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什麼小說
如圖,《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冇末冇明冇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冇末冇清冇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該版本也成為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傳最廣的版本。
《三國演義》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冇治和軍冇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之一。明冇清時期甚至有「第一才子書」之稱。
Ⅱ 三國演義電視劇共有幾個版本
三國演義電視劇一共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1994年版本,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製作,王扶林擔任總導演,蔡曉晴、張紹林、孫光明、張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導演,孫彥軍、唐國強、鮑國安、吳曉東、陸樹銘、李靖飛、洪宇宙、魏宗萬、張光北主演。
一個是2010年版本的《三國》,由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製作中心策劃立項的電視劇,該劇由高希希執導,朱蘇進編劇,陳建斌、於和偉、張博、陸毅、黃維德、倪大紅、何潤東、林心如等主演。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什麼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的主題:
1.《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衍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
2.《三國演義》通過魏、蜀、吳三國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發展規律。
3.作品自始至終貫穿著「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體現了人民群眾擁護明君、嚮往和平和憎惡暴君、反對動亂的願望。
4.作品通過「桃園結義」的故事,極力宣揚了劉關張的義氣,從而表現出明顯的「信義」思想。
5.作品通過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種事件,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歷史上各種斗爭的經驗和智慧。
參考資料:網路—三國演義
網路—三國
Ⅲ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什麼小說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約八萬字,分成上中下三卷,共120回;也可按主體內容分為五個部分: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
《三國演義》全部120回列表:
第001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002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003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004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005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006回焚金闕董卓行凶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007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008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009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010回勤王室馬騰舉義報父仇曹操興師
第011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
第012回陶恭祖三讓徐州曹孟穗大戰呂布
第013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楊奉董承雙救駕
第014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呂奉先乘夜襲徐郡
第015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第016回呂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
第017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
第018回賈文和料敵決勝夏侯惇撥矢啖睛
第019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
第020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閣受詔
第021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賺城斬車胄
第022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第023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
第024回國賊行凶殺貴妃皇叔敗走投袁紹
第025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第026回袁本初敗兵折將關雲長掛印封金
第027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第028回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
第029回小霸王怒斬於吉碧眼兒坐領江東
第030回戰官渡本初敗績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031回曹操倉亭破本初玄德荊州依劉表
第032回奪冀州袁尚爭鋒決漳河許攸獻計
第033回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
第034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第035回玄德南漳逢隱滄單福新野遇英主
第036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第037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
第038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
第039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040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041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
第042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第0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0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0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0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047回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0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049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050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第051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052回諸葛亮智辭魯肅趙子龍計取桂陽
第053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第054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第055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
第056回曹操大宴銅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第057回柴桑口卧龍吊喪耒陽縣鳳雛理事
第058回馬孟起興兵雪恨曹阿瞞割須棄袍
第059回許諸裸衣斗馬超曹操抹書問韓遂
第060回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
第061回趙雲截江奪阿斗孫權遺書退老瞞
第062回取涪關楊高授首攻雒城黃魏爭功
第063回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第064回孔明定計捉張任楊阜借兵破馬超
第065回馬超大戰葭萌關劉備自領益州牧
第066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後為國捐生
第0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
第068回甘寧百騎劫魏營左慈擲杯戲曹操
第069回卜周易管輅知機討漢賊五臣死節
第070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盪山
第071回占對山黃忠逸待勞據漢水趙雲寡勝眾
第0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
第073回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
第074回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
第075回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第076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第077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
第078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
第079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
第080回曹丕廢帝篡炎劉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081回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
第082回孫權降魏受九錫先主征吳賞六軍
第083回戰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第084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085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086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087回征南寇丞相大興師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第088回渡瀘水再縛番王識詐降三擒孟獲
第089回武鄉侯四番用計南蠻王五次遭擒
第090回驅巨善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
第091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092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
第0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侯罵死王朗
