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年齡劃分標准新規定
最新標准:未成年人:0至17歲;
青年人:18歲至65歲;
中年人:66歲至79歲;
老年人:80歲至99歲以上。
⑵ 中國人年齡計算虛歲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一個即將邁入20歲或者30歲的年齡坎兒的年輕人,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爸媽提醒ta:你今年已經二十多或者三十多了……對,他們算的是虛歲。
這對於賴著不想成年人的你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迎面一拳窩心一腳附贈兜頭一瓢冷水,並產生了下圖這種感覺↓
△主張「古人周歲計年」的錢大昕同志
據《左傳》記載,「絳縣」那個地方的老人都搞不清今年是哪年。襄公三十年,絳縣人「不知紀年」,只知自己「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師曠推算出他生於「魯叔仲惠伯會郄成子於承匡之歲」,即文公十一年(前616),時年73歲。因為計算起點是出生月和日,所以這個計算應該算是周年計算,支持了錢大V的周歲計年說法。
但仔細推敲,又感覺哪裡不對了。絳縣老人的出生日期比較特殊,他的生日「正月甲子朔」即夏正的歲首。這樣,周歲、虛歲的增年節點在同一天;但在計齡上,周歲因為不算出生的這一年,就比虛歲少一年。到魯襄公三十年(前543)二月,表面上已經過了歲首和絳縣老人的生日;但當時行周正,三十年二月即夏正的二十九年十二月,實際上距歲首和絳縣老人的生日還差幾天。所以按照周歲算,絳縣老人只有72歲;師曠說的73正是虛歲,即加上出生那一年的演算法。這樣,這個例子只能證明古人其實還是以虛歲來計算自己年齡的。
事實究竟如何,答案在風中飄,就無法追究了。
最後才是本文的重點:虛歲作為一種連發明虛歲的古人都搞不清的東西,你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它對你的心理壓迫,擁抱年輕的周歲,享受門檻之前的最後時光。
⑶ 中國最新年齡劃分標准2020
未成年人:0至17歲;青年人:18歲至65歲;中年人:66歲至79歲;老年人:80歲至99歲以上。
通常按年齡大致分成:嬰兒(出生~1歲)、幼兒(1~4歲)、兒童(5~11)、少年(12~18)、青年(19~35)、中年(36~59)、老年(60~)。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段劃分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5個年齡段,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3)中國如何規定年齡增長擴展閱讀:
根據發展心理學劃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2歲幼兒期2-3歲學齡前期3—6、7歲學齡初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老年50歲以後。
國際上通常按0~14歲,15~64歲,65歲以上對人口總體做不等距分組,分別稱為少年人口,壯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總數為基數計算少年人口系數,壯年人口系數和老年人口系數,還以壯年人口數為基礎計算撫養系數,即撫養系數=(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壯年人口,國際上還把15~24歲年齡段的人口稱為青年人口。
⑷ 2021年中國標准年齡段劃分
法律分析:年齡段劃分(2021年齡劃分新標准)
1.童年:<5周歲(幼兒撫育期)
2.幼年:5-9周歲(少兒啟蒙期)
3.少年:10-19周歲(體力、智力、精力發育期)
4.青年:20-34周歲(體力、智力、精力增長期)
5.壯年:35-49周歲(體力、智力、精力充沛期)
6.中年:50-64周歲(體力、智力、精力穩定期)
7.老年:65-79周歲(體力、智力、精力疲憊期)
8.福年:80-94周歲(體力、智力、精力衰減期)
9.壽年:>=95周歲(體力、智力、精力衰弱期)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關於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一、 31. 議案提出,志願服務事業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發展,志願服務社會參與面從大學生等青年群體逐步擴大到中老年等各個年齡段,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全國性志願服務法律的缺位,已成為制約我國志願服務活動發展的瓶頸。有必要制定一部志願服務法。
⑸ 2020中國年齡劃分新標准
1、通常按年齡大致分成:嬰兒(出生~1歲)、幼兒(1~4歲)、兒童(5~11)、少年(12~18)、青年(19~35)、中年(36~59)、老年(60~)。
2、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段劃分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5個年齡段,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3、根據發展心理學劃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2歲幼兒期2-3歲學齡前期3—6、7歲學齡初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老年50歲以後。
4、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
⑹ 中國新婚姻法的年齡是如何規定的
在我國古代提倡早婚早育,對於達到年齡而不結婚的是會受到雙倍賦稅的懲罰的。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使人口的增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國提成晚婚晚育,對結婚的年齡也加以限制,具體來說,中國新婚姻法的年齡是如何規定的?
