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什麼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會問題在各時代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在當代,最突出的社會問題是: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勞動就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和老齡問題.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當代許多社會問題的核心.雖然它在不同國家的具體表現各異,但其實質主要表現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失調,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以中國為例,當前社會生活和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無一不直接地或間接地與巨大的人口壓力相聯系.首先,人口壓力使社會在提供現有人口生活條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突出表現為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降低等.
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它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重大障礙.預測未來社會問題的主要矛盾將集中到生態環境上.如不及早解決,它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甚至是全球性的、毀滅性的破壞.
勞動就業問題源於勞動力與生產資料比例關系失調.這種失調在不同社會、不同地區表現形式不同.但它作為社會問題主要指人口過剩及經濟發展緩慢或停滯,造成勞動人口失業或待業現象.中國的勞動就業問題,首先表現為就業不充分;還存在現有從業人員冗員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就業及待業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就業問題的社會後果,一方面妨礙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誘發社會動盪及社會犯罪;另一方面,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威脅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近30年來,世界各國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突出特點是:犯罪次數增多、犯罪年齡提前、蔓延廣泛、手段殘忍、團伙作案突出、反復性增強、改造難度加大.
老齡問題又稱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般指人口中60歲及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從而影響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問題.人口老齡化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項重大社會問題.目前在發達國家較為突出,不發達國家則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輕化掩蓋了這一現象.從人口年齡構成上看,中國將在20世紀末、下世紀初進入老年型社會.但由於人口基數大,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老年人口總數都將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一系列影響和問題,它要求對社會生產、消費、分配、投資、社會保障及福利、城鄉規劃等都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
(1)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的生活必需品短缺
(2)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品任然很低
(3)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
(4)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
(5)青少年犯罪率偏高
(6)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
(7)腐敗問題嚴重
中國人存在的問題
(1)處在改革開放的轉型時期,沒有穩定的社會價值觀,
(2)科學素質缺乏,迷信,盲從
(3)沒有明確的精神支柱,對於物質利益的過分追求,對精神層面追求的淡漠,社會責任感的喪失,
(4)心理焦躁
2. 當前中國的社會面臨著那些問題
社會問題在各時代反映的內容各不相同,在當代,最突出的社會問題是:人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勞動就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和老齡問題。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是當代許多社會問題的核心。雖然它在不同國家的具體表現各異,但其實質主要表現為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失調,人口增長超過經濟增長而出現人口過剩。
突出表現為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降低等。
理論研究
德國社會學家較早開始社會問題的理論研究。他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把社會問題理解為勞工問題。許多人都對勞資關系、階級矛盾、分配關系、就業、工會、罷工、勞工住宅及婦女就業等開展過廣泛研究。法國社會學家埃米爾·杜爾凱姆對社會問題的理解較為寬泛。
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要有一種適合、平衡和規律,才能使社會關系協調,才有社會運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
如果一旦失去適合、平衡和規律,就會出現社會問題。早期美國社會學家大多將社會問題的起因歸結為社會變遷時發生的社會失調。美國社會學家W.F.奧格本認為,社會變遷時快時慢,這一快一慢之間往往出現文化失調,社會問題即產生於文化失調。
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社會學家富勒提出,多數人認為偏離他們持有的某些社會規范的社會狀況即為社會問題。40年代中後期,中國社會學家孫本文歸納了當時社會學關於社會問題的種種解釋,認為對社會問題下定義可以有4種角度:
①奧格本的社會變遷和文化失調的角度。
②認為社會問題並無特殊內容,無論什麼社會情況,只要引起社會上多數人的注意,並需要社會集體採取行動以求調整和補救的問題就是社會問題。
③社會心理學派認為,社會問題不僅是一種見得到的現象,更主要的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價值判斷。
④富勒等人提出的社會問題的主客觀標准。其中,客觀標准就是說它是可以確認的,其存在具有數量上的可驗證情境;主觀標准指人們認識到某種社會問題對其價值觀造成威脅的情形。孫本文在總結歸納社會問題定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定義。他認為,社會問題是社會全體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社會進步發生障礙的問題。
3. 當今中國十大社會問題是什麼
請採納。當今中國社會的十大社會問題是「信仰缺失」、「看客心態」、「社會焦慮症」、「習慣性懷疑」、「炫富心態」、「審丑心理」、「娛樂至死」、「暴戾狂躁症」、「網路依賴症」和「自虐心態」。
4. 我國當前存在的社會問題
1.在我國目前新的發展階段,發生社會沖突的誘因以及對社會穩定的威脅,可能並不來源於客觀階層所劃定的社會底層,而是來源於與參照群體比較中認同階層比較低的人群。階層認同決定人們的社會沖突意識和行為取向,共同的階層認同容易形成共同的階級意識和行為取向。在對社會沖突意識的所有解釋變數中,認同階層是最為顯著的影響因素。人們自己的認同階層更易於形成相對一致的對社會階級階層之間沖突嚴重程度的認識。調查表明,越是將自己認同為上層階層的人,就越認為現在和將來階級階層之間的沖突較小;而越是將自己認同為最下層階層的人,就越是認為現在和將來階級階層之間的沖突會嚴重。尤其是那些主觀上把自己歸結為社會最低層的人員,更容易出現極端行為。例如,當我們調查社會公眾「在同事或鄰居因特殊事情邀請其參加集體上訪時」個人所持的態度,結果顯示,處於認同階層的最低層的被調查者有37.4%持參加態度,明顯有別於其他階層。說明這部分人群更容易引發各種突發事件,其行為潛藏著較大的社會風險。這意味著,在現代社會,並不是客觀階層中那些貧困的人更容易參與和支持社會沖突。
人們往往認為,客觀指標所標定的貧困階層最容易抱有對現存社會的不滿和產生激烈的社會對抗行動。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客觀階層中的底層在解釋現在和未來「階級階層沖突的嚴重程度」這個變數時,並不具有統計推斷意義;而更具有統計推斷意義的解釋變數是「認同階層」。人們對貧富之間沖突程度、干群之間沖突程度、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與普通職工之間沖突程度、勞資之間沖突程度的感知等,都與人們的認同階層密切相關。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決定人們社會沖突意識的因素是不同的,在整個社會處於溫飽線以下的時候,貧困人群是非常龐大的社會群體,貧困是非常普遍的社會感知,因而客觀的貧困群體會對人們的社會沖突意識產生重要影響;但當基本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人們普遍處於小康生活狀態時,認同階層就成為一個更加重要的解釋人們態度和行為的指標。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其認同於哪個社會階層,就會從那個社會階層的立場出發來思考整個社會階級階層之間的關系。因此,在目前國家快速工業化和市場化過程中,認同階層應當是更為重要的一個考察社會階級階層沖突意識的指標。
2.主觀階層認同「向下偏移」。通過主觀階層認同的國際比較可以看到,即便是將我國大城市市民的主觀階層認同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我國城市公眾的自我階層認同也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向下偏移」傾向。而且,這種向下的「偏移」並不是一種整體結構的偏移,只是自認為處於社會中層的人偏少;自認為處於社會底層的人較多。例如,在美、法、德、意、澳、加、日等發達大國中,自認為處於社會「中層」的比例均在55%以上,連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大國也都在55%以上,較高的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均達到了70%以上,即便是較低的韓國亦達51%;而這一比例在我國的大城市卻僅為46.9%。與此同時,國際比較中的另一個明顯差異是,我國城市公眾中認為自己處於社會「下層」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都低於5%,較低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低於3%,較高的韓國為9%,義大利為8%,印度為7.5%;但在我國的大城市,認為自己處於社會「下層」的人群比例達到了14.6%。
我國城市公眾的自我階層認同明顯「向下偏移」的傾向表明,我國即便在城市社會中也還遠未形成一個中間階層佔主體的社會。這個結果的產生可能主要是因為我國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形成不同於一般國際發展經驗的曲線,即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以後,收入差距沒有向縮小的方向發展,而是在特殊因素和一些新因素的影響下,繼續朝著差距擴大的方向發展。我國的特殊因素包括,非技術勞動力的無限供給、財富積累速度的加快等;新因素則包括,經濟全球化趨勢對快速提升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收入的影響,以及信息成本快速降低導致的組織結構網路化變化和中等管理階層重新分化。
社會中間層通常被稱為社會的「穩定器」,即認為龐大的中間階層可以在社會高層與社會底層之間起到「緩沖層」的作用,使激烈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得到緩解。在社會結構以中間階層為主的社會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更趨穩定,更不容易受較極端思潮的沖擊。因此,我國城市公眾中間階層的階層認同相對缺乏,以及自認為處於社會低層的人數相對偏高現象,潛藏著一種發生社會沖突和社會矛盾的可能,對社會的穩定和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3.城市社會中正在產生著一種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類型,即由社會價值觀念的差異導致的社會沖突。人們在利益格局變動中所處位置並沒有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沖突傾向,從利益的損失到實際的沖突行動之間還需要一些中間環節。根據統計分析推論,利益格局變動本身尚不足以導致沖突行為的發生,由利益變動導致的不公正感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才是導致沖突行為產生的直接根源。由「不公正感」導致的收入差距原因的價值認識,使得人們對收入差距的感受在心理上被「放大」。那些認為自己目前生活水平較低的人、認為自己未來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人、認為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人、認為當前人們的財產佔有不公的人,都普遍認為現在和將來階級階層之間的社會沖突會趨於嚴重。