第094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第0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第096回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發賺曹休
第097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第098回追漢軍王雙受誅襲陳倉武侯取勝
第099回諸葛亮大破魏兵司馬懿入寇西蜀
第100回漢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陣辱仲達
第101回出隴上諸葛妝神奔劍閣張郃中計
第102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第103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第104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第105回武侯預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
第106回公孫淵兵敗死襄平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第107回魏主政歸司馬氏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108回丁奉雪中奮短兵孫峻席間施密計
第109回困司馬漢將奇謀廢曹芳魏家果報
第110迴文鴦單騎退雄兵姜維背水破大敵
第111回鄧士載智敗姜伯約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第112回救壽春於詮死節取長城伯約鏖兵
第113回丁奉定計斬孫綝姜維斗陣破鄧艾
第114回曹髦驅車死南闕姜維棄糧勝魏兵
第115回詔班師後主信讒托屯田姜維避禍
第116回鍾會分兵漢中道武侯顯聖定軍山
第117回鄧士載偷度陰平諸葛瞻戰死綿竹
第118回哭祖廟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爭功
第119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第120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Ⅳ 電視劇《三國演義》有幾個版本哪個版本比較精彩
鏈接:https://pan..com/s/1jQIvG7frGGxXOX_qyfXpxQ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Ⅳ 三國演義最早的版本是什麼時候
自從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問世以來,流傳之廣,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種,清代刻本還有七十多種。可以說,《三國》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說中是無與倫比的。這大概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
從形態來看,三國演義的版本大致分為三種
1.《三國通俗演義》
2.《三國志傳》
3. 毛宗崗父子評改本《三國志演義》
其中以毛宗崗父子的版本最為突出,有《第一才子書》之稱,近代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毛本為基礎,刪去毛氏的評語,糾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並加上少量注釋,成為一個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於受過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著很多"技術性錯誤",包括人物錯誤、地理錯誤、職官錯誤、歷法錯誤和其他類型的錯誤。盡管如此,它至今仍是發行量最大的版本。
八十年代以來,許多出版社又進行了整理,但其中具有學術價值的並不多,其中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理本三國演義》受到學術界和讀者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至今最好的版本。校正書中大量存在的"技術性錯誤",並以《校理一覽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術性錯誤",指出錯誤所在,提出校正意見,說明校正依據;同時,針對讀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處進行注釋,深入淺出,給人以新知。
關於我國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版本
《三國志通俗演義》為明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即「羅本」,由民間長期流傳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編成的。早在唐末,三國故事已在民間流傳。李義山《驕兒詩》即雲:「或謔張飛胡(大鬍子),或笑鄧艾吃(口吃)。」到了北宋,出現了專講三國分立故事的說話人。元朝又出現了許多搬演三國故事的雜劇,並且出現了一部《三國志平話》,這部平話從黃巾起義開始講到西晉的統一,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元末明初,羅貫中在前人的基礎上,又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歷史資料,編撰出《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通俗演義一問世,便出現許多刊本。清康熙年間,毛宗崗加以修改,使小說的文字內容更加完整,稱為「第一才子書」,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國演義》。毛本一出現,羅本反而湮沒無聞了。
《三國志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最早刊本為明嘉靖年間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亦稱「羅本」、「嘉靖本」。這是公眾認為最接近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原本。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群眾創作和作家創作相結合的典範創作之一,也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古代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故事很早就流傳於民間。南北朝時,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已採用了不少民間傳說故事。據晚唐李商隱《驕兒時》雲:「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可知,三國故事在晚唐已流行於民間。蘇軾《東坡志林》說:「塗巷小兒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反映在北宋都城汴梁,已有民間藝人說演具有「擁劉反曹」傾向的三國故事。金元雜劇搬演三國史事者至少有三十多種。元代英宗至治年間(一三二一 -- 一三二三)有建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國志平話》,凡上中下三卷,後來的《三國演義》,在此書中已粗具規模。
羅貫中(約一三三○ -- 約一四○○)就正是在上述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博採正史、雜史、傳記、佚聞,並聯系他豐富的生活經驗,才寫成不朽的《三國演義》,後刊印於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羅氏此書問世後,新刊本紛紛出現,均以羅本為主,只做了些考證、批評、文字增刪和回目卷數的整理工作,內容無甚改動。《三國志演義》,60卷,120回,通常所稱「毛本」。是目前最通行的版本。清康熙年間,毛宗崗對羅本作了較大的修改,附上評語,加以刊印,共七十五萬言,成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其師金聖嘆稱為「第一才子書」。
要了解三國風雲,除了史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歷代不同的版本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三國演義》自誕生以來,其以恢弘的氣勢,宏大的場景,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及生動感人的人物描寫,贏得歷代藏書家和刻書家的青睞,也受到普通讀者的熱烈歡迎。目前,流傳下來的各種版本形成了一個龐大體系。僅現存明代刊本就有30餘種,清代刊本70餘種,各種版本之間,源流之復雜堪稱古代小說之最。一部《三國演義》,無數種版本,這便構成了了解、研究並傳播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70年前,鄭振鐸即發表《〈三國演義〉的演化》和《羅貫中及其著作》,提出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為《三國演義》的最早刊本,其作者為羅貫中。此說一直延續了許多年。1995年,學者張志和在國家圖書館發現了《明書林黃正甫刊〈三國志傳〉》版本。這個版本雖曾收入孫楷第先生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中,但從未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張志和先生將《明書林黃正甫刊〈三國志傳〉》與嘉靖壬午本《三國通俗演義》進行了對勘,得出結論,這個原刻於福建的嘉靖黃刊坊刻本至少比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早20年,這個本子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早於明代其他《三國志傳》的「最初整理寫定」本和各種《三國演義》刊本的祖本。同時,張先生的結論對作者是否為羅貫中提出了質疑。
其實,在龐大的《三國演義》版本體系中,影響最大的是嘉靖元年本(即俗稱「羅本」)和毛綸、毛宗崗評改本(即「毛本」)。新中國成立以後各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沿用的是這兩個體系。
據研究者調查,在現存的明代版本中,存世最多的要算萬曆至天啟年間的各種《三國志傳》本,世稱「俗本」。根據比較,研究者認為,這些版本雖晚於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但其所宗祖本刊刻的年代要早於嘉靖壬午,也就是說流傳於世的《三國志傳》本應早於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也有研究者認為,《三國志平話》刻本出現40年之後羅貫中才開始創作《三國志傳》,而後其他各種志傳刻本都以羅著為宗,因此可以斷定《三國志平話》刻本要早於志傳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正是在各種志傳本基礎上產生的。
近年來,國外一些《三國演義》學者研究成果頗豐。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學者魏安對現存《三國演義》各種版本進行細致研究,包括先後考查了26種不同的非毛評版本,其中包括被認為刊行年代可能早於其他版本的上海圖書館所藏殘頁,及西班牙愛思哥利亞修道院圖書館藏嘉靖二十七年葉逢春本《三國志傳》,卷端書名《新刊通俗演義三國史傳》等。魏安通過研究認為,元末明初,羅貫中寫成原本《三國演義》,經過流傳,演化為現存各種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其正文為10卷,卷首有總歌。後元祖本分化為AB系統的祖本和CD系統的祖本,分別在明中葉刊行。
總之,《三國演義》版本繁多,源流復雜,各種研究雖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有許多問題尚待澄清。同時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Ⅵ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什麼,)作者是(什麼)時期(什麼〉
標准答案: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時期(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