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圖解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

圖解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

發布時間:2022-05-12 02:34:58

⑴ 中國製造2025新常態下的作用

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充分吸納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決策和實施。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定期研究制定發布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繼續抓緊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發揮行業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成果轉化。
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在傳統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全面推廣應用以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徵的先進設計技術。加強設計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克信息化設計、過程集成設計、復雜過程和系統設計等共性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設計工具軟體,建設完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設計集群,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鼓勵代工企業建立研究設計中心,向代設計和出口自主品牌產品轉變。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推動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學評估和市場定價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引導政產學研用按照市場規律和創新規律加強合作,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加快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
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製造業創新網路,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圍繞製造業重大共性需求,採取政府與社會合作、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開展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範。建設一批促進製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規范服務標准,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設重點領域製造業工程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面向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一批重大科學研究和實驗設施,提高核心企業系統集成能力,促進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加強標准體系建設。改革標准體系和標准化管理體制,組織實施製造業標准化提升計劃,在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標准化工作。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准推進聯盟,建設標准創新研究基地,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准制定。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准,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參與國際標准制定,加快我國標准國際化進程。大力推動國防裝備採用先進的民用標准,推動軍用技術標准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做好標準的宣傳貫徹,大力推動標准實施。
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加強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一批具備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的優勢企業,支持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推動市場主體開展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穩妥推進國防知識產權解密和市場化應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鼓勵和支持行業骨幹企業與專業機構在重點領域合作開展專利評估、收購、運營、風險預警與應對。構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公共服務平台。鼓勵開展跨國知識產權許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及維權成本的政策措施。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編制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製造技術標准,建立完善智能製造和兩化融合管理標准體系。強化應用牽引,建立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協同推動智能裝備和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創新與產業化。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加強智能製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健全綜合保障體系。
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智能製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感測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製造、敏捷製造能力。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推進製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製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製造工藝的模擬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印染、稀土、農葯等重點行業智能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聯網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制定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加快開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培育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推動軟體與服務、設計與製造資源、關鍵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
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加快製造業集聚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區域網的部署和建設,實現信息網路寬頻升級,提高企業寬頻接入能力。針對信息物理系統網路研發及應用需求,組織開發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應用軟體、故障診斷軟體和相關工具、感測和通信系統協議,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精確識別、有效交互與智能控制。
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以下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症結所在。要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破解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瓶頸。
統籌推進「四基」發展。制定工業強基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方向、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制定工業「四基」發展指導目錄,發布工業強基發展報告,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統籌軍民兩方面資源,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促進基礎領域融合發展。強化基礎領域標准、計量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對標達標,提升基礎產品的質量、可靠性和壽命。建立多部門協調推進機制,引導各類要素向基礎領域集聚。
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研究機構,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支持企業開展工藝創新,培養工藝專業人才。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制備技術水平。建立國家工業基礎資料庫,加強企業試驗檢測數據和計量數據的採集、管理、應用和積累。加大對「四基」領域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引導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投向「四基」領域重點項目。
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注重需求側激勵,產用結合,協同攻關。依託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和相關工程等,在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引導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需對接,建立產業聯盟,形成協同創新、產用結合、以市場促基礎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裝備自主可控水平。開展工業強基示範應用,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推廣應用。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製造業質量大幅提升。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
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建設重點產品標准符合性認定平台,推動重點產品技術、安全標准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展質量標桿和領先企業示範活動,普及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式控制制水平。開展質量管理小組、現場改進等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示範推廣。加強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開展質量安全培訓、診斷和輔導活動。
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針對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點行業,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採用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等,使重點實物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在食品、葯品、嬰童用品、家電等領域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質量自我聲明和質量追溯制度,保障重點消費品質量安全。大力提高國防裝備質量可靠性,增強國防裝備實戰能力。
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健全產品質量標准體系、政策規劃體系和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加強關系民生和安全等重點領域的行業准入與市場退出管理。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產品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健全質量信用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將質量違法違規記錄作為企業誠信評級的重要內容,建立質量黑名單制度,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建立區域和行業質量安全預警制度,防範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嚴格實施產品「三包」、產品召回等制度。強化監管檢查和責任追究,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制定和實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製造業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及節能標准。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建立一批製造業發展急需的高准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標准,提升與製造業相關的國家量傳溯源能力。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構建國家計量科技創新體系。完善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鼓勵建立專業檢測技術聯盟。完善認證認可管理模式,提高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有效性,推動自願性產品認證健康發展,提升管理體系認證水平,穩步推進國際互認。支持行業組織發布自律規范或公約,開展質量信譽承諾活動。
推進製造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服務。健全集體商標、證明商

