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著名古建築都有哪些
1、萬里長城
長城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2、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它坐落於北京市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征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
3、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市西北的布達拉山上,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後經歷次擴建,是西藏最大的宮堡式建築。建築分白宮和紅宮,白宮的東大殿和日光殿分別是歷世喇嘛舉行重大宗教活動場所和寢宮。
4、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②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是哪五大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
1、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
客家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見到圍屋的蹤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的廣東、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灣的屏東、雲林、台中東勢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
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4、干欄式建築
干欄式建築,即干欄巢居,是遠古時代的人群,特別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築風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干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區。
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干欄式建築可以防震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干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古越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文獻上所說的柵居、巢居等,大體所指的也是干欄式建築。
這種建築適合那些居住於雨水多比較潮濕地方的人,現在主要流行於中國較偏遠的地區,包括廣西中西部、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國家也有干欄式建築。
5、雲南一顆印
在雲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間四耳是最常見的宅制,既正房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廂房)。前面臨街一面是倒座,中間為住宅大門。
四周房屋都是兩層,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牆,很少開窗,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所以俗稱為「一顆印」。
位於滇中高原地區,與當地四季如春,無嚴寒酷暑,風大的氣候環境特點相適應。多採用厚土牆及筒瓦鋪屋頂。通常為樓房,房間分為兩層,牲畜及雜物在樓下,人住樓上。樓下正房是堂屋,作為起居待客之處,堂屋左右做卧室,樓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外牆一般無窗、高牆,主要是為了擋風沙和安全,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
③ 中國代表性建築有哪些
1、故宮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④ 你了解哪些中國的古建築聚落都有什麼特點
古建築,一種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石刻的史書。古建築,一個城市或村落文化的書寫,一個地域群體的記憶……
說起中國的古建築聚落,不得不提這三大古建築聚落:麗江古城、西藏布達拉宮、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一、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也稱為“大研鎮”),位於我國雲南省麗江壩中部,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屬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歷史源遠流長,距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古代茶馬古道上極負盛名的交易集聚地。
皖南古村落,徽州的聖地,人間的天堂。
文 | 讀書君
圖片 | 網路
⑤ 中國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1、中國尊
位於北京CBD核心區,也是北京市最高的建築。而其名字「尊」以飽含了濃濃的中國古代文化韻味。
舉行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
⑥ 中國十大最美建築物
1、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遠遠的看上去,這里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顆巨蛋一樣。圓潤流暢的線條,在晚上的時候配合著燈光更顯得異彩紛呈,十分吸引人。這個建築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西側,由大劇院的主體建築以及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以及人工湖,綠地組成。整體的主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而地下的附屬建築也有6萬平方米,耗資30多億元人民幣才建成。
2、鄂爾多斯博物館
鄂爾多斯博物館,位於鄂爾多斯市的康巴什新區。用老外的話來說,它就像是一個流動的沙丘一般,造型奇特,並且具有現代化的感官。這棟建築分為地下的一層和地上的四層,局部八層,是一棟綜合性的博物館。館內設計有七個專業展廳以及一個學術報告廳,還有其餘的一些辦公室以及貴賓接待室之類的。
3、哈爾濱歌劇院
