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訂閱雜志
可以直接在手機微信中訂閱。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微信手機客戶端後,進入到最下排的<我>項,然後進入到上方的<錢包>選項。
2. 公司訂雜志,關於書法的,是訂《中國書法》好還是《書法》呢都是月刊,有訂過或看過的幫幫我。
《中國書法》和《書法》各有特點,但個人推薦《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自去年改版後,每個月一個專題,厚厚一大本,內容很詳實,但價格偏貴(600元/年)。
《書法》偏向江南風格,且有學書評價欄目,比較實用,價錢也實惠(192元/年)。
3. 如何訂閱《書法》、《中國書法》雜志
可通過微信訂閱,以安卓手機訂閱《中國書法》雜志為例:
1、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搜索工具搜索「中國書法雜志」,點擊第一行的「搜一搜」。
6、訂閱《書法》雜志的方法與之類似。
4. 怎麼介紹優雅獨特的書法與篆刻藝術
下文是自己撰寫的一篇文章《試論中國書法與篆刻的關系及其文化屬性》,2015年8月發表在中國篆刻雜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的書法與篆刻一直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兩門密不可分的姊妹藝術。清代鄧石如曾提出「印從書出」的創作理念,即篆刻要從書法(尤其是篆書)中汲取精華和營養,離開書法,篆刻就成無本之木。若追溯到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形態——殷商甲骨文(目前考古學證明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形態),我們很難說清楚到底是印從書出,還是書從「印」來。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經典問題一樣耐人尋味而難以斷定。眾所周知,甲骨文是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在遠古時代,毛筆還未誕生之前,我們的先人是用石塊等為主要工具在龜甲、獸骨、石壁上記錄歷史的。這樣的記錄方式雖談不上是篆刻,但是這種契刻形式的記錄方式和之後出現的印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今天所談論的書法、篆刻藝術,它們最初都是以實用為目的出現的,並不具備今天人們所賦予的藝術特徵和藝術使命。通過對中國書法、篆刻的學習與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書法與篆刻在其各自的發展進程中通過各自的載體形式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加以繼承和弘揚, 在體現藝術美的道路上發揮了異曲同工的作用;另一方面, 兩者又因彼此所不同的內涵和外延而展現各自的藝術特徵。作為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 書法與篆刻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這種共性又因為漢字這一共同的載體而愈發凸顯起來。
一、書法與篆刻都是以漢字為主要載體的藝術形式
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同漢字的發展緊密相關,它是以漢字為載體,按照外在的形質美和內在的意蘊美法則對漢字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形式。隨著篆、隸、楷、行、草五種不同書體的演變及漢字形體的階段性變化,中國書法的藝術風格趨於多元化發展。中國的篆刻藝術是以漢字古文字階段的篆書形態為主要載體的。篆書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形態,具有極高的象形意味,形體的可塑性強,為篆刻藝術展示方寸之間的萬千氣象提供了有力保障。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兩種。大篆是指秦始皇統一東方六國之前所有的文字形態,如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石鼓文等;小篆是指秦始皇統一東方六國之後在先秦文字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文字。
古代先賢曾雲:「篆印必先習篆,以求篆體之筆法,得筆法則得字法而章法隨之」。「治印者必先識篆書,不然尺幅之中尚未能平穩,況方寸之間乎,其欲求妥貼者難矣」。由此可見,篆書對於篆刻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書法與篆刻的發展均與漢字的發展密不可分,書法藝術的發展與文字的發展是較為同步的,而篆刻藝術的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卻停留在了篆書上,入印文字並未隨著漢字形體的改變而發生重大變化,雖然篆書形態稍有調整變化,但並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到了隋唐、宋元官印階段以及進入文人篆刻之後雖然有很多新的嘗試,如用隸書、楷書、草書甚至是美術字等入印,但是因為這些文字象形性和形體可塑性的削弱,入印文字、邊框未能進行更好的印章化處理,此種印風未能被太多的人認可和接受。但是在當代篆刻藝術的繼承與創新方面,此種印風因為它的不完美卻留給後人更多的探索空間。
