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非法政黨有哪些

中國非法政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02 13:50:32

㈠ 1947年10月,被國民黨宣布為非法團體的政黨是

肯定不是共產黨,因為共產黨早就被國民黨定義為非法組織了。

……據統計,僅1945-1946年間就大約有近百個政黨和社團在各地宣告成立或公開活動。九三學社、民聯、民建、民進、民促等民主黨派,都是在這一時期成立的。這些中間黨派大多贊同並積極推動民主聯合政府的建立,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拒絕參加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偽國民大會」。特別是1947年10月國民黨宣布民盟等「為非法團體」,明令對其一切活動「嚴加取締」,使他們進一步認清在國民黨統治下進行任何和平、合法的改良運動,都是不切實際的,從而徹底放棄了在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走「中間路線」的幻想。

㈡ 什麼是非法政黨

非法政黨是指被政府取締、不準其公開活動的政黨。一般都是激烈反對現行制度或現政權的政黨。

被政府取締、不準其公開活動的政黨。一般都是激烈反對現行制度或現政權的政黨。有的政黨被宣布為非法後不再繼續活動而消失,有的在被宣布為非法後轉入地下,進行秘密的反抗活動,成為地下黨。

㈢ 按照社會性質劃分世界各國政黨分為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個國家127個仍保持原名的共產黨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蘇東劇變前 世界共產黨總數是?80多個,劇變之初降到120多個。此外,還有20餘個從過去的共產黨改名或分裂出來的黨),黨員總人數約700多萬(不包括中共),黨員人數過萬的共產黨有30個,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共產黨從地區分布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從國外共產黨力量現狀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原蘇樂地區國家和越朝老古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表現各有不同。

(一)發達國家大多數共產黨仍保持原名稱,但力量有所下降,一些小黨小組織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努力。
發達國家共產黨受蘇東劇變的沖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西歐地區尚有21個共產黨,近百萬黨員,力量和影響較大的有法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14萬)、葡萄牙共產黨(現有黨員9萬)、義大利重建共產黨(現有黨員9.6萬)和義大利共產黨人黨(現有黨員3.5萬)、西班牙共產黨(現有黨員4萬多)、希臘共產黨(現有黨員約3萬)。還有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現有黨員約7萬),是原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繼承者,雖不是共產黨稱謂,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信仰,在德國東部有一定影響。在北歐地區的芬蘭、丹麥、瑞典、挪威等國仍有多個共產黨組織。這些黨的黨員數量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但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基本形成覆蓋日本全國的組織網,黨支部發展到2.5萬多個。該黨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影響,在一些縣、 町中的作用明顯。
共產主義仍是多數發達國家共產黨繼續堅持的奮斗目標,但主張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通過民主的道路來改造蹦虧資本主義,『超越資本主義』,主張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價值觀。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在西歐許多共產黨內部,存在著傳統派與現實派兩種勢力的斗爭,這種分歧導致一些分裂,有的正面臨分裂的危險。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和社會階級結構日益變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新自由主義和』第三條道路』盛行的情況下,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很少能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主張,影響力大為削弱。法共前主席羅貝爾·於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
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如何維持生存,對像北歐、英國等田的小黨而言,始終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二)原蘇東地區共產黨力量繼續存在,一些黨內部派別眾多,情況比較復雜。
原蘇東國家現有共產黨約30個,有一定影響的只有俄羅斯共產黨(黨員約50萬人)、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黨員約14萬人)、烏克蘭共產黨(黨員11萬左右)、亞塞拜然共產黨(黨員約6萬)、摩爾多瓦共產黨人黨(黨員1.6萬)等。該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共產主義政黨和組織主要是由原來執政的共產黨內不同意改變黨的名稱和性質、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派別組成,但多數共產黨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共產黨。除個別黨外,絕大多數政黨是合法政黨,有一部分黨進入議會。在沒有改名的共產黨中,大部分人數不多,影響較小。原蘇東地區的共產黨總體而豈目前已渡過為生存而斗爭的階段,有的黨員人數略有增長,但主要大黨面臨深刻危機。如俄共近年來,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持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組織隊伍進一步萎縮,黨員老化,影響力明顯不如以往。在國家杜馬選舉中僅獲得12.9%的選票,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黨,明顯被邊緣化。

