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才能在中國冶金報上發表文章
主持,99%將通過。
如長達48小時,通過私人信息會告訴你通過審核,可以更新小說。
然後更新過程是漫長的。
如果你寫的非常好,約50000字,編輯會主動找你簽名。的概率小於千分之一。
主要是自己寫20W字編輯應用程序簽名。 20W的起點,每增加一句話說,你可以再次申請,但如果20W沒有申請,40W甚至適用,但也沒什麼意思,到時候,直接從書面之一。
❷ 中國冶金報發表的文章可以評職稱嗎
評職稱應該需要發表到學術期刊,如果單位認可這個報紙也是可以的。
❸ 中國冶金報是不是核心期刊
中國冶金報是報紙,不是期刊,怎麼會是核心期刊呢?有些系統評職稱,系統權威報紙發表文章可以當成核心對待,比如教育系統,發表在《中國教育報》上的文章,但是《中國冶金報》是不是等同於核心期刊,建議咨詢當地的主管部門。
❹ 中國冶金報怎麼訂閱
可以去郵局訂閱,您可以去郵局詢問工作人員
❺ 深化供給側改革,鋼鐵怎麼做中國冶金報
這次兩會期間該報紙對於鋼鐵行業在供給側改革的途徑進行了多次報到,對於鋼鐵行業人大代表進行了多次專訪。下面是對太鋼李曉波代表的專訪,可以窺視行業的想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改善供給側結構是主攻方向。那麼,鋼鐵行業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供給側結構,提高競爭力?」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波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就此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化解過剩產能 著力解決結構性問題
「黨和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很大,力度也很大,效果非常顯著。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只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鋼鐵行業既大又強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李曉波表示。
「鋼鐵行業的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既有最好的鋼廠,也有落後的鋼廠;另一方面,中國鋼鐵盡管產能嚴重過剩,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品種不能滿足需求,需要進口。」李曉波指出。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曉波認為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要把過剩產能堅決淘汰掉。同時,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產能過剩行業不得再新增產能。「這是一個紅線,必須要堅守住。」他說。第二件事是堅決淘汰落後企業、「僵屍企業」,給優質企業騰出空間。
「脫虛向實」去杠桿 促使企業輕裝上陣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穩妥去杠桿。
李曉波代表認為,多年以來,鋼鐵企業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這個時期企業大都是靠自身積累或者舉債發展的。現在,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盈利能力不強,杠桿率普遍較高。
鋼鐵企業如何去杠桿?李曉波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並提出要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這些措施對於鋼鐵企業減稅降負將有很大幫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報告特別提到,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止脫實向虛。作為企業自身,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盤活存量資產,多渠道融資,降低資金成本,降低企業負債率,提高盈利水平。」李曉波強調。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特別提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都要舍小利顧大義,使企業輕裝上陣,創造條件形成我國競爭新優勢。
關於用能成本,李曉波以電力成本為例指出,現在,我國發電企業發電機組利用效率低,電價還比較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因此,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站在新能源發展的高度,科學配置能源資源,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談到物流成本,李曉波認為,鐵路運輸仍然是最經濟、最安全、最環保的運輸方式之一。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一方面,鐵路部門要增加供給能力,保障運力,提升運能,滿足客戶需求。如果車皮總是很緊張,反過來增加公路運輸,結果是不可避免帶來超載超重、污染環境等問題,既不安全環保,也不經濟。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凈載重,珍惜和用好鐵路資源。
「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李曉波指出。
創新驅動 補好轉型升級短板
在補短板方面,李曉波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短板,但是企業共同的「短中之短」還是創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這一闡述抓住了關鍵和要害。」他說。
如何補上創新不足這個短板?李曉波認為,創新的著力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下功夫滿足現有消費需求,現在,許多鋼廠在品種、質量、成本、服務等很多方面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用鋼行業和下遊客戶的需求;二是要積極引領消費需求,要靠科技創新,把產學研用有效地協同起來,形成完整的創新鏈,為用鋼行業和下遊客戶設計和製造性價比最佳的材料,不斷推動鋼鐵材料的革命,推動消費升級。
