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

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

發布時間:2022-05-13 13:46:07

⑴ 鳩摩羅什的故事是什麼

鳩摩羅什,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文,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贊嘆。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陝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歡樂谷)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餘人,譯出《摩訶般若》、《妙法蓮華》、《維摩詰》、《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台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四聖」。另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釋僧,釋曇影,釋慧嚴,釋慧觀,釋道常(恆),釋道標被稱為什門十哲。 中國之佛教由鳩摩羅什而面目一新。有鳩摩羅什而有良好之譯本,系統之教義,佛典漢譯之泰斗。
編輯本段鳩摩羅什「破戒」
關於鳩摩羅什的傳記,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卷十四的《鳩摩羅什傳》;梁慧皎撰《高僧傳》卷二的《晉長安鳩摩羅什》和《晉書》卷九十五《藝術傳·鳩摩羅什》。此外,在佛教典籍中亦有部分摘要記載。以上三篇文獻,《出三藏記集》與《高僧傳》內容大部相同,少部分有差異。而《晉書》內容是以上兩篇的摘錄和縮編,但有很大的增添和刪減。關於鳩摩羅什「破戒」的記載,《出三藏記集》與《高僧傳》是相同的,只是詞字略有差別。按上述兩篇所記,與鳩摩羅什「破戒」相關的有兩次事件,茲引《高僧傳》所載。
介紹
第一次是在苻堅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呂光破龜茲獲鳩摩羅什後。【光遂破龜茲,殺(白)純,立純弟震為主。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什拒而不受,辭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辭。」乃飲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至,遂虧其節。】另一次是前秦滅亡後,後秦君主姚興迎羅什入長安,拜為國師。羅什主持龐大譯場,譯出大量佛經,獲得極大成就和聲望。姚興視羅什為奇才「聖種」,唯恐斷後,便強迫羅什接受女人,以「傳種接代」。【什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應機領會,鮮有論匹者。篤性仁厚,泛愛為心,虛己善誘,終日無倦。姚主常謂什曰: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世,何可使法種無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爾以來,不住僧坊,別立廨舍,供給豐盈。】
羅什吞針
姚興常常異想天開,對鳩摩羅什大師說:「法師才學超眾,海內無雙,只是已經年近六十了,卻無子嗣,難道欲令法種斷絕嗎?我有宮妃數百,想以其中二人送與你,如能生幾個兒子,也好繼承你的智慧才學。不知法師意下如何?」鳩摩羅什一聽此言,立即想起了十幾年前呂光逼婚的事。但呂光的逼婚是戲辱,而姚興逼婚即是尊敬。羅什無可奈何,便苦笑一聲說:「我經常感覺到好像有兩個小孩站在我的肩上,妨礙我的修行。看來只好遵奉您的命令了。」鳩摩羅什大師為了譯經大業,只得忍辱。從此之後,鳩摩羅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遷往他處。 這事在當時的僧人中引起震動,有人對於鳩摩羅什大師生起輕慢心,有些僧人羨慕羅什的艷福,也妄想仿效。羅什大師便召集眾僧,示以一滿缽的針說:「你們若能與我同樣,將一缽銀針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們娶妻蓄室。否則,絕不可學我的樣子。」說罷,將一缽銀針吃到了肚裡,與平時飲食一樣。諸僧見羅什有此異能,不敢效仿,遂罷卻了娶妻之意。鳩摩羅什仍不放心,他每次登座講法,必要對大家解釋說:「我被逼無奈,娶妻蓄室,行為雖同常人,精神卻超越俗事。譬如蓮花,雖生臭泥之中,卻能出污泥而不染,你們要像采擷蓮花的芬芳一樣,但取其花,不要取其泥,我的戒行有虧,但是我翻譯的經典,如果有違背佛陀的本懷,讓我深陷地獄。如果我翻譯的經典不違背佛陀的本懷,那麼讓我的身體火化之後,我的舌頭不爛。」 鳩摩羅什大師圓寂後火化,有舌頭舍利。羅什大師的舌舍利,在甘肅麥積山附近的武威,市中心有鳩摩羅什寺,還有他的舌舍利塔。