(三)發展中國家共產黨繼續在困難中探索。一些政黨通過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一些政黨仍未擺脫困境。
亞洲發展中國家共產黨數量較多,黨的力量有強有弱。力量較強的首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現有黨員79.6萬人,並有下屬群眾組織的會員4059萬人,是全印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度共產黨現有黨員50多萬人,所屬群眾組織680多萬人。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有黨員11萬左右。在本國有一定影響的還有敘利亞共產黨(費薩爾派)、黎巴嫩共產黨,但黨員都只有數千人。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共產黨由於主客觀原因,力量一直下降,近年來逐漸消聲匿跡。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一直是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本國政壇有一定影響的主要是巴西共產黨(約有20多萬黨員)、智利共產黨(約有4.7萬黨員)等。巴西共支持現在的盧拉政府,動員全黨積極參與國家改革,取得參政地位,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的共產黨的人數只有數千人,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共產黨(黨員約2.3萬人),在其實現了由非法政黨向合法政黨、由在野黨向重要參政黨的兩大飛躍後,近年來積極維護三方聯盟,調整斗爭策略,政策更加務實,黨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在南非非種族化、和平民主變革、解決工人階級貧困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中國家多數共產黨都在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主張從本國實際出發,走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採取合法斗爭方式,逐步積蓄力量,分階段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實踐證明,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自己的路,這對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而言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如果保守僵化、一成不變,可能引起黨內分裂,導致內外交困、力量萎縮。

(四)越、朝、老、古執政黨繼續進行政策調整,執政地位和作用有所加強,政治與社會保持穩定,但仍面臨著外部敵對勢力的嚴峻挑戰。
越南共產黨(現有黨員247.2萬人)、朝鮮勞動黨(現有黨員約400多萬人)、寮國人民革命黨(現有黨員12.4萬人)、古巴共產黨(現有黨員86萬人)是國外幾個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在經受住了蘇東劇變的巨大沖擊後,越、朝、老、古四黨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不變,保持了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在經濟上進行不同程度的政策調整。相對而言,越、老經濟調整力度較大,政治改革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但四國仍面臨著西方國家分化和打壓的嚴峻挑戰,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矛盾突出,不得不把維護國內政局穩定作為黨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在朝、古兩國,維護執政黨地位和政局穩定成為頭等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延緩了本國政策調整和經濟發展進程。隨著來自國內外要求政治改革的壓力越來越大,四國在保持經濟發展與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五)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並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進程加快,以新自由主義為指向的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為了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和適應政黨特別是歐洲各主流政黨建立地區性或國際性聯盟的趨勢,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重視對外聯系和交往,通過相互出席黨代會、黨報節,舉行多邊會晤和召開國際會議等形式相互借重、相互支持並交流情況,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如何聯合自強的應對方略。
近年來,歐洲共產黨舉行了多次區域性會議,並在左翼論壇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的歐洲左翼政黨組織。2004年5月8--9日,來自歐洲14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的300名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召開的『歐洲左翼黨」成立大會,意重建共、法共、德民社黨、西共、希臘左聯黨等16個政黨成為歐洲左翼黨成員,盧森堡左翼、意共產黨人黨、塞普勒斯勞動人民進步黨成為觀察員。會議通過了歐洲左翼黨宣言和黨章,選舉出黨的領導機構,意重建共總書記貝爾蒂諾蒂當選為新黨的主席。黨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會議強調歐洲左翼黨是開放的,是在尊重各成員黨特性和各國實際的基礎上成立的政治組織,其宗旨是推動左翼聯合與振興,捍衛民主權利,維護世界和平。
拉美國家的共產黨定期舉行地區性國際會議,十多年來一直堅持舉辦每年一次的「聖保羅論壇』,其中2007年12月在古巴哈瓦那召開的第十次會議規模最大,來自86個國家、138個政黨和組織的3000名代表和觀察員與會。』聖保羅論壇』已成為拉美地區左派政黨和進步組織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左派政黨的規模較大的重要聚會。這些多邊交往活動推動了拉美和相關地區的左翼力量相互間的信息交流和協調配合。
南亞、中東及地中海地區的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也不定期地舉行了地區性國際研討會,共同探討社會主義前景問題。
各國共產黨在保持自主性基礎上交流經驗,團結合作,反映了它們希望通過相互協調與合作來反對資本主義、以國際斗爭來反對資本國際化的客觀需要和主觀願望,這種團結聯合的態勢將進—步發展。

