內的一些半導體第三方檢測機構如下:
國家通用電子元器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國家集成電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籌)
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用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國際電工委員會元器件質量評定體系(IECQ)的中國國家監督檢查機構(NSI)獨立實驗室(國內唯一)
中國科技成果檢測國家級檢測機構
知名大公司指定的電子元器件質量評價與確認試驗室
美國UL的TP/TDP數據交換體系成員
加拿大CSA認可的檢測機構
德國TÜV,歐洲ITS,香港IECC、STC、SGS的合作夥伴
美國FCC、英國UKAS的列名試驗室
除了以上這些第三方檢測機構,封裝測試企業往往也有對外的測試服務,主要是CP測試和FT測試,比如京元電子科技、日月光、Powertech Technology Inc、Amkor Technology Inc. 、Chipbond等都有相關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僅涉及失效分析或可靠性試驗的檢測機構往往業務復雜,並非單純的半導體或晶元第三方檢測機構,其半導體業務僅為其一小部分業務,且多集中於元器件或LED領域,在IC領域涉足較少,這可能和集成電路檢測與測試技術難度大有關。
隨著第三方半導體檢測機構的興起,IC企業的研發門檻和成本將大幅度降低,整個集成電路市場將持續發展,第三方半導體檢測機構將采購大量的相關儀器設備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半導體檢測需求。與此同時,晶元製造生產技術快速發展迭代,新的技術對檢測儀器設備提出了多樣化需求,第三方檢測機構需要不斷進行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這將進一步促成相關儀器市場爆發。
Ⅹ 目前國內做晶元比較好的企業有哪些
中國十大晶元企業排名
1.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控股的子公司,專注於IT服務領域,目前我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
2.華為海思。
成立於2004年,產品包括無線網路、數字媒體、固定網路等領域的晶元以及解決方案。
3. 長電科技。
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之一,提供晶元測試、封裝測試、封裝設計等全套服務。
4.中芯國際。
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元代工企業之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也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5. 太極實業。
成立於1987年,國內知名的技術先進型企業。
6. 中環股份。
成立於1999年,前身為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主要經營半導體節能產業和新能源產業。
7. 振華科技。
中國振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振華電子集團公司為獨家發起人。
8.納斯達。
主要致力於列印顯像行業,產品覆蓋150多個國家。
9.中興微電。
於2003年成立的,主要以通信技術為主。
10. 華天科技。
於2003年成立,致力於計算機、網路通訊、電子消費、汽車電子等智能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