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是什麼

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7 18:47:26

① 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內部監督:上級政府,法制部門,審計部門
外部監督:國家權力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社會與人民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國家監察委員會的監督

② 國家監督體系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監督體系包括以下幾種組成部分:(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尤其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2)行政機關的監督;(3)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4)社會監督(包括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5)黨的監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一百零九條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地方各級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③ 我國法律實施的監督體系包括

法律監督體系包括以下幾種組成部分: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尤其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2)行政機關的監督;

(3)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4)社會監督(包括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

(5)黨的監督。

(3)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涉及各級各類監督主體、監督制度,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上來,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不斷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

(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度。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推進黨的建設,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強化日常監督,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

各級黨委(黨組)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強化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監督作用,強化對下級黨組織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把管理和監督寓於實施領導全過程。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必須把責任記在心裡、扛在肩上,堅定斗爭意志,把握斗爭方向。

明確斗爭任務,掌握斗爭規律,講求斗爭方法,增強斗爭本領,通過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監督工作抓具體、抓深入。

要堅持權責統一,抓好問責條例貫徹落實,以精準規范有力問責,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增強政治擔當,主動開展和自覺接受監督,推動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二)發揮黨內監督主導作用。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內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黨內監督有力有效,其他監督才能發揮作用。要突出黨內監督政治屬性,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和常態化。

督促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加強政治建設、做到「兩個維護」,堅守職能定位、踐行職責使命,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健全制度機制、提高治理能力,確保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要補齊日常監督短板,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貫穿始終,綜合運用平時觀察、談心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受理信訪舉報、督促巡視巡察整改、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等形式,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做起來,抓早抓小、防微杜漸。

要全面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深化政治巡視,完善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格局,建立健全整改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充分彰顯巡視監督嚴肅性和公信力。要完善督察落實情況報告制度,提高發現和處置問題能力。

上級監督必須加強、同級監督不可偏廢、下級監督必須支持,這三點做好了,「關鍵少數」就能盯緊盯牢。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完善對高級幹部、各級主要領導幹部監督制度,完善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制度。

加強紀委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履行職責、行使權力情況的監督,推動主要領導幹部決策和用人情況等在適當范圍內公開,確保權力受到嚴格約束。

(三)強化紀委監委專責監督。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處於主幹位置、發揮保障作用,必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統籌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紀檢監察機構改革。

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不斷提升履職盡責水平。加強上級紀委監委對下級紀委監委的領導,堅持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監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推進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

發揮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優勢,健全統一決策、一體運行的工作機制,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推動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能力。完善派駐監督體制機制,加強對派駐機構的直接領導和統一管理,實行派駐機構履職考核以上級紀委為主。

深化垂直管理單位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真落實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和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強化紀法思維、程序意識,嚴格工作規程,健全內控機制。

對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行為「零容忍」,把依規依紀依法體現在各方面各環節,推進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

(四)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已由前期的夯基壘台、立柱架梁,中期的全面推進、積厚成勢,進入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階段。

各領域各環節監督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種監督都會對其他監督產生重要影響,也都需要其他監督協同配合,必須上下統籌、聯動推進。要緊緊圍繞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著力加強黨對監督體系建設的統一領導,牢牢掌握主導權。

著力消除對公權力行使的監督空白和盲區,把所有黨員幹部及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置於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監督之下;著力健全協作配合機制,形成配置科學、權責協同、運行高效的監督網。要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

加強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部門、派駐紀檢監察組、巡視巡察機構之間的信息互通、監督互動,匯聚監督合力。要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