(六)國外共產黨總體上走出困境還需較長時間,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在當前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風行的情況下,國外共產黨力量還是比較弱小的,雖整體上從蘇東劇變初的動盪、混亂、衰退中穩住了陣腳,但發展空間仍然有限,大多數國家共產黨的生存、發展仍很艱難,少數國家共產黨力量能保持過去水平,在探索中逐漸發展。總體而言,作為意識形態特徵明顯且歷史較長的傳統政黨,國外共產黨曰益邊緣化,現實中的內外環境並不樂觀,世界社會主義在總體上還處於低潮。國外共產黨要從整體上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仍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但這一批判和取代資本主義的力量是不會退出歷史舞台的。
國外共產黨普遍認為,當代世界是多樣和復雜的,充滿活力、對抗和矛盾,同時又是相互依存和聯系在一起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代的基本矛盾。發達國家的一些共產黨以批判精神探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認為社會主義作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社會運動,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將仍然會成為西方國家不少有志者的奮斗目標。各種社會主義力量將繼續以變革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為使命,深入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剝削和壓迫制度。在當前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里,由於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加劇了社會的基本矛盾,特別是損害了一度相對平穩的勞資關系,激化了階級矛盾,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冷戰時期所未有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這些新矛盾新問題在給統治階級造成新挑戰的同時,也給社會主義運動帶來了某些新機遇,釀成了反對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新動力。目前,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社會主義力量不僅大都看到了這一新情況,而且還試圖充分利用這一新機會,以實現振興本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性任務。從近年來西方左翼力量發起的一系列反全球化運動中,人們已不難看到這一發展趨勢。
從共產黨自身力量發展來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因素。首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共產黨,面對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的時代浪潮,面對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態勢和自身當前的困難局面,都意識到加強聯合、相互借重的重要性。一些共產黨主張加強共產黨之間的區域和國際聯合,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聯盟政策,並探索實行聯合的方式和途徑。還有一些共產黨呼籲,要加強共產黨、社會黨之間的雙邊特別是多邊合作,形成一個包括社會黨、綠黨在內的左翼聯合陣線。有些共產黨組織在分裂多年之後開始出現走向合並的趨勢,紛紛聯合起來以壯大自身力量。其次,隨著現代通訊技術和媒體的不斷發展,國外共產黨的宣傳方式、活動方式也在不斷進步,有利於加快黨的現代化和擴大黨的影響。再次,蓬勃興起的反全球化運動、反戰運動等也已成為除共產黨之外批判資本主義的另一類政治力量。這些社會運動和政治力量擴寬了世界各國共產黨的政治實踐領域,為實現自我突破,擴大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機遇。

㈣ 中國非黨組織有哪些

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國務院直屬局和直屬經濟管理機構,以及各人民團體等等。
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國務院直屬局和直屬經濟管理機構,以及各人民團體;省、市、自治區國家機關的廳、局,以及各人民團體;省轄市國家機關的委、辦、局和各人民團體;州(地)、縣(市)政府、人大、政協機關和政法部門,以及各人民團體。

㈤ 近代中國政黨誕生的條件是什麼

從世界范圍來講政黨迄今已經有33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自1905年才有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的產生,至今不足百年。同西方國家二三百年政黨產生發展的歷史相比較,我國政黨的歷史要短得多,但是與英、美,法等西方國家一開始就形成兩黨制或多黨制相比較,我國出現的各種形態的政黨制度和政黨關系更為復雜,經歷了多黨制、一黨制、多黨合作制等多種政黨制度,體驗到各種政黨制度在中國的實踐效果。

中國政黨制度模式探索道路的曲折與復雜,與中國政黨模式的多樣性密切相關。同歐美等西方國家政黨相比較,中國政黨產生模式和運作機制各不相同。學者們把政黨產生的模式分為原生型模式和次生型模式。原生型模式即政黨的產生是本國內部條件造成的結果。社會生產力相當發展以後,人們因經濟利益的差距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階級的分化導致政治上的沖突,具有不同經濟利益的人們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為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參與政治,然後政黨應運而生。政黨的原生型模式,以西歐、北美國家的政黨最為典型,這些國家的政黨大多在體制內產生,先有國家而後有政黨。這樣的政黨一般是議會民主型政黨,其任務是爭取選票,而政黨之間的關系通常是和平合法的競爭性關系。所謂政黨的次生型模式,即政黨的產生是由於受到外界政治因素的刺激,是由於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引起的社會變化的結果,被侵略國家的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仿效西方國家政黨方式而組織的。次生型政黨是在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國家的體制外產生的,依賴於政黨領導這些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舊政權,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政權,先有政黨而後有國家。一般說來,這樣的政黨是革命性政黨,甚至是掌握武裝的政黨,因社會基礎和組織程度的不同又有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和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區別。由此形成的政黨關系則呈現多樣性,有掌握政權的政黨一黨專政的壟斷性政黨關系,也有與各在野政黨之間為實現共同目標形成的合作性關系。