⑵ 4、中國製造2025振興製造業的十大任務是什麼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國製造2025分三個階段九大任務。

3個階段

據蘇波副部長介紹,我國製造業強國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2025年中國製造業可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位居第二方陣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2045年中國製造業可望進入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

9大任務

9大任務包括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中國製造2025九大任務圖

⑶ 《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政策

《中國製造2025》中扶持政策的第四項旨在「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強調加強財政資金對製造業的支持,採取PPP模式靈活運用民間資本以及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同時,還明確提出對當前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的改革,對政府采購政策和使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鼓勵政策的完善與落實,實施有利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稅收政策,推進增值稅改革,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切實減輕製造業企業稅收負擔。
第一,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強財政資金對製造業的支持,重點投向智能製造、「四基」發展、高端裝備等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為製造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第二,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逐步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此外,還包括對當前政策的完善與落實。例如:深化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支持製造業重點領域科技研發和示範應用,促進製造業技術創新、轉型升級和結構布局調整。完善和落實支持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推動製造業創新產品的研發和規模化應用。落實和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鼓勵政策,健全研製、使用單位在產品創新、增值服務和示範應用等環節的激勵約束機制。實施有利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稅收政策,推進增值稅改革,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方法,切實減輕製造業企業稅收負擔。

⑷ 中國製造2025擬重點支持的十大領域有哪些

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

5項重大工程則包括: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創新

⑸ 圖解《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政策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八項政策保障措施。其中,第七項就是「進一步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主要包含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角度的扶持內容。

在引進來方面,首先是,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機制,落實備案為主、核准為輔的管理模式,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第二,全面深化外匯管理、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管理改革,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

第三,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修訂鋼鐵、化工、船舶等產業政策,支持製造業企業通過委託開發、專利授權、眾包眾創等方式引進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推動利用外資由重點引進技術、資金、設備向合資合作開發、對外並購及引進領軍

人才轉變。

在走出去方面,首先是,加強對外投資立法,強化製造業企業走出去法律保障,規范企業境外經營行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第二,探索利用產業基金、國有資本收益等渠道支持高鐵、電力裝備、汽車、工程施工等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實施海外投資並購。第三,加快製造業走出去支撐服務機構建設和水平提升,建立製造業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台和出口產品技術性貿易服務平台,完善應對貿易摩擦和境外投資重大事項預警協調機制。

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

其實質都是製造業企業在價值鏈上的「網路協同」合作。因為,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再是局限於本身獨立的經營運作,一個產品也不再是一個企業單獨完成的。網路協同使得製造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研發機構、生產製造基地和市場營銷網路,開展資源和價值鏈整合,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

網路協同是國際化與「互聯網+」時代大背景的產物。「借勢借力、整合資源」是製造業朝向網路協同製造發展的趨勢。網路協同的大趨勢下,迫切需要在一般製造業開發的基礎上,構建製造業開放發展的新機制。《中國製造2025》提出「進一步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這一扶持政策,將有序推進製造業開放,重塑我國製造業全球產業分工體系。

⑹ 中國製造2025重點支持領域有哪些

《中國製造2025》重點推進領域有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等等。而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重點推進的第二位,其發展已經進入了高速階段。目前我國較為知名的機器人生產廠家有新松和利迅達,特別是利迅達機器人,他們能夠提供從事前詢問、整體策劃、技術交流、工藝制定、編程服務到後期的維修保養、計算機編程持續性售後服務的一條龍服務。

⑺ 「中國製造2025」將帶來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金融業的機遇

從歷史上看,工業革命為金融業快速增長提供了重要基礎,「中國製造2025」也將為金融業提供極佳的發展機會。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端製造業正在向各個領域滲透,工業4.0和物聯網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充分重視,它們帶給金融業的機會在於,與物聯網相關的高新企業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持和新生代用戶需要不斷改善金融服務體驗。
「中國製造2025」傳承了互聯網的基因,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實現去中介化和去壟斷化,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戶體驗。金融業要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在關注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時更加關注融資結構,將資金發放於效率較高、轉型較快的行業和企業,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升經濟增長質量,並通過發行債券、股權和短期融資融券等多種形態的市場化融資工具籌集資金。

