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材中,中國黑、蒙古黑、豐鎮黑有什麼區別
石材中,中國黑、蒙古黑、豐鎮黑區別為:產地不同、顏色不同、用途不同。
一、產地不同
1、中國黑:中國黑產於河北平山、阜平、山西渾源一帶
2、蒙古黑:蒙古黑最早產於內蒙赤峰、遼寧建平,後來內蒙集寧等地的玄武岩也陸續開采
3、豐鎮黑:豐鎮黑產於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
二、顏色不同
1、中國黑:中國黑發烏,細密有色差過渡
三、用途不同
1、中國黑:中國黑用於黑室內外地面,牆面,大塊地鋪石,墓碑,工藝塊石,量具平台等
2、蒙古黑:蒙古黑用於石膏粉、一般性建築、基礎設施、廁所等
3、豐鎮黑:豐鎮黑用於高檔酒店、寫字樓、家庭等
⑵ 中國有幾個硯台之鄉
4個,甘肅臨洮、廣東端州、安徽歙州、河南洛陽。
硯台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
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史書將洮、端、歙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與洮、端、歙,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紅絲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
(2)輝綠岩中國產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硯台的使用保養注意事項:
1、平時儲水
硯也需要滋潤,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硯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養研。
2、使用換水
可別偷懶直接以養硯研水磨墨,也別以為用茶、糖水磨出來的墨會別有特色,這些東西和墨相混會使墨色大減,也不能發墨。熱水傷潤損墨,切記避免。
3、用後刷洗
硯石使用之後,必須將餘墨滌去,不可使之凝於硯上。不然殘墨干則結成渣塊,第一妨礙研磨,第二傷筆亳,且會損害硯面。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墨之利。
4、新墨輕磨
新墨稜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損傷硯面,使用時輕輕磨就可以了。
5、將墨取出
研墨之後,即須將墨取出,不要一直放著,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別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將墨在原處旋轉,待其松脫後再取出。
⑶ 輝綠岩(Diabase)
一、概述
輝綠岩是一種淺成的基性侵入岩,顏色一般呈暗綠或黑色,主要由輝石和基性斜長石組成,含少量橄欖石、黑雲母、石英、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等,輝綠結構,塊狀構造,多呈岩床、岩牆或火山頸產出,可與輝長岩共生,也可與玄武岩一起共生,或者成為中酸性岩體的暗色脈岩。輝綠岩礦床成因簡單,主要由岩漿作用形成,分布於地縫合線附近。
輝綠岩是鑄石、岩棉的原料,塊度大時可作飾面石材,還可用於製取耐酸鹼的防腐塗料,是近二、三十年來開發較多的礦種。
二、礦物岩石學特徵
輝綠岩的化學成分SiO2含量為45%~52%,Al2O3 13%~20%,Na2O+K2O含量在3.6%左右。詳見表2-31-1。
輝綠岩的物理性質:密度為2.6~3.10g/cm3,容重2.53~2.97g/cm3,體積密度為2.8~3.1g/cm3,孔隙率0.40%~6.38%,吸水率0.2%~1.0%,磨損率15.3%,平均抗壓強度200MPa,硬度中等,具有良好的拋光性能和裝飾性能。
表2-31-3 中國輝綠岩礦床查明資源儲量的分布情況
(據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2005)
⑷ 中國四大名硯是什麼產地
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廣東肇慶市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山西新絳縣和山東泗水的魯柘澄泥硯。
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洮河石、端石、歙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中國的許多地方都產石硯,山東青州的紅絲硯、紫金石硯和龜石硯,大汶口一帶的燕子石硯,即墨的田橫石硯和溫石硯,蓬萊的砣磯石硯,臨沂的薛南山石硯和徐公石硯,曲阜的尼山石硯,泗水的魯柘澄泥硯,河南濟源的天壇(盤古)硯。
安徽宿縣的樂石硯,江西修水的赭硯,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硯,合川的嘉嶺峽石硯,甘肅嘉峪關的嘉峪石硯,寧夏,青海的賀蘭石硯,浙江江山的西硯,湖南湘西的水沖硯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和紅絲硯便特具聲名。澄泥硯屬陶,其餘三硯皆為石硯。
(4)輝綠岩中國產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1、端硯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世稱端硯為「群硯之首」。其材料取於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又稱斧柯山)。不但具有「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之特點,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氣研墨,發墨不損筆毫」的長處。
