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畢業幾年可以晉升到中上層做主管領導
晉升為中上層領導有以下幾個條件:
1、你所在企業的性質(外企的話基本不會升到上層的,5——10年升到中層基本就到頂了;國企大概需要15-20年;私企要看老闆的意思了。)
2、個人能力。這個在外企比較現實,有些有能力的人3、5年就能升到中層;在國企的話一般要靠資歷了,也說是要靠時間耗出來;私企排除老闆特別喜歡的因素,有能力的人一般晉升也比較快。
3、人脈。這個是無論在什麼企業里都需要的。如果你想成為主管,就必須有自己的人脈,要有一群人願意支持你,這樣你才能做的長久。
4、機遇。只有在單位有這個領導空缺、你又恰好適合、大家又支持你,你才能成功晉升。
5、個人努力。如果你不是特別有能力,那麼建議你踏踏實實工作,因為領導是要為下屬做表率的,所以你的領導在提拔你時也會考慮到你的工作態度會不會帶動下面的人積極工作。
如果限定一下條件:私企+有能力+有人脈+有機遇+個人很努力+老闆賞識=3-5年晉升中層主管。
不要期望自己2年就能當領導,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即使兩年之內給你個領導做,你也不見得能做好,到最後可能還是被人擠掉,所以剛進企業,前幾年一定要低調,免得被人排擠。等有了足夠的資本再去競爭也不遲。
以上全為個人見,僅供參考!
『貳』 進入公務員以後 高考名校(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浙大)對仕途(陞官)之類有沒有好處。
我以一個老公務員的身份告訴你,公務員升職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名校情結,可以說幾乎不存在這個可能。基本原則是這樣的:如果機關級別高,則升職會快點,如中直部委,大概10年時間即使乾的很一般,升個副處還是很輕松的;省直要升到副處,則要努力干10年以上;至於市縣,能到副處,可能是非常困難的,有的人幹了一輩子,可能也只是一個副科級。至於升職條件,更不好說了,要有本事、機遇、關系、等等等等,看個人的造化了。有的人工作本領很強,但機遇不好,升職也很困難。比如我的同學在政府機關的,到現在最快的已經是副局級了,有的還只是正科級
『叄』 中國哪所大學比較好
中國畢業生出路最好的10所大學
1.清華大學
「清華製造」無疑是就業的第一保障,這一地位至今無人撼動。一直在國內一騎絕塵的理工科所培養的畢業生至今仍然是各個行業的追捧對象,出國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國內第一。清華新興的文科院系也以學科新,精度高為特點,擁有新聞,社會學,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學等一批熱門學科,就業出路令人眼熱。多年來清華學子在社會最主流的政界、企業界和學術界均有著極其出色的表現,以基本功扎實,勤奮聰穎和具有團隊精神而被評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畢業生。但清華學生也有著過於依賴清華這塊金字招牌的傲氣,往往坐等海內外頂尖名企來清華招聘,缺乏走出校園尋找機會的沖勁。同時因為每年大批畢業生選擇出國,也常常被人詬病。
2.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一直以來號稱江南第一學府,強勁的理科在出國上極具優勢,也是跟清華,北大,中科大並列的四所學分被美國承認的大陸高校之一。新興的工科裡面的微電子和飛行器製造在全國的高校裡面名列前茅。而這兩個領域恰恰是近年來的熱點,因此復旦的學子在原本不甚擅長的工科裡面也開始嶄露頭角。文科的設置以熱門文科為主,而且歷史悠久,新聞,國際關系這些學科國內高校無出復旦之右者。尤其重要的是復旦具有在上海的本土優勢,一些在上海開展業務的大公司對於復旦學生都是青眼有加。因此,對於想要畢業後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發展的學生,復旦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3.上海交通大學
上交在上海幾乎跟復旦齊名,其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上交的學科設置以工科為主,其中製造業相關領域和IT類專業的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所以上交的學生也是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交大學子腦筋靈活,善於經營,管理能力強,也比較容易進入管理層,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類的大外企,每年都會給上交單獨留出名額。但是由於學科覆蓋面的影響不夠寬廣,而且在上海的聲譽似乎總是稍遜復旦一籌。因此暫列第三。不過上交大的最近十年來的上升勢頭強勁,隨著上二醫的加盟和文科的發展,學校整體發展前景非常看好,學校整體形象實力的提升對學生就業出路一定會起到良好的促進
4.北京郵電大學
北郵在某些排行榜上的排名雖然低,但是因為其在整個通信行業的影響力無人匹敵。所以就業之好幾乎不亞於清華。每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郵的學生幾乎佔了一半以上。甚至這幾個公司每年的招聘筆試主會場就放在北郵。而四大公司的領導層75%以上都是北郵畢業的。所以雖然北郵的出國比例稍遜,但是通信行業的超高待遇,無疑是吸引眾多學子的巨大魅力所在。
