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人到底要靠什麼養老
靠飯養老。自己夠吃個粗飯的水平若不滿足就沒辦法了。
❷ 中國人怎麼在泰國清邁養老
辦理養老簽就可以了
申請人需要年滿50歲。申請資料:
在中國需要准備的資料:
1.無犯罪證明,到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開。(有效期最好是半年)。
2.無犯罪證明需要中國外交部和泰國駐中國大使館的雙認證。這個認證可以讓外交部認可的公證處辦理。一站式服務,700人民幣手續費。包括雙認證和翻譯費用。(無犯罪證明的公證信息在附錄)
在泰國需要准備的資料:
1、3個月的銀行存款證明和存摺更新復印件;
2、無犯罪證明到泰國外交部認證;
3、泰國醫院開的體檢證明(3個月有效);
4、護照原件及復印件(首頁,簽證頁,入境頁)
附錄:
泰國本地銀行開戶及匯款:
1、申請人在泰國本地的任何一家銀行開戶;
2、從泰國以外向申請人的泰國銀行賬戶匯80萬泰銖;
3、這80萬泰銖需要在這個銀行賬戶里存夠3個月,並在3個月到期後到銀行開存款證明,同事還要更新存摺的記錄。
4、銀行的存款證明和銀行存摺的更新記錄的復印件作為申請資料之一。
入境簽證:
1、申請人的入境簽證可以是旅遊簽證或商務簽證,落地簽證不可以。
2、如果是旅遊簽證需要轉成非移民簽證再轉養老簽證。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從旅遊簽證轉成非移民簽證以後還要等2個月才能提交一年養老簽證申請。
3、如果拿非移民簽證就可以直接轉養老簽證了。
4、不管是哪種簽證,轉簽證的話之前的簽證必須有效期還有16天以上。
5、護照有效期不能少於6個月。
無犯罪證明及公證:
1、需要拿身份證和戶口本到戶口所在地開無犯罪證明。
2、無犯罪證明開好以後拿到可以辦理涉外公證的代理處去辦理涉外公證和外交部及大使館雙認證,整個過程大概2個星期;公證要翻譯成泰文,因為泰國大使館只接受泰文的文件。
❸ 中國人到底靠什麼養老
以前靠子女,現在恐怕指不上子女,國家推行以房養老,看來推進效果不佳,未來要社保與商業保險結合的養老方式
❹ 養老到底靠什麼
很多父母養老都指望“養兒防老”,我雖然沒有兒子,但也決不指望女兒養。現在很多父母辛苦把孩子養大成人,還要為他們買房結婚,為什麼?就因為他是你們是孩子?我想敲醒這代父母,孩子不是你養老的保障!
養老靠自已的老伴知冷知熱,互相關懷,互相守護直到生命的終止。
❺ 當今中國人的八種養老方式 哪種最靠譜
養老院最靠譜。吃得好住得好,還有同齡人一起說話。家人有空也可以一起聚聚。和兒子媳婦住大家都不舒服。代溝嘛!
❻ 中國人怎麼養老
養子防老,在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越來越不實際了。你觀念不錯,已經考慮到怎樣養老的問題。可以考慮商業養老險,每年存入一筆錢,可以選擇在55歲或者60歲的時候,領回本金和利息,期間還擁有人壽保障,其次,參與社會保險的養老部分,只要社保養老部分交滿15年,在退休的時候就可以每月獲得國家提供的基本養老補貼了。兩個計劃同時進行,效果更好。
❼ 老人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大家都說了很多國家社會等宏觀方面的。
作為養老院從業者,我就說一下作為個體養老的准備
一,保持身體健康,堅持鍛煉,合理飲食,定期體檢。到了老年您就知道老來卧病,那生活不叫生活了,只能叫苟活。
二,存夠錢,做好規劃。別老想著把錢留給子女,自己先過好,也千萬別提前把自己的財政權交給子女,這種翻車的前車之鑒很多了,您細品。
三,養兒防老嗎?當時是防的。當然母慈子孝,父仁子忠,自己要做好榜樣。另外子女現在也難,一個人要撐一大家子,不心疼嗎?這個不能太指望。
四,養老,心態要正。老年意味著對將來的規劃時間只能以年為單位了,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正視這種恐懼,樹立正確的生死觀,這個非常重要。
五,養老說到底就是人生命中最後一個階段的一段旅程,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總要自己生活,養老也是一樣。
我是陳沖,在深圳養老院從事養老行業,養老的事都可以聊聊。
❽ 海外華人養老問題辦法多!為什麼說「老漂一族」生活早早規劃
隨著海外華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華人逐漸步入中老年,早期移民漸漸老去的同時,不少新移民的父母也投奔子女,隨著需要在海外養老的華人增多,如何養老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華人怎樣防老,如何養老成為迫切關注的話題,當前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海外華人養老難困難重重,回歸中國逐漸成為趨勢。
「老漂一族」出國後失去了以前的朋友圈和熟悉的環境,一閑下來難免會生出寂寞和鄉愁,從而帶壞自己的心情,要盡量規劃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每天花點時間散散步、打打太極拳等,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鍛煉,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❾ 中國人如何去新加坡養老
摘要 第一種是居家養老。家庭是老年人的大本營、終身的依靠和歸宿,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優秀道德傳統之一是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新加坡政府在制定養老政策時也傳承了這個美德,為了防止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家庭出現「空巢現象」,在購買組屋時制定了一個優惠政策,即對年輕人願意和父母親居住在一起或購買房屋與父母親居住較近的,經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可一次性減少3萬新元,目的是鼓勵年輕人贍養父母、照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