書法和篆刻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互相包容,互相影響。從刻在龜甲、獸骨及陶器上的符號、文字到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吉金文字、鑿刻在石頭上的先秦石鼓文, 這些文字形體的演變都與刀(或者硬質器物)這一主要的「書寫」工具緊密相關, 彰顯了契刻文字的古樸之美。隨著漢字形體的演變,毛筆、紙張、墨等文房用品的相繼出現,書法則以多姿多彩的面貌行諸於世。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在《中國璽印的起源[1]》中進一步確認現藏於台北故宮博院的三方銅璽為「商代古璽」;在中國的儒家經典作品《尚書》中,記載著商湯給伊尹印章的事;《周禮·地官·司事》中有「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的相關記載,可見印章的歷史悠久。中國的實用印章在秦漢時期達到第一個歷史高度,之所以會出現秦漢印風與當時的政治文化和文字形體的演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二、書法與篆刻都是由實用性逐漸向藝術性過渡的藝術形式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任何藝術形式都是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智慧結晶。最初的書法、篆刻和今天我們所理解的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是完全不同的。文字是記載歷史的工具,漢字是記錄華夏民族歷史的符號。「書法」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宣公二年》當中:「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當時「書法」一詞的含義是指古代史官修史的原則和體例,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談及的書法藝術。
書法是什麼?幾千年來沒有人能夠說清楚,至今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不同的人卻又能說出自己心中的書法為何物。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許正是中國書法的魅力所在,方有無數人魂牽夢繞般地喜歡書法,愛書法。如果說書法就是寫字的規律和方法,那麼毫無疑問它是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無以倫比的實用性。如果說書法是藝術,它是在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逐漸賦予其藝術特性的,其藝術性主要表現在筆墨有法、結體有形、布白合宜、神朗氣清、宣情達意等諸多方面。書法的美表現為外在的形質美和內在的意蘊美兩個方面。外在的形質美表現在筆、墨、紙所創造出的黑白空間中,富有律動感的線條、多變的造型結構以及形式多樣的章法布白等。內在的意蘊美是通過外在的線條、結構、章法所影射出來的書家的思想情趣、文字的含義以及情感上的共鳴和升華使人通過欣賞書法而獲得精神上的審美愉悅及情感波動的。書法的美不像繪畫、戲劇、電影等藝術形式那樣塑造具體生動的美,它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而漢字又是從生活中高度抽象出來的產物,所以書法是抽象的線條和造型藝術。書法藝術所體現的美是由無數個看似矛盾的對立因素和諧地組織在一起,體現出來的對比美,如大小、方圓、長短、濃淡、干濕、虛實、相背、俯仰等等。沒有對比就沒有美,如何將這些對比的因素有機地和諧地組織在一起是關鍵,這就需要藝術家要具有高超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處理手段,這是所有藝術都具備的共性。
和書法藝術相比,篆刻藝術雖然同樣是以漢字(篆書)為主要載體的藝術形式,但因其以刀代筆,工具發生了變化,所以既要有筆意又要有刀趣。印章入印文字是一種通過線條、結構造型來表現的抽象藝術,充分體現出篆書文字的象形性和可塑性。古人有佩戴印章的習慣,印章是一種身份和權力的象徵。篆刻起源於印章,印章的出現還是因為生活的需要。古時的印章有官印和私印之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受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和文字形體的制約,印章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在秦漢時期的官印、私印雖出自工匠之手,但是其藝術水準卻相當高,迎來了中國印章史上的第一個高峰——秦漢印階段。自商璽出現一直到元朝末年,世間所有的印章絕大多數都是由印官和工匠所鑄鑿、琢刻而成。相傳元代趙孟頫是第一個自己設計印稿的人,王冕是第一個以花乳石為印材的人,到明代文彭、何震的出現,開始進入了文人篆刻時代。篆刻由純粹的實用性逐漸向藝術性發展轉變。之後,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開始喜歡並深入研究篆刻藝術,從此中國的篆刻藝術也進入了第二個高峰——明清流派印階段。文人雅士們開始把印章鈐蓋在自己的書畫作品及信札上,並能夠根據自己書風、畫風的不同開始設計、鐫刻相應的印章與之相得益彰,出現了文彭、何震、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黃士陵、吳昌碩等眾多著名的書法家、篆刻家,他們把中國的篆刻藝術推向了一個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新高度。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出版、印刷、攝影、互聯網等多種宣傳媒介的使用推廣,以及考古學研究成果的日益繁榮,中國的篆刻藝術達到了第三個高峰——當代篆刻階段。在這個時期,印章的實用性逐漸削弱,逐漸向純粹的藝術性發展。除了應用於書畫作品、碑版、器皿的傳拓鈐印方面,還有一部分就是純粹的收藏鑒賞,逐漸演變成一種陽春白雪般的藝術形式。但是,印章的實用價值並未完全消失,依然在簽署合同、文書等重要環節發揮著作用。這種印章大多是以楷書、隸書等比較工穩、端莊文字形態入印,且多為機械刻制的工藝印章。
三、書法和篆刻藝術具有濃厚的文化性
文字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標志。漢字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的結晶,作為以漢字為表現載體的藝術形式,中國的書法和篆刻藝術必將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這兩種藝術形式無論是在書寫工具、表現方法、表現內容還是創作者個人素養方面處處彰顯著特有的文化特質。