自唐代問世以來,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並且與湖筆、徽墨、宣紙並稱為中國文房至寶。
二、澄泥硯
澄泥硯始於前漢,盛於唐宋,與後起之端硯、歙硯、洮硯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硯。
新安縣是澄泥硯原產地之一,隸屬於古虢州澄泥硯系列,制硯歷史悠久,據傳與漢代名將新安人楊朴築建「漢函谷關」同一時期,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澄泥硯最早產於山西絳州,其孕於漢,興於唐,盛於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躋身中國四大名硯台。自中唐起,歷代皆為貢品,在中國硯台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硃砂紅等顏色為珍品。文人墨客視為珍寶,多為題銘珍藏。它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製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
網路-四大名硯
⑸ 中國有哪些礦產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對礦產資源的大規模勘查,到1990年年底,中國已發現162個礦種,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48個。主要有:
① 能源礦產: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鈾、釷等。
② 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等。
③ 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銅、鉛、鋅、鋁、鎢、錫、鎳、鉍、鉬、鈷、汞、銻、金、銀、鉑等。
④ 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鈮、鉭、鋰、鈹、稀土族元素、鍺、鎵、銦、鎘、硒、磅等。
⑤ 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 硅石、菱鎂礦、耐火粘土、 螢石、鑄型用砂、高鋁礦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 硫鐵礦、 自然硫、磷、鉀鹽、鉀長石、明礬石、 硼、芒硝、天然鹼、 重晶石、鈉硝石等。
⑦ 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雲母、石棉、高嶺土、石墨、石膏、滑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磚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築用石材、大理石、鑄石用玄武岩、珍珠岩、 沸石、蛭石、 硅藻土、膨潤土、葉蠟石、剛玉、天然油石、玉石、瑪瑙、金鋼石、冰洲石、光學螢石、藍石棉、壓電水晶等。
⑧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把地下水、地熱等也列為礦產管理。
中國礦產資源的不斷發現及其地質分布規律中國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不同地質條件下作有規律的分布,如:雲南東川銅礦、個舊錫礦、湖南錫礦山的銻礦、貴州汞礦、華北地區的煤礦、東北地區的煤礦、新疆的煤礦、鞍山的鐵礦、江西的鎢礦、新疆阿爾泰的稀有金屬礦等。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期,根據已掌握的一些礦產的形成和分布特徵,相繼擴大或發現並勘探了一批新的礦產資源產地,如:長江中下游鐵、銅礦,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北京和冀東地區的鐵礦,白雲鄂博稀土及鐵礦,貴州六盤水地區的煤礦,東秦嶺、伏牛山地區的鉬礦,西南及中南地區的磷礦,祁連山地區的銅、鎳礦,新疆、陝、甘、寧地區的油田,松遼平原的大慶油田,渤海灣、河北、山東及江漢地區的油田等。70年代中期以來,又在遼寧復州灣發現了與山東魯南地區類似條件的原生金剛石,在膠東半島擴大了金礦的遠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區以銅為主的多種金屬成礦帶和西藏的鉻鐵礦遠景,在江西、江蘇、安徽發現了鹽礦,在山東、南京、吉林等地發現了石膏礦,在南海與東海相繼發現了工業油流等等。
⑹ 中國羅甸縣有哪些礦產資源
羅甸,礦產資源多元化,礦產種類多、分布廣。目前已發現的有四大類
30
多個品種。金屬礦主要有:金、銀、鐵、錫、錳、銻、鎂、鋁等
14
個品種。非金屬礦主要有:硅、水晶、貓眼、玉石、冰洲石、藍石棉、輝綠岩、大理石、煤等。其中床井二段硅儲量
80
萬噸,品位為
99.74
%,為全省硅礦品位之冠。水晶儲量
80
萬噸,冰洲石
4
萬噸,輝綠岩
5
億立方米
,故有「水晶之鄉」和「輝綠岩之都」的美稱。
⑺ 中國的四大名硯。和產地
中國四大名硯及其產地為:指甘肅洮州的洮河硯、廣東肇慶市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山西新絳縣的澄泥硯。
1、洮河硯因洮河而得名,簡稱洮硯,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石硯,在宋朝時已聞名全國,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及山西澄泥硯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洮河硯,以其細密晶瑩、清麗動人、石紋如絲,似浪滾雲涌等特點,為歷代皇家所珍藏,備受文人雅士青睞。
