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津卷「中國面孔」,在你心裡什麼人才能稱上中國面孔
我覺得在這次疫情期間,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一邊,勇敢沖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才能稱得上是中國面孔。
⑵ 在好萊塢的影片中,你都發現過哪些「中國面孔」
好萊塢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矚目的電影生產地,連最享譽世界的奧斯卡金像獎也是在好萊塢舉行的。所以說,在一些觀眾以及一部分的演員看來,如果能出演好萊塢的影片就是對演員演技的肯定。而中國的演員也曾經出演過好萊塢的影片,他們在好萊塢的影片中,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受到了大眾的肯定以及喜愛。關於在好萊塢的影片中,你都發現過哪些“中國面孔”?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鞏俐
鞏俐曾出演過《藝伎回憶錄》以及少年漢尼拔》等影片,鞏俐可以算得上是國內外最受喜愛的中國演員, 不僅是她那與眾人不同的氣質,還因為她的演技真的十分出眾。有很多人都說,鞏俐就是“女皇”的代名詞,因為她真的會給人一種霸氣側漏的氣場,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讓人忽視她的存在,再加上她精湛的演技,就讓她變得更受歡迎。
關於在好萊塢的影片中,你都發現過哪些“中國面孔”?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⑶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
2020高考作文熱點速遞 鏈接: https://pan..com/s/19eSVoxZdxOLenrv53maWlA
⑷ 中國面孔是什麼
什麼是中國面孔?對中國面孔的思考和感悟。這是今年天津高考作文題,也是我最喜歡的作文題,縱觀所有作文題我也是選了這一個來寫寫。首先我要申明我這個不是高考作文,因為我已經畢業很多年了,無法作為一個高中生的角度去感受社會更無法用他們的視角去作答高考作文。我以我一個年過而立的人來說說我自己對中國面孔的理解。
什麼是中國面孔?我覺得今年對於我們每個地球上的人來說,都經歷了一場非常嚴酷的病毒: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措手不及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不知所措更沒有絲毫的懈怠,我們眾志成城用了短短的半年不到的時間就把疫情控制的非常的好了。真正的把聯防聯控和可防可控做到了實處也不是一句口號。在這期間有非常有名勞苦功高的80多歲高齡的鍾南山院士,他充滿正能量的面孔帶給我們的永遠是積極向上的信號。當中國疫情得到緩和的時候,他又毅然的去支援西方一些疫情更為嚴重的國家,他帶去的不僅僅是中國對疫情控制的經驗,帶去的更是中國人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帶去的更有中國人民不服輸不低頭不怕困難的中國面孔。這一次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各個崗位的醫務工作者們,他們穿著厚厚的工作服一穿就是一整天,行動不便說話不便甚至是吃喝更不方便的情況下,他們沒有怨言。他們在前線救治病人,舍小家為大家這樣的中國面孔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他們的面孔看起來不是很清晰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能夠透過電視機屏幕深深的觸達我們每個人的心。他們都是好樣的,讓我們牢記這一張張中國面孔。再看國外許多國家都受到了中國人的幫助,捷克義大利伊朗韓國甚至是整個歐盟都得到過中國的幫助。其中最為感人的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含淚感謝中國:歐洲團結什麼的是不存在的,唯一幫助我們的是中國。看這就是中國面孔,中國把自己於世人為善的面孔帶到了國際上,中國人把自己樂於奉獻的大公無私的面孔帶給了世界。病毒沒有國界,那麼同樣的,救援也沒有國界,這就是2020中國面孔給世界的最完美的詮釋。
當然了中國面孔還有離我們更近更平凡的面孔,就像題中描述的快遞小哥傳遞溫暖的雙手。網上許多小視頻中都曝光了很多快遞員在馬路上處理一些沒人管的事情:路標不明原因的倒了,道路圍欄被大雨沖倒了,地面的地溝蓋子沒蓋上,等等這樣的事情。他們很多人看到了覺得危險,自發的也沒有任何怨言的給解決了,這就是更加貼近我們生活的中國面孔。或許你看到的都是飛馳的甚至是逆向行車的快遞小哥,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見過這些默默無聞做著好事的快遞小哥,雖然很少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做好事的人心寒,我們的外賣等一時半會吃沒事,或許他們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不要給差評更不要去投訴,因為說不定他就是那個你沒有見到的善良的中國面孔?
