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為何許多產糧大國,在歷史上卻屢屢鬧飢荒
最近,世界上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而導致的危機愈演愈烈,從最初的醫療衛生,發展到了餐飲娛樂再到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甚至糧食領域也有許多國家開始限制糧食出口。比如世界上著名的產糧大國越南和哈薩克都開始限制出口(但目前越南改口了,有可能改變限制糧食出口這一政策)。這倆國家雖然看上去發展的很一般,但是卻是名副其實的產糧大國,其中越南是世界第9糧食大國,哈薩克則是名列第14位。
說實話,這些國家看上去似乎並不需要限制什麼糧食出口。其中越南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了世界的第33位,哈薩克更是高達第12位,比很多歐美發達國家還高。外加上巨大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產出能力,這些國家看上去即便不限制出口也不可能發生糧食危機。
但是事實上,這些國家幾乎都有過慘痛的飢荒經歷,而且有的飢荒堪稱“毀滅級”,那麼為何產糧大國在沒什麼天災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飢荒呢?其實這還真的有些門道。
上圖_ 農業舊照
目前各糧食大國減少出口的舉措,實際上不僅有歷史依據,更有現實考量,畢竟真正決定他們手裡糧食的往往不是國際上有多少張嘴要吃飯,而是國際上的“金主”們,又瞄準了哪塊肥肉准備下手。2011年,世界第三大棕櫚油生產國泰國遭遇了棕櫚油短缺,其核心就是國際炒家狙擊棕櫚油,導致泰國政府對棕櫚油限價,結果其它食用油廠商也趁機囤貨,逼迫政府對食用油漲價,導致棕櫚油出現了極大短缺。
所以說,食品安全表面上是食品問題,其實是金融問題,更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所在。
文:天光破雲
2. 世界多國禁止糧食出口,我國商品糧能否實現自給自足
眾所周知,我國是目前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每年進口的各類農作物多不勝數,但是其實早在2015年,我國每年的糧食總產量都穩定在6.5億噸以上了,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此,世界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其實對我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我國的糧食產能完全就能做到自給自足。但是,雖然現在的糧食充足,我們也不能坐吃山空,要有憂患意識,如今受疫情的影響,各國暫停糧食出口,如果這時中國糧食產量因為農業災害又大幅度下降,糧食出現短缺,國民經濟也會隨之受到嚴重影響,而且近年來隨著農村的青年勞動力都嚮往城裡的生活,很多農村都出現了棄耕撂荒地現象,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從事辛苦的耕種,在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的現在,如果糧食需求陡然增加,糧食的產量一時間跟不上來,因此,我們也應該開始重視糧食問題,抓好糧食生產,合理利用荒地、閑置地。
3. 多國下達糧食出口禁令,中國要囤糧嗎
引言
大家都知道,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在世界上更是一個人口大國的形象。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各個國家在防治病毒的同時,還要管理好境內人民的日常生活。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很多國家在疫情期間,想方設法地保護自己國家的糧食安全。目前為止,已經有多個國家相繼下達了嚴禁糧食出口的命令,那麼中國人民是否需要囤積糧食呢?其實12年前的菲律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結語
由此可見,在治理國家方面,光有充足的資源並不夠,還需要足夠理智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我國國民之所以不需要囤積糧食,不僅是因為國家儲備糧充足,而且我國的政府部門頭腦清晰,並不會像菲律賓一樣上當受騙。
參考文獻:《夏糧豐收在望,我國糧食庫存充裕》
4. 疫情原因各國開始禁止出口糧食,大家覺得中國要囤積糧食嗎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前提,糧食是一個國家繁榮的前提。即使是科技昌明的現代社會,糧食對於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仍然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但對於來說,我們根本不需要囤積糧食,中國雖然每年大規模進口糧食,但中國本身並不缺乏糧食,全世界只有六個國國家糧食自給。其中就有我們一個,但無論如何,如果中國14億人的口糧捏在美國這樣的國家手中,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糧食安全必須永遠把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爆發生存危機,美國會怎麼做?