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合力。

④ 黨和國家八大監督體系

目前,黨和國家的八大監督體系通常是指行政監督、民主監督、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輿論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與社會監督
具體而言:
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列為重要內容作出專門部署,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向,具有重大意義。
在黨和國家各項監督制度中,黨內監督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只有堅持以黨內監督為主,才能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決定》指出,完善黨內監督體系,落實各級黨組織監督責任,保障黨員監督權利。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黨委(黨組)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常委會委員(黨組成員)和黨委委員在職責范圍內履行監督職責。《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建立健全黨中央統一領導,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律檢查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的黨內監督體系。落實《決定》部署,必須進一步落實各級黨組織監督責任,保障黨員監督權利。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關鍵要在黨中央集中領導下,以黨內監督帶動各方面監督,進一步完善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決定》提出,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要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健全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制度,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形成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有效機制。

⑤ 我國有什麼社會監督體系

我國的法律監督體系由「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兩大系統構成。

國家監督體系包括: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主要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體的監督。
(2)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這是以國家行政機關為主體的監督,比如來自上級政府的監督。
(3)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在我國,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檢察機關的監督和審判機關的監督。

社會監督體系包括:
(1)社會組織的監督
社會組織的監督在我國包括中國共產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和民主黨派、社會團體的監督等。
(2)社會輿論的監督
社會輿論的監督主要指藉助傳媒手段進行的新聞輿論的監督,是最能體現社會監督的廣泛性、公開性和民主性的監督,能夠十分有效地影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起到其他監督形式無法替代的作用。
(3)人民群眾的直接監督
人民群眾直接進行的法律監督是當代中國法律監督體系的基礎和力量源泉。公民有權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監督國家機關運用公權力的行為。

⑥ 我國的監督體系包括哪些

我國的簡單體系包括: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2中國共產黨的監督
3人民政協的監督
4社會與公民的監督
5司法機關的監督

⑦ 行政權力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包括: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或同級人民政府對所屬部門的監督,如行政復議,行政執法監督,業務監督。同級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專門監督,如審計監督、監察部門的監督。內部的監督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

2、下級行政機關對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

3、互不相隸屬的行政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

4、行政機關內部特別機構的監督。
外部的監督體系:包括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的監督、司法機關、人民政協、社會與公民的監督。

⑧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體系包括哪幾種監督形式

法律監督體系,是指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力量法律監督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建立起嚴格的法律實施的監督體系,是從組織制度上給予法律實施以最有力的保證。法律監督體系包括以下幾種組成部分: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尤其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2)行政機關的監督;

(3)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4)社會監督(包括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

(5)黨的監督。

(8)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方式主要有:

①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並作出相應的決議;

②審查文件,指對「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依法呈送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審查,並作出相應決議;

③質詢;

④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

⑤受理申訴、控告和檢舉,並進行處理;

⑥開展執法檢查,這是當前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開展法律監督所經常使用的一種監督方式,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可以及時發現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實施的對策;

⑦視察,是指由人民代表有組織地對法律、法規、有關決議和決定的貫徹執行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以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或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視察;

⑧督促辦理人民代表和委員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⑨審議撤銷職務案;⑩專題監督,「即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某一熱點問題,某一重大事件,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這樣可以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⑨ 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不包括哪些內容

三大監督體系是黨內監督,民主監督,領導監督,不包括自我監督。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三大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總資產是多少 瀏覽:412
印尼巴士怎麼下載最新版 瀏覽:37
義大利學校什麼時候開學 瀏覽:143
義大利快遞格式是什麼 瀏覽:665
印尼慘案中回歸的華裔有多少 瀏覽:776
中國餐桌禮儀中哪個位置是主座 瀏覽:367
西方為什麼一直看好印度 瀏覽:430
伊朗進口中國的原料葯是什麼 瀏覽:183
為什麼伊朗那麼多新冠 瀏覽:657
越南電商融資怎麼樣 瀏覽:201
義大利原皮包哪個好 瀏覽:345
伊朗與伊拉克戰爭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3
中國駐什麼 瀏覽:670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
蓮花清溫怎麼寄到英國 瀏覽:501
安妮義大利哪些送餐具 瀏覽:232
伊朗為什麼不兼並阿富汗 瀏覽:847
伊朗旅遊有什麼特產 瀏覽:84
越南的國籍怎麼填 瀏覽:778
印度邊境溫度是多少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