⑸ 「我的祖國」徵文素材
站在這里,我首先想請問你們一個問題:在你們心中,什麼最偉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兩個字——祖國。如果你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會自信地告訴你,我是從大家的行動中看出來的。
1999年的3月,美國竟轟炸了我們祖國駐南斯拉夫的大使館,我們義憤填膺,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我們的體育健兒獲得了28枚金牌,我們歡呼,我們雀躍,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2001年的7月13日,我們的祖國申奧成功,我們激動,我們流淚,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而就在前不久,剛剛在韓國釜山結束的亞運會上,我們祖國的體育健兒們勇奪150枚金牌,我們燃燒,我們沸騰,這也是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
近百年來,那許許多多大有成就的中華兒女,哪一個不是用「祖國在我心中」來鞭策自己繼續努力奮斗。周恩來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人民敬仰的一代偉人,不就因為他從小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鞭策自己;現代科學家童第周從一個後進生變成了轟動西方科學界的中國留學生,這股動力不就來自他的堅定信念——「外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也能辦到」;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不畏艱辛遠涉重洋回到祖國,為祖國奉獻了一生,因為他一直以來不變的崇高信仰是他歸國時感人肺腑的「祖國啊,我回來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歷史的長河,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少年英雄。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興旺和強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奮斗與拚搏;有的為了實現自己崇高的理想,捨生忘死,直到獻出自己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這怎不令人肅然起敬,引為學習的楷模呢?!
他們中間有抗日民族英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的刺刀,寧死不屈,最後壯烈犧牲,他那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浩然的民族正氣,永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有黨的好女兒劉胡蘭,面對凶惡的敵人,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從容地躺在敵人的鍘刀下,英雄就義,她那偉大的革命精神鼓舞著千百萬人英勇奮斗;有模範少先隊員劉文學,為了保衛集體財產不受侵害,與壞人展開了頑強的搏鬥,最終英勇獻身。有當代少年英雄賴寧,為了挽救山林,保護地面衛星電視接收站,與熊熊烈火英勇奮戰,直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為了保護國家財產不受侵害而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還有無數個英雄少年的事跡,永遠鼓舞著我們少先隊員奮發向上。
作為新一代的中國少先隊員,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我們跨越世紀、是建設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應當學習他們「愛祖國、愛集體、愛人民」的偉大精神,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頌揚少年英雄的崇高理想。也許在和平繁榮的今天,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從小做一個胸懷大志,品學兼優的少先隊員,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愛祖國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
祖國啊,我是在圓明園里認識了你的屈辱和悲憤;我是在長城嶺上,認識了你的雄偉和磅礴;我是在大漠荒原,認識了你的廣大和遼闊;我是在絲綢大道上,認識了你的悠久和淵博。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沒有深深地烙下華夏後代的足印,哪一寸不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長江、黃河是我們沸騰的血液;千萬座聳入雲的山脈,是我們不屈的盤骨;無際的肥田沃土是我們開闊的胸膛;無邊的森林草地是我們烏黑的頭發;祖國的每個部分,都嵌在了我們的身上,更深深地嵌在我們的心上。
我們是祖國的驕子,是新時代的寵兒。風華正茂的一代啊,怎樣用鋼筋鐵骨支撐起共和國的大廈,怎樣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朋友們,祖國在我們心中,我們就應該為之而付諸努力。努力學習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嶄新的年代裡屹立於世界之林!