一、結婚年齡確定的依據:
法定婚齡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即人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成熟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即政治、經濟及人口發展情況.我國195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這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的覺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適應。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一方面考慮適當提高法定婚齡有利於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習,以及計劃生育工作;同時也注意到法定婚齡過高,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要求,也脫離群眾、脫離農村實際。因此規定"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二、結婚年齡國家規定是多大:
大多數國家的合法結婚年齡大多在18歲或16歲。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認為,合法結婚年齡不應低於15歲。但因宗教、民族、種族、地區、生育政策等因素,尤其在穆斯林國家,法定結婚年齡普遍低。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法定結婚年齡最大的國家,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三、結婚年齡2017年最新規定:
新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沒有改變,仍維持198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即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的:「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結婚的最低年齡。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到這個年齡就不能結婚,只有達到或高於這個年齡才能結婚,至於結婚的最高年齡,則無限制。婚姻關系的性質和特點,要求男女當事人必須達到適婚年齡,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具備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條件,才能在處理婚事時做出判斷,才能在婚後承擔對家庭、子女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婚姻法確定的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既考慮了男女青年的身心發育,又考慮了國家控制人口,城鄉群眾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女方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對於不滿足年齡限制的,不得領取結婚證,不得向單位請婚假以及不享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制定此項規定的目的,既考慮到了人口的增長,也是從有利於男女身心發育的角度進行思量的。
延伸閱讀:
辦結婚證時間是多久
結婚證撕了怎麼辦,可以補辦嗎
2017年法定結婚年齡是多少歲?
⑺ 中國對於青年年齡的界限,是幾歲到幾歲,權威點的是多少
44歲以下為青年人。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新的年齡分段: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1994年以前國際對人口問題通過劃分標準是三個年齡段:零至14歲為少兒;15歲至64歲為勞動力人口;64歲(中國60歲)以上為老年人。
(7)中國如何規定年齡增長擴展閱讀:
1、一般來說,古人這樣劃分時間:童年是12歲以下,12歲以上稱為少年總角時代.20歲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認為18以後為青年.30而立,就進入了中年,40不惑,稱為壯年.50而知天命,當然算老年了.還有60花甲,70古稀.80,90歲耄耋之年100歲頤之年。
2、根據發展心理學劃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2歲;幼兒期2-3歲;學齡前期3—6、7歲;學齡初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老年50歲以後。
⑻ 中國新的民法典對每一個公民的年齡是如何規定的
中國新的民法典對公民的年齡的規定還是和以往是一樣的。只有一個新的改變,就是父母親在離婚時應該徵求年滿8歲孩子的意見。
⑼ 具體的年齡階段怎麼劃分
劃分如下: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的劃分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5個年齡段,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年人。
根據發展心理學劃分:乳兒期0-1歲嬰兒期1-2歲幼兒期2-3歲學齡前期3—6、7歲學齡初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30歲中年期30—50歲老年50歲以後。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
拓展資料:
中國的年齡分段:
1、童年。 0歲—6歲(周歲,下同) (1)嬰兒期0-3周月;(2)小兒期4周月—2、5歲; (3)幼兒期2、5歲後—6歲;
聯合國大會將「青年」定義為年齡介於15歲與24歲之間(含15歲和24歲)的那些人。聯合國「國際青年年」活動曾於1985年在全球開展,該定義就是專門為「國際青年年」活動所下的。聯合國公布的所有有關青年的統計數字,例如聯合國系統出版的關於人口統計、教育、就業和醫療衛生的年度統計年鑒,均依據以上定義。
人生的各種年齡劃分及稱謂
一、人生分九段,中國古代的年齡劃分
古代根據男子成長過程的生理特點,以十年為單元,將人生大致分為九個階段。分別是「幼」、「弱」、「壯」、「強」、「艾」、「耆」、「老」、「耄」、「期」,說來相當有趣。
始於戰國,成書於秦漢的《禮記·禮上第一》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大意是說:男子十歲稱幼,開始入學讀書。二十歲稱弱,舉冠禮後,就是成年了。三十歲稱壯,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了。四十歲稱強,即可踏入社會工作了。五十歲稱艾,能入仕做官。六十歲稱耆,可發號施令,指揮別人。七十歲稱老,此時年歲已高,應把經驗傳給世人,將家業交付子孫管理了。八十歲、九十歲稱耄……百歲稱期,到了這個年齡,就該有人侍奉,頤養天年了。古人之所以如此劃分,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果。盡管這些觀點,某些地方有點主觀、片面,但總的來說,是符合人生規律的。
古人提倡十歲入學,今天我們規定七歲入學,盡管相差三年,但在經濟落後,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應該是符合現實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結婚,晚婚晚育,有異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壽命延至七、八十歲以上。民間流傳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當年(即壯年),六十七十滿街轉,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謠,這和「四十稱強、五十稱艾、六十稱耆、七十稱老」的提法,如出一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祖先,對人生年齡的分段,分明是極為科學和合理實用的。
二、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齡劃分法
45歲以下為青年,
45-59歲為中年,
60-74為年輕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歲為老年,
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⑽ 中國公民的年齡計算政府有何明文規定
國家法定年齡的計算標準是按周歲計算,周歲的計算方法是生日的第二年當天的次日算一周年。
相關的法律規定有:
1、法定結婚年齡:《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2、法定退休年齡:《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規定,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滿10年的。
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