編輯本段鳩摩羅什生平
鳩摩羅什,是後秦高僧、國師、大翻譯家。 最早一鱗半爪地聽說他的故事,是從老弟處;然後誦《妙法蓮華經》,譯者即是鳩摩羅什,親身感受其譯筆之美妙圓潤,令人嘆為觀止;後來才注意到,我們平常所讀到的諸多佛教經典,不少是他所譯:《阿彌陀經》及最流行本的《金剛經》等等。 鳩摩羅什,其人真實生平,頗具傳奇:公元385年,姚萇殺掉苻堅,於長安確立後秦。不久姚興即位,橫掃前秦、西秦、後涼,雄霸北方,國勢大增。姚興推崇儒學和佛教。於是,後秦逐步發展成為十六國中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公元401年,姚興打敗後涼呂隆,迎請鳩摩羅什到長安,尊奉為國師。 鳩摩羅什是天竺人,漢語譯作「童壽」。他七歲時就跟隨母親出家,每天誦一千偈,三萬多言。二十歲時,受戒,學習《十誦律》,後赴龜茲(現為新疆),習學大乘。其母曾告之,他將去往東土傳經說法,途中將歷盡坎坷磨難。 兩晉列國混亂,其中人才爭奪成為一大熱點。公元382年,苻堅派驍騎將軍呂光攻打龜茲,臨行前在宮中對呂光說:「帝王應天而治,以愛民如子為本,並不是貪愛人家的地盤就去攻打,實在是因為那裡有懷道之人。聽說西國有個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明陰陽,是後學的宗師,朕非常想念他。賢哲是國家的大寶,如果打下龜茲,立即用快馬把他送回來!」 呂光卻沒有法眼,俘虜了鳩摩羅什後,看不出他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其時,鳩摩羅什三十齣頭,呂光見他如此年輕,就當作凡人戲耍,硬逼著鳩摩羅什與其表妹龜茲公主成親。鳩摩羅什怎麼也不肯答應,呂光就設計,給他灌酒,灌完後將其與表妹關在一間密室里,可憐鳩摩羅什酒後破戒。 習學大乘的鳩摩羅什,愧悔萬分,痛不欲生,求死不得,後為弘法,忍辱而生。 呂光又讓鳩摩羅什騎牛、騎烈馬,想把他摔下來。但鳩摩羅什忍辱負重,沒有一句怨言。呂光也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罷手。回軍途中,呂光聽說苻堅兵敗淝水,就在姑藏(現甘肅涼州)建立後涼國。鳩摩羅什為他謀劃軍機,盡管無法傳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潛心學習漢語,直至精通圓熟,為以後弘法傳教做准備。 公元401年,後秦姚興為延請鳩摩羅什弘法傳教,而發兵後涼,大敗涼軍,迎鳩摩羅什入長安,並拜奉為國師。 至此,鳩摩羅什到達東土傳經之路,長達十六年!時年五十八歲。 從此,鳩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和西明閣譯經說法,招收弟子,由國家出面,他組織、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經譯場。 鳩摩羅什為人仁厚,待人誠懇,空虛我見,善循循善誘,佛行事業,終日不倦。 國君姚興常常對鳩摩羅什嘆說:「大師聰明超悟,天下無雙,可不能使法種無嗣啊!」總覺得鳩摩羅什如果不能留下後代,是極大遺憾。為能讓其留下"法種",姚興遂強逼鳩摩羅什接受伎女十名,不讓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 當時眾人對此議論紛紛,毀譽漸起,甚至有人以此效仿。為能弘法傳經,鳩摩羅什仍然忍辱負重,每到講學時,總先語重心長:「好比臭泥中開蓮花,只採蓮花,莫取臭泥。」 鳩摩羅什不僅培養了大量人才,最大偉績就是翻譯佛經。從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長安至公元413年圓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幫助下譯經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譯筆忠於原文,圓通流暢,典雅質朴,並糾正了四百年來他人譯經之誤,成為後世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鳩摩羅什,對眾人起誓:「假如我所傳的經典沒有錯誤,在我焚身之後,就讓這個舌頭不要燒壞,不要爛掉!」不久,鳩摩羅什圓寂,在逍遙宮依佛制焚身,火滅身碎後,惟有舌頭完好無損。 三寸不爛之舌,證顯鳩摩羅什之誓。 (鳩摩羅什生平故事,依據《佛教的故事》一書(無礙編著)及新疆電視台《絲路的發現》欄目「鳩摩羅什」,綜合雜糅。謹以此文向高僧鳩摩羅什致敬!)
編輯本段命運坎坷
羅什一生命運坎坷,而且當時漢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還相對不足,也限制了他的才能的充分發揮。曾有熟悉羅什的外國沙門說,羅什譯出的經典,還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鳩摩羅什贈友人的一首詩或許是他一生的最佳寫照:「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⑵ 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發展的影響