中國各個時期的政黨的組織模式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階段去分析。

1912年—1927年政黨組織模式的多樣性

(一)民國初年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由革命政黨向普通民主政黨的轉變。

同盟會成立後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發動了一次次的反清武裝起義,它既是清朝封建帝制的掘墓人,又是民主共和的締造者。在領導辛亥革命成功後,同盟會由秘密轉為公開,由清政府統治下的非法政黨成為中華民國的合法政黨,它主動從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組織模式轉變為普通的議會民主政黨。孫中山面對議會民主、多黨政治呼聲日高的局面,提出中國應「以世界上最完全政黨之國」「英美先進之國為模範」,實行政黨政治的主張。他認為政黨是「代議政體」式國家政權中的主宰者,是國家政權賴以存在的根本,是促進民主政治發達的直接動力。

為適應國會選舉之需要,同盟會於1912年8月改組為國民黨。主持其事的宋教仁強調:一是「求組織一健全之國會」,一是「求組織一健全之政府」, 改組後的議會民主政黨國民黨雖與革命政黨同盟會所持手段不同,「然犧牲的進取的精神則始終一貫」,「從前對於敵人,是拿出鐵血的精神,同他們奮斗;現在,對於敵黨,是拿出政治的見解,同他們奮斗。」 宋教仁說:「世界上民主的國家,政治上的權威是集中於國會的」,「我們要停止一切運動,專注於選舉運動」。「我們要在國會里頭獲得半數以上的席位,進而在朝,可以組成一黨的責任內閣;退而在野,也可以嚴密地監督政府,使他有所憚而不敢不為。」 但是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勢力,面對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的勝利,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無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僅不遵守議會民主政治的規則,反而以暗殺的手段去對付反對黨。宋教仁被暗殺預示著普通議會民主政黨在中華民族土地上的悲情命運。

(二)民國初年僅有政黨政治的表象,而無政黨政治之實質。

在清王朝的統治下,政黨被視為洪水猛獸,人民集會結社被嚴禁。隨著武昌起義成功和各省光復,封建帝制被推翻,廣大民眾特別是社會中上層人士參與政治的要求和激情迅即爆發,他們以為渴望已久的民主共和的議會制內閣制即可實現,而議會制內閣制的運作載體必是政黨,政黨將大有作為。政黨合法化突破了傳統政治文明對政黨的敵視,從而樹立起一種全新的政黨觀念,「集會結社,猶如瘋狂,而政黨之名,如春草怒生」。在1912年上半年內就出現了上百個政黨,組黨參政,成為時尚。「念念不忘在推翻清朝政府之後,成立國會,並訂出一部『像樣』的憲法,以為這樣就實現了民主,國家可以富強了」。

民國初年的多黨政治模式有許多特點:

第一,黨、會、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組合多變,驟生驟滅,泡沫政黨居多。其中跨黨派現象十分嚴重,一個人加入幾個政黨,甚至一個人擔任幾個政黨的領袖。號稱300多個政黨,所標政綱冠冕堂皇,但許多政黨因「既乏經濟背景又無群眾基礎,故只可謂之政團,不得以政黨論也」。 這是民國初年政黨的最大特點。

第二,政黨雖數量眾多,但就政治傾向而言,卻只有同盟會和非同盟會之分,其基本政治立場和精神,大體是清末革命派和立憲改良派的延續。在其基礎上,原有政治派別急劇分化,增加了政黨的數目。同時政黨這一合法斗爭形式也被袁世凱等軍閥封建勢力所運用,建立了不少御用政黨和團體,因而呈現政黨林立的局面。

第三,政黨政治熱鬧非凡,但徒有其表。因為任何政黨都沒有進入國家政治權力的核心。政黨政治的實質在%D

㈥ 18、政黨的類型有哪些 19、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什麼我國政黨制度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 20、什麼叫

政黨是代表一定階級或階層的利益,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力求取得和保持國家政權而進行活動的政治組織。根據不同的標准,政黨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照政黨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可以劃分為合法政黨和非法政黨;按照政黨是否掌握政權,可以劃分為執政黨、參政黨和在野黨;按照政黨在議會中掌握的議席多少,可以劃分為多數黨和少數黨;還可以按照政黨的意識形態、政治主張和思想傾向,劃分為共產黨、社會黨、基民黨、自由黨、保守黨、民族主義政黨等。