5.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曾經在90年代很火了一陣子,當時文科的分數線之高幾乎可以跟北大抗衡。後來因為經濟的調整有些走入低潮。但是最近幾年也開始有了強勁的抬頭趨勢。國內以外貿作為導向的經濟結構每年都會製造出對於國際貿易及相關領域的巨量需求,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無疑是其中的執牛耳者。再加上整個學校的教學體制相當先進,畢業生的外語水平在國內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為就業市場上的搶手人才。每年進入德勤,畢馬威等國際知名會計事務所的人數有35%來自於對外經貿大學。
6.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最近幾年已經從前些年中的衰落走了出來,其優秀的生源保證了學生的高質量,人大的畢業生仍然是國內高校就業市場最強有力的競爭群體之一,在公務員、法律、金融保險、新聞等眾多熱門行業的錄取名單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學子的身影,人大在政界的中層實權校友國內高校無出其右,每年人大考取的公務員是最多的。這主要得益於人大至今仍然牢牢把持著國內高校社會科學總體實力第一的地位,具有社科培養大平台化的優勢,而且人大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入世精神,深諳實習求職面試之道。人大的法學,社會學,新聞學,經濟學等今年就業的熱門學科的實力仍然在國內數一數二。但是由於人大招收的學生尤其是研究生有點太多,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其精英程度。
7.北京大學
北大在中國無疑是一個跟清華齊名的金字招牌。但是在全國的實力數一數二的北京大學在就業上的地位似乎與其排名不太相稱。主要是由於北大校內學科設置主要以文理為主,較為冷門的人文類專業和理科專業畢業生多,與社會需求結合小,類似於考古,地質,氣象、力學和馬列主義學院以及理科的眾多冷門院系在就業上並沒有很好的前景。因此網上常常炒作諸如北大學子賣豬肉和糖葫蘆的爆料新聞。但是除掉這些之外的光華,經院,國關的就業實在足以讓絕大多數的學校眼紅。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競爭力也在國內名列前茅,每年去國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學生數量在大陸高校中遙遙領先。
8.同濟大學
在上海的同濟大學是一所具有雄厚實力的老牌大學,其專業設置的三個殺手鐧足以保證同濟在就業排行榜上占據一席之地。汽車,建築和土木是同濟的三個王牌強系,除了在北京的清華,國內幾乎沒有可以與之抗爭者。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建築業行政部門和大型企業的高層中,同濟學子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而最近幾年汽車製造業和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無疑讓每個畢業的同濟學子都能獲取一份讓自己十分滿意的職位。
9.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號稱「銀行行長的搖籃」,目前各大銀行的管理層超過三分之一出自中財。中央財經大學離北郵不遠,在行業內的地位也類似於北郵。其畢業生在金融行業內的影響力無人可以匹敵。而執全國高校同類學科牛耳的貨幣銀行學和金融學等學科也給每個畢業於中財的學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保證他們能夠在行業內獲得長足而穩健的發展。最近幾年,金融領域的熱度持續升溫,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離不開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所以有理由相信,今後幾年,中財在就業榜上的排名還會進一步攀升。上海財經大學在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但是僅僅在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認可度較高,因此在排名上要遜中央財經大學一籌
10.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也有一個美譽,就是「中國外交官的搖籃」,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這是因為北外確實有其先天的優勢,尤其是在英語,法語,德語等一線外語語種的教學實力在國內遙遙領先。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高端外語類人才也必然會越來越搶手,目前同聲傳譯的月收入一般都在三萬元以上,比較好的同聲傳譯年薪百萬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要是說學習外語類的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
從排行及各種統計數據看,目前的就業市場上仍然是北京和上海兩地的高校占據這不可逾越的先天優勢,而專業類的院校憑借自身特點,在就業上已經遠遠超越了那些排名比自己高很多的綜合性院校。從就業市場來說
『肆』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馬雲、王健林、劉強東等知名企業家分別是什麼學歷?