鳩摩羅什大師,於後秦姚興弘始三年(401年),來到中國長安,從事譯經事業,前後所經論,凡三百八十餘卷,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詮顯無礙,深受大眾喜愛,廣為流傳,對佛教的流傳發雖,有很大貢獻。大師於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示寂於長安,寂後火化,舌不焦爛,表示他所翻譯的經典,絕對可靠無誤。

⑶ 鳩摩羅什是什麼人何時候來中國的

鳩摩羅什(梵語 Kumarajiva )(西元 344 ~ 413 年)

意為「童壽」,後秦高僧。與真諦、玄奘 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文。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率弟子僧肇等八百餘人,譯 出《摩訶般若》、《法華》、《維摩》、《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台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睿,時稱「四聖」。
禪宗傳法前六祖為初祖達摩,二祖惠可,三祖曾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⑷ 關於鳩摩羅什法師的一些故事

接上:

不聽良言 吃虧眼前

呂光滅了龜茲國,把鳩摩羅什法師就給搶來了!

那個呂光嘛!還看不起出家人,他心裡想:「我們這個皇帝呀!真是沒有知識!這麼勞師動眾,耗費國帑,搶來這麼一個窮和尚干什麼?智人有什麼了不起?他也是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和我們一樣要吃飯。」心裡不佩服;呂光總是不佩服這個鳩摩羅什法師,覺得他沒有什麼了不起。不佩服呀,一路上就有一些個問題發生,這些個細節,大約歷史也不記載。

可是,走到半路上,經過一個地方,晚間就在那兒扎營下寨。那是在一個山谷裏邊,地勢非常窪下。羅什法師因為有他心通,知道這天晚間會有大水來,就對呂光說:「這地方很危險!不要在這地方扎營!如果大水來了,甚至於都可以把我們全軍淹死!」呂光根本就對羅什法師不生信仰,他不相信,就說:「你懂什麼!你出家人只懂得講經說法,你懂得什麼排兵布陣!你不要管!淹死?怎麼就會淹死呢?」也就不接受他的建議。

這天晚間,到半夜的時候,說巧不巧?嗐!果然山就嘯了!山嘯就是山洪,山洪暴發,從山裏流出水來;這水不知多大,把呂光的軍隊淹死了五、六千人。他帶著七萬人馬到龜茲國作戰,大概死了幾千,回來,在這裏又淹死了一部份。

由此之後,呂光才知道鳩摩羅什法師是有一點來歷的,是有神通的,是個不可思議的人;以後不敢那麼輕慢,也就很相信鳩摩羅什法師了。

不可思議 神通境界

那麼再往前走,走了一段時間,到了涼州,就是現在新疆燕安一帶。在這個時候,呂光就聽說長安發生了政變,苻堅被姚萇給殺了;姚萇取而代之,做了秦的皇帝,因為他姓姚,所以就叫「姚秦」。「姚秦」和「嬴秦」、「苻秦」是不同的——秦始皇那時候叫嬴秦,苻堅的時候是叫苻秦。

呂光一聽說國內政變了,姚萇做了皇帝;這個時候,他也不回去了,就在涼州這地方,在這半路那兒獨立了,就稱起皇帝來,國號涼,這就是所謂的「西涼」。

鳩摩羅什法師在涼州這地方的時候,呂光有一位最寵信的臣,叫張知。張知生病的時候,就來了一個婆羅門教的騙子;怎麼騙呢?他說他能治好張知的病。於是呂光就給了他很多錢,叫他治病。

鳩摩羅什法師知道這人是個騙子,就對呂光講:「你就用了多少錢,也治不好張知的病。我可以用一種玩耍的性質,來證明他這個病不會好。我現在用五色線,把它燒成灰,放到水裏,如果這條線的灰,還能恢復成五色線的形狀,那麼張知的病就不會好;如果這個灰放在水裏,不能恢復成五色線,那他的病就會好。你如果不信,我們就試驗試驗!」於是就用五色線燒成灰,放在水碗裏,果然灰就浮起來,又變為五色線。