我國政黨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至於存在問題要看具體從哪個方面來分析了,在不同的考試環境,答案應該是不同的,下面的僅供參考。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下簡稱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90年代中期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各級統戰部門和理論界,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研究多黨合作制度的理論實踐問題,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著重分析了我國政黨制度形成、發展和特點、優點,說明多黨合作制度適合中國國情,為堅持完善這一制度,抵制西方多黨制思潮的影響,提供了理論思想武器。但是也要看到,在多黨合作制度的研究中,尚缺乏政黨制度一般功能的分析。多黨合作制度作為一種政黨制度,有其特殊性,也有其普遍性。為了充分反映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應當既研究其特殊性,也研究其普遍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從完善政黨制度功能的角度,研究多黨合作制度的堅持和發展,是當前深入研究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方面。本文擬就此作一些探討。
一、政黨制度的功能
政黨制度是在近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條件下產生的。關於政黨制度的定義,學者們看法不一。主要有兩類意見:一類是從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來定義,認為政黨制度是指國家法律規定或實際生活中形成的政黨執掌、參與或影響國家政權的合法方式:另一類是從政黨之間的關系來定義,認為政黨制度是政黨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模式。這兩類意見都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全面。實際上政黨制度不僅涉及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也涉及政黨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涉及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因而政黨制度的完整定義應當是:政黨制度是指國家法律規定或政治傳統、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政黨相互作用的形式,政黨執掌、參與或影響政權的合法方式,政治資源為政黨所享有的分配規則。
關於政黨制度的功能,有關著作一般未作具體闡述。根據政黨制度的完整定義,從法律規定、選舉制度、政治傳統等方面研究,政黨制度具有三項主要功能:
1.規范政黨之間的關系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政黨,而且往往不只存在一個政黨。在一個國家中,政黨之間是什麼關系,如何處理這種關系?是該國政黨制度必須加以規范的。由於西方國家和原蘇東國家實行的政黨制度有代表性,以下分析均以兩者為例。
從西方國家看。西方國家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政治體系內的政黨是平等的。在憲法、法律范圍內,各政黨圍繞政權展開競爭。西方正常制度反映著壟斷資本集團及相互間的矛盾和沖突。在共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各政黨相互制衡、相互斗爭。聯邦德國《政黨法》規定,政黨是自由民主的基本制度的一個憲法上的必要組成部分。它的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進行;取得法律地位的政黨應一律平等。
從原蘇東國家看。在這些國家的憲法、馬列主義政黨黨綱中,都長期堅持馬列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地位,把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規律。蘇聯1977年憲法規定,蘇共是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領導和指導力量,是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的核心。在保加利亞、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四國,存在合法的非馬列主義政黨。它們在馬列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進行活動。
2.規范政黨與政權的關系
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主要包括:政黨在權力體系中佔有什麼地位,發揮什麼作用?政黨在權力運作系統中應遵循什麼規則?
從西方國家看。西方國家,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是內閣制還是總統制。由於內閣制和總統制中,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的關系有明顯不同,因而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也有不同。第二,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內閣制中,執政黨處於議會多數黨地位,同時掌握著行政權;總統制中,執政黨掌握著行政權,但不一定是議會中的多數黨。不管是內閣制還是總統制,在野黨均沒有行政權,如果不在議會中佔多數,實際上也等於沒有立法權。它們主要通過議會和新聞媒介對執政黨進行制約、監督,以各種方式影響選民,為取得執政地位而努力。
從原蘇東國家看。原蘇東各國,馬列主義政黨的領導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次,概括說,包括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但由於各國政治傳統不同,政黨與政權的關系,在形式上還是有不同的。以馬列主義政黨和政府的關系為例,原蘇東國家存在四種不同的處理黨政關系的形式:第一,蘇聯、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民主德國實行黨政分工。第二,羅馬尼亞實行黨政一體化。第三,阿爾巴尼亞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第四,南斯拉夫實行共盟非國家化。另外,在保加利亞、波蘭、民主德國三國,馬列主義政黨在一定程度上採取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的立場。如1971年的保加利亞憲法規定,保共在與保加利亞農民聯盟的緊密的、兄弟般的合作中,領導保加利亞的社會主義建設。
3.規范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
這主要是指:明確政治資源的分配規則,包括劃分政黨享有政治資源的范圍,明確運用政治資源的方式等。
從西方國家看。西方國家,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主要是由有關法律、選舉制度及政黨的競選綱領所確定的。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憲法和有關法律不允許危害資本主義制度的政黨存在,把社會的政治資源強制性地全部劃入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中。第二,用法律等形式保證兩黨制或多黨制,並通過選舉制度將政治資源導入兩黨制或多黨制框架。第三,靠政黨競爭實現政治資源的分配。前面兩點從制度上對政治資源的分配作了原則規定,但能否實現這種分配,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政黨之間的競爭。
從原蘇東國家看。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主要有三層內容:用憲法、有關法律保障政黨制度。如規定馬列主義政黨的領導地位,不允許反對社會主義的政黨存在等;政黨章程中規定該政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由於性質、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就劃定了享有政治資源的范圍;在馬列主義政黨的領導下實現政治資源的分配。