又一年高考結束了,很多人又開始說高考無用論,填鴨式教育害人,爭議頗多,雖然說理論上講中國現行教育體系存在嚴重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高考確實能夠把很多優秀人才篩選出來,單純從效用論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八股取士還是高考都有其巨大的現實價值。
今天把一部分科技業、製造業、金融業的知名企業家都列出來,看看他們的畢業大學和學歷,以下內容包括了歷任首富,還有行業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乾媽和褚時健。為了確保公平公正,只計算第一學歷。
雖然說英雄不問出處,高學歷並非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沒有上過大學的李嘉誠和霍英東等中國最著名的企業家,他們照樣能摘得首富的桂冠,贏得世界的尊重。但盡管如此,還是有一批知名企業家,他們不僅是資產千萬的社會精英,還是畢業於名校的學霸。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七十年代初高考停止,個人其實是推薦入學的,比如任正非,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鎮寧縣,祖籍浙江省浦江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要創始人、總裁。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已並入重慶大學),畢業後就業於建築工程單位。
馬雲,男,1964年9月10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1988年畢業於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1998年出任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並擔任阿里集團CEO。
劉強東,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1974年2月14日出生於江蘇省宿遷市,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6月18日,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擔任總經理。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京東商城的前身),並出任CEO。
周鴻?,1970年10月4日生於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資人。1992年,大學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學讀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研究生,並於1995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李彥宏,網路創始人,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前往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李彥宏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2000年1月,李彥宏創建了網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路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張朝陽,搜狐網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博士。張朝陽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以全國第39名成績,考取CUSPEA項目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張朝陽在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將公司名稱更名為「搜狐」。搜狐於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
馬化騰,男,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在創辦騰訊之前,馬化騰曾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
田溯寧,中國寬頻資本基金董事長,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博士。田溯寧1981年至1985年就讀於遼寧大學生物系;198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7年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並獲資源管理學碩士學位;1987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1992年獲美國得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參與創辦亞信股份公司,任總裁。2006年5月,田溯寧專注於「中國寬頻產業基金」的管理和運營。
丁磊,男,1971年10月1日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網易公司創始人,現擔任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1993年本科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5月創立網易公司,與張朝陽、王志東並稱為網路三劍客。2000年6月,網易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2009年,宣布網易養豬計劃。2015年2月11日,入選「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
馬明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中南財經大學博士。馬明哲1987年畢業於中國經濟管理刊授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1991年獲得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就讀於中南財經大學並獲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自公司於1988年成立開始,馬明哲帶領中國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用20年時間,從僅有13名員工的單一財產險公司到中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業務范圍覆蓋產險、壽險、養老金、健康險、銀行、證券、信託、資產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領域,進入世界500強。該集團在中國近千個城市設有營業機構,擁有5600多萬個人客戶、400萬企業客戶,員工和代理人隊伍逾56萬人。中國平安在香港、上海兩地上市,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企業前20位、全球保險集團第3位,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家躋身《福布斯》世界500強的非國有金融機構,名列第147位。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於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商人、企業家。1984年從浙江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分配至安徽省統計局工作。1989年深圳大學軟體科學系(數學系)研究生畢業後,隨即下海創業。1992年在廣東省珠海市創辦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總裁,北大經濟學博士。從一名普通的汽車工人到北京大學博士,從官員到企業家,成為220多個城市中430多家房地產企業的領軍人物,孟曉蘇的事業達到成功的頂峰。
王石,男,1951年1月生,原籍安徽金寨,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
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生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0年入伍,1986年從部隊轉業,畢業於遼寧大學,7月進入大連市西崗區任辦公室主任,1989年起擔任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至今。兼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
潘石屹,男,1963年11月14日出生於甘肅天水,著名地產商,SOHO中國的董事長,公司掌管著在中國的商業地產領域的開發業務。大學畢業後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石屹與合作人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房地產。1995年,潘石屹與妻子張欣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
馮侖,1959年出生於陝西西安,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是現代第二屆正式大學生。法學碩士、中國社科院法學博士學位。1991年開始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全過程創建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參與創建了中國民生銀行並出任該行的創業董事,策劃並領導了對陝西省證券公司、武漢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東北一間上市公司等企業的收購及重組。
董明珠,出生於江蘇南京,企業家,先後畢業於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EMBA2008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研究生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相繼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並在2012年5月,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
雷軍,1969年出生於湖北仙桃。1987年,畢業於原沔陽中學(現湖北省仙桃中學),同年,雷軍考上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秦致,汽車之家總裁,依阿華大學計算機碩士,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張旭豪,餓了么網上訂餐平台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碩士。2008年與其同學創辦了餓了么餐廳。
張亞勤,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裁,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張亞勤博士1966年出生於山西太原,12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3歲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伍』 中國政法大學走出過知名校友
本人是中國政法大學大二學生,作為國內一流高校,法大走出了很多知名人物,下面我簡單介紹三個人吧。
1,羅志軍
男,漢族,1951年11月生,遼寧凌源人,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196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2月參加工作。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十三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雖然不是特別了解這位校友,但是從他的履歷中可以看出來是非常優秀的。
最後,法大真的走出了很多優秀的人物,我們要向他們看齊啊哈哈!
