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殲10戰機出口何時能實現零的突破
中國殲10戰機出口何時能實現零的突破?這個國家很有希望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3武器出口大國,陸海空三軍大量先進武器走向世界各處。但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我國在先進戰機領域,除了一個國外定製型號的JF-17(FC-1),目前出口記錄依然是0。再多的其他理由,已顯得越來越蒼白;究其原因,無非是可能暢銷的時候你不賣,等基本沒市場了你又推出了。比如,殲-10C現在前景很好,賣不?
JAS-39E原型機下線
隨著殲-20的正式服役,目前我國已跨入4代隱身戰機時代。由於隱身戰機對非隱身戰機巨大的綜合優勢,當務之急是把更多的資金、生產線、熟練工人投入到殲-20的生產中,而殲-10C幾年後的訂單勢必會逐漸減少。屆時,將是其外銷的好時機。但是,推銷要未雨綢繆,要提前,而泰方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越南幾年後可能購買SU-35戰機的情況下(越方習慣於在我方購買先進蘇式戰機約4年後也進行購買同樣型號)。
❷ 外貿梟龍優越的性能出口的市場有多大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國產梟龍戰機的外貿市場,並不是其性能決定的,准確的說,性能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但絕不是最重要的因此。而判斷梟龍的出口市場,絕不能用冷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戰機數量做為依據,那樣會坑死自己。
這就使得梟龍這種性能還不錯,性價比非常高的戰機,市場前景並不是很大。當然,整個世界的戰斗機市場也是一直在萎縮的。這還不算那些必須通過采購給別人交保護費的情況,所以啊……梟龍的前景也就那麼回事,不算巴基斯坦,200架的銷量還是能有的,但也不會太高。殲7那種情況,想都別想。
❸ 殲-31戰斗機什麼時候能出口到其他國家賺外匯
你想多了。目前還看不到這種可能。
關於FC31的命運問題,在2011年它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已經討論得很細了。無奈有些人根本沒有項目經驗,純靠意淫在支撐那一線可能。
國家出於防止成飛一家獨大的目的說不定會支持一下沈飛,但是前提是沈飛需要證明自己「能行」。FC31項目歸根結底就是沈飛用來證明自己能行的項目。基本目的還是吸引國家投資,出口只是一個噱頭。
且不說技術上到底能不能行吧,我倒是可以從項目本身的角度捋一捋。
首先,國際用戶其實是負擔不起一個全新的四代機項目的,從飛機的研製,生產線的建設到足以達到收支平衡的初始批量,這裡面的投資是一個天文數字。有些人說巴基斯坦只能買得起FC31,這就是完全沒有常識的。事實上越是沒有基礎的新項目越貴,巴基斯坦即使算上油霸的援助,買殲20也要節衣縮食;砸鍋賣鐵也只能買得起簡化版殲20;至於FC31,他們賣血賣腎都是買不起的。前幾年巴西經濟好的時候還可能撐得起,到了現在也是一樣買不起的。
所以,FC31必須先由中國空軍裝備,由中國政府墊付前面的一切投資,然後國際客戶再出單純那幾架飛機的錢。否則出口就是胡扯。無獨有偶,印度都已經被逼到這份上,買蘇57還是要求俄羅斯空軍先裝備的。
第二,FC31進入中國空軍(包括海軍)面臨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它太小了。中國海空軍的對手是F35,打不過一切都是空話。但是以我們的技術水平,雙發中型機要打贏F35是不可能的,再怎麼吹牛也要遵守物理定律。所以FC31必須放大,必須要能夠內置霹靂15一級的遠程空空彈和反艦彈,也就是說它的彈艙必須跟殲20一樣大,那麼這架飛機自然也就跟殲20差不多大。否則按照現在的設計用五六十公里射程的小中距跟F35的150公里射程的AIM120D對打,那跟送人頭有什麼區別?