5. 當今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道德問題嗎
道德問題可以算作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只是之一,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此時正處於矛盾凸顯期,當年巴西和阿根廷就是在這一時期沒有把握住,結果沒有能走上一流國家的道路。因此,當前主要的問題都在集中爆發,而西方的和平演變、意識操控和價值觀輸出也從未停止,我們真正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整個國民是否有判斷力和思考力的問題,道德問題只是這一系列問題的一個側面而已。
6. 中國社會的八大危機
一、經濟結構危機。中國社會經濟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房地產泡沫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整個社會經濟以房地產行業為中心,使得從宏觀經濟層面看起來,國民經濟發展狀態良好,從微觀經濟來看大部分國有和集體企業陷入困境,尤其是地方國有和集體企業進入泥沼,當方政府的運行不得不依靠出賣土地來維持。這樣的結果使得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成了一個既令各級政府惱火,又使各級政府喜愛的行業。既怕有愛的房地產業像一個燙手的洋芋,拿在手裡燒手,不拿在手裡肚子餓。而房地產業已經接近尾聲的原因是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即將進入平緩期,南方大部分地方已經完成,隨著房地產也得緩步中國經濟將出現新的困境。
二、養老危機。中國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以後,絕大部分地方國有和集體企業經濟停產或著倒閉,大量的失業工人放棄了退休金的繳納,而我們現有的私有企業絕大部分未曾給職工辦理養老保險,隨著這些人的老年來臨,再加上現有的農村老年人,將出現絕大部分老年人生活無著落,貧困化將導致他們對社會喪失信心。
三、財政危機。中國財政負擔過重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財政人員由於沒有辦理養老保險退休以後仍然需要財政支付,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這些開支將成為一大負擔。尤其是房地產業步伐放緩以後,地方財政開支將不得不依靠中央財政,嚴重影響中國社會運行和發展。
四、人口危機。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嚴厲性和偏遠地區實際生育的自由放任性,使得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的不到很好的教育,隨著老齡化的來臨將出現社會部分事業人員接替斷代,影響到中國的發展。
五、民族危機。中國的民族區域自主政策在有利於少數民族自我發展的同時,也不利於整個國家各民族的大融合。中國是各個民族的國家,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各民族融合而形成一個大的中華民族勢在必行,如果長期強調自主不重視融合,在國外分裂中國勢力的影響下,就會出現新的民族老獨立現象,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六、道德危機。中國進入市場經濟以後急需要市場經濟下的社會道德建設,由於在金錢的為作用下,人們為了金錢人們淪為經濟動物,為了個人利益不顧與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的現象不斷出現。比如黑工廠、黑煤窯、殺人奶粉及食品等等都是道德問題。
七、腐敗危機。目前的腐敗現象已經蔓延到全社會,滲透到農村民間人與人之間。比如廚師給主家過事買蔬菜調料要拿商家的回扣,匠人給主家修建廁所買建築材料要那商家的回扣等等已成為一種可怕的普遍現象。政府權力尋租就不用提及。
八、貧富差距危機。中國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先富起來的大部分人並沒有像鄧小平當初所設想帶動其他人共同富裕,而是在踐踏社會道德踐踏改革開放事業,有的已經演變成黑惡勢力,使得不少人對改革開放喪失信心,影響到改革的繼續前進。
7. 近代中國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勢力對人民的壓迫,是近代中國落後、貧困的根本原因。
帝國主義入侵之前,中國人民仍在愚昧和落後中度日,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是中國走向獨立和富強的前提。
(7)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家最大的災難不是失去主權和領土而是受到文化和精神的侵略。民族精神被同化是最不幸的。帝國主義的入侵使的中國民族精神得以覺醒。
並且讓中國人意識到了社會的落後從而總結失敗教訓。鴉片戰爭至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西方列強通過簽定的不平等條約和其的攫取的侵華特權。
8. 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有哪些方面,如何解決
經濟方面,主要就是貧富差距拉大。
教育方面,教育模式死板,缺少有自我創造力的人才。
政治方面,不說了。
文化方面,有極端民族主義傾向。
社會風氣,拜金現象嚴重。
怎麼樣解決,那就是改革!有針對性的改革 。
9. 如今中國存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是什麼
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全國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也不均衡,各社會階層從經濟發展當中得到的利益分配不均,甚至有很大的差別,容易造成社會兩極分化,貧困地區貧困階層對富裕地區富裕階層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不滿和敵對情緒,造成社會的不和諧不安定。至於採取的方法有統籌區域發展,國家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階層的扶持和補貼,努力消除貧富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答案希望你能滿意,你還可以再加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另外說一下,我也是廣技師08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