「盡管我們有很多好的企業,我們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但還不能說我們已經是鋼鐵強國,我們離鋼鐵強國還有一段距離,尤其體現在品種和質量上。」李曉波說。
中國鋼鐵業大部分品種產能嚴重過剩,多數品種不掙錢甚至虧損,而一些小眾品種的技術含量、利潤都很高。李曉波認為,鋼鐵行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是要讓同質化產品、常規產品的比例逐步降低,讓特色品種、優勢品種、高端品種的佔比不斷提高。
「要干別人干不好的、幹不了的,這才是創新的動力源泉。」李曉波強調。
「在數量時代,我們有點錢就去擴大規模。現在,我們要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加大投入。這些年來,太鋼在創新手段、創新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上捨得花錢,持續加大投入,推動了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我們將繼續做下去。」李曉波介紹說。2016年,太鋼成功研發圓珠筆筆尖鋼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這些年來,太鋼發展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不盲目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大,而是堅定不移地走精品路線,走把企業做強的路線。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這是政府工作報告發出的時代強音。太鋼現在的鋼鐵生產規模是1000萬噸,在中國這樣一個產鋼大國,從量上看顯然微不足道。但是,太鋼的1000萬噸鋼如果是國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那就非常有意義、有價值。」說到此,李曉波顯得信心滿滿。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中國冶金報
❻ 如何訂閱中國冶金報
訂閱中國冶金報要找到哪裡可以訂,我知道報紙網可預訂。
弄一個報紙網帳號,上去找你想要的報紙。
找到之後直接訂就可以了。
❼ 什麼是中國冶金報的激活碼
湖北的一本不多,其中七所聯校是中央直屬的,剩下的中南名族大學、湖北大學和武漢科技大學都是省屬重點,其中武漢科技大學最好。該校不是211(申請當中),更不是985,綜合排名全國100名開外。但是該校專業設置有特色,專業性強,符合社會需求,出去後都是高薪專業,所以該校的校友財富排名全國四十多名。好的專業:冶金材料,礦物加工,軟體理論、機械、工業設計等等~希望可以幫到你~
❽ 邵陽我的鋼鐵網
「互聯網+」與鋼鐵如何融合
原創 2016-07-27 《中國冶金報》 冶金傳媒
《中國冶金報》記者 郭俊國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互聯網+」與鋼鐵應當有怎樣的「親密接觸」?「互聯網+」在鋼鐵行業有著怎樣的新任務?鋼鐵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是什麼?鋼鐵行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應當有怎樣的新思考?
帶著這些問題,7月23日,在由中國冶金報社主辦的2016(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電商高峰論壇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詳細解讀了「互聯網+」助力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任務、新動能和新思考。
新任務: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鋼鐵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考慮『三去一降一補』,同時考慮如何培育新的動能。」安筱鵬表示,推動鋼鐵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是促進形成新動能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徑。
安筱鵬指出,《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具體來講,在互聯網與各個環節的融合中,製造是關鍵環節,製造業是主戰場,製造企業是主力軍,構建一個智能製造的生態系統是制高點。
互聯網有自身的發展規律。目前互聯網正在從消費環節向製造環節擴散,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從人人互聯到人物互聯,再到物物互聯。目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傳統的工業網路是各自封閉、諸侯割據的;同時,工業互聯網也面臨著思維方式的碰撞,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帶來了新舊思維的碰撞和新舊秩序的更替,以及新規則的重建。
安筱鵬分析認為,從互聯網與消費領域和製造領域的融合的特徵來說,消費環節更多的是價值傳遞,製造環節更多的是價值創造;消費領域的融合帶來的是交易效率的提高,製造領域融合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提升;消費領域既要考慮「踩剎車」又要考慮「踩油門」,處理好業務創新與加強監管的關系,製造領域與互聯網融合,更多的是如何鼓勵、支持,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踩油門」的問題;消費領域的融合關繫到各種社會利益如何調整,製造領域的融合將帶來國際巨頭傳統勢力范圍的重構;消費領域活躍主體主要是互聯網企業,而製造與互聯網融合的主力軍仍是製造企業。
新動能:深化鋼鐵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安筱鵬介紹,從2009年開始,工信部對29個行業的兩化融合水平進行了分期分批的評估。基於評估的結果、經驗和結論,工信部組織編制了《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以下簡稱《評估規范》)。基於《評估規范》,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分成了基礎建設階段、單項應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和協同創新階段4個階段。在《評估規范》中,綜合集成是企業兩化融合邁向中高級階段的標志,其中,包括產品設計與製造集成管理、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的集成管理、產供銷的集成管理、財務與業務的集成管理、決策支持的集成管理等方面。
