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乒乓球內卷是什麼意思

中國乒乓球內卷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27 12:26:50

Ⅰ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如下:

內卷,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激烈的內部競爭。內卷原本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當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用內卷來代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

例如:所有人都在電影院看電影,但是有人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一個人先站了起來,後面的人因為前面的人擋到了自己,於是後面的人都站了起來,只有第一排的人在坐著。孩子們上學,班裡面有一個學生報了補習班,逼得大家都去報了,但是結果就是大家成績和名次都沒有什麼改變,而補習班卻賺了錢。

內卷簡介:

內卷,網路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 。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

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內卷

Ⅱ 內卷是什麼意思網路上的解釋不是很好懂

內卷其實是個社會學名詞,現在成為一個網路熱詞了。就是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話只能被別人碾壓,所以只有一直較勁,最終互相傾軋,但實際上並沒有獲得更多的利益。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大家在一個球場看球賽,一開始大家都是坐著的,可是中間某個精彩瞬間,引得部分人站了起來,他們一站起來,坐他們身後的人就看不見了,不得不也站起來,結果最後大家都站了起來,而這個時候,每個人的視野與開始坐著時的視野是一樣的,他們的獲得並沒有增加,但是付出的成本增大了太多:他們都不得不站著。這就是內卷,最後的獲得並沒有增加。正如那些拚命上補習班的孩子們也並沒有因此獲得更多的優質機會,但是卻不得不加入這場無謂的付出大戰,因為不這樣,他們會失去現有的機會。結果是,除了培訓機構獲益之外,家長和孩子們有可能只有付出,沒有收獲。

我認為作為普通人,很難做到改變社會內卷現狀,但可以做到的,是改變自己,不讓自己人從眾。

首先,第一個是明確目標,儲備知識

比如你可以找一張紙,在紙上寫下:

你的興趣愛好,想到的可以都寫上;有哪些工作是我可以無師自通,學起來得心應手,干起來樂在其中的?拋開現實經濟的壓力,如果我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所有的事情,我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想在哪裡工作?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以上梳理出來的我的初步目標中,有哪些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未來最有前景的?你現在擁有的資源,可以是人脈,可以是朋友給到的支持,也可以是你自己積累下的東西。

圍繞目標,建立知識儲備,以職場的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撰寫簡歷,堅持投遞,總有希望開花結果!

其次是放寬標准,習慣焦慮

在選擇就業方向的時候,需要有更多的靈活性,不能一味的去盲從,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跟自己的專業非常符合的行業或者是工作崗位。把就業標准放寬,把目光從一線城市轉向中西部城市,從熱門崗位轉向一些冷門崗位,那麼就業的選擇將更多。

最後是打破「行規」,尋找合夥式就業機會

現在有很多公司逐漸在從僱傭式就業向合夥式就業轉化,所謂的僱傭制就是員工給老闆幹活,老闆給員工報酬;而尋伙科技的找合夥就是指公司與員工之間是一種合夥模式,員工從「打工仔」變為「合夥人」,公司給員工不僅提供正常的薪酬福利,也同時提供實惠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長期激勵(如股票期權、虛擬股票、現金計劃、福利計劃等形式),對於個人的發展和職場的歷練很有好處。