⑻ 國家扶持的八大項目是什麼

國家扶持的八大項目有:

1、電子信息

「電子信息」是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個詞,它是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高密度存儲技術的迅速發展並在各個領域里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成為信息學的詞彙。而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 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

2、生物與新醫葯

制葯產業與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是現代醫葯產業的兩大支柱。生物醫葯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共同組成。各國、各組織對生物技術產業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很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

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研究用於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製品、裝置和系統技術的總稱。

3、航空航天

航空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航天指飛行器在大氣層外宇宙空間的航行活動。航空航天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

航空航天的發展雖然與軍事應用密切相關,但更為重要的是人類在這個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展,對國民經濟的眾多部門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航空的發展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飛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快速、方便、經濟、安全、舒適的運輸手段,國際航班已經代替了遠洋客輪,成為人們洲際往來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國的交往。國內航班在一些國家更多地代替了鐵路客運,加快了邊遠地區的開發。

4、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結構材料和有特殊性質的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它們的強度、韌性、硬度、彈性等機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態合金 (金屬玻璃) 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電、光、聲、磁、熱等功能和物理效應。近幾年,世界上研究、發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屬材料,精細陶瓷和光纖等等。

5、高技術服務

一般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指知識密集度高,依靠新興技術與專業知識,具有較明顯的客戶互動特徵的商業性公司或組織,主要包括金融業(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其他金融活動)、信息與通訊服務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計算機服務業、軟體業)、科技服務業(研究與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業、工程技術與規劃管理、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商務服務業(法律服務、咨詢調查、其他商務服務)。

6、新能源與節能

新能源指介紹了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其他新能源,如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節能的基本原理及其實際應用,涉及通用節能技術、工業鍋爐和工業爐窯的節能技術、節約熱能、建築節能技術、交通運輸系統節能減排等方面,注重節能技術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7、資源與環境

資源環境科學是一門從生態觀點出發,將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運用到生產和環境建設領域的綜合性學科。資源環境科學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現代生物學和生態環境學,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的實踐能力,能在資源與環境科學領域前沿承擔創新研究和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8、先進製造與自動化

先進製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簡稱為AMT)是指微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給傳統製造技術帶來的種種變化與新型系統。具體地說,就是指集機械工程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一體所產生的技術、設備和系統的總稱。

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集成製造系統等。AMT是製造業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但並非充分條件,其優勢還有賴於能充分發揮技術威力的組織管理,有賴於技術、管理和人力資源的有機協調和融合。


(8)圖解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擴展閱讀:

國家補貼項目:

一、政策支持類

1、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和優勢企業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和優勢企業是為深入開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作,實現知識產權強企發展目標而設立的。該項目支持國內或區域內的骨幹企業申報,審核通過之後,可獲得政策支持。

2、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項目是政府為引導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健康發展,提升其管理水平與創業孵化能力,進一步營造我國科技型創業企業的成長環境,培養科技創業領軍人才而設立的。項目一經審核通過,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3、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是國家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設立的。本項目支持國民經濟第一、二、三產業相關園區申報,審核通過後,予以政策支持。

4、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

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是國家政府為了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任務要求,實施工業強基工程,保障產業創新發展和質量品牌提升等而設立的。該項目主要分為試驗檢測、信息服務兩種類型,項目一經審核通過,將予以政策支持。

5、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

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而設立的。該項目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社會中介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科研院所,以及基於互聯網等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創業創新服務的企業申報,項目一經審核通過,將予以政策支持。

6、標准化服務業試點項目

為進一步推進標准化服務業試點建設,促進標准化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標准化服務需求,國家標准委決定面向全國徵集第二批標准化服務業試點項目。

7、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是為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製造強國戰略實施,促進產業集聚集群區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卓越提升試點示範基地,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審核通過後,示範基地將獲得政府的重點政策扶持。

8、國家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

國家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是為加快推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率先打造一批綠色製造先進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引領相關領域工業綠色轉型。入選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名單的企業單位,將獲得國家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

9、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

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主要遴選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以及中央財政引導設立的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培育的省級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專利運營試點等單位以及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等,遴選通過後,將給與一定的政策支持。