綜合集成是推進兩化融合的核心理念,德國的工業4.0的核心理念也是推進企業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因此,工業4.0和兩化融合在核心理念、主要任務和具體做法等諸多方面,是殊途同歸、如出一轍、異曲同工的。
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當前兩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務。「過去幾年,鋼鐵行業大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了相關行業的前列。」安筱鵬結合工信部兩化融合服務平台上5萬多家製造企業兩化融合的評估數據,詳細介紹了中國鋼鐵行業在這方面的進展情況和主要特點。
1
一是鋼鐵行業基礎自動化全面普及,已成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持續創新的基礎。裝備和工藝信息化水平是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保證生產過程優化控制的關鍵環節,產品創新能力的提升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工藝、新流程、新設備和新技術。中國鋼鐵行業基礎自動化在燒結、煉鐵、煉鋼等主要生產工序和流程中應用已得到廣泛普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分別達到64%、47%。
2
二是鋼鐵行業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提高了企業經營決策質量。信息技術正融入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其能源管理和質量管理普及率明顯高於其他傳統行業,企業資源管理和製造執行系統在重點企業全面普及,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已經成為鋼鐵工業裝備、工業能力、工業素質、工業活動的內生要素,實現了決策的及時、高效和科學。
3
三是鋼鐵行業的大型企業整體處於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發展的階段,綜合效益開始體現。「綜合集成是企業邁向中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安筱鵬表示,從行業整體的兩化融合水平來看,鋼鐵行業在傳統行業中,大概處於中游水平。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與收益之間是有階段性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只有從單項應用邁進綜合集成之後,企業信息化的收益才會呈現指數化的增長。
4
四是鋼鐵行業大型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高。根據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發布的全國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報告,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是指智能製造就緒企業與全部企業的比率。其中,智能製造就緒企業是指同時滿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不小於50%、實現管控集成和產供銷集成,處於集成提升或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鋼鐵行業大型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為14%,在10個傳統行業中位居前列(僅次於汽車工業)。
新思考:推動鋼鐵行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安筱鵬介紹,工信部也在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範,並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在製造企業的「雙創」平台、工業大數據服務平台、工業電子商務平台、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和信息物理系統等方面推動和支撐製造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和營銷服務,特別是工信部准備推動工業電子商務的試點示範,重點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製造企業自身的銷售采購平台,其二是工業電子商務的第三方平台。
關於如何推動鋼鐵行業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安筱鵬提出了以下建議:
1
一是加速普及在線采購,構建高效、透明、協同、低成本的新型采購體系。在線采購可提高企業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時,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鋼鐵企業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台上5萬多家製造企業兩化融合的評估數據,目前,鋼鐵行業大型企業在線采購額佔比為18.19%,中型企業為32.74%,遠高於小型企業的14.21%。但與此同時,鋼鐵行業大企業在線采購額占采購額的比例(18.19%),在鋼鐵、建材(21.5%)、醫葯(22.3%)、采礦業(24.3%)、石化(36.2%)、機械(28.6%)六大行業中,比例最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
二是推動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產銷一體化營銷體系。隨著客戶對交貨周期、產品質量、庫存配送要求越來越高,鋼鐵產業正在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建立產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是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去庫存的有效手段,並已成為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大企業已建立起的完整的線下銷售網路體系相比,中小企業對線上銷售網路體系的需求更加迫切,線下渠道向線上渠道轉型的步伐更快。目前,鋼鐵行業網上銷售率平均為14.45%。其中,大型企業為12.77%,中型企業為16.68%,小型企業為17.97%。