『陸』 考什麼大學,畢業之後做官
大學畢業後沒有直接進政府部門工作的。現在進政府部門工作,要參加公務員公開考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錄用擔任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採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的錄用,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的錄用,由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必要時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可以授權設區的市級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
(6)中國哪些大學畢業後升領導的多擴展閱讀:
1、國家公務員考試是指中央、國家機關、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郵局和垂直管理系統所屬事業單位錄用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的考試。
2、地方公務員考試是指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組織的招錄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的地方考試。
『柒』 有哪些有名氣的領導幹部是東北財經大學畢業的
姚中民 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
劉克崮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李萬才 現任中共大連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黨組書記
魯昕 教育部副部長
顧國新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副主任
陳政高 遼寧省省長
唐雙寧 光大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光大銀行董事長
夏德仁 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
庄心一 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周延禮 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董大勝 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
解學智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王洪章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佟寶君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紀檢組組長、理事會常務理事
馬永偉 原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王文元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
遲海濱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副部長
盧仁法 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
白文慶 原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副行長
包文發 原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
牛玉儒 原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已故.
王憲章 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張福榮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
侯建杭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
李國鵬 華夏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
鄭之傑 中國建銀投資公司總經理
張弘力 中國投資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劉廷煥 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副書記
張少春 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徐福順 青海省省委常委副省長
符太增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
邱東 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
烏家培 中國信息協會原副會長
王積業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棟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研究生院教授
周天勇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
陳一夫 作家
張宏傑 作家
張斌 美國Cinergy公司副總裁
馬騰 渤海銀行行政總裁
傅建華 上海浦發銀行行長
陳小憲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常務董事、副總經理,中信銀行行長
陳維中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
范棣 香港迪辰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兼CEO。
楊軍華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
杜金富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
謝魁星 香港招商局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趙恆 陝西省國家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樹權 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孟建民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韓永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趙小平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
。。。。。。。。。。。。。。。。。。。。。。。。。。。。。。。。。。。。。。。。。
『捌』 我國很多高級領導學歷怎麼都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呢這是怎麼回事情有什麼矛膩呢
有多少貓膩就不清楚了,不過南大是有一個中國市長班的,很多合作城市每年都有很多人會來南大培訓
『玖』 想考公務員,以後能升入領導階層的,需要什麼學歷怎麼考
這個倒是不一定要多麼高的學歷,一般的,只需要專科及以上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公務員的考試,當地都會提前在網路和其它媒體上公示,很多都是在網上報名,然後通知你考試時間,通過後再通知你面試時間。考上後,過若干年,你進入體制後,就會明白怎麼進入領導階層了,這里的玄機肯定很多。
『拾』 現在外交部的都是國內哪些大學出身
我國際政治專業大三的,我前天去聽了外交部在我們學校的招聘宣講會。進外交部的話,外交學院、北外、北二外是很多的,上外也行,我在上外,就是上海的很多人會選擇進公司。 如果你要非常有志向去外交部,這些學校是很好的,但是其他學校也無所謂,只要是文科的專業就可以。其實建築、會計、計算機什麼的也可以,外交部那麼大各部門總要有人發工資、管賬,有人維護內部網路機密性的……做外交官文科專業都可以。 但是學小語種是個捷徑,或被特招走的。要是走正式途徑比較麻煩,先要通過公務員考試,然後是外交部的筆試和面試。
但是去外交部其實很苦的,你要「被分配」到不同的使館,3、4年一輪換,第一次還都是艱苦地區,你的配偶、孩子上學等問題呢?