(一)書寫和鐫刻工具
書法是以文房四寶為主要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造就了書法藝術的與眾不同。筆、墨、紙、硯等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筆、墨、紙、硯是中國偉大的創造和發明,每一項都彰顯出獨特的文化意蘊。中國的書法藝術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偉大的魅力,和書寫工具是密不可分的。東漢蔡邕在《九勢》中講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2]。意思是說書法用筆起筆藏鋒,收筆回鋒,將勁力貫注在點畫之中,鋒毫運用體現出充足的力度,字形就會顯示出綺麗的光彩。勢來運筆時應當揮灑自如,不可猶豫滯止;勢去收尾時也應順其自然,避免急切阻遏。只有柔軟的毛筆才能寫出這奧妙無窮的書法來。奇特的筆鋒構造和豐富多變的用筆方法造就了絢麗多彩的書法藝術。中國墨的發明和使用對促進書法發展起到了獨特的推動作用,墨色純正,有光澤,永不退色。濃淡、干濕的墨色變化,增強了中國書法的藝術表現力。隨著造紙術的發明以及造紙技術的不斷改良,宣紙的發明與使用,筆情墨韻在宣紙上得到了更好地發揮與展示,使得書法藝術有了最佳的呈現形式。不同石種的發現、挖掘與使用,推動了石刻藝術的發展,形成了「居無石不雅」、「石不能言最可人」的中國石文化。中國的書法、篆刻藝術除了筆、墨、紙、石頭,所使用的其他各種材質都有著獨特的製造技術和工藝,並呈現出一定的文化意味,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表現方法
中國書法是通過筆法、墨法、章法等為表現方法的線條書寫和造型藝術。不同的書體在用筆技巧上各有不同;墨法上有干、濕、濃、淡的輕重對比變化;章法布白形式多樣,計白當黑變化無窮。篆刻是通過篆法、章法、刀法來表現方寸之間的萬千變化的。所謂篆法是指用字要符合「六書」不用錯字,且印面文字要風格協調統一,融通和諧;章法布局要疏密得當、穿插騰挪使印面文字印章化;刀法表面上看指的是用刀的方法,但它還包含著用筆的方法,透過刀鋒看筆鋒,要刀筆相融,既有筆墨韻味又要有刀石之趣。
(三)表現內容
書法既可寫在紙上, 又可以寫在木頭、石頭、竹簡、碑板等材質上,還可以先書後刻,便於流傳和保存。書法的表現空間強大,同時也擴展了其表現內容的豐富性。書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文學修養可以盡情揮寫自己喜歡的內容。詩詞歌賦、經文妙語、名言警句、散文隨筆皆可作為書寫內容而進行創作。而篆刻藝術就不同了,篆刻藝術是一種在方寸之間展現萬千氣象的藝術,印章所擁有的空間相對於書法而言是有限的,這大大限制了篆刻藝術所能表現的內容。在「憑信」這一種用途上,無論是官印還是私印,一般在印章上刻的內容無外乎是人名、年號等內容。隨著篆刻工具、材質的發明與拓展,印章在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上的廣泛使用,所刻內容較之以前單純的姓名、齋號等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內容,名詞佳句、吉語肖形皆可入印。但是印章印面的狹小在多字印的處理上還是具有超高難度,尤其是古璽一路的寫意印風,章法上難以融通,很難創作出多字印的佳作。中國的書法和篆刻,它們在表現的內容上都具有一個共性,用於藝術創作的內容大都是具有高格調的名詞佳句,均表現出高超的文化內涵。
(四)創作者的品德和文化修養
縱觀中國的書法史和文人篆刻史(實用印章階段除外),凡是在史冊中名垂千古的那些書家、篆刻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修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所以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不僅僅是因為字寫得好,所撰序文言辭優美、情感酣暢淋漓,同樣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顏真卿能夠被後人所學習和敬仰,除藝術修為之外,與其剛正不阿、大義凜然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當代著名藝術家齊白石先生在詩書畫印方面,均取得了驕人的藝術成就。但老人刻有「老夫也在皮毛類」一印自用,盡顯老人低調、自謙之品格。作為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兩門姊妹藝術,缺少了品德的支撐和文化行為的滋養肯定走不遠。也許有人會在某一階段某一特定歷史時期靠著小聰明小伎倆而風光無限,但是若將其放置到藝術長河之中,若干時間後你根本就看不到他的任何影跡。
綜上所述,中國的書法和篆刻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都是以漢字為主要表現載體、由實用性逐漸向藝術性過渡、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結晶。篆刻藝術離不開書法的支撐和滋養,同樣當今的書法藝術也離不開篆刻藝術的烘托和渲染,書法作品中的用印,已經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內容適宜、格調高古的印章會為書法作品增添色彩。
參考文獻:
1.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2004年7月第,6次印刷;
2.寒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2014年4月第4次印刷;
3. 何炳武.論書法與篆刻藝術(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6-9;
[1]《中國文物報》1992年7月6日刊登,後收入《綴古集》第78-8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7月第六次印刷,P6.