3
三是積極培育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推動傳統鋼貿流通體系變革。當前,鋼鐵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迅猛發展。據有關機構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鋼鐵電子商務平台已累計300餘家,在全國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台中佔比48%。在成交量1000萬噸以上的鋼貿商中,第三方平台交易量超過70%。第三方交易平台推動鋼廠直營,促進生產流通一體化;跨越多級代理商,大幅縮減鋼鐵流通層級,簡化交易過程;融合物流、加工、金融等多方服務主體,實現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加快構築新型鋼鐵流通生態圈。
4
四是引導電子商務平台從「產品」交易向「能力」交易轉變,構建產業新生態。互聯網拓展了交易的空間和對象,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實現從信息交互的互聯網到產品交易的互聯網,再到能力交易的互聯網的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解決了能力交易的交易主體(誰和誰交易)、交易對象(交易什麼)和交易過程(怎麼交易)3個最基本的問題。要積極推動鋼鐵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交易對象從產品向能力拓展,有效提高閑置設備、空間、人員的利用率,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促進鋼企服務化轉型;同時使大量中小企業可以低成本、低門檻地使用一些更優質的製造資源,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進的新型生產體系。
安筱鵬認為,對於鋼鐵行業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未來的發展有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通過流通環節的電商化構建新型的鋼鐵流通體系;第二個階段,引進製造環節的互聯網化,鋼鐵行業實現生產、加工、物流的智能化,並與電商的數據進行對接,實現加工配送等能力的在線交易;第三個階段,隨著技術、數據、業務流程以及組織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發展,會出現一個面向新型能力、面向上下游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新的產業生態。
5
五是培育定製化生產等新型能力,催生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定製化生產是工業4.0的邏輯起點。安筱鵬表示,面對鋼鐵行業當前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的形勢,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培育鋼鐵行業定製化等新業態、新模式,這也是去產能、去庫存的重要手段。鋼企要提高附加值高、製造周期長、工藝要求復雜的汽車板、家電薄板、不銹鋼板、硅鋼片等產品的製造水平和供給能力,建立面向市場、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生產組織體系,根據產品市場行情和盈利水平,調整產品結構,優化配料,快速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縮短交貨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庫存配送,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互聯網+」與鋼鐵如何融合
原創 2016-07-27 《中國冶金報》 冶金傳媒
《中國冶金報》記者 郭俊國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互聯網+」與鋼鐵應當有怎樣的「親密接觸」?「互聯網+」在鋼鐵行業有著怎樣的新任務?鋼鐵行業發展的新動能是什麼?鋼鐵行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應當有怎樣的新思考?
帶著這些問題,7月23日,在由中國冶金報社主辦的2016(第二屆)中國鋼鐵產業鏈電商高峰論壇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詳細解讀了「互聯網+」助力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任務、新動能和新思考。
新任務: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鋼鐵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考慮『三去一降一補』,同時考慮如何培育新的動能。」安筱鵬表示,推動鋼鐵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是促進形成新動能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徑。
安筱鵬指出,《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具體來講,在互聯網與各個環節的融合中,製造是關鍵環節,製造業是主戰場,製造企業是主力軍,構建一個智能製造的生態系統是制高點。
互聯網有自身的發展規律。目前互聯網正在從消費環節向製造環節擴散,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從人人互聯到人物互聯,再到物物互聯。目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挑戰,傳統的工業網路是各自封閉、諸侯割據的;同時,工業互聯網也面臨著思維方式的碰撞,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帶來了新舊思維的碰撞和新舊秩序的更替,以及新規則的重建。
