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有哪些國家承認的宗教
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佛教
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最初是阿拉伯人的宗教,誕生於7世紀初葉的阿拉 伯半島中西部商業重鎮麥加,其後僅短短數十年時間,阿拉伯人便在新的宗教旗幟下迅速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且向外擴張,建立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使伊斯蘭教變為世界性宗教。經歷了1300多年的發展。現今伊斯蘭教已傳播至世界五大洲,擁有信眾10億人左右,佔世界總人口的1/5左右,並有40多個國家奉其為國教
基督教,中國稱為基督教或耶穌教的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形成的各個新宗派,以及從這些宗教中不斷分化出來的眾多宗派的統稱,中國學術界稱之為新教,以別於廣義的、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在內的基督教。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
天主教,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由於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俗稱耶穌教〕,基督教一詞遂產生了兩種涵義:一是指世界性公認的基督教各派總稱;二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新教。「天主」一詞是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故把他們傳播的宗教定名為「天主教」。
道教,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
佛教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
國內五大宗教為合法的
B. 中國有多少宗教,各宗教有多少人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各種宗教信徒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8. 5萬余處,宗教教職人員約30萬人,宗教團體30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 中國宗教的主要特徵>> 在中國,全國性的宗教團體有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等。各宗教團體按照各自的章程選舉、產生領導人和領導機構。>> 佛教歷史及中國佛教的主要派別——佛教在中國已有二千年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活佛1700餘人,寺院3000餘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餘座。>> 中國道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餘座,乾道、坤道2. 5萬餘人。>> 伊斯蘭教歷史及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信仰。有2000多萬人信奉伊斯蘭教,現有清真寺3萬余座,伊瑪目、阿訇4萬餘人。>>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5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餘座。>>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基督教(新教)於公元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10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 8萬餘人,教堂1. 2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 5萬余處。>> 國家宗教事務局 國家宗教事務局是國務院負責宗教事務方面的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能為: 一、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利,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 二、調查國內外宗教現狀,研究宗教理論問題。 三、草擬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部門規章和有關宗教工作的具體政策。 四、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引導、促進宗教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內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非法、違法活動。 五、組織、指導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 六、支持宗教界人士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自我教育,團結和動員廣大信教群眾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 七、幫助宗教團體培養、教育宗教教職人員,辦好宗教院校,搞好自身建設;辦理宗教團體需由政府協助或協調的事務。 八、指導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工作,協助地方人民政府及時處理宗教方面的重要問題。 九、支持、幫助宗教界開展對外和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友好交往活動。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佛教歷史及中國佛教的主要派別——佛教在中國已有二千年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活佛1700餘人,寺院3000餘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餘座。>>
中國道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餘座,乾道、坤道2. 5萬餘人。>>
伊斯蘭教歷史及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信仰。有2000多萬人信奉伊斯蘭教,現有清真寺3萬余座,伊瑪目、阿訇4萬餘人。>>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5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餘座。>>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基督教(新教)於公元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10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 8萬餘人,教堂1. 2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 5萬余處。>>
C. 中國宗教流派有哪些
中國的宗教流派主要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等等。
D. 中國宗教包括那些
