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我們中國
日本人侵略中國因為中國很豐富,還有轉稼危險,他們想當世界的主人。
❷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1、首先日本國土面積很小隻有37萬多平方公里,僅僅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並且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處於太平洋地震帶,火山地震頻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使得日本損失慘重,並且日本資源匱乏,使得日本這個危機意識很強的國家開始尋找一處宜居的大陸。
2、當時正處於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而日本是個資本主義國家,要知道資本主義國家是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
當時的經濟危機讓日本國內的矛盾激化如果不能盡快的化解或轉移矛盾就會導致社會動盪,而發動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不僅可以轉嫁危機還可以拉動工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穩定社會局面,並且可以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
戰爭損失: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日戰爭
❸ 當初日本為何要攻打中國,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曾經有一老兵說:如果可以,還要打,還要入侵中國。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結束,整整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帶給了中華民族無比的悲痛與災難。十四年的悲痛歷史,帶給了中國人民無限的思考,從盧溝橋到整整九百五十萬土地,無數悲劇在中華大地上出現,家破人亡是當時中華大地常見的景象。
當服從變成天性,他們將大東亞共榮當成信仰,當做了正義,這樣的他們又怎麼會去承認錯誤,甚至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是錯誤的,認為自己是正義。他們甚至覺得一直抵抗的中國人民是愚蠢的,這種愚蠢的人是不配在世界上擁有一個政權國家的,他們認為中國人不識好歹,所以日本的大兵不僅不道歉還會說出“再來一次還是要打”的話,讓人細思極恐。
❹ 以前日本人為什麼要打中國人,看中國人好欺負嗎
其真實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經濟利益。
七七事變前,日本為了攫取華北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不斷增兵,另一方面不斷增設主導侵略的機構。如日本大藏省增設了東亞經濟調查課,華北駐屯軍設置了經濟顧問部,滿鐵株式會社在華北設立了「興中公司」。
同時,日本打著「日中經濟提攜」、「雙方合作」的招牌,逼迫華北當局把航空、鐵路、煤炭、鐵礦、港口、電力、通訊、農業、漁業等多種行業的開發權讓給日本。
與此同時,日本人在駐屯軍的武裝支持下,以「特殊貿易」為名,在冀東大規模地走私,明目張膽地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嚴重地危害中國經濟。
❺ 日本為什麼要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原因如下:
1、日本自豐臣秀吉時代起就有吞並東亞的野心。
2、國內經濟的崩潰,強烈需要轉嫁矛盾。
出於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原材料和廉價的勞動力,而中國資源和勞動力眾多並且成本低廉,同時還打開了海外市場;日本進過明治維新後,雖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侵華。
,當時的正處於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於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更加明顯.那麼基於這樣的原因,國內的各種矛盾激化,勢必導致社會動盪,政局動盪.在這樣的形勢下,就有兩條路線擺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國內部化解矛盾,羅斯福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具體做法不用細說.
二是轉嫁危機,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動工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穩定這回.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來緩解經濟上的危機.德國,日本正是採取的這樣的方式。
3、軍國主義作祟,稱雄世界的野心
4、中國積貧積弱,地大物博,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物質誘惑
5、宋明滅亡於少數民族,使中國天朝上國的高大形象崩潰。元清等少數民族統治中國,讓日本覺得自己更有資格、能力統治中國。
6、甲午海戰中滿清的失敗,使日本知道了中國可以被戰勝。
❻ 日本人為什麼打中國
日本是由於中國的盧溝橋事件,走失了一個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就攻打了中國,其實日本早就有攻打中國的心思了,盧溝橋事件只是日本人找的一個借口
❼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敢侵略中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組成愛國統一戰線,奮起反抗。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宣告了抗日戰勝的勝利。日本一個彈丸之國,土地面積小,人口密度低,資源較為匱乏。為什麼敢對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中國發起侵略戰爭?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是當時日本本國內部矛盾激化,為了消除內戰,轉移國內矛盾,發起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日本明治維新並沒有解決日本的根本矛盾,它只是拖延這個矛盾發生的時間。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政治矛盾,這三點促使日本為了轉移矛盾,號召全國的人民侵略中國,實現佔領全中國的野心。
第二是日本這個民族似乎身上就流著好戰的血液,國家崇尚武士精神。明治維新讓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他們汲取西方列強殖民侵略的思想: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再加上,法西斯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支持,更激發了其侵略中國的信心。
❽ 日本人為什麼攻打我們中國
因為兩國民族個性,日本民族意識中總是喜歡侵佔,他們特別佩服強者並樂意向強者學習,而中國古代就主張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善於吸取外來文化,在外來人看來顯得懦弱,所以日本對中國一直是很強硬的態度,但對美國就言聽計從
❾ 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要打中國
1. 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向東是太平洋,那是遙遠的美國(以後雖然打了中途島但是慘敗正好說明打東線是不明智的);向南到了澳大利亞,還有塞班島等島嶼國家,沒有多大意義。向北或東北偏北,那是蘇聯的地方,以後的諾門檻戰役正好說明打蘇聯也是不明智的。那隻有向西面,那就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又是及其不團結的中國了。而且,中國當時並沒有記住甲午戰爭的教訓,還在打內戰和內耗著呢。因此,打中國從地理方面對日本來說,是個必然的選擇。
2. 從當時的經濟上來看,日本經歷了當時嚴重的經濟危機,「生產過剩」國內動盪;而金融資本需要找到最大的市場和渡過經濟危機,那最好就是通過戰爭來化解這個矛盾。那麼,選擇那個地方作為突破口呢,看來只有當時軟弱可欺的中國才是唯一的資源獲得地方和市場消化的地方,況且,日本當時已經把朝鮮,還有台灣等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3. 觀念上來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天皇的威懾,長期以來他們就需要一個廣闊的資源充沛的地方作為發展的空間,日本本土資源狹小,無法滿足他們日本上上下下的需要。在他們的觀念中,日本看上去是條桑蠶,而中國看上去就是張桑頁,蠶吃桑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武士道精神和天皇的命令,使得日本上下以「解放」大東亞為己任,其實就是侵略加奴役。
4. 從歷史上看,中國跟日本幾乎沒有友好過,除了唐朝,日本虛心派來遣唐使和鑒真高僧等來中國學習,他們對中國已經窺視已久了,長期想要侵略中國天朝;然而,當時中國強大,以至於到了元朝,忽必烈還派了軍隊和戰艦要征服日本本土,可惜一場台風——日本人至今叫這風為「神風」——神風特攻隊也是由此而得名的,把幾百艘戰艦都給吹沉了。而後,大明倭寇的不斷侵擾使得戚家軍把日本倭寇打得落花裂水,可是等到沉寂了300多年後,當日本開始強大的時候,馬上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註:摘自鐵血網http://bbs.tiexue.net/post2_673093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