在這個情形之下,呂光還是給張知治病,但是始終也沒有治好;沒有好久,張知就死了。呂光雖然用了很多錢,也沒有一點益處。

這是鳩摩羅什法師不可思議的境界,這種神通妙用,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

鳩摩羅什法師種種的經歷和神通妙用,說起來很多,我們先知道個大概,慢慢研究佛法的時候,就會完全都明白了。

什師東來 過程曲折

等到姚萇做了幾年皇帝,死了,他的兒子姚興繼位。姚興知道以前苻堅派呂光,去搶鳩摩羅什法師這件事,於是就向呂光要鳩摩羅什法師,呂光不給;呂光死了,兒子呂隆繼位做皇帝,姚興又向呂隆要鳩摩羅什法師,呂隆還是不給,姚興就發兵去征呂隆。一作戰,呂隆戰敗了;姚興這才把鳩摩羅什法師請到長安來,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翻譯經典的工作是很艱鉅的。

為什麼呂光去搶鳩摩羅什法師?為什麼姚興又派兵去接鳩摩羅什法師?因為當時鳩摩羅什法師德高望重,一般人都崇拜他、相信他,所以姚興把他搶到中國來,才翻譯很多的經典。這就是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的因緣。

吃得了針 結得了婚

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姚興就想:「鳩摩羅什法師智慧太大了,沒有人可比的。如果這樣有智慧的人,不留下一個後人,這實在是太可惜了。」於是就強迫鳩摩羅什法師結婚,賜兩名宮裏頭的美人,給鳩摩羅什法師做太太;他的目的就是要鳩摩羅什法師生出一個有智慧的兒子,好繼續他這種的學問。鳩摩羅什法師因為在皇帝的勢力壓迫之下,沒有法子推辭,也就接受了。

可是,接受這個條件之後怎麼樣呢?因為鳩摩羅什法師對中文不太清楚,但是他對梵文很精通,所以當時就有八百多個出家人,聚會在一起,幫著鳩摩羅什法師從事翻譯經典。鳩摩羅什法師主張出家人沒有太太,那麼現在他自己有了太太;在這個時候,這八百多個出家人,他們不知道這是環境的壓迫,他不得已,所以就不佩服鳩摩羅什法師;於是這一些個法師就很不服氣,很生氣說:「哼!你看!你教我們不接近女人,教我們沒有太太!你現在這樣子!你盡講,你盡騙我們!」

鳩摩羅什法師在一早過堂——出家人吃飯叫過堂,過齋堂吃飯的時候,每一個法師面前沒有旁的東西吃,只有一包用紙包著的縫衣針,被放在每個人的面前;做什麼呢?鳩摩羅什法師就對大家講:「今天我們沒有飯吃,就吃這個針!」這麼一講,你說怎麼樣呢?這一些個和尚,你看看我,也不敢吃;他看看你,也不敢吃。你望我,我望你,沒有一個人敢吃這個針:「怎麼吃針呢?他真是胡鬧!真是發狂發顛了!怎麼叫我吃針呢?」有一些更發脾氣了:「這針怎麼能吃呀?你叫我們吃針?你先吃看看!」

鳩摩羅什法師說:「哦!你們不能吃啊?好!拿來我吃!」把這八百多和尚的八百多包針,都拿到他面前;他打開了紙包,就像吃面那樣子,把這八百多包針都吃了。這一些和尚:「咦!他在做什麼?他是不是會變戲法?這針真能吃嗎……?」

針吃完了,鳩摩羅什法師就對他們說:「你們各位都不能吃針嗎?現在我告訴你們各位:『吃得針,結得婚;若吃不得針,就不能結婚。』誰要結婚,那就得先吃一包針!」這八百多個法師一看,喔!自己沒有這麼大的道業,都是不可以的。於是對鳩摩羅什法師也不敢輕看了,也不敢再不佩服了!

鳩摩羅什法師下了座,回到自己的房裏,有兩個侍者跟著他;鳩摩羅什法師對他們說:「你們幫我做一點工。」這兩個侍者說:「做什麼工?」「你們把我這針都給拔出來!」在毛孔裏頭,針針往外出,又都出來了,啊!就像變戲法、做魔術或幻術似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鳩摩羅什法師有兩個兒子;可是他的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議的。我們不能因為他有兒子和有太太,就來看輕鳩摩羅什法師;鳩摩羅什法師真是菩薩示現的。

傳譯正確 舌根不壞

因為,當時有八百多位出家人,聚會在逍遙園,跟著鳩摩羅什法師一起翻譯經典;所以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非常正確的。怎麼知道他翻譯的經典是正確的呢?