胡錦 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全面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將長期存在的客觀現實,全面認識宗教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織的復雜狀況,全面認識宗教因素在人民內部矛盾中的特殊地位,努力探索和掌握宗教自身的規律,不斷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中國的宗教現狀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各種宗教信徒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8. 5萬余處,宗教教職人員約30萬人,宗教團體30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 中國宗教的主要特徵>>
在中國,全國性的宗教團體有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等。各宗教團體按照各自的章程選舉、產生領導人和領導機構。>>
佛教歷史及中國佛教的主要派別——佛教在中國已有二千年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活佛1700餘人,寺院3000餘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餘座。>> 活佛轉世的宗教儀軌和歷史定製
中國道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餘座,乾道、坤道2. 5萬餘人。>>
伊斯蘭教歷史及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信仰。有2000多萬人信奉伊斯蘭教,現有清真寺3萬余座,伊瑪目、阿訇4萬餘人。>>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5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餘座。>>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基督教(新教)於公元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16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 8萬餘人,教堂1. 2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 5萬余處。>>
國家宗教事務局
國家宗教事務局是國務院負責宗教事務方面的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能為:
一、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利,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
二、調查國內外宗教現狀,研究宗教理論問題。
三、草擬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規;研究制定部門規章和有關宗教工作的具體政策。
四、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引導、促進宗教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范圍內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非法、違法活動。
五、組織、指導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
六、支持宗教界人士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自我教育,團結和動員廣大信教群眾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
七、幫助宗教團體培養、教育宗教教職人員,辦好宗教院校,搞好自身建設;辦理宗教團體需由政府協助或協調的事務。
八、指導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工作,協助地方人民政府及時處理宗教方面的重要問題。
九、支持、幫助宗教界開展對外和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友好交往活動。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E. 中國有哪些宗教
中國五大宗教是指在中國具有一定歷史影響,形成中華民族風范,擁有一定規模性和區域性而形成具有一定地位的信教教別,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國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註: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不是兩個宗教,而是一個宗教的兩個派別,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三大派別同屬基督教(基督宗教),中國五大宗教所稱的基督教並非是指包括三大派別的基督教(基督宗教)總稱,而是專指「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
中國民間宗教中國封建社會中流行於社會下層的多種宗教的統稱。常遭到封建政權的取締和鎮壓,被斥為「邪教」「匪類」,活動呈秘密狀態。 民間宗教的思想淵源,可以上溯到氏族社會的原始宗教。進入階級社會以後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 宗教活動如卜筮、占星、祭祀等,都被上層的巫祝所把持一些散漫的民間信仰也遠未形成定型的宗教。只是到了東漢時期,社會上的黃老道讖緯 迷信 神仙方術和民間信仰等 ,互相滲透、融合才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宗教思想體系產生了最初形態的民間宗教—早期道教。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民間宗教的發展、演變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中文名中國民間宗教定義中國社會下層的多種宗教的統稱階段4個活動卜筮、占星、祭祀等快速導航一覽表相關雜志4個階段
① 東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的民間道教包括張角的太平道;張魯的五斗米道等。從三國到南北朝時期,民間道教主流沿著封建化的軌道不斷發展,最後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和陶弘景等道教上層人物的改造製作,終於轉化成為正統宗教。②南北朝至北宋時期民間佛教異端和摩尼教南北朝時期佛教所描繪的飄渺的理想幻境,與現實的深重苦難恰成尖銳對照,遂使彌勒觀念在社會下層廣為流布。是為彌勒教之濫觴。後幾經統治者迫害仍流傳不輟。南宋以降,彌勒觀念被白蓮教所吸收,將彌勒佛當作最高崇拜的神祗。乃至到了明清時代,民間宗教對彌勒佛的信仰,仍持續不衰。唐初,摩尼教從波斯傳入中國,不久即遭禁斷。其後,回鶻又借機將已成為國教的摩尼教帶入中原,並依恃回鶻之力,在唐廣為傳布。摩尼師先後在長安、荊州、洪州、越州、揚州、太原府和河南府設寺傳教,至唐武宗大舉滅 佛時,摩 尼教也同時 遭 到鎮壓。以後,摩尼教不得不轉入地下,流入民間,演化為民間宗教。
③南宋至明代中葉興起的白蓮教其宋代佛教禪宗與凈土宗相結合,佛教信仰進一步向下層群眾普及,大量民間念佛團體紛紛興起。於是,出現了更適應一般平民信仰需 要的白蓮 教。教義源於佛教凈土宗。首倡者是南宋高宗時吳郡延祥院沙門茅子元。元代時,白蓮教在江南許多省份廣為流傳,並曾一度為元朝政權所承認,同樣 享有不納稅,不服 差 役的特權。但是,為時不久,又遭到了朝廷的禁止。至此,白蓮教不得不轉入民間,秘密開展宗教活動。元代末葉,社會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農民群眾遂以白蓮教為組織形式,舉行起義。朱元 璋 取得政 權之後,深 知農民起義力量的雄大,則對白蓮教和其他民間宗教 一概采 取禁 斷 鎮壓態度。但是,白蓮教起義仍不斷發生。明代中葉至清末的民間宗教這一階段,是民間宗教最活躍的歷史時期。新興民間宗教再度興盛起來,數以百計的教派宗門蜂起林立,構成封建社會後期下層社會民眾運動的中心內容。明清兩代主要民間教派除羅教外,尚有黃天教、西大乘教、東大乘教、弘陽教、龍天教、長生教、三一教、雞足山大乘教、青蓮教、八卦教、一炷香教和真空教等等。這些教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復 雜局面。每個教派,為了安身立命,獨立興教,一般都要編撰一種或數種本教的經典,即所謂的寶卷,用來闡述其教義思想。這些寶卷,大都通俗易懂,便於詠唱諷誦,為群眾喜聞樂見,對人民群眾的文化思想產生過重大影響。中國民間宗教有重大影響,特別是到了明清時代及近代,它和秘密結社一起,對人們思想意識、社會生活,乃至政治制度都起過特殊作用。