下面給你個資料,有什麼問題網路hi問我吧
外交部2011年公務員考錄宣講會
一、外交部簡介
外交部成立於建國之初,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成為國家外交政策的參謀,貫徹我國對外政策方針,代表政府處理對外事務,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服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進入21世紀,國際形勢更加復雜多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深入發展。上至國家,下至每個公民,各個層面的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外交已經涉及到了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在外交工作內涵、外延不斷擴大的新形勢下,外交部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歷史責任、更繁重的工作任務。
二、外交部組織結構
外交部包括國內的28個司局和263處駐外機構以及駐港澳特別公署,國內外直屬機構共有5000多名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v 外交部辦公廳
v 政策規劃司
v 各地區司:
① 亞洲司
② 西亞北非司
③ 非洲司
④ 歐亞司
⑤ 歐洲司
⑥ 北美大洋洲司
⑦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
v 國際司
v 軍控司
v 條約法律司
v 新聞司
v 禮賓司
v 領事司
v 港澳台司
v 外交部翻譯室
v 外事管理司
v 涉外安全事務司
v 幹部司
v 離退休幹部局
v 行政司
v 財務司
v 外交部檔案館
v 外交部機關黨委
v 監察局
v 國外工作局
v 服務局
三、外交部特點
外交部區別於其他國家部委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公務員平均年齡較低。外交部中35歲以下的青年幹部所佔比例為50%左右;
外交工作的性質決定外交部是一個「清水衙門」,但外交人員肩上卻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職責,因而想干一番大事業而不過於看重金錢的同學可考慮報考。
四、職業發展路徑
通常情況下,一位應屆畢業生進入外交部工作後11年可升為二秘,相當於國家行政級別副處級:
第1年——試用期
第2年至第4年——隨員
第5年至第7年——三秘
第8年至第11年——二秘
對於表現突出的青年公務員,外交部也提供了晉升的快車道——競爭上崗。這一政策使外交部最年輕的處長為31歲,副處長29歲,司長43歲,副司長42歲的情況。
通常情況下,一位外交部公務員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國外常駐,國內外輪換工作。
五、職工培訓制度
外交工作的性質要求外交官要活到老,學到老,因而外交部非常注重人員培訓。
外交部有每年900人的國內短期培訓項目,同時也有100多個國外培訓項目,內容包括:語言類、法律、經濟、金融、國際政治等。國外培訓項目多數在完成後可獲得碩士學位。
外派外交人員在回國後,為幫助了解國情從而更好地在國內開展工作,會被派到其他部門進行交流。
六、薪酬福利:
1. 月薪:
在國內工作的新入部人員:(幣種為人民幣)
3200¥(工資)+ 800¥(住房補貼)
2. 派駐國外的人員:
以派駐美國為例(幣種為美元,按1:8固定匯率發放)
1800$(工資) + 最高為1500$補貼(此補貼根據所派駐地區的艱苦程度決定)
3. 其他:
籍貫為外地的工作人員可入住外交部集體宿舍;
國家發放購車補貼和用車補貼。
七、外交部招聘職位(非最新公布信息)
1.業務類:招外語類、外交、國際政治、金融、法律等文科專業畢業生;
2.行政技術類:招計算機、會計、工程、建築等理工科專業畢業生。
八、外交部招聘要求
外交部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外交人員具有以下品質:
1. 把握政策,堅持原則和立場。
2. 擁有豐富廣博的知識。
3. 擁有良好的外語水平。
4. 具有吃苦耐勞和奉獻的精神。
九、招考流程方式:
l 招考日程:
10月中旬,網站發布國家公務員招考信息,報名後接受資格審查(審查如專業與招考要求是否匹配等);
11月底,國家統一公務員考試(建議在考試前參加培訓班以訓練答題技巧);
1月初,公務員考試成績公布;
1月中下旬,通過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參加專業筆試和面試。考生全部通過後,經過體檢和政審,可進入外交部。
l 英語類考生專業筆試內容:
1、綜合知識能力測試(中文):旨在考察考生的知識面。
考試形式:包括分析和寫作等;
考試內容:涉及時事、外交、經濟、古代漢語、哲學等多方面知識。
2、外語筆試及口試。
外交部要求報考人員的英語水平達到大學六級(非英語專業)以上或專業四級(英語專
業)以上。(建議平常認真瀏覽外交部英文網站,閱讀China Daily,Beijing Review等報刊。)
l 考錄改革:
法語、日語、阿拉伯語、俄語、西班牙語、朝鮮語、德語這七門小語種專業的考生將在公務員考試階段參加其語種的筆試和口試(考試地點為北京),其成績所佔比例為總成績的50%。這一舉措將大大突出小語種考生的專業優勢。
十、自由問答環節
1、招錄工作中會不會存在性別歧視?