鳩摩羅什法師一生,翻譯的經典,有三百卷。他圓寂的時候,對大家講:「我這一生翻譯了很多經典,我自己也不知道正確不正確?有沒有錯誤?不過我現在給你們一個證明:如果我翻譯的經典都是對的,沒有錯誤,我死之後,用火焚化,我的舌頭不會被火燒化;如果翻譯得不對,經典翻譯錯了,那麼我的舌頭就會燒化了。」

等到鳩摩羅什法師圓寂荼毘的時候——就是用火來焚化,這個舌頭果然一點也沒有燒壞,完完整整的,沒有被火燒化。由這一點證明,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都是正確的,沒有錯誤的地方。

又有一個證明,在中國唐朝的時候,終南山有位道宣律師,是專門修持戒律的;因為他持戒精進,感應了天人給他送飯,他所吃的飯是天上的人給他送飯吃。有一天,道宣律師因為年老,走路就跌倒了,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就來把他扶住了。他一看,是天人來護持他,就問:「為什麼世間人都歡喜讀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那是什麼道理呢?」

天人就對道宣律師說:「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都由他來翻譯——因為他生生世世都發願:『有佛出世,我就要來翻譯經典!』從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翻譯經典;也因為這樣,所以他所翻譯的經典,一點錯誤都沒有。」

過去七佛是哪七位呢?第一位是毗婆屍佛,第二是屍棄佛,第三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孫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葉佛,第七就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

由這一點證明,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經典是特別正確。

繼承志願 翻譯佛經

因為這個,所以我們現在能得到明白經典,講這個經典,聽這個經典,都是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如果他不翻譯過來,我們就不容易聞到佛法;所以我們都要對鳩摩羅法師存一種感恩報德的心。怎麼樣感恩?怎麼樣報德?我們就要發願,也要弘揚佛法,也要想法子把經典多翻譯一點,這就是繼承鳩摩羅法師的志願去做。

怎麼樣翻譯呢?佛說的經典,鳩摩羅法師所翻譯的,和佛的意思一點都不差的;所以啊!我們現在翻譯經典,一定要合佛意,合法意,合僧意,不能用我們個人的知見來翻譯經典。

為什麼要把翻譯的人放在經的前邊?因為如果不是鳩摩羅什法師到中國來提倡翻譯經典,經典就不會這麼快傳到中國;為紀念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所以就把他的名字記載到經的前面。一方面是紀念他的德行,一方面是要鳩摩羅什法師負起這個責任,有什麼錯的地方,翻譯不對了,因果在他的身上。有這種種的意思,所以把鳩摩羅什法師的名字記到經的前面,作為後人一種的永遠的紀念,永遠不忘鳩摩羅什法師的功德。

恩播法界 大教流通

過去七佛譯經師 穎悟絕倫善知識
日記三萬六千句 月印八百七俱胝
暢顯神源符聖意 揮發幽致契玄機
恩播法界澤後世 大教流通永護持

「過去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是過去七佛都是由他來翻譯經典。「穎悟絕倫善知識」:他這種聰明智慧呀!一般的人都比不了他;他真是一個善知識。

「日記三萬六千句」:他一天記三萬六千句。「月印八百七俱胝」:印,是印可、印證。因為他當時翻譯經典,有很多人在那兒翻譯的時候,都要經過他的印證,他給證明過這個是對,是不錯的;也就是初譯、修正、潤色、證明,他絲毫不馬虎,一定很慎重地審查,一字也不放過去。所以就有個印,就像蓋上一個印似的,不是假的啦!八百,就是大家翻譯的經典很多,很多的語句,他都給印證。七俱胝,是個大數目,就是那麼多。

「暢顯神源符聖意」:暢是暢通,顯是顯明,暢通而顯明;把佛法這個不可思議的源流都形容出來了,都表露出來了。符聖意,符是符合,聖是佛的意思,符合佛的意思;佛說這個經典,他所翻譯的,和佛的意思一點都不差的。所以,我們現在翻譯經典,一定要合佛意,合法意,合僧意,不能用我們個人的知見來翻譯經典。「揮發幽致契玄機」:揮發也就是發揮,發揮那最精奧的、最看不見的那種道理;人不能懂的那種道理,他都給發揮出來了。契是契合,也就是符合;玄機就是玄妙裏邊的那個意思,真是其味無窮。