還有一篇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龍的傳人》
中國,屹立與世界之林,從全盛到衰再到盛,其中飽含淚與血的故事。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已越發強盛,猶如一條巨龍飛向天空,向世界宣布:中國!要以強盛的國力征服世界。
可是,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在一個落後的山村裡,雖然戴著「貧窮」的帽子,可裡面的三四星級的酒店卻比比皆是。一個來視察的領導說:「這哪裡是貧窮村,簡直是天堂。這里的負責人還跟上面匯報說:這里很落後,希望上面能撥款來救濟。」
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官風不正已經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中國人還有個毛病:嗜酒!前陣子聽到網友評論中國男足,說:中國的男足球技不怎麼樣,卻聽說個個都是「千杯不醉」哎~醉漢豈能踢球。所以不少悲觀者說:「中國這頭雄獅醒了,不久又醉了。」
為雪恥辱,劉翔沖出了12秒88。神舟五、六號相繼起飛。
傳人,作為龍的餓傳人,應該立志為中華而崛起讀書,以自己過硬的本領,為祖國建設貢獻一番力。
仔細想想,中國竟沒有一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我們何時能聽到外國人翹起大拇指,贊美道:CHINESE GOOD!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朋友,為了背上的承諾,互相勉勵。認真讀書!
中國比不上俄羅斯那麼大,也比不上美國、日本那麼富裕、那樣發達,但是中國也不是那麼的不起眼,外國有自己的價值,中國也有自己的價值,中國比國外的歷史要悠久,它有著別人想像不到的歷史故事,有著他們想像不到的中國人。這一切都是使得我們自豪的,我們國家雖然人窮,但志不窮。
中國的國土,有著很高的價值,中國是用我們中國人的性命換來的,在這樣的國土裡,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這片土地而犧牲,當年的中國不像現在這么和平、這么發達,在8我們這片土地下,有著別人想像不到的財富,這都是我們祖國的寶藏,但是一切的一切,並不是那麼的成功,國外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略我國,他們的殘暴,是我們從未想過的,但中國人有著寧死不屈的精神,從未向他們低過頭,我們的精神保衛了這片土地、保護了我們的同胞、保護了我們民族的尊嚴。
我愛我的祖國,它有著自己的光彩,有著和外國不同的精神,這里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我要是畫家,我就用五顏六色的畫筆,描繪出我們的祖國,但是我什麼都不是,我只是一個學生,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我只能用簡單的語言來描寫。
我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我沒有見過大世面,但是在我心中,我想已經看完了整個中國,因為我覺得中國和我想像中的一樣美好,我生活在這個國家中,我就應該想到它的美麗和價值,過去艱苦的日子現在看來基本上已經改變了,這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中國人也並不是比外國人差,就拿幾個例子來看,在外國人看來中國人是很笨的,但我們卻打破了這樣的記錄,證明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笨,這一切都是很難得的。我也相信我們中國人的志氣,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中國人一定能徹底地站起來的,我們一定能打破外國人的記錄的。我們一定不會比他們差的,我們的祖國也不會倒下的,我們的祖國永遠是最堅強、最好的國家。我相信我們有那麼大的能耐,只要我們相信,理想有多大,我們就能走多遠,就不會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的,我們只有更堅強,才能打敗更堅強的,只要我們相信堅持下去,我們就能成功,也不要因為自身的挫折,就放棄祖國,放棄我們的理想。
我愛我的祖國,在這兒,我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有價值包括我在內,我以前覺得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覺得生命不好,可是現在,我看到的生命卻是另一個生命,祖國里的一切我都不認為是無價值的,我看到祖國的一草一木,都是美麗的,包括我眼前的每一座山,我都覺得它們是有價值的,一切都值得留戀。
祖國是我們的父母,在這里,不知有多少兒女在成長,我們生在這里,死在這里,它培養了我們,我們都愛我們的祖國。
我就愛我的祖國,我愛祖國的一切,我永遠為祖國奉獻
⑹ 中國面孔開頭怎麼寫
《中國面孔》是一檔基於史學、美學、人類學、解剖學基礎上的趣味綜藝脫口秀節目。由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源頭的山東衛視,結合自身特點推出的創意節目。一張中國臉,一部大網路,每周四21:20,主持人李詠邀您賞臉。
⑺ 有沒有關於中國十大傑出人物的素材
有!!1、特別獎 地球之巔的勇者:青藏鐵路建設者
青藏鐵路已創下許多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世界上穿越凍土裡程最長的鐵路;擁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橋……它的誕生,結束了世界屋脊沒有火車的歷史。特別獎的獎杯,將乘坐青藏鐵路通車後首列抵達拉薩的火車,送到建設者手中。
2005年"感動中國"頒獎辭——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鋼鐵,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2、飛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
「沒有哪一年會讓這么多的中國人那麼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們好像看到了兩雙黑眼睛。那黑眼睛裡帶著自豪、帶著笑意,好像在和我們對視,我們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牽連著我們的是什麼」。
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完成了5天5夜115小時的太空之旅,國人為之矚目。
2005年"感動中國"頒獎辭——誰,能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著他們的節奏跳動五天五夜?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的飛躍?他們出征蒼穹,劃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巡天遙看,他們是中國航天的黃金一代!