Ⅲ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是網路流行詞

內卷,網路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據2021年8月25日網路指數數據分析平台顯示,「內卷」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值為16999、移動日均搜索指數值為14886、最高峰值為88726(2021年5月31日)
含義
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人人都在談論內卷,內卷到底是什麼?
內卷是什麼:在有限的資源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能量,伴隨著效益遞減,這就叫做內卷
「內卷」本是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常用作「內卷化」。經濟學家韋森認為,「內卷」這個概念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最早使用的。使內卷化概念得到發展的是兩位人類學家,一位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戈登威澤,他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稱為「內卷化」。
另一位是克利福德·格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他在印度尼西亞調查時發現,爪哇島資本缺乏、土地數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礙等,無法將農業向外擴展,致使增加的勞動力不斷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產中,農業內部變得更精細、更復雜,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格爾茨用「農業內卷化」來概括這一過程。
「內卷化」引起中國學術界的關注,是由於黃宗智在著作《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和《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分析過去幾個世紀中國農村狀況時,借用了人類學家的「農業內卷化」概念。他用「農業內卷化」概念來說明勞動密集化帶來單個勞動日報酬遞減,表現為沒有發展的增長,「內卷的要旨在於單位土地上勞動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單位勞動的邊際報酬減少,近世以來還存在著『過密型商品化』」。
總的來看,以往學術界對於「內卷」的討論基本上是在制度、文化層面進行的。從制度變遷角度看,變遷被概括為演化、革命和內卷三種典型形態:演化是指一種連續性的、增進性的、發散性的或沿革式的社會變遷;革命是一種間斷性的、突發式的或者說劇烈的社會制度的改變與更替,是從一種社會制度跳躍式地改變為另一種社會制度;而內卷則是一個社會體系或一種制度在一定歷史時期中、在同一個層面上內卷、內纏、自我維系和自我復制。與演化相比,內卷表現為自我重復而沒有增進。如果用登山來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盤山路,螺旋上升,不斷縮短與山頂的距離;而內卷則是在山腳下或半山腰不斷循環,永遠無法登頂。
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內卷
流行背景
為了爭奪有限資源,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

