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准備開始自衛還擊作戰的通知。這既不同於宣閉擾戰又不同於突然襲擊的做法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轎如旦國的對越戰爭是自衛還擊作戰。 17日,中國《人民日報》(越南的黨政官方報紙也叫《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斗」。在中越兩國延綿500公里的邊界線上,中國雲南、廣西邊防部隊萬炮齊發,發動了對越南軍隊的自衛還擊戰。 在中越邊境的熱帶雨林地貌上,越軍的防線十分堅固,如果步步穩打必然陷入殘酷的攻堅戰之中。解放軍面對這樣的局勢,採用了火力壓制摧毀,步兵配屬坦克突擊的作戰方法。越南人想不到中國人會在這樣的地貌上使用坦克,對坦克的出現估計不足。 17日,東線的解放軍在炮擊過後迅速進入越南境內,分三路進入越南。其中南、北兩路對越南北部重鎮高平鉗擊。部隊進入越南後,遭到了越軍的瘋狂阻擊。十多年沒有打仗的解放軍面對剛剛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越軍,進攻速度並不神速。北路41軍繞過越軍346師的正面防禦,向班庄、扣屯進攻。負責向南穿插的42軍以126師為主力,組成穿插部隊,向越南高平省石安縣縣城東溪穿插。以59式、62式坦克搭載步兵組成的快速穿插部隊迅速進攻,順利攻克了東溪這個西北直通高平,東南可到諒山的戰略要地。在穿插過程中,坦克搭載步兵的數量過多,高達每車20人,為了防止掉下車,用背包帶固定在坦克上的解放軍步兵面對越軍的射擊無法躲避,犧牲過多。 中國政府稱:殲滅了以越南境內的高平、老街兩地區為據點的越南國境警備民兵。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傷亡慘重,僅2月17、18日兩天傷亡人數就達4,000餘人。2月17日,中國突襲越南,戰爭開始,中國佔領孟關鎮。 2月18日,佔領清水,越軍在高平戰線以坑道頑抗,諒山、同登一帶的導彈陣地被摧毀,老街激戰,萊洲越軍退守黑河南岸。 2月19日,中國突襲並佔領河鹿縣長白山,中國空軍轟炸海防。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樂激戰,2月21日,中方佔領高平。2月22日,中方佔領包樂,越軍開始抽調駐柬埔寨與寮國的精銳正規部隊回防,防守河內的2個師試圖對高平,萊州方面中國部隊展開反擊,無功而返。 2月23日,諒山附近高馬山爆發激烈攻防戰,中國軍隊佔領河江。另有兩個師在空軍掩護下,進攻芒街、祿平。2月24日,越軍反擊,與中國部隊在高平、老街發生激烈巷戰。越軍曾試圖滲 1979.3.2解放軍攻佔越南諒山省府大樓
透進入中國境內,但遭擊潰。中方佔領柑塘。2月25日起,戰情膠著,越軍死守邊防要地諒山。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政府稱:中國軍隊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殲滅了沙巴地區的越南軍隊。 3月4日,諒山陷落。 3月5日,中國宣布已達到目的,開始自越撤軍。越南宣布全國總動員令,誓言抵抗到底,越軍自柬埔寨與寮國抽調回國的正規部隊正式抵達,已就戰爭態勢准備就緒。蘇聯開始增兵中蘇邊界,中橡雀蘇大戰一觸即發。 另有資料顯示:3月4日諒山攻防戰中,中國軍隊大量使用了重型加農炮和榴彈炮,戰後,根據諒山的實際面積和我軍發射的炮彈數量進行比對,諒山的炮彈落點數量為3枚/平米,可以說,諒山的戰術,完全是中國實踐蘇軍大炮兵主義理論的樣板(此信息來源於《中越戰爭備忘錄》)。 還有越戰老兵回憶:當時國內深恨越南反水,於是軍方從國內運去了一火車皮的炸葯,將高平、諒山的所有工廠近乎爆破完畢。此二處的工廠大量為中國援建,中方此舉即為復仇。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政府稱:該階段中國軍隊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3月13日,中國繼續撤軍,並在撤退路線上鋪設地雷,以火箭與長程炮火掩護撤軍。越軍無大規模追擊行動。 3月15日22點20分,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 3月16日,中國宣布完成撤軍行動,戰爭結束。
Ⅱ 中國和越南戰爭是在什麼時候打的....
1. 對越自衛反擊戰發生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這是中國官方所稱的戰爭時間。
2. 民間通常將這場戰爭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而在越南,它被稱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在國際上,這場戰爭被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
3.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和縣鎮,並在一個月後宣布勝利並撤軍。越南方面在解放軍撤退後也宣布勝利。
4. 這場戰爭導致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並在八十年代繼續對抗。兩國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爆發了邊界沖突,持續了十年。
5.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中越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確定。
Ⅲ 中國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的
1. 中國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始於1979年2月17日,結束於同年3月16日。
2.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爆發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結束。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和縣鎮,並在一個月後宣布勝利並撤軍。越南方面也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
3. 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2月17日至2月26日):中國軍隊攻克了高平、同登等地,越南軍隊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抵抗,但仍無法阻止中國軍隊的推進。
- 第二階段(2月27日至3月5日):中國軍隊進一步攻佔諒山、廣淵等地,完成預定任務後開始撤軍。
- 第三階段(3月6日至3月16日):中國軍隊在撤退過程中清剿敵人,摧毀越北的重要設施,並攜帶大量之前支援給越南的物資回國。越軍不敢與中國軍隊正面交鋒,僅在撤退途中進行了一些襲擾。至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國內,戰爭宣告結束。
Ⅳ 中國和越南戰爭是在什麼時候打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Ⅳ 中國和越南爆發過幾次海戰分別在什麼時候每次都是誰勝利
1 中國和越南先後爆發了兩次海戰
2 第一次是在1974年1月19日 中國兩艘獵潛艇和兩艘掃雷艦對陣當時南越海軍三艘驅逐艦和一艘炮艦 最後中國海軍以小艇打大艦 以弱勝強戰勝了氣焰囂張的南越海軍
3 第二次是在1988年3月14日爆發的赤瓜礁海戰 又叫「314海戰」當時中國海軍三艘導彈護衛艦對陣越南海軍3武裝艦船和一艘補給艦 這次是中國海軍對越南海軍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一次海戰 越南海軍大部分艦艇均被中國海軍擊沉 中國海軍最後戰勝了越南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