10、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申報推薦范圍為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消費品等行業。針對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高的研究開發投入,知識產權應用及保護制度健全,擁有一定數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審核通過後,將給與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資金補貼/補助類

1、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

中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主要針對進口貼息事項、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事項和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事項。審核通過後,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

2、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儲備項目

國家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儲備項目,支持重點包括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售後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業相關的公共服務平台;服務創新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與試點任務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平台。認定通過後,將給與一定的資金資助。

3、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是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現代化而設立的。該項目一經審核通過,單個項目申請的財政補助資金額度不高於自籌資金額度。

4、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是為鼓勵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活動,規范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稅前扣除及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為激發市場活力,給企業「減負、松綁」,國務院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要求,對落實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和加強稅收優惠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包含國家「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國家「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重點專項、國家「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國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國家 「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國家「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試點專項和國家「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最高資助2億元。

6、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重點項目

工業轉型升級(中國製造2025)重點項目是國家政府為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而設定的一系列資助計劃。該項目主要支持製造業創新能力建設項目、通信產業鏈配套完善、信息產業核心技術能力提升等18個重點任務。項目審核通過之後,最高可獲得5000萬元的資助。

7、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是政府為引導、推動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科技進步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而制定的。該項目支持的類別是重點新產品和戰略性創新產品,項目審核通過之後,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的資助。

8、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中央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用於提高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審核通過後,最高資助500萬元。

9、國家星火計劃

項目重點支持先進成熟適用的新產品、技術、農藝等在大面積推廣應用前的技術示範項目和市場前景廣闊,能帶動農民創業,實現增收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10、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

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申報項目應服務文化發展需求,面向以科技創新為主體的全面創新,在文化裝備系統提升、文化大數據、「互聯網+文化」等領域,以技術集成創新、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為目標,圍繞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新業態進行項目培育與推廣。項目資助金額一般為20萬元左右。

三、政策+資金類

1、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項目是國家政府為扶持和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而制定的一項資助認定計劃。該項目主要支持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新能源及節能、資源與環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等八大高新技術領域。項目一經審核/認定成功,將會獲得相應的資金和政策資助。

2、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是政府為引導、推動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科技進步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而制定的。該項目支持的類別是重點新產品和戰略性創新產品,項目審核通過之後,最高可獲得500萬元的資助。

3、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優先支持國家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行業兩化融合標桿(示範)企業,獲國家或省部級質量獎的企業積極申報。審核通過後,將給與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⑼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有哪些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製造業覆蓋面很廣,為了確保用十年的時間,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必須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中國製造2025》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選擇10大優勢和戰略產業作為突破點,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際領先地位或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製造2025》提出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葯、生物技術葯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葯、抗體葯物、抗體偶聯葯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葯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葯及個性化治療葯物。

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列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⑽ 「中國製造2025」最權威解讀,看看哪些行業將受益

中國製造2025概念股票可以關注以下股票:
一、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藉助本土多種優勢將快速增長,看好掌握核心技術並能跨領域發展的系統集成企業,如機器人(300024)、博實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二、在國家和產業資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有望超預期,看好已掌握相關零部件核心技術的企業如匯川技術(300124)、新時達(002527)。三、可關注有估值優勢並且通過國內外合作或通過自身在工控領域的積累,計劃進入機器人(300024)領域的相關上市公司:銳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上海機電(600835)。

閱讀全文

與圖解中國製造2025有哪些扶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咖啡糖是什麼 瀏覽:264
中國哪個省古城最大 瀏覽:679
中國哪個縣最有機場 瀏覽:675
如何成為英國大學代理 瀏覽:775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6
滿洲里屬中國哪個省管轄 瀏覽:539
越南為什麼不分裂 瀏覽:611
印度如何轉錢到中國 瀏覽:648
伊朗男籃為什麼拒絕戴銀牌 瀏覽:898
義大利踏板車有哪些 瀏覽:336
哪裡有中國神獸 瀏覽:481
保定哪裡有義大利菜 瀏覽:32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有多少個 瀏覽:348
面臨機遇和挑戰中國怎麼辦 瀏覽:236
英國首相多少人 瀏覽:492
印尼使館多少人員 瀏覽:478
越南燒魚怎麼做 瀏覽:191
伊朗進口關稅多少 瀏覽:907
伊朗禁運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642
伊朗和卡達什麼關系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