爆火:最近,內卷化這個詞頻繁的出現,那麼這個內卷化是什麼意思呢?
2182次播放 | 4個視頻
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這些圖片最早在清華北大的學霸之間流傳。之後,「邊騎車邊看電腦」的「清華卷王」等熱門詞語登上熱搜,相關的表情包也出現在了不少大學生的社交軟體中。
「邊騎車邊用電腦」
一篇叫作《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的爆款網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文章作者大談特談清華、北大兩所學校的內卷現狀,充滿憂慮下此論斷:「這些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正面臨普遍的困境:在極度競爭中,成功壓倒成長,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真不是現在的孩子矯情,也不怪他們競爭意識發育太早,「培訓班鄙視鏈」「學區房排位賽」之類的教育軍備競賽萬眾參與,這可真是值得警惕的「內卷」。
詞語應用
引用示例
其實,縱使八方媒體向你傳播內卷的焦慮,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笑一笑就讓它「卷」過去吧。像是曾經被我們玩壞的熱詞「女權」「抑鬱」「PUA」等,被過度消費後,只剩下標簽化、情緒化、妖魔化的一地雞毛。就個人來說,如果敢於乘風破浪做出改變,那麼就大膽放手去闖;如果安於現狀,就在舒適圈裡「清醒地摸魚」,並不是每個人都得長成整齊劃一的人生贏家模樣。(《河南日報》2020年9月24日)
我們過於專注將所有人生意義的來源放在了具體的事物上,寄託在現實的世界中,內卷就悄無聲息席捲了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精神上的焦慮[11]。(中國青年網2021年5月21日)
職場人都感覺到:現在的就業環境變了。2021年年初,人社部進一步發布18個新職業。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2021年,人社部發布4批56個技能人員新職業。許多年輕人開始告別「996」,擺脫職場「內卷」,從互聯網大廠等原來的主流就業平台轉向新職業。(《中國企業家》2021年8月13日)
明星、資本和平台各取所需,各有所獲,明星名氣大了,資本市場估值高了,平台流量升了,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唯獨粉絲成了「冤大頭」。這種流量至上的玩法獲利高、見效快,但實際上只是資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製造的是虛假繁榮。而且,當同質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畢,無法通過異質化內容和作品帶來粉絲增量,粉絲間的「內卷」現象就必然產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亂象就難以避免。(央視網2021年8月22日)
內卷含義
衍生詞語
社會化內卷,網路流行語,是指當‌‌‌‌‌‌‌‌某一種社會資源有限,但爭奪它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每個人得到的都越來越少,卻付出的越來越多,活的越來越累[9]。
外卷,網路流行語,本‌‌‌‌‌‌‌‌‌‌‌‌指通過向外拓展新的資源的方式進行競爭,現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著一起停止內卷。
社會影響
含義偏差
「內卷」概念被使用時其原初含義會發生偏移。我們看到,流行語的傳播者具有共享觀念,使得他們能夠知覺到內在狀態的一致。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達成共享現實的方法之一就是調節自己的觀點,使之與別人的觀點相近。個體都有合群的動機,這種動機越強,越會根據別人的看法來調整自己的觀點,以得到共享現實感。很多時候,人們並不去深究這種共享現實多大程度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事實上,僅憑個人主觀感受是難以作出客觀判斷的。因此,共享現實感越強,越可能會促發和增強人們的共同感受。個體越是認同「內卷」的存在及其無法超越性,越會進入「被內卷」的狀態,進而在客觀上強化這種現實。
負面影響
對未來的迷茫、對當下的困惑,讓不少大學生陷入「內卷」。2019年,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一項調查顯示,29.2%的被調查本科學生既無明確的自我發展規劃、自主性學業參與也較低,32.8%的學生雖抱有清晰的自我發展目標定位、卻在行動上滯後。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對於未來沒有清晰的生涯規劃。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4日,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
社會評價
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賴於健康向上的工作倫理的鍛造,個體的勞作奮斗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頓。日益增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或許會讓人感到壓力,但人們的精神心態卻不應就此內卷。唯有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發展機遇,進一步做好社會兜底保障工作,更加重視人們對於意義感和公正感的追求,才能讓他們避免受到內卷的困惑,以更加熱情、飽滿的狀態面向未來[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余盛峰評)
無論是相對於個體而言,還是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面對「內卷」都是一項挑戰。學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以及學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怎樣的人才」「我們希望看到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陳陽評)
內卷更多地表達一種消耗精力的死循環。其實作為輔導員,我個人也是能理解這種競爭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們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希望學生要有意識去思考,不要讓自己進入這個陀螺式的死循環中。(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於涵宇評)
「內卷」一詞之所以在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群體中流傳,是因為它所描述的社會現象引起了他們的共鳴。青年群體通過「內卷」這面鏡子既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運和處境的人;他們都對「被內卷」的現狀感到不滿和無奈。這種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共享現實。共同的「被內卷」感受形成一種社會氣氛,人們共同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壓力,並選擇了同樣的「內卷」生活方式。(人民論壇網評)
就社會層面來看,應對內卷有且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走科技創新之路,去提高勞動生產率。身處高速發展、快速進步的時代,局部領域、少數行業內卷化不可避免,但別拿「內卷」泄氣甚至當借口,要知道這正是變化的動力和契機,從停滯的行業、機會渺茫的地方撤出來,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河南日報》評)


Ⅳ 內卷是什麼意思通俗易懂點

內卷,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激烈的內部競爭。

用簡單的例子來講大致就是:所有人都在電影院看電影,但是有人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一個人先站了起來,後面的人因為前面的人擋到了自己,於是後面的人都站了起來,只有第一排的人在坐著。

第一排的觀眾會告訴你,並不是運氣好買了第一排,而是因為我努力,而你不如我努力,所以你就要站起來。但是時間長了,大家都忘記了一個道理,如果第一排的不站起來,不打破原來的規則,那麼,看電影的位置其實就是在中間,而中間的位置才是大家努力換來的結果。

起源

內卷這個詞是從高校裡面傳出來的,在2020年的下半年,有幾張圖刷爆了網路,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就被稱作是「卷王」,「內卷」這個詞就流行了起來,這些都是非理性的競爭。

之後各行各業內部的非理性競爭都以「內卷」稱之。

Ⅳ 內卷是什麼意思

01
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內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評價標准過於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

內卷化一詞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根據吉爾茨的定義,「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展,只是不斷地重復簡單再生產。

Ⅵ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的自我重復狀態。這就像一棵成熟了的捲心菜,始終在原地卷著,既不會再長高,也不會再變大。