安筱鵬分析認為,從互聯網與消費領域和製造領域的融合的特徵來說,消費環節更多的是價值傳遞,製造環節更多的是價值創造;消費領域的融合帶來的是交易效率的提高,製造領域融合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提升;消費領域既要考慮「踩剎車」又要考慮「踩油門」,處理好業務創新與加強監管的關系,製造領域與互聯網融合,更多的是如何鼓勵、支持,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踩油門」的問題;消費領域的融合關繫到各種社會利益如何調整,製造領域的融合將帶來國際巨頭傳統勢力范圍的重構;消費領域活躍主體主要是互聯網企業,而製造與互聯網融合的主力軍仍是製造企業。
新動能:深化鋼鐵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
安筱鵬介紹,從2009年開始,工信部對29個行業的兩化融合水平進行了分期分批的評估。基於評估的結果、經驗和結論,工信部組織編制了《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以下簡稱《評估規范》)。基於《評估規范》,企業兩化融合水平分成了基礎建設階段、單項應用階段、綜合集成階段和協同創新階段4個階段。在《評估規范》中,綜合集成是企業兩化融合邁向中高級階段的標志,其中,包括產品設計與製造集成管理、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的集成管理、產供銷的集成管理、財務與業務的集成管理、決策支持的集成管理等方面。
綜合集成是推進兩化融合的核心理念,德國的工業4.0的核心理念也是推進企業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因此,工業4.0和兩化融合在核心理念、主要任務和具體做法等諸多方面,是殊途同歸、如出一轍、異曲同工的。
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是當前兩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務。「過去幾年,鋼鐵行業大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走在了相關行業的前列。」安筱鵬結合工信部兩化融合服務平台上5萬多家製造企業兩化融合的評估數據,詳細介紹了中國鋼鐵行業在這方面的進展情況和主要特點。
1
一是鋼鐵行業基礎自動化全面普及,已成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持續創新的基礎。裝備和工藝信息化水平是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保證生產過程優化控制的關鍵環節,產品創新能力的提升越來越依賴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工藝、新流程、新設備和新技術。中國鋼鐵行業基礎自動化在燒結、煉鐵、煉鋼等主要生產工序和流程中應用已得到廣泛普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分別達到64%、47%。
2
二是鋼鐵行業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提高了企業經營決策質量。信息技術正融入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其能源管理和質量管理普及率明顯高於其他傳統行業,企業資源管理和製造執行系統在重點企業全面普及,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已經成為鋼鐵工業裝備、工業能力、工業素質、工業活動的內生要素,實現了決策的及時、高效和科學。
3
三是鋼鐵行業的大型企業整體處於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發展的階段,綜合效益開始體現。「綜合集成是企業邁向中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安筱鵬表示,從行業整體的兩化融合水平來看,鋼鐵行業在傳統行業中,大概處於中游水平。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與收益之間是有階段性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只有從單項應用邁進綜合集成之後,企業信息化的收益才會呈現指數化的增長。
4
四是鋼鐵行業大型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高。根據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發布的全國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報告,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是指智能製造就緒企業與全部企業的比率。其中,智能製造就緒企業是指同時滿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不小於50%、實現管控集成和產供銷集成,處於集成提升或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鋼鐵行業大型企業智能製造就緒度為14%,在10個傳統行業中位居前列(僅次於汽車工業)。
新思考:推動鋼鐵行業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安筱鵬介紹,工信部也在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試點示範,並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在製造企業的「雙創」平台、工業大數據服務平台、工業電子商務平台、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和信息物理系統等方面推動和支撐製造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和營銷服務,特別是工信部准備推動工業電子商務的試點示範,重點在兩個方面,其一是製造企業自身的銷售采購平台,其二是工業電子商務的第三方平台。
關於如何推動鋼鐵行業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安筱鵬提出了以下建議:
1
一是加速普及在線采購,構建高效、透明、協同、低成本的新型采購體系。在線采購可提高企業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是降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時,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鋼鐵企業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台上5萬多家製造企業兩化融合的評估數據,目前,鋼鐵行業大型企業在線采購額佔比為18.19%,中型企業為32.74%,遠高於小型企業的14.21%。但與此同時,鋼鐵行業大企業在線采購額占采購額的比例(18.19%),在鋼鐵、建材(21.5%)、醫葯(22.3%)、采礦業(24.3%)、石化(36.2%)、機械(28.6%)六大行業中,比例最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
