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印度一邊依賴中國,一遍敵視中國,還發起「自力更生」
印度發起的「自力更生」運動,其實是依靠中國的「自力更生」。
印度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雖然他們奉行「不結盟」政策,但是和 西方國家一樣,都是敵視中國的,印度總理也發起了「自力更生」運動,想要斷絕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底層平民、高級知識分子和莫迪政府專家都在為實現「印度製造」做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嘴上說著抵制中國,但是身體卻是很誠實的,因為要在短時間內脫離中國製造卻是很難為他們,特別是對於許多印度商人來說,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更加困難。
不過,一些印度官員指出,印度很難在短期內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據估計,印度制葯企業65%以上的原料來自中國,價值約35億美元。
印度當局知道會有不利影響,因此不斷採取措施限制從中國的進口。8月21日,印度鐵道部又有新動作。一家中印合資公司入圍印度鐵路公司半高速列車項目投標。隨後,鐵道部宣布取消列車招標,因為它將優先在印度製造。下一步,將重啟新的招標,排除中國投資背景。
㈡ 印度抵制中國商品不明智,90%手機零件靠中國是怎麼回事
《印度快報》27日的報道說,從制葯、電信到汽車製造,幾乎全印各個領域和行業都開始抵制從中國進口產品。然而,印度製作手機所需的90%零件都要從中國進口。
最近,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印度國內反華之聲四起。《印度快報》27日的報道說,從制葯、電信到汽車製造,幾乎全印各個領域和行業都開始抵制從中國進口產品。一時間全球兩大人口超級大國間即將爆發「貿易戰」的報道和討論甚囂塵上。
印度很多酒店業「明令」禁止中國人入住,而印度社交媒體上甚至流傳著一份抵制中國產品「攻略」。不過,多家媒體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印度根本無法利用「貿易戰」傷害中國,反而會對本國經濟造成打擊。
在印度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有4家是中國公司,占市場份額的約66%。報道認為,印度電信、制葯等領域對中國產品的進口依賴程度更高,以至於如果沒有中國企業,「這些行業可能生存都難以為繼」。印度電信設備製造商協會的官員表示,製作手機所需的90%零件都要從中國進口。
(2)印度依賴中國有哪些東西擴展閱讀
印度難以通過貿易戰報復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認為,中國商品幾乎遍及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雜貨百貨到在線購物,甚至主要數字支付平台Paytm也有中國公司投資背景。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4.9%,面臨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其中,印度經濟將萎縮4.5%。
分析人士認為,全球經濟未來都將面臨艱難的「爬坡」困境,印度不僅無法獨善其身,而且在「後疫情時代」面臨比其他國家更為艱巨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印度希望通過「貿易戰」報復中國的想法無異於天方夜譚。
㈢ 印度人民喜歡購買中國商品嗎
超過80%的印度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中國商品
印度媒體認為,抵制中國貨將重創愈益陷入病態的印度經濟。因為印度在很多行業並不具備傳統的生產優勢。報道稱,雖然與中國的關系緊張,但印度的手術設備供應商仍在急切地等待下一批手術器具從中國運過來。
2016年,中國對印度的出口總額為583.2 億美元,進口總額為117.6億美元,中國對印貿易順差達到465.6億美元。而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只佔中國去年出口總額的約2.7%。
印度西孟加拉邦新視野廣播聽眾俱樂部秘書長拉比· 桑卡爾·鮑蘇日前在媒體上撰文稱,印度個別商戶以照顧公眾情緒為名,公然在店鋪門口掛出「不出售中國商品」的標牌,但普羅大眾卻並未積極參與其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某些人用來發送「抵制中國商品」信息的手機卻是「中國製造」。這是一個不明智且幼稚的呼籲,如此抵制絕不可能取得成功。拉比表示,近年來,中國商品在印度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印度民調公司「LocalCircles」近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印度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中國商品,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商品更便宜,印度商品太貴了」。他認為,正如中國成語「自掘墳墓」所言,抵制中國商品只會對印度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
㈣ 印度什麼東西都能跟中國扯上關系
印度與中國是鄰居,任何東西都有聯系——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歷史、山川河流……印度最近被美國拉過去與中國作對,違背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祖訓了。也違背一切他們自己承諾的「不結盟」政策……
㈤ 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印度為何離不開中國製造
雖然疫情嚴重損害了印度經濟,損失了大量民眾收入,但也被印度視為推動“印度製造”崛起的契機。去年,印度開始限制從中國進口產品,一些產品仍然面臨滯留在港口的問題。與此同時,印度開始扶持自己的製造業,甚至直接“貼錢”。然而,提高製造能力不是一天的事情,印度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例如,印度的行動不僅沒有影響中國品牌手機的銷售,反而實現了增長。中國將在2020年再次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因為它不能離開“中國製造”。
不難看出,印度雖然講擺脫對外依賴,但身體還是老實的。不過,這也是意料之中的。疫情期間,印度消費大幅下降。為了實現長期穩定增長,印度需要中國企業的投資。根據印度銀行的預測,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負7.5%,這是歷史上最糟糕的表現,印度經濟何時復甦尚不清楚。
㈥ 2020年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從哪些數據中可以看出
“兩國關系惡化之際,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彭博社2月22日以此為題報道稱,中國在2020年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報道提到,在雙方邊境沖突後,新德里方面雖然設法遏制與北京的貿易往來,但是無法改變印度繼續嚴重依賴中國重型機械、電信設備和家用電器的現狀。
㈦ 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都從中國進口哪些商品
印度80%的日用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這其中包括那些標著「印度製造」的商品,也包括那些標著「中國製造」的。
這支膠棒和印度著名膠棒品牌「FEVISTIK″其實是來自同一家製造商,但是只賣4盧比,但是「FEVISTIK″牌的卻要15盧比(貼牌費每支兩盧比)。而且在電視台做了不少廣告,你可以把這種商品叫做「中國製造印度貼牌」。
㈧ 中國商品如何搶佔印度市場
4月29日發表文章《關於中印貿易的五個常見誤解》,文章稱,經常聽到有關中印貿易的一些言論——所有中國商品都是廉價的,而且質量很差;中國在印度進口商品當中所佔的份額高得驚人;印度的對華貿易赤字一直很高。為了了解真相,該媒體用統計數據檢驗了5種流行的說法。以下是結果:
文章稱,印度的對華貿易逆差源自北京確保技術進步、國家支持等政策。新德里要減少對北京任何產品的嚴重依賴。關鍵是要加強製造業,並且在有關商品和服務出口准入的談判中聰明地運用貿易政策工具。
㈨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佔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佔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製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製食用油脂」達到了2.7%。
(9)印度依賴中國有哪些東西擴展閱讀
未來前景
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全球來說,可以列入第12大貿易夥伴。從這樣三個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多麼的密切,而且考慮到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背景、復甦很乏力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規模,更能說明兩國經濟有內在的密切聯系,互相離不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我們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為適應中國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發展需要,搭建中國與南亞各國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中國雲南省向西南開放發展戰略的實施,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亞國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簡稱南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