●推選委員塗光晉:當人民羨慕他們入選「神六」的難得機遇,遨遊天空的神奇經歷時,很少有人了解他們曾經經歷的痛苦和危險,他們的成功更多的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3、無聲世界創造美麗:邰麗華
2005年的春節晚會,一下子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邰麗華,以及她領銜主演的舞蹈《千手觀音》。
在無聲的世界裡,邰麗華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給人們帶來純凈至美的藝術享受。推選委員會評價道:邰麗華的美麗來源於心靈和品質,這美感因克服殘疾頑強地表現出來更顯燦爛,她的美麗,體現著追求光明、戰勝困難的人類精神。
2005年"感動中國"頒獎辭——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也許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你這樸素女子,為我們呈現華麗的奇跡!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你在我們眼中是最美。
●獲獎者感言(邰麗華):我們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曾經幫助我們和關心我們的社會各界的朋友和殘疾朋友們。
●推選委員濮存昕:邰麗華的美麗來源於心靈和品質,這美感因克服殘疾頑強地表現出來更顯燦爛。
4、15年鑄成倚天劍:黃伯雲
他花了15年,終於磨成了一柄倚天長劍——高性能炭/炭復合材料製成的大型民用飛機剎車片,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後第4個擁有航空制動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去年他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6年空缺的歷史。
有件事讓黃伯雲至今感到屈辱:當時跟一個航空大國同時起步研究航空制動材料時,他們說自己的技術很先進了,你花幾百萬美金來買我們的技術。但黃伯雲沒料想到的是,對方提供的試驗樣品竟是廢料。
歷經15年的坎坷,黃伯雲和他的課題組終於收獲了成功。就在中國科學家歡慶勝利之時,人們發現,當年賣廢料的那個國家,在航空剎車片技術方面仍未實現突破。
2005年"感動中國"頒獎辭——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著溫潤如玉的性格,淵博寬厚,抱定赤子之心;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他是個值得尊敬的長者,艱難困苦,玉汝以成,三萬里回國路,二十年礪劍心,大哉黃伯雲!
●推選委員杜玉波:他站在了國際科技前沿,也站在了報效祖國的精神制高點。
5、照亮苗鄉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後一個到達頒獎典禮現場的獲獎者。從位於貴州東南部月亮山區的苗族村寨大塘村出發,坐了40多分鍾的拖拉機到達從江縣縣城,又坐中巴到貴陽,總共用了9個小時,然後才坐飛機抵達北京。
5年前來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當地建起了第一個衛生室。但原來想靠行醫養活全家的她很快發現,現實情況完全不像她設想的那樣,很多來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醫葯費。幾年下來,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賬條。由於長期入不敷出,難以支撐,2004年初李春燕夫婦准備外出打工。就在他們要走的頭一天晚上,許多村民靠賣米、賣雞蛋湊了100多塊錢還給李春燕。看著一張張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聽著「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麼辦」的話語,李春燕又決定留了下來。
2005年"感動中國"頒獎辭——她是大山裡最後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壠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不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
⑻ 素材是什麼意思
素材指的是作者從現實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經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這些材料並不能都寫入文章之中。但是,這種生活「素材」,如果經過作者的集中、提煉、加工和改造,並寫入作品之後,即成為「題材」了。
記者在采訪中獲得的原始材料,是記者提煉新聞事實、新聞題材、報道主題和寫作新聞報道的基礎。新聞素材來源不一,而且往往零散雜錯、真偽莫辨,一般只是接觸到事物的局部細節或表象。
只有經過認真的核實、鑒別、整理和提煉加工,才能成為真實、完整、典型、生動的新聞事實,成為新聞報道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揭示事物本質的具有高度可信性和雄辯說服力的材料。
其他素材:
意境素材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的裝飾素材,一般會以圖片、頭像等方式呈現出來,可以給博客、空間等區域增加一個活性的點綴,有著很高的欣賞意義。數學素材
小說素材小說家從現實生活中積累和攝取的,尚未經過整理、集中、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任何小說的創作,都有一個積累和發現素材的過程,它是形成小說題材的基礎。素材獲取的豐富和真實程度,是決定小說能否進入成功創作的關鍵環節。
⑼ 高一必修二語文11課正反對比論證是什麼
7月7日,全國高考拉開序幕,首科語文試題引起熱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權威解析。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准,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斗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全國Ⅲ卷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2.關注人類未來,拓展國際視野
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發出中國聲音。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3.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精神標識,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讓學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個人品德修養的提高。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包含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普通民眾的奉獻精神,可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民族發憤圖強、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論述類文本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