明確政黨制度功能,對於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有重要意義:有利於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的實踐中,碰到具體問題,涉及哪項功能,便可在那項功能的完善中加以解決;有利於理論研究。可以從完善政黨制度功能的角度,把豐富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使研究系統化和科學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有利於多黨合作制度的宣傳。從政黨制度的功能來分析研究多黨合作制度,可使更多的人,特別是生活在其他政治制度下的人能從政黨制度的普遍性中了解多黨合作制度的特殊性。
二、政黨制度功能在多黨合作制度中的體現
多黨合作制度,是否具有政黨制度的一般功能?這些功能是如何體現的?應當根據憲法、政黨章程、中共中央有關文件(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來研究這些問題。
1.在政黨之間的關系方面
由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所決定,民主黨派從成立之時起,就是作為共產黨的合作者、同盟者出現的。在與共產黨的長期合作中,民主黨派不斷進步。在多黨合作制度中,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不是反對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這種關系,已成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傳統。我國憲法和有關文件體現了這種政治傳統:我國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其他法律,如《民族區域自治法》也都有這方面的規定;《政協章程》和民主黨派各自的章程,都明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中共中央《意見》,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並對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作了完整的表述。
在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繫上還應注意三點: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第二,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支持民主黨派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內部事務;幫助他們改善工作條件;支持他們開展各項活動,維護本組織成員及其所聯系群眾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第三,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關系的實現形式主要有: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之間的合作與協商,發揮民主黨派在政協中的作用,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等。
2.在政黨與政權之間的關系方面
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我國國體所決定,政黨與政權的關系表現出明顯的特色。
憲法序言中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規定及總綱第一條,實際就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規定。中共中央《意見》,明確闡述了政黨與政權之間的關系,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意見》規定了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
依據中共中央的《意見》,民主黨派與政權關系的實現形式主要有:
第一,民主黨派成員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發揮作用。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也是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發揮監督作用的重要機構。第二,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第三,對政府機關工作進行民主監督。比如建立了特約監察員制度。
3.在政黨與政治資源之間的關系方面
這方面主要是由政黨的章程和有關政策規定的。它反映了政黨的歷史發展及性質、地位和作用。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了共產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由此所決定,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資源是廣泛的。
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由民主黨派的性質、地位、作用所決定,民主黨派在組織發展中形成了「三個為主」的方針(以協商確定的范圍和對象為主,以大中城市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為主)。民主黨派的政治資源有幾個特點:一是局部性,即包括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而且各民主黨派都有各自的發展重點和范圍。二是聯盟性,即民主黨派不是單一階級的政黨,而是一種政治聯盟。三是幹部性,即民主黨派是幹部性集團,主要在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中吸收成員。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多黨合作制度作為一項政黨制度,同樣具有三項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有著中國特色的內容和形式,直接體現著我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點。
從政黨制度功能研究多黨合作制度,必須注意:
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多黨合作制度作為一項政黨制度,具有政黨制度的普遍性;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性是普遍性在中國具體歷史條件下的體現。不能離開普遍性講特殊性,也不能離開特殊性講普遍性。政黨制度功能在多黨合作制度中的體現,反映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傳統。比如,在政黨之間關繫上,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在政黨與政權的關繫上,民主黨派處於參政黨地位。政黨制度功能在多黨合作制度中的體現,將隨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
在每項功能中,要注意其完整性。我國政黨制度每項功能的體現,都充滿著唯物辯證法。比如,在規范政黨之間的關系時,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同時又必須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尊重民主黨派獨立自主的地位;在規范政黨與政權的關系時,既要明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又要注意發揮民主黨派參政黨的作用,執政黨要為參政黨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如果在工作中存在片面性,就可能影響功能的正常發揮。