最後重申一次,無需存糧,國家的糧食是穩定的。價格也許會有所漲幅。但絕對會充足供應。糧食永遠都是你我的生命。
5. 俄羅斯限制糧食出口,以後只賣給友好國家,如何看待這一舉措
對於俄羅斯來說其實是非常正確的一個選擇,俄羅斯在未來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的話,就必須要和其他國家搞好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國際環境的。
糧食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俄羅斯來說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並且是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保持的非常不錯,中國是不會受到俄羅斯政策的影響的。俄羅斯完全沒有必要向他的敵對國家出口糧食,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關系已經出現了裂痕。
眾所周知,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已經爆發了戰爭,俄羅斯目前對於物資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減少出口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戰爭期間,糧食安全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說是更為重要的,減少了糧食的出口量也是非常正常的一個舉措。
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在進行政策方面調整的過程當中,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的,對於俄羅斯來說,其實也是如此的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1位,才是俄羅斯政府應該考慮的。
6. 哪些國家突然禁止出口糧食
現在已知的有越南、哈薩克、塞爾維亞、泰國、俄羅斯、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出台了限制糧食出口的相關規定。
7. 白眼狼越南,疫情禁止給我國出口糧食,如今怎麼樣
2019年年底,大多數人都在期盼著,能有一個新的開始,在2020年,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遺憾的是,這個美好的願望並沒有實現,2020年一開始,就爆發了一次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特別詭異,即使是潛伏期也能到處傳染。如今2021年重新出發,疫情還是未結束。
越南的小算盤確實很精明,但是中國並不是特別缺大米,也不缺乏合作對象。因此越南的糧食禁令,對我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我國直接找了其他的合作夥伴,花錢購買了大量的糧食,或許是知道自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越南特別惶恐,為了搶回自己的市場份額,迅速解除禁令,想要繼續對中國出口大米,結果越南的行動,不僅沒有得到我國的支持,反而還遭到了拒絕,我國以質量不合格為理由,拒收了30多萬噸越南大米。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買主,這些大米很有可能會因為發霉徹底報廢。
8. 多國禁止糧食出口,中國會不會出現糧荒
最新公布的糧食產量六億噸。全國按照14億人計算,一人每年吃六百斤,300公斤,300kg,0.3噸,那麼總共消耗4.2億噸,還剩餘1.8億噸。14億人一天的消耗(0.3/365)*1400000000=1150684.932
剩餘1.8億可支持的天數(1.8*100000000)/1150684.932=156.4285714
156.4285/30=5.214283333,可以支持14億人吃5個月。這還沒算國家儲備的糧食。國家儲備的糧食就按每年剩餘糧食數量計算,為1.8億噸,那麼加起來夠10個月的時間。國家糧食儲備能力,我不太清楚,不過大體估算下來,如果按照全年顆粒無收極限情況來看,國家至少儲備5個月的糧食,省著點,時間可以延長一倍(口糧減半)。
作者:燈火闌珊
9. 世界多國禁止糧食出口!他們究竟在擔心什麼呢
受疫情影響,從3月下旬開始,已有多國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這種操作也是引起了大家的恐慌。世界多國禁止糧食出口,他們究竟在擔心什麼呢?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對我國會有影響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下。
由上可知,多國禁止糧食出口,雖然可能會加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波動。但我國三大主糧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比較低,此次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對我國的影響不大,所以大家要保持冷靜,不要恐慌,也沒必要大量囤糧。不過,我國大豆主要依靠進口,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占消費量的比重接近90%,若後續疫情持續發酵,大豆漲價應該是無疑了。
10. 全球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將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何種影響
日本《讀賣新聞》4月17日刊登題為《13國限制糧食出口引G20擔憂》的報道稱,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至少有13個國家為確保國內糧食供應採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類似行動,可能會影響全球糧食穩定。二十國集團(G20)將在下周召開緊急農業部長會議,屆時可能就保護主義傾向表達擔憂。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截至本月14日,已有俄羅斯、越南、泰國、柬埔寨等13個國家出台了限制農產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這被認為是因擔憂疫情蔓延導致經濟活動停滯和產量下降而採取的應對措施。
報道稱,各國限制出口的品種不盡相同。其中俄羅斯將在6月底前針對小麥、大麥和玉米設置出口限額。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糧食生產國發生食品供應危機時,有權暫停出口。但是鑒於各國紛紛出台限制出口措施,世貿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3月底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不要採取過度的限制措施。
就比如越南大米出口,越南政府從3月25日暫停簽訂新的大米出口合同,隨後取消大米出口禁令,但4月出口限制40萬噸大米。
羅馬尼亞是黑海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出口小麥玉米,埃及是羅馬尼亞小麥的頭號買家。4月10日羅馬尼亞宣布對非歐盟目的地小麥和其他食品的所有出口限制,但這一限令很快於4月16日宣布取消。
一些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將帶來各國連鎖反應,甚至引發糧價上漲、糧食短缺的恐慌效應,以糧食進口為主的國家將不可避免受到沖擊。
報道稱,在下周的G20農業部長視頻會議上,能否得到俄羅斯等國家的回應或將成為最大課題。此次俄羅斯不僅跟哈薩克等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在禁止黑麥等穀物出口方面採取協同步調,還單獨限制了小麥等產品的出口量。G20能否展現團結避免限制行動規模進一步擴大,將考驗各國政府的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