2、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名硯」之美譽。製造端硯,一般要經過採石。選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3、歙硯,全稱歙州硯,產於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歙硯。
4、澄泥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澄泥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
澄泥硯由於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因此澄泥硯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而且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的特點,因此前人多有贊譽。今日所見古澄泥硯極為稀少,上品更是難求。
中國的其他硯台:
除石硯以外,我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製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我國的墨硯除了使用價值以外還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漢代的硯,其側就刻有鳥獸圖案。隨時間的推移,雕刻工藝越來越精湛常是一個墨硯,就是一個絕妙的工藝品。以致有些硯台,專為觀賞而做。 從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硯和山東的魯柘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其中尤以端硯和歙硯為佳。
⑻ 中元古代侵入岩——牛嵐輝綠岩
1.地質特徵
轄域內牛嵐輝綠岩僅見於馬宋以南呈脈狀產出於傲徠山岩套杜家岔河岩體中,北北西向展布,其北部被一北東向構造切割,面積約0.026km2。出露長1km左右,寬25m。航片上線狀影像清楚,與圍岩杜家岔河岩體呈明顯的不協調切割關系,接觸面近於直立,傾角一般在70°~80°之間,邊部含有圍岩角礫狀捕虜體。
2.岩石學特徵
牛嵐輝綠岩新鮮面為墨綠色,風化面為灰綠色,輝綠結構,塊狀構造,張性節理發育。主要礦物成分:斜長石60%、普通輝石30%、普通角閃石5%~10%、磁鐵礦1%~5%。主要礦物粒徑為0.1~1.5mm,平均0.5mm。副礦物有磷灰石、鋯石等。
斜長石:自形—半自形板狀晶體,無色,可見環帶構造,粒徑0.05~1.2mm。
普通輝石:短柱狀—粒狀,具黃綠色—淺黃色多色性,兩組解理近正交。與角閃石、磁鐵礦一起充填斜長石間隙。粒徑0.1~0.5mm。
普通角閃石:長柱狀自形—半自形晶體,具黃綠色—淺黃色多色性,菱形解理發育,c∧Ng'=27°,粒徑0.3~0.8mm。
3.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
岩石化學成分及岩石化學參數見表1-4-3,SiO2含量48.48%~50.54%,屬基性岩類。與中國輝長岩平均值(黎彤,1962)相比,SiO2、Al2O3、MgO、CaO 稍偏高, TiO2、Fe2O3、FeO、MnO、Na2O、K2O、P2O5偏低。里特曼指數平均為0.72~2.27,屬鈣鹼性系列。分異指數DI=19.60~28.8,固結指數DI=29~42.19,說明岩漿分異程度不明顯。氧化度OX'=0.71~0.74,侵位深度較淺,是氧化環境形成的。
微量元素含量(表1-4-4)變化較大,與維氏(1962)基性岩相比,親石元素Sr、Zr、Ba、Nb、Rb含量明顯偏低,過渡性元素Co、Ti、V、Cr、Mn、Ni、Cu含量也偏低,其他元素含量與維氏值接近。Rb/Sr為0.64,Ba/Sr為1.43~3.65,具同熔型花崗岩特徵(劉英俊,1982)。
圖1-4-17 牛嵐岩體稀土配分曲線
稀土元素含量及有關參數見表1-4-5,稀土元素總量ΣREE=55.10×10-6~80.54×10-6,ΣLREE/ΣHREE=3.15~3.48,δEu=0.95~0.98,表明銪異常不明顯。屬王中剛(1986)劃分的第一類:是由基性岩漿分異形成的。輕稀土略富集,輕重稀土分餾不明顯。稀土曲線(圖1-4-17)略右傾,曲線光滑平直,無銪異常,斜率較小。
4.形成時代
岩牆產狀說明是在張裂環境下斷裂擴張機制就位的。是魯西地區重要的一期岩漿熱事件。也是魯西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中最後一次岩漿活動的產物。
牛嵐輝綠岩侵入古元古代侵入岩,區域上被新元古代土門群沉積岩所覆蓋,區域同位素年齡為1350~1800Ma。應為中元古代四堡期。
⑼ 關於輝綠岩的硬度和主要產地~
硬度在摩氏6.5以上,產地近幾年主要集中在廣西,介紹個輝綠岩礦業公司給你0773-7517517
⑽ 請問輝綠石的主要用途為何主要產地在哪閩南地區有產嗎
輝綠石科學的名稱為輝綠岩,成分相當於輝長岩的基性淺成岩。顯晶質,細-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輝綠結構或次輝綠結構。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輝石和基性長石(與輝長岩成分相當的淺成岩類)組成,含少量橄欖石、黑雲母、石英、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等。基性斜長石常蝕變為鈉長石、黝簾石、綠簾石和高嶺石;輝石常蝕變為綠泥石、角閃石和碳酸鹽類礦物。因綠泥石的顏色而整體常呈灰綠色。
輝綠岩跟輝長岩的成分差不多,但它形成得比較淺,不像輝長岩那樣深。根據含有的不同成分,有多種。如含石英多的叫作石英輝綠岩;含沸石、正長石等的,稱鹼性輝綠岩等。輝綠岩是上等建築材料。
按次要礦物的不同,可分為橄欖輝綠岩、石英輝綠岩等。可做建築石材或工藝石料,是鑄石原料。質地均勻、無裂紋者可做石材原料,細粒者尤佳。如貴州的「羅甸綠」、浙江臨海的「孔雀綠」、河南的「五龍青」、「菊花青」均屬此類礦。
廣西,貴州,浙江那裡應該是最多的。。。。閩南就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