第二個問題是它又不能放大。放大之後不僅直接跟殲20競爭,而且還要搶殲20的發動機。因為跟殲20差不多大的飛機自然也是用一樣的發動機。於是多一架FC31就要少一架殲20,空軍能忍?除非FC31打得過殲20,就像殲10就成功的搶走了殲11的發動機。
就目前來說,空軍肯定是不要它的,海軍還有一線可能,因為艦載機能夠容忍性能差一點,海軍出面也好搶發動機。但是以沈飛的實力,FC31要改進到能夠上艦的程度需要太漫長的時間,成飛分出一個小指頭都能讓殲20搶先上艦。偏偏國家又等不起這個時間。所以它在國內的未來依然混沌不明,國內裝備前景不明,出口自然就無從談起。
就目前巴基斯坦的四代機選型來說,很明顯是殲20的簡化版占優勢。
❹ 中國戰斗機出口哪些國家
殲7系列曾經是我國軍機出口的主打歌。累計出口(含軍援)1021架。其中殲7I型187架,(其中軍援朝鮮40架),殲7II型273架,殲7A型出口埃及20架,殲7M型出口約旦60架,殲7IIK型58架,殲7BS型出口斯里蘭卡4架,殲7D型32架,殲7M型出口美國1架,殲7II型出口埃及40架,美國15架,辛巴威15架,殲7IIH2型21架,殲7E2型63架,殲7EH型34架,殲7N出口伊朗30架,殲7IIN出口辛巴威8架,殲7P出口巴基斯坦112架,殲7PG出口巴基斯坦48架。
殲6系列:共575架。其中孟加拉國40架,伊朗 93 架,緬甸 24架 ,朝鮮144架,辛巴威 15架 ,巴基斯坦253架,美國6架
殲5系列:共223架。其中殲5甲型124架,殲教5出口17架、軍事援助82架,11個國家使用 殲8系列:目前沒有正式出口。奈及利亞提出購買一個中隊(12-18架)J-8IIM的意向。正在進行談判。
FC-1:巴基斯坦150架,可能增購50-100架
殲10:巴基斯坦定購32-40架,正在談判。並參加泰國戰斗機招標。緬甸、委內瑞拉已經遞交了采購意向書。
K8系列:共161架,其中巴基斯坦30架。中方與埃及合作生產80架K8E(K8改型)飛機,並由我方提供軟硬體為對方建立飛機研究發展中心的合同。合同總金額3.45億美元,這是我國航空工業就單機型一次出口數量最多、金額最大的合同。
強5系列:共310架。其中孟加拉 A5-A 型 20 架, A5-C 型 20 架。緬甸A-5C Fantan/ 殲擊機 12 架。緬甸 A-5M 殲擊機 12 架。巴基斯坦 A-5攻擊機 98 架。 強5對地攻擊機 148 架。
❺ 看看當年的出口量,至今沒有被超越,為何說殲6是航空史上的奇跡
中國航空工業,在過去長期落後於西方國家,特別是在航空裝備的出口上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就算到了近20年時間里,中國空軍可以說幾乎沒有賣出去一架第三代戰斗機,殲10CE向國際市場開放這么多年,參與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航展不下10次,卻沒有迎來一架訂單,就連巴基斯坦此前兩次傳出將會購買殲10戰斗機的消息,也被事實證明是子虛烏有。沈飛搞的FC31「鶻鷹」隱身戰斗機,一開始被定為出口型的第五代戰斗機,也因為找不到市場而停滯多年,未來是否能轉正依然是未知數。
而殲6戰機的這個出口成績,未來要想被打破絕非易事。此後,我國曾推出的殲8IIM戰機至今一架都沒賣出去,殲10CE開放這么多年也沒有賣出去。只有中巴聯合研製的JF17「梟龍」戰機實現了出口,但這款戰機並未裝備中國空軍,並不屬於我國空軍裝備的主戰機型。所以,未來我國要想打破自主研製的主力戰機出口「零」的局面,必須要在技術上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並開創新的道路。
從出口成績、裝備數量、服役時間和空戰成績來看,殲6戰機都絕對算得上哪個時代非常優秀的戰斗機。但殲6戰機的前身終究是米格19,它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研製的戰斗機,但它的優秀表現多多少少都帶著米格19的光環。
❻ 當年殲7一口氣賣出500架,如今國產戰機更先進,為啥出口卻更難呢