哈爾濱歌劇院可以說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築了。不僅具有現代的藝術性,還與東北地區的冰雪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給人以震撼而唯美的感覺。這座建築採用了異型雙曲面的外形設計,還被評為了世界最美建築,可以說是我國的一個驕傲了。
4、鳥巢
鳥巢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是2008年奧運會的主會館,因此而被世人所熟知。也是我國的一棟標志性建築,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肯定和贊揚。
5、鋼結構公園
位於杭州的一個鋼結構公園,由上而下看起來就像是一朵正在盛開的花朵一般。位於杭州會議中心,有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
6、武漢漢秀劇場
位於武漢市的武漢漢秀劇場,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紅彤彤的燈籠倒映在水中一般,晚上的時候尤為漂亮。
7、琴台文化藝術中心
同樣是位於武漢的琴台文化藝術中心,由附屬設施自己親水平台和舞池綠化等組成,能夠同時容納超過三萬人在此觀賞。外觀極具歷史厚重感,與周圍的紅色基調相互映襯,讓人體驗到濃厚的楚文化,可以說是激盪人心了。
8、馬蹄形酒店
湖州的馬蹄形酒店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倒U狀的馬蹄一般,還與我國古畫中的舊橋有些相似。現代化建築與古韻融合在一起,十分具有創意。而且這棟建築十分雅緻,晚上的時候開啟的一圈圈燈圈,讓人體驗到奢華的風情。
9、銀河SOHO
北京的銀河SOHO,從下面看起來像是一顆顆會發光的雞蛋一樣,但如果是俯瞰的時候,則會感覺像是太空的巢穴一般。
10、上海中心大廈
上海中心大廈項目面積433954平方米,建築主體為118層,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機動車停車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輛。上海中心大廈有兩個玻璃正面,一內一外,主體形狀為內圓外三角。形象地說,就是一個管子外面套著另一個管子。
⑦ 中國經典建築有哪些
中國經典建築可列舉如下:
1、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⑧ 中國民俗建築有哪些
中國民俗建築有哪些?我國建築文化也是歷史悠久,民俗建築派系也非常多,知道的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樓,開平碉樓,湘西吊腳樓,客家圍屋,千戶苗寨,丹巴藏寨,蒙古包等等等等。
開平碉樓
⑨ 不同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不同的建築,我國有哪些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大約能分為以下六大派別:蘇派、晉派、川派、皖派、閩派、京派。不一樣流派的建築,以其獨有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書寫著各自的故事。它們或恬靜,或精緻,或威嚴,屬於我們可能建築永遠無法超越的。其中皖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千年優雅的徽派民居,磚雕門樓,青瓦白牆,徽派建築風格以祠堂、牌坊和民居聞名遐邇,集徽州風景山川之靈氣,融和了他們風俗文化的精華。六大建築派系裡皖派建築是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是中國南方民居的代表。
是有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指導建築的選址時運用風水學,強調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的居住環境,所以就擁有了特點鮮明的園林藝術,把自然與人相互之間和諧達到理想狀態,把建築文化能融入到人文精神當中中國建築師。按藝術的角度來講,就像音樂藝術一般的建築藝術,以獨特的符號表達出感受和意思,通過設計和結構反映出了人類的思想意識,能說這屬於建築哲學,用宏觀視野去觀看建築的內涵和文化哲理,即是擁有時代特徵的綜合反應,也是集中體現了民族文化品格的,表達了營造者的哲學思維和藝術精神的表達,包括他們對宇宙觀、人生觀的理解和把握。
⑩ 中國十大特色民居
1.北京四合院
中國漢族地區傳統民居的主流是規整式住宅,以採取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為典型代表。
2.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以永定縣客家土樓為代表。永定的土樓極具特色,方、圓、八角和橢圓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單層廳堂和周圍的四、五層樓房組成。數量多,規模大,造型美。曾有人形容其圓形者有如天外飛碟。
3.皖南民居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范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4.窯洞民居
中國北方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在陝西、甘肅、河南、山西等黃土地區,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6.干欄式民居
我國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基本處在熱帶雨林區,其傳統民居大多為適應環境的干欄式。干欄式民居基本使用木料建造。
所謂干欄,就是把住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不住人或作牲畜圈之類用。
7.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8.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極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構建築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韻。碉房大多數為三層或更高的建築。底層為畜圈及雜用,二層為居室和卧室,三層為佛堂和曬台。四周牆壁用毛石壘砌,開窗甚少,內部有樓梯以通上下,易守難攻,類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並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戶上沿砌出披檐。
9.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狀如蘑菇,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頂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房子分層: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