5. 中國篆刻 鋼筆書法 這本雜志怎麼樣
還不錯,這類雜志比較少,一枝獨秀
6. 中國書法家協會,如何申請加入呢
根據《中國書法家協會章程》的要求,需要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大賽中,入圍獲獎,個人提出申請,可以加入書協。
第十六條 中國書法家協會實行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書法家協會為本會團體會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中國書協會員集體參加中國書協活動,視同團體會員。
全國性產(行)業書協,凡贊成本會章程,並具備相應條件,可提出申請,報本會主席團審批,履行手續後,可成為本會團體會員。
第十七條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書法藝術領域取得一定成就,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素質,符合入會條件,贊成本會章程者,由本人提出申請,兩名本會會員介紹,經申請人所在的團體會員單位推薦,報本會批准並履行手續後,可成為本會個人會員。本會個人會員只隸屬中國書協的一個團體會員。
第十八條 本會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入會條件細則依據本章程另行制定,經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會審議通過後,由駐會領導機構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贊成本會章程,符合入會條件,由本人提出申請,經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推薦,並履行相關手續後,報本會批准,可成為本會個人會員。
台灣地區的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贊成本會章程,符合入會條件,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本會審核,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後,可成為本會個人會員。
第二十條 會員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對本會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和監督的權利,有退出本會的自由。會員退會需由所在本會團體會員審核(港澳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會員需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並報中國書協審批。
團體會員有推選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推薦其會員加入本會的權利,有加強會員管理監督、引導服務,建設基層書法隊伍的責任。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執行本會決議,維護本會權益和聲譽,接受本會指導、監督和管理,按時交納會費,完成本會交付各項工作的義務,有為書法事業做出奉獻的責任。
第二十一條 對中國書法事業有特殊貢獻的國內外書法家、書法工作者、書法愛好者,符合一定條件,認可本會章程,由本會團體會員推薦,履行相關手續,經本會審核批准後,可授予名譽會員。名譽會員免繳會費,在本會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6)中國篆刻雜志怎麼訂擴展閱讀:
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文藝路線,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傳統,在普及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書法藝術水平,關心和支持國內的群眾性書法活動,開展對會員的聯絡、協調、服務和業務指導,開展理論學術研究;
舉辦書法展覽,組織書法作品的創作與評選;主辦《中國書法》雜志和《書法通訊》;開展書法教育,推動書法普及;配合黨和國家重大活動開展專題活動;維護書法藝術家的創作成果和合法權益;廣泛團結全國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不斷發展和壯大書法事業,切實作好黨和政府聯系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以及書法愛好者的紐帶和橋梁。
7. 在中國怎麼訂報紙、雜志 在哪兒訂
中國主要的訂閱渠道有:
1、中國郵政:服務熱線:11185。
2、報刊社:各刊社及各報社,有些傳媒集團也可以算入其中,如:深圳報業集團、南都傳媒等。
3、網路訂閱平台:目前比較知名的有:瀏覽網、蜘蛛網、雜志鋪等。