「內卷化」又稱為「過密化」,指「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遞減」的現象。

「內卷化」一詞最早源於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寫的《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一文。吉爾茨通過對爪哇水稻農業的研究,發現爪哇的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只是不斷地重復簡單再生產,始終原地踏步,沒有實現增長。

中國最早提出內卷化概念的是歷史學家杜贊奇,杜贊奇借用內卷化一詞描述清朝人口爆炸,廉價勞動力過剩,從而無法帶動技術革新,使得中國的經濟形態長期停滯於小農經濟階段的發展狀態。

(6)中國乒乓球內卷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內卷化案例

升學競爭一直是大家熱議和吐槽的話題。以廣東省為例,假如省內考生數量、錄取名額不變,現在有一所學校要求高中生每天學習16個小時,寒暑假和周末補課,這樣確實可以提高該校的錄取率。

於是其他學校紛紛向該校學習,開啟同樣的學習模式。最終,廣東省內所有中學都開始強迫學生一天學習16個小時,並取消寒暑假和周末。

表面上看來,各個學校的考分普遍上漲,但是在高考錄取率不變的前提下,各個學校的錄取率與之前相比提高的並不多。每個學生的分數看似提高,但從錄取結果看,這種靠時間投入的學習沒有意義,學生考取好大學的幾率沒有實質增長,這就是「沒有發展的增長」,即內卷化。

再舉個例子,大家在球場看球,本來都是坐著看的。第一排的人突然站了起來,第二排的人被擋住了視線,會跟著站起來,然後是第三排、第四排……全都站起來了。

本來大家可以舒服坐著看球,就是因為第一排的人站了起來(就像前面那個例子中的第一個實施16小時學習的學校),結果最後大家都只能站著看球,這就是內卷化。

Ⅶ 「內卷」是什麼意思

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內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評價標准過於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

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例如:國際形勢不好導致很多本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無法成行,因此考研/保研競爭更加激烈,就是一種內卷;中小學生上補習班也是一種內卷。具有負面意義,強調競爭的不必要、不理性、對人精神的打擊和摧殘。

Ⅷ 乒乓球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英文叫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內卷」其實就是不想著把蛋糕做大,只想著在內部拚命競爭,不斷地拔高標准,例如韓國娛樂圈練習生以及衡水中學的高考生,他們就是典型的內卷。

實質上的意思是乒乓球的內部競爭。



內卷」最早的「出處」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有的人躺著都在看書,有的人宿舍堆了一堆書。內卷已經逐漸成為惡性競爭的代名詞,讓人們的壓力變大了許多,身心俱疲。

Ⅸ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本意是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

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

內卷,網路流行語,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

經網路流傳,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據2021年8月25日網路指數數據分析平台顯示,「內卷」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值為16999、移動日均搜索指數值為14886、最高峰值為88726。

Ⅹ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指的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閱讀全文

與中國乒乓球內卷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水庫如何保護水源 瀏覽:373
北海老街越南紅木都賣什麼 瀏覽:972
義大利帕琦嬰兒車下載哪個app 瀏覽:146
阿勒泰距印度有多少公里 瀏覽:680
美金100換越南盾多少 瀏覽:255
印度人為什麼稱黃金 瀏覽:149
印尼加的水叫什麼 瀏覽:24
義大利創意傢具哪裡有賣 瀏覽:154
印度理療中心有哪些 瀏覽:602
越南北部有哪些地方好玩的 瀏覽:941
昨天印尼海嘯什麼地方 瀏覽:9
義大利一般是什麼陣容 瀏覽:885
流過越南的是什麼河 瀏覽:920
印尼工程人員工資怎麼樣 瀏覽:399
100萬印尼盾值多少錢 瀏覽:399
義大利除了克里希托還有什麼後衛 瀏覽:341
義大利人在哪個軟體直播游戲 瀏覽:245
怎麼出口口罩到伊朗 瀏覽:817
義大利金怎麼貴這么多 瀏覽:64
至今中國累計疫情多少例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