三項功能之間具有層次性和聯系性。從層次性講,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決定了政黨與政權的關系,政黨與政權的關系又決定了政黨之間的關系。當然,三個層次之間還存在反作用的關系。從聯系性講,三項功能之間的作用、反作用關系就體現了聯系性。三項功能是相互影響的、一項發生變化,可能影響其他兩項。比如,政治資源分配規則的變化,可能影響政黨與政權的關系,並影響政黨之間的關系。這有兩種可能:一是某政黨的政治資源擴大了,其政治力量就會壯大,隨之政治參與的要求就會提高,對在權力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便表示不滿足,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影響政黨之間的關系。二是某政黨的政治資源縮小了,其政治力量也將隨之縮小,在權力體系中的地位就會下降。任何一個政黨,都具有自我完善、向外擴展的內在要求。因而需要政黨制度從三個方面加以規范。改變這些規范,則可能影響多黨合作制度。
三、從完善政黨制度功能的思路研究分析新情況、新問題
在新形勢下,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無例外地都涉及政黨制度的功能。完善政黨制度功能,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是新形勢下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的重要內容。
涉及政黨與政治資源關系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第一,民主黨派的性質問題。一些民主黨派成員認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民主黨派成員中的大多數是知識分子,民主黨派的性質理所當然的應當是「一部分工人階級的政黨」或「工人階級中腦力勞動者政黨」。第二,民主黨派組織發展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一些民主黨派成員對組織發展中堅持「三個為主」存有看法。
民主黨派的性質和組織發展問題,關繫到政治資源的分配規劃。這里又可區分為兩類問題:第一,原有政治資源如何分配。前面分析過,政治資源分配規劃的改變,將使政黨與政權的關系、政黨之間的關系亦隨之發生變化。要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必須維護政治資源分配規則。提高民主黨派的綱領和性質、組織發展上不堅持「三個為主」,都可能改變政治資源分配規則,從而不利於多黨合作制度的堅持和完善。第二,新政治資源如何分配。突出的問題是民主黨派能不能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擴大,其代表性人物越來越多。其中一些人迫切希望加入民主黨派。經過協商,各民主黨派中央明確了政策。民主黨派中央的這些規定,既堅持了政治資源分配規則,又解決了新問題。
涉及政黨與政權關系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第一,參政議政問題。這幾年,民主黨派成員對參政議政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要求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整體進行參政議政;要求在更廣泛的內容、更深層次上參與決策;要求更多地參與決策前的協商,有更多的參政議政渠道。第二,民主監督問題,民主黨派成員普遍認為,這幾年民主監督有很大的發展,但相比之下仍是薄弱環節。民主黨派成員要求加強民主監督的呼聲較高。其中多數人認為應當按中共中央《意見》的精神加強民主監督。但也有一些人存有片面認識,比如,有人認為,要解決腐敗問題,必須使民主監督有法律權力,用權力監督權力。
這些問題,影響到政黨與政權的關系。要維護多黨合作制度對政黨與政權關系的規范,必須堅持三個原則:執政黨的地位不能動搖;參政黨的地位應當尊重;執政黨與參政黨在權力運作系統中如何協調,必須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應當注意幾點:第一,在堅持參政的基本點、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總原則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黨的作用。中共中央《意見》提出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的總原則,是對參政黨與政權關系的規范。參政黨必須在這個規范中充分發揮作用。如果突破這種規范,那麼與政權的關系必須發生變化(賦予民主監督以法律權力,必須突破這種規范)。而如果不發揮參政黨的作用,這種規范就會變得沒有實際意義。第二,要研究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權力運作系統會發生什麼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要求加強民主法律建設,要求政府轉變職能。這些都可能使權力運作系統發生一定變化。實踐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變化,會不會影響參政黨的作用?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權力運作系統中,參政黨如何發揮作用?第三,目前特別要注意研究在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假如權力運作系統變形時(新機制未充分發揮作用,舊機制仍在起作用),如何保證民主黨派參政黨的地位。
涉及政黨之間關系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第一,民主問題。近幾年,民主黨派成員民主意識普遍增強,民主要求強烈。這有兩類情況:一類是,贊成社會主義民主,但認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發展不夠;另一類是,對西方民主有模糊認識,如認為西方多黨制能起到監督、制衡作用,而民主黨派則起不到這種作用。第二,獨立自主問題。一些成員認為,民主黨派作為政黨,對有關重大社會問題應當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應當獨立自主地處理一切問題。
政黨關系方面的問題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必須注意:第一,既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又尊重民主黨派獨立自主。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民主黨派的歷史選擇。離開共產黨的領導,多黨合作制度就不能堅持,民主黨派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就沒有保證。同時應當明確,共產黨的領導是政治領導。要尊重民主黨派的獨立自主,正確處理同民主黨派的關系,充分尊重民主黨派的意見和權益。第二,應當區分是對黨的領導發生懷疑,還是對黨的具體領導方式有看法。前者涉及四項基本原則,必須態度鮮明地給予批評、教育;後者涉及黨的具體領導方式的改善問題,其中有些意見可能是片面的,有些意見則可能是正確的,要認真分析。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民主黨派成員中,對共產黨的領導基本上是擁護的。在這個前提下,部分成員對具體領導方式存在一些看法。涉及政黨之間關系的新情況、新問題,基本屬於對具體領導方式的看法。第三,要堅持黨的領導,同時要改善黨的領導。要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民主黨派新一代的特點,改進工作方法,要善於把正確的政策與良好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第四,應當看到政黨制度的三項功能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要維護多黨合作制度規范的政黨之間關系,除了要認真研究解決涉及這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外,還必須十分重視解決涉及政黨與政治資源關系、政黨與政府關系的新情況、新問題,若處理不好,同樣會影響到政黨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政黨制度具有規范政黨之間關系、政黨與政權的關系、政黨與政治資源的關系之功能。我國多黨合作制度同樣具有這些功能,但其表現形式和內容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了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點。在新形勢下,堅持、完善多黨合作制度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從完善政黨制度功能的思路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堅持原有規范,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具體政策進行調整和補充。