4、各地發行公司:由本地的報刊發行公司,如深圳市萬象通報刊投遞公司等等。
5、各報攤亭點:主要負責社區的報刊。
6、其它雜散的渠道。
(7)中國篆刻雜志怎麼訂擴展閱讀:
1、中國郵政(服務熱線:11185),訂閱方式多種多樣,只有部分自發刊物不通過其訂閱。但該機構規模的另一個方面是其服務的傲慢,這使得有關電信的投訴幾乎不可能滲透進去。
2、報社,服務細致,非常周到。但如果我們訂閱了各種報紙和雜志,要找到是相當麻煩的。
3、網路訂閱平台利用網路的低成本進行宣傳,一般折扣也非常低。你可以真正感受到折扣。但另一點是,他們的核心業務是網站運營和營銷,投遞和分銷則由中國郵政或其他公司負責,其中一些公司是由出版商直接發送的。
4、當地的出版公司(當地報紙和期刊),他們做出改變並銷售他們的服務。所以他們工作得很好,如果你是一個大公司,分銷公司給你的服務是帝國的。但由於它們規模較小,在利潤越來越小的時代,它們的生存成了一個問題。
8. 誰知道《中國書法》雜志社的電話要最新的,網上好多都是不正確的,有知道的幫幫忙,急急急。。
《中國書法》(月刊)是中國文聯主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為中國文聯系統十佳報刊之一。創刊於1982年,是一本薈萃書法篆刻精品、展示書法學術成果的權威學術期刊。《中國書法》一直在為當代書壇的和諧繁榮、創新發展做出積極的學術反應,不定期地舉辦書法篆刻學術研討會,編輯書法篆刻理論推介古代、近代和當代書法篆刻名家並發布相關廣告。
《中國書法》是我國書法界最權威最前沿的學術性藝術性刊物,是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更是每個社會成員提高文化素質、拓展知識面、豐富閱歷和培養教育子女的普及型讀物。
《中國書法》堅持「書法至高無上,讀者至高無上」的宗旨,堅持「學術高端、藝術至上、風格多樣、兼容並蓄」的辦刊理念,設有人物、經典、學術、關注、創作、書法廣角等豐富新穎的版塊和欄目,由當今最高層次的書法編輯家和藝術設計師打造,文圖並茂,可使讀者了解到中國書法歷史傳承、古今書法名人大家、歷代經典作品和當今書法文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具有很高的思想、知識、藝術和信息含量。
主管單位: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單位:中國書法家協會
出版單位:《中國書法》雜志社
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精印
每期附精美贈刊
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879(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2013年《中國書法》每冊50元,全年600元。
郵購訂閱:全年《中國書法》免收郵費,單冊郵購加收掛號郵寄費8元。
匯款地址:北京朝陽區安苑北里22號4層《中國書法》雜志社郵編:100029
銀行轉賬等方式
訂閱有禮:凡訂閱2013年全年《中國書法》雜志的讀者,均可免費獲贈2013年度中國書法手機報的超值享受。
日常事務辦公室電話:010-64910787
010-67320504
《中國書法》雜志社發行部
訂購電話:010-67322341
9. 國內影響較大的書畫藝術類報刊有哪些
電子雜志:愛著 | 巴黎影像 | CGART | 創意點評會 | 創意產品 | 創藝漫遊 | 創意世界 | coldtea | 當代藝術 | 當代藝術與投資 | 迪派影像世界 | 放大 | FEEL影像志 | 符號 | 黑·天設計日誌 | Holga Freak | 環球CG藝術 | 火星CG | Impression | 佳能EF鏡頭寶典 | 焦點 | 今日人像 | 今日立秋 | 良木 | 繆斯藝術 | MOON | NewWebPick | 批評家 | 攝影人 | 攝影之友 | 世界藝術 | 視覺 | 視覺21 | 石莫攝影 | 書畫印壇 | soo | 素材志 | surface表面 | TEEIN視覺 | TM | Ud University Design | UP攝影 | 午ZA志 | 現代裝飾 | 先鋒視覺 | 校園明星 | 新視覺 | 新藝術 | 亞洲傳媒 | 一本雜志 | 藝道 | 億鏡 | 影像視覺 | 印象-張家界 | 藝術財經 | 藝術地圖 | 藝術經典 | 藝術經理人 | 藝術時代 | 藝術透視 | 藝術與投資 | YongNWP | 狀態 | 子午 | 足之霓
開本雜志:
包裝與設計-中文
藝術與設計-中文
IDN國際設計家聯網-外文
Wallpaper牆紙-外文
COLORS-外文
Creative Review-外文
CG-中文
龍吟榜-中文
ARCHIVE-外文
現代廣告-中文
國際廣告-中文
動腦-中文
《wallpaper》 《frame》《print》《archieve》
報刊:(不太清楚)
中華藝術導刊,文藝報
10. 中國篆刻雜志的地址
郵政編碼:(100735)北京北總布胡同32號榮寶齋出版社〈中國篆刻〉電話:010-65134290 傳真:010--651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