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談你對「中國製造」的理解
中國製造,這個詞語一度成為中國製造業的代名詞。近些年來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承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世界經濟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製造」一詞曾經成為了時代的代名詞與中國人的驕傲。
工業4.0引進中國後改為「中國製造2025」,但其不能劃為等號。這些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中國製造業現狀:仍然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與發達國家的製造業仍有較大差距: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設備對外依賴度高,製造業的創新體系是不完善的;產品檔次不高,缺乏世界品牌;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的融合不夠深入;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運營能力不足。「中國製造2025」計劃應運而生施!
「中國製造2025」其本質是工業信息化的智能化,可以用一串數字概括它的內容:「一二三四五五十」。
一個目標: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
兩化融合實現目標:信息化、工業化。
三步走:第一步,力爭用10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四項原則: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合作共贏。
五條方針: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
五大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十大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重點領域。
中國製造業該如何緊隨全球工業進入4.0階段實現「中國製造2025」計劃:
企業需要轉型升級,製造業要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製。
其一,需要轉變思想:從以產品為中心低價獲取市場的方式,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方式;
其二,在生產模式上:預測生產產品轉向按客戶訂單安排生產;
其三,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取得競爭優勢,轉向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滿足客戶特定需求快速提供服務;
其四,在流程上要提供變成多樣化、定製化生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