「恩播法界澤後世」:法界是無邊的,他對我們佛教徒的恩,也是無邊的;他的功德,真是對後世的佛教徒是特別的深厚,報答不完的。「大教流通永護持」:大教也就是佛教,佛教能以流通到各國去,這都是鳩摩羅什法師的這種力量所成就的,也就是他的功德庄嚴所成就的。

⑸ 鳩摩羅什 生平簡介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農歷4月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入長安,至十一年(409)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

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凈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

(5)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擴展閱讀

鳩摩羅什(344~413) 原籍天竺(今印度),出生於龜茲(今新疆庫車)。後秦高僧,與真諦、玄奘並稱中國佛教史上三大翻譯家。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精般若。前秦苻堅聞其名,於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遣呂光西破龜茲,以迎鳩摩羅什。前秦敗亡,留住涼州。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遣使迎請鳩摩羅什到長安,奉為國師,講譯佛經。

佛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到這時雖已有300餘年歷史,僧侶們也譯出一批佛經,但質量不高,晦澀難懂。鳩摩羅什來長安前,曾在涼州滯居多年,精通漢語。其向姚興說明自己願重新翻譯佛經,以弘揚佛法。姚興選拔800多名僧侶協助鳩摩羅什譯經。這些人中,最著名的道生、僧肇、道融、僧睿,被後人稱為「什門四聖」。

鳩摩羅什深通佛理,又精通漢、梵兩種文字,組織譯出的佛經,既能明確表達梵文原意,又能做到行交流暢,字句優雅,令佛教徒無不信服贊賞。經十餘年努力,共譯經300多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翻譯外國經書,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舉。

⑹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344年~413年),著名翻譯家,龜茲國人(今新疆庫車),原籍天竺,生長在龜茲,自幼聰敏,七歲隨母親一同出家,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博聞強記,通大乘經論。後秦姚興弘始三年(401年),來到中國長安,在逍遙園從事譯經事業,前後所譯經論,三百八十餘卷,譯文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深受大眾喜愛,而廣為流傳。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示寂於長安,圓寂前曾發誓言:「如果所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不會焦爛」。寂後火化,形骸粉碎,而舌頭依然不化,表明他所翻譯的經典,絕對可靠無誤。對佛教文化的傳播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⑺ 鳩摩羅什和菩提達摩誰先進入中國宣揚佛法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鳩摩羅什,是在姚秦時代(公元401年左右)到中國長安。
達摩祖師,是南朝梁武帝時代(520年左右)到中國的。
鳩摩羅什先到中國一百多年。鳩摩羅什是翻譯家,一生主要從事佛經翻譯。達摩祖師是禪宗祖師,主要來中國傳播佛教禪宗。兩人年齡相差一百多歲,他們之間沒有什麼直接聯系。

⑻ 佛教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佛教傳入中國是由於明帝派遣使臣去天竺國迎請佛法,佛教遂在中國傳播開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佛教的思想很可能在這一時期零星地經過西域的商隊傳播到過中國。在東漢明帝時期,明帝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金人向他飛來。後來在朝堂之上他對朝臣講述此事,有大臣對他言明此是天竺國的佛陀。於是明帝派遣使臣去天竺國迎請佛法,佛教遂在中國傳播開來。

閱讀全文

與鳩摩羅什如何來到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如何加入巴基斯坦 瀏覽:142
在印尼怎麼查詢駕照信息 瀏覽:350
越南有多少人被蛇咬了 瀏覽:539
中國古代官員到基層體驗叫什麼 瀏覽:699
修麗可英國多少錢 瀏覽:960
印度新年什麼時候 瀏覽:375
印度參加日本奧運會多少人 瀏覽:456
伊朗為什麼會誤射飛機 瀏覽:397
印度一周新增多少例 瀏覽:223
越南產上塔油治什麼病 瀏覽:446
疫情期間伊朗飛廣州需要什麼 瀏覽:951
如何舉報工廠使用越南工人 瀏覽:712
一塊人民幣對越南盾多少 瀏覽:572
在印尼可以怎麼玩 瀏覽:250
中國手錶都產自哪裡 瀏覽:379
越南人是怎麼做豆腐的 瀏覽:927
越南石金錢龜長到一斤能賣多少錢 瀏覽:419
德國侵佔義大利哪裡 瀏覽:915
去印尼什麼翻譯軟體好用 瀏覽:170
中國哪些城市有共享汽車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