二是推動線上線下銷售一體化,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產銷一體化營銷體系。隨著客戶對交貨周期、產品質量、庫存配送要求越來越高,鋼鐵產業正在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建立產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是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去庫存的有效手段,並已成為鋼鐵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大企業已建立起的完整的線下銷售網路體系相比,中小企業對線上銷售網路體系的需求更加迫切,線下渠道向線上渠道轉型的步伐更快。目前,鋼鐵行業網上銷售率平均為14.45%。其中,大型企業為12.77%,中型企業為16.68%,小型企業為17.97%。
3
三是積極培育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推動傳統鋼貿流通體系變革。當前,鋼鐵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迅猛發展。據有關機構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鋼鐵電子商務平台已累計300餘家,在全國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台中佔比48%。在成交量1000萬噸以上的鋼貿商中,第三方平台交易量超過70%。第三方交易平台推動鋼廠直營,促進生產流通一體化;跨越多級代理商,大幅縮減鋼鐵流通層級,簡化交易過程;融合物流、加工、金融等多方服務主體,實現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加快構築新型鋼鐵流通生態圈。
4
四是引導電子商務平台從「產品」交易向「能力」交易轉變,構建產業新生態。互聯網拓展了交易的空間和對象,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實現從信息交互的互聯網到產品交易的互聯網,再到能力交易的互聯網的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解決了能力交易的交易主體(誰和誰交易)、交易對象(交易什麼)和交易過程(怎麼交易)3個最基本的問題。要積極推動鋼鐵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促進交易對象從產品向能力拓展,有效提高閑置設備、空間、人員的利用率,積極化解過剩產能,促進鋼企服務化轉型;同時使大量中小企業可以低成本、低門檻地使用一些更優質的製造資源,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進的新型生產體系。
安筱鵬認為,對於鋼鐵行業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未來的發展有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通過流通環節的電商化構建新型的鋼鐵流通體系;第二個階段,引進製造環節的互聯網化,鋼鐵行業實現生產、加工、物流的智能化,並與電商的數據進行對接,實現加工配送等能力的在線交易;第三個階段,隨著技術、數據、業務流程以及組織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發展,會出現一個面向新型能力、面向上下游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新的產業生態。
5
五是培育定製化生產等新型能力,催生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定製化生產是工業4.0的邏輯起點。安筱鵬表示,面對鋼鐵行業當前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的形勢,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培育鋼鐵行業定製化等新業態、新模式,這也是去產能、去庫存的重要手段。鋼企要提高附加值高、製造周期長、工藝要求復雜的汽車板、家電薄板、不銹鋼板、硅鋼片等產品的製造水平和供給能力,建立面向市場、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生產組織體系,根據產品市場行情和盈利水平,調整產品結構,優化配料,快速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縮短交貨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庫存配送,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❾ 中國冶金報是什麼級別的
中國冶金報是國家級別的報紙。
《中國冶金報》創刊於1956年7月,曾經是原冶金工業部黨組機關報。現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本報始終紮根於冶金行業,為促進我國冶金工業的發展與改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發行量時曾高達32萬份。
2019年12月7日,榮獲中國產經媒體「新媒體影響力指數」進步獎。

辦刊宗旨:
新世紀的《中國冶金報》,秉持以引領中國鋼鐵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己任。
以「有用、好看」的新聞報道與經濟信息,服務於我國鋼鐵業及相關上下遊行業的辦報宗旨,不斷擴大報道和服務領域,受到了鋼鐵生產與相關輔助企業、上下游企業的信賴與好評,也得到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與專家學者們的高度重視。
❿ 中國冶金報的辦刊宗旨
新世紀的《中國冶金報》,秉持以引領中國鋼鐵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己任,以「有用、好看」的新聞報道與經濟信息,服務於我國鋼鐵業及相關上下遊行業的辦報宗旨,不斷擴大報道和服務領域,受到了鋼鐵生產與相關輔助企業、上下游企業的信賴與好評,也得到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與專家學者們的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