㈦ 除了共產黨外,現在還存在什麼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㈧ 世界上有哪些共產主義政黨

1、目前世界上的共產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古巴共產黨、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

2、共產黨信仰共產主義,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主要有五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古巴共和國

3、共產主義政黨在早期的指導思想是相對一致的,即由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再發展到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正式寫入黨章。

4、當代共產主義政黨的指導思想則出現了很大差異,主要呈現三種趨勢。第一種是以中朝越古四大執政黨為代表的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同時增加本土化指導思想的趨勢,另一種是以西歐三大黨和日本共產黨為代表的否定列寧主義鼓吹普世價值的趨勢,最後一種是以希葡俄美和亞非地區大多數共產黨為代表的繼續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提法的趨勢。

(8)中國非法政黨有哪些擴展閱讀:

1、共產主義(Communism)是一種政治觀點和思想體系,現今的共產主義奉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為基本思想。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產的社會,面對惡勢力也會團結一致。共產主義者認為未來所有階級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將進入高級階段。

2、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徵就是人民能夠當家做主,也就是說民主、自由是公有制社會與私有制社會的根本區別, 同時公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高級階段,私有制社會是人類意識形態的低級階段。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是必然結果, 因為有強勁的社會生產力造就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後,人類的整體意識形態也將得以逐步的提高, 同時意識到 "按勞取酬" 的私有制分配形式已經是落後的社會分配形式,並成為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3、政黨即社會中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活動分子,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有計劃地組織起來的一種政治組織,社會承認它具有組織與擴張其主張的合法權力,它也積極接入到政治生活中,為取得或維護政權,或影響政治權力的行使而發揮自己的作用。

4、政黨是階級斗爭的工具。中國工人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創造了自己的黨——中國共產黨。政黨是以執政為目標的政治組織,在代議制民主政體里,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選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

5、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針對國家和社會議題有各自的主張,定立政綱展示願景。政黨是統治階層政治組織,政黨組織形式由統治階層決定。在一個政黨內部生成統治階層和統治階層內部生成N個政黨為當今國際社會政治生態。

閱讀全文

與中國非法政黨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被拉黑名單都怎麼解決的 瀏覽:941
伊朗的山為什麼不長樹 瀏覽:698
他在中國學舞蹈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396
伊朗河流特徵是什麼 瀏覽:790
hbo為什麼啟用英國演員 瀏覽:15
中國已經進貨得多少錢 瀏覽:825
做外貿怎麼收伊朗的貨款 瀏覽:583
英國確診病人多少 瀏覽:245
越南座機號怎麼撥打 瀏覽:179
義大利Ovo是什麼意思 瀏覽:745
印度人如何給駱駝過節 瀏覽:738
伊朗主要屬於什麼人種 瀏覽:835
從印尼回國要怎麼來 瀏覽:9
孟晚舟拘留和伊朗什麼關系 瀏覽:935
12月去義大利旅遊穿什麼衣服 瀏覽:731
伊朗怎麼樣感染新型病毒 瀏覽:1000
英國土木工程專業怎麼設置 瀏覽:89
義大利面黑胡椒怎麼吃 瀏覽:643
面對疫情義大利人民怎麼做的 瀏覽:855
中國銀聯數據外包怎麼樣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