答:不會。目前外交部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女外交官,女性在外交部的工作和機會與男性是一樣的。但外交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外交人員的足跡遍布全球,世界各國的情況千差萬別,有不少地方自然或人文條件相當艱苦,有的國家出於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原因,對派駐女性外交人員有嚴格限制。
2、對政治面貌有怎樣的要求?
答:要求考生政治面貌為黨員或團員;但希望考生能有較高的政治覺悟。
3、在翻譯室工作一定要接受外派嗎?有怎樣的工作前景?
答:通常情況下在翻譯室工作幾年後會被派駐國外;但若翻譯水平非常高,是業務骨幹,則可根據工作需要,延遲外派時間。
在翻譯室做到一定年齡後,可退居二線,培訓新進人員;還可做普通外交官。
4、報名表上有「是否有自費出國留學背景」,這一項內容影響大嗎?
答:若一位曾在國內讀書的考生在留學後仍回到了國內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作為其畢業生報考,則仍算作應屆畢業生,參照應屆畢業生的考試條件;若在自費留學後,未回到國內院校,則為非應屆生,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中的一個,才可報考:
v 具有兩年以上相關外事工作經歷(不包括外企工作經歷);
v 具有兩年以上從事國際政治、外交學等相關學術研究經歷;
v 具有兩年以上大型國際會議同傳經歷。
5、學校推薦在錄取工作中起很大作用嗎?
答:學校推薦是外交部了解掌握優秀學生是否有意願報考外交部的途徑。而錄取工作完全是根據考生的綜合成績來決定的,因而不會影響錄取結果。
相關補充:
一、外交部翻譯室
外交部翻譯室共70多人,分英文處和法文處。
l 翻譯室有兩大特點:
1. 翻譯人員中年輕人所佔比例大。翻譯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1歲,許多工作在翻譯前線的人員為80後甚至85後;
2. 男女比例失調。
l 在翻譯室工作可獲得的三大收獲:
1. 翻譯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良好的培訓機制:
在進入外交部後,首先要接受為期5個月的高強度高級翻譯培訓:
上午:新聞聽寫練習,交傳練習;
下午:閱讀文段練習,口譯和筆譯的小測試。
而開始日常工作後,同樣有有效的培養機制:
① 翻譯人員每天早晨和下午都各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聽新聞,練習記筆記;
② 在大型活動之前安排老同志來輔導新同志,幫助其更好地完成任務;
③ 在活動後討論,總結翻譯難點;
④ 每月總結一份詞彙匯編,供翻譯人員提高翻譯水平
⑤ 每年的7月份和1月份,外交部翻譯室都會舉行內部的業務考試,競爭激烈。
整個翻譯室是一個互助的集體,翻譯人員每天都在共同進步。
工作後,將有機會去國外頂尖翻譯學院進修,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法國
的巴黎高級翻譯學院。
1. 大量的實踐機會:
翻譯室工作人員可謂是「拳不離口,曲不離手」,每天有大量的口譯或筆譯工作:
口譯:為領導人會見會談做交替傳譯;為新聞發布會做同聲傳譯。如在外交忙季9、10、11月份,翻譯人員「不是在口譯現場,就是在去口譯現場的路上」。
筆譯:翻譯中國領導人對外講話。(通常翻譯人員口譯和筆譯都做,不固定為某一位領導人做翻譯。)
2. 成為許多重要外事活動的見證人
在工作過程中,翻譯人員參與到了一些外事活動的過程中,並有機會見到許多國家的國家元首。
3. 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
翻譯室工作人員與外交部其他人員一樣,通常要被派到國外常駐。有機會見識到許多國家的風土人情,深入理解當地的政治與文化。
l 招考流程方式:
外交部雖設立翻譯室,卻無單獨翻譯職位。英語考生無論是否曾就讀英語專業,都可能被選入翻譯室接受培訓成為高級翻譯。
二、外交人員家庭和個人生活問題及解決辦法:
1、與配偶的兩地分居:
配偶可隨任,每月可獲500$隨任補貼。若不隨任,則可探親。
2、孩子上學問題:若帶孩子去所駐地成長上學,則回國後,孩子升學將面臨一定困難。為解決孩子回國後的升學問題,外交部已與北京十幾所學校達成協議,解決了這一問題。
3、父母:可探親(探親最長可持續2年時間)
註:按照國際慣例:外交官的配偶與孩子可持有外交護照,但其父母不享有這一權利。
時間:2010年9月17日13:00
地點:圖文信息中心西廳
記錄人:祁畢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