F. 當代中國各個宗教分別有哪些派別
一、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
(一)漢傳佛教。律宗、三論宗、天台宗、凈土宗、禪宗、法相宗、華嚴宗、真言宗、涅盤宗、地論宗、攝論宗。
(二)藏傳佛教。 寧瑪派、 薩迦派、 噶舉派、 噶當派、 格魯派。
(三)南傳佛教。大寺部、無畏山部。
二、道教:全真教、正一教
全真教: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老華山派(陳氏堪輿派)、金丹南宗。
三、伊斯蘭教
四、基督教:天主教(公教),東正教(正教會),基督新教(宗派太多,統稱基督教)
G. 我國主要宗教有哪些
我國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
1、道教:是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新時期宗教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道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H. 中國宗教都有哪些
中國目前主要宗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
歷史淵源:
佛教 是東漢時傳入中原地區,魏晉時佛教與中國的本土宗教文化合流形成了中國佛教——禪宗,當佛教在中國也分八大宗。
基督教 是近代傳入中國,第一位入華傳教士是馬禮遜,其後在中國以迅猛勢頭發展至今。
道教 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本土氣息很濃,而且也很深入人心,其創立了自己的一套神仙系統如太上老君、張天師、八仙等。其下又有許多分支,影響比較大的是全真教。
伊斯蘭教 中國的伊斯蘭教一般認為是在公歷651年(唐朝永徽二年)從阿拉伯傳入中國的泉州、廣州等地。伊斯蘭教分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教派,中國主要是遜尼派。中國穆斯林大多數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青海、河南、雲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省。
天主教 天主教入華早於基督教,但是其影響不如基督教大。
I. 我國正常宗教有哪些
中國政府正式認可的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新教,並批准了五個愛國宗教組織(PRA)管理這五大宗教教徒的活動。有些地區公民信仰俄羅斯東正教。
據2005年4月政府白皮書統計,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逾一億,宗教信仰和活動種類多樣。據報道,宗教活動場所有10萬多處,神職人員達30萬人,宗教團體超過3000個。2007年2月,上海研究人員曾做調查,並將所作調查及結果在中國媒體上公布。調查顯示,中國16歲及以上的公民中有31.4%(3億人口)有宗教信仰,大約是政府2005年4月公布的官方數據的三倍。2007年2月的民意調查顯示,約4000萬公民認為自己信仰基督教,兩億公民信仰佛教、道教或崇拜「神話人物」。
根據中國政府1997年關於《宗教自由》的報告和2005年宗教問題白皮書,有關部門的宗教報告:
中國佛教徒超過一億。由於佛教徒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也常常不參加公共儀式,因此很難確切計算他們的人數。據中國政府估測,全國共有佛教寺廟和僧院16000座,僧侶和尼姑共20萬人,「轉世喇嘛」1700名,佛教學校32所。佛教徒大部分是漢族人,他們基本上都信奉大乘佛教;藏族和蒙古族大都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是由大乘佛教的一種變體);雲南省西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信仰的是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是在附近東南亞地區佔主導地位的一種宗教傳統。
根據政府批準的道教協會數據,全國共有道士和道姑25000名,道觀1500座,和兩所道教學校。還有上億人信奉傳統的民間宗教(如崇拜地方神仙、英雄人物和祖先等),這些宗教通常與道教、佛教或少數民族文化活動有關。
據政府數字顯示,全國有2000萬穆斯林,40000多處伊斯蘭禮拜場所(大部分在新疆),4.5萬名阿訇和10所伊斯蘭學校。中國有十個少數民族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其中最大的是回族,據估計人口將近一千萬。回族人集中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但是全國各地都有重要的回族聚居區,包括甘肅省、河南省、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族穆斯林主要生活在新疆,相比之下,回族人口略高。據2005年一份官方報告顯示,至2004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2.39萬座清真寺,傳教人員達2.7萬名,但有觀察家注意到,只有不到一半的清真寺能在星期五舉行禱告會以及在節日期間舉行宗教儀式。另外,中國有哈薩克族穆斯林100萬人,幾千名東鄉、柯爾克孜、撒拉、塔吉克、烏茲別克、保安和韃靼族穆斯林。
有530萬人向官方天主教愛國會登記,預計羅馬教廷下屬的未登記天主教教徒也有530萬,甚至更多。根據官方消息稱,經政府批準的天主教愛國會有主教70多位,牧師和修女約3000人,教堂和會所6000處,另外有神學院12所。約有多名主教從事「地下」活動。據一名羅馬教廷代表估計,中國約有800萬至1800萬天主教徒。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TSPM/CCC)系政府批準的新教組織。其官員估計,至少有2000萬市民在官方教堂做禮拜。政府官員稱,已登記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教堂有5萬多座,另有18所神學院。
根據非政府組織報告,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在北京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的報告中稱,到2006年底,中國基督徒人數已達1.3億,其中天主教徒有2000萬。
J. 我國的主要宗教有哪些
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
1、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7億, 分布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的23%。
2、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3、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4、天主教(catholic)是基督教的三大派別之一,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
傳說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紀,由耶穌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創立的。公元313年,羅馬帝國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發布「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成為官方認可的合法宗教。
5、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
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