目前我國正在主推的出口戰機是殲10CE,但網路上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各種小道消息但最終全部都是假消息;另一款則是中巴合作的JF-17梟龍戰機,目前這款戰機藉助巴鐵的宣傳少量的進行了出口。然後兩款性能和性價比都不錯的戰機為何在國際市場卻賣不出去呢?而當年我國殲7戰機戰機性能並不是很好,但卻可以一口氣大賣500架,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具體說說!其實,目前我國的教練機在國際上倒是搞得風生水起。我國的K8型教練機的國際佔有率達到了70%,裝備了十多個國家其中埃及還建立了生產線。而山鷹、獵鷹這些先進高級教練機也正在走向國際市場,目前蘇丹和尚比亞分別采購了山鷹和獵鷹。因此面對國際戰斗機市場完全不必悲觀,總有一天中國戰鷹會走出去的,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實還是「如何去面對美國的恐嚇」,就像今天的俄羅斯出口任何武器,美國都要用各種手段去恐嚇購買國,未來我國戰機出口恐怕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❼ 中國出口型軍用無人機占海外市場總份額的80%以上,為何不擔心技術泄露
根據航空分析咨詢公司Teal Group在201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大疆、零度智控、億航智能等企業生產的商用無人機占據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
中國的軍用無人機這幾年發展迅猛,技術和規模已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翼龍、彩虹系列無人機是目前國際軍火市場上相當炙手可熱的產品,在中東各熱點區域、亞阿沖突中表現優異,沙特用翼龍無人機來對付神出鬼沒的胡塞武裝,收效良好,伊拉克用彩虹系列無人機對IS武裝前後進行了幾百次空中打擊,成功率近100%,在亞阿沖突中,亞美尼亞的軍隊在亞塞拜然無人機無所不在的攻擊下,傷亡相當慘重。
❽ 明明將殲轟-7出口後能得到一大筆利潤,為何我國就是不賣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產業發展都不均衡,他們雖然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經濟水平也很高,但是唯一的缺陷就是他們沒法自己研製武器,尤其是那些技術難度比較高的武器,例如戰機、先進火炮以及航母等。於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區域威懾力,這些國家就會選擇從那些強國手裡購買武器。
強國自然是非常歡迎的,因為這可是賺錢的好時機,不過他們也不是什麼武器都會答應賣的,如果這款武器戰略意義太高的話,考慮到地區的平衡與安穩,他們都會拒絕售賣。比如說你知道我國的殲轟-7「飛豹」為什麼不賣嗎?明明將其出口後我國能得到一大筆利潤,但是我國主要就是不願看到局部地區軍力失衡的局面才一直拒絕將其售賣給他國。
❾ 我國自行研發的殲31戰機厲害嗎到底有多厲害
殲31戰機是我國自行研發的第2款5代機,論起綜合作戰能力要遜色於目前我國已經列裝的殲20戰機。
例如,殲20戰機最大速度可達2.5馬赫,但是殲31戰機的最大速度只有2馬赫左右;
殲20戰機作戰距離可以達到2000公里左右,殲31戰機最大作戰距離估計也就1000公里;
(T-50)
估計美國人不會賣給巴基斯坦F-35,所以最終很可能會引進我國生產的第5代戰機,也許就是殲31。
在未來,如果殲31戰機在空戰中取得優異的成果,必然會在國際市場打開銷路,每年賣個上百架,每架賣個六七千萬美元,那可就是六七十億美元的銷售額。
而且,要保證五代機的戰鬥力需要精心的維護和保養,例如美國的F-35戰斗機在未來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采購成本只有6000億美元,但是後期的維護、保養將會達到1.1萬美元,後期的服務遠比戰機的本身售價要高得多,這又是一筆可觀的利潤。
所以,一旦我國的5代機打入國際市場,會大大增加我國軍火銷售的利潤!
❿ 我國有大量的武器外貿訂單,為何卻沒有多少戰機訂單
中國對其他國家出售的武器裝備主要是無人機、教練機、裝甲車、輕型武器和各型火炮等,但是坦克、戰機和防空導彈的出口量就比較少了,像梟龍戰機、VT-4坦克和FD-2000防空導彈等我國自主研發的裝備,雖然賣出去了但是數量卻很少。現在,國產「紅箭-12」輕型反坦克導彈首次獲得來自海外的訂單、VT-4主戰坦克和ST-1輪式突擊炮正式生產完畢交付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買了我們的VT-4主戰坦克,柬埔寨下了FTC-2000G多用途戰機的訂單,可以說是訂單不斷。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武器裝備在其他國家那裡非常受歡迎,但是戰機這一類空軍武器的外貿市場卻十分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