此外,為全面落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要求,試題命制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理念,將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有機融入試卷。例如古代詩歌閱讀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陸龜蒙、陸游、韓駒的詩,文學類閱讀中海明威、沈從文、劉慶邦、葛亮、於堅、梁衡的小說和散文,語言文字運用中篆刻藝術、濰坊風箏等語料,都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運動等素材,傳達著「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體育意識。蔣子龍《記憶里的光》、白居易《觀刈麥》等素材,則蘊含著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通過精心設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潤的方式在語文試題中得以體現。
二、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科學考查語文學科關鍵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語文命題的一貫追求。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關鍵能力是指進入高等學校的學習者,在面對與學科相關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必須具備的高質量地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1.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系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各類信息時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甄別信息、整理信息、評估信息、利用信息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本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信息,試題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特點,加大了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
應用寫作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以今年的作文試題為例,既有過去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Ⅰ卷寫一篇參加「歷史人物評說」主題班會的發言稿,全國Ⅱ卷寫一篇「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學生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詞。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語言文字運用模塊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如新高考Ⅰ卷第20題要求學生分析不同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從語言環境、語體風格、邏輯重心等方面進行思考,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正誤好壞的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強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題給出兩組宣傳抗疫的圖片,要求學生為圖片擬出標題,並簡要評價圖片的創意,既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發揮空間,又能考查出語言表達的概括力和精確度。
3.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屬於高階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時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審慎思考、分析推理。辯證思維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在思維領域的鮮活表徵,要求學生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地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首先,學生需要對試題材料進行細讀辨析,挖掘其中內含的邏輯關系:認識自我的困難,如何克服這一困難,以及認識自我的意義,這三個環節構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其次,學生還要運用辯證思維從中提煉出三對重要的辯證關系:自我作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鏡子與自畫像、個體與社會。最後,寫作任務將學生拉到生活實踐中,一方面促使學生批判性地探究,「畫好像」中「好」的標准何在、具體內涵是什麼;另一方面啟發學生認識到,「畫好」的關鍵在於處理好上述三對關系。整個作文題的材料、情境和任務設置,就在「如何」的思考與「畫好」的求索中,使學生體會到理論思辨與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上海卷作文「轉折」從個體、群體和人類等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發展進程中的轉折,思考人在轉折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回答王安石《讀史》詩所闡述的道理,引導學生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准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1.加強教考銜接,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
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及課程標准等文件精神,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系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標中「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運用題對接「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觀察具體語言現象,從中發現問題並體會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語言表達、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從而使教考銜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實現教、學、考的有機統一。
2.堅定改革步伐,推動新高考平穩落地
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堅持高考內容改革的正確方向,努力體現高考綜合改革精神,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
在試卷的結構上,布局更為均衡。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為現代文閱讀Ⅰ(信息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閱讀),既能涵蓋中學教學的閱讀類型範式,又能與現實生活中的閱讀對象、閱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閱讀對象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
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置,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現代文閱讀I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論證能力,文言文閱讀模塊中以問答題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語言文字運用模塊中以問答題的方式考查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的新題型更加註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如全國新高考I卷信息類閱讀題「歷史地理學」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需要學生准確解讀全部閱讀材料,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並對材料准確理解、分析和綜合,同時需要學生知道定義的要求,這符合課程標准提出的「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促進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多設置主觀性、開放性的題目」的要求,有利於鼓勵學生發揮與創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
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1.穩預期,符合學生對試題的期待
試卷結構穩定。全國Ⅰ、Ⅱ、Ⅲ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I卷、II卷試卷結構與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代文閱讀I、現代文閱讀II、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
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全國I、II、III卷的考查內容依據上一版語文課程標准,新高考I、II卷考查內容遵照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寫試題為例,全國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離騷》《琵琶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國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荀子·勸學》《醉翁亭記》《赤壁賦》,全國III卷出自《論語·述而》《觀刈麥》《阿房宮賦》,均為上一版語文課程標准推薦的背誦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論語·先進》《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詩句出自《詩經·秦風·無衣》《登岳陽樓》《六國論》,均為四省《2017級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意見》推薦的背誦篇目。
2.穩難度,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精選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選取試題閱讀材料時,將所涉內容是否在學生熟悉的范圍、學生生活中能否接觸到作為重要的衡量標准。以論述類文本為例:全國I卷的材料主題是「孝」的內涵形成及歷史演變,文章中提到的家庭倫理問題與每一位學生都息息相關;全國III卷的材料對《古文觀止》備受讀者歡迎的原因進行分析,條理清楚,而《古文觀止》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選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北京卷作文「一條信息」取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審題難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層次。二是不迴避熱點話題。以寫作試題為例,疫情防控、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是備考過程中普遍關注的熱點,這些內容都納入了高考作文命題的范圍,學生對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題。以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為例,語料話題分別是有氧運動、噪音、食物消化、電子閱讀、風箏等,均取自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試題平實,有延續性。試題平易朴實,立意明顯,指向清晰。以古代詩歌閱讀的問答題為例,或者問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者問詩歌闡述的道理,均著眼於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最基礎的內容。考點和題型更多體現延續性。全國I、II、III卷考點和題型與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點和題型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並根據調研反饋進行了合理調整。
3.穩情緒,照顧學生的考場心情
語文試題的命制依託於各種類型的語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別是文學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答題時的情緒產生一些影響。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本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全國II卷《書匠》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全國III卷《記憶里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再以古代詩歌閱讀為例,所選唐詩或表達對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達對即將分離的朋友的不舍,所選宋詩探討讀書、學詩、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不忘鑄魂育人的考試初心,牢記為國選才的崇高使命,貼近時代、貼近學生,關注思想導向、情感熏陶、人格養成,確保試題經得起檢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⑽ 談談對中國面孔的看法
中國是黃色面孔,這就是中國人的標志,中華文明。
世界尚存的,有四大文明及其衍生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及其衍生的東方儒教文明(包括日韓)、伊斯蘭文明、古希臘文明及其衍生的西方文明。當然,日本後來吸收了西方文明,算是混合體。
2,只談中華文明和古希臘/西方文明。中華文明是農耕文化,基本不遷徙,只定居,吃飯多過吃肉,溫順。古希臘文明是游牧文化,經常遷徙,很少定居,經常搶掠,侵略性強(古代的蒙古族就是這樣,成吉思汗所以打到歐洲去了),吃肉多過吃飯,暴躁。
3,農耕文化講究的是對熟人過分親熱,對陌生人過分殘忍或冷淡。可以一輩子不出村,也能活得下去,所以一定要4,游牧文化講究的是強悍,同時有闖盪天下的意思,離合聚散較多,今天不知明天生死,廣交朋友等等。所以不會對陌生人過分殘忍,對於編織熟人關系網也不是很熱衷。
搞好熟人關系。
5,由此看,中國人才顯得溫順、逆來順受、沒有素質眼光短淺(只弄好鄰里關系就可以了的習慣思維)、沒有公德隨地吐痰(只管好自家門前就好了)、在外的社交場合愚笨呆滯害羞內向(因為很少去外面闖盪的)。這就是他們的負面看法了,並不表示我贊成這些看法。
6,這樣,西方人才顯得見過世面、看東西透徹、很難隨便蒙他、固執、有自己獨特見解並堅持己見、獨立、敢說敢做,等等。
7,所以誰有用,誰沒用,很難說,看你看問題的角度和取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