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范陽郡是今天的哪裡
范陽郡:
三國魏黃初七年(22年),改涿郡設置,治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領轄8縣,西晉時改為范陽國。十六國、北朝時復為范陽郡。隋開皇三年(583)廢除。
唐幽州范陽郡,本涿郡,天寶元年(742年)改置。治薊縣(今北京市城西南)。又為方鎮名,本為幽州節度使,天寶元年亦改為范陽。寶應元年(762年)改幽州節度使,並兼盧龍節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陽縣(原涿縣,唐改)。大歷四年(769年),與固安等縣撲克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陽縣為治所。
范陽縣、范陽郡、范陽國、涿郡、涿州等等,歷史上此地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從以上資料看,這是比糊塗賬:涿郡也好涿州也罷,包含了北京南部、河北涿州市、河北省定興縣等地,隋大業三年幽州改稱涿郡後,地盤又包括了: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鎮、北京城西南、河北省涿州市、天津武清、昌平、河北涿鹿西南、北京市通州區等地……
范陽故城於秦代建成,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南 20公里的固城鎮。
㈡ 古人籍貫有"范陽",我家祀堂也有這地名,年長者說是北京或河南,請問"范陽"到底是指現在的哪裡啊
1、三國魏黃初七年(22年),改涿郡設置,管轄涿(今河北省涿州市)。領轄8縣,其中良鄉縣在今北京市境。西晉時改為范陽國。十六國、北朝時復為范陽郡。隋廢除。 2、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幽州為范陽郡。管轄薊,故城在今北京市區西南。領轄9縣,其中薊、幽都、廣平、潞、良鄉、昌平縣在今北京市境內。 乾元元年(758),復改為幽州。 (摘自「老北京網」)
㈢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起兵的范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今涿州市。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交界一帶。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涿州市。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安祿山乘鐵輿,其屬下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噪之聲震地。
當時海內承平日久,百姓以及幾代人沒有見過戰爭了,聽說范陽兵起,遠近都震驚。河北都是安祿山統轄范圍內的,叛軍所經過的州縣,都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者開門迎接叛軍,或者棄城逃跑,或者被叛軍擒殺,叛軍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安史之亂的性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更具體說,是唐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斗爭。安史之亂的首領們雖曾利用了人民對唐王朝的反抗情緒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這並不能影響這次叛亂的根本性質。
另一方面,在戰亂中由於安史叛軍對人民的殘暴行徑,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以及張巡、許遠的死守睢陽等的反抗斗爭,這些局部地區反暴政的斗爭是正義的,但同樣也絲毫不能改變整個戰爭的性質。
㈣ 唐朝開元年間的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分別是現在的遼寧朝陽、北京西南、山西太原。
平盧,即平盧節度使,唐開元七年(719年)置鎮,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安史之亂期間,平盧反正。上元二年(761年),節度使侯希逸為史朝義部所迫,南遷淄青(青州),稱平盧淄青節度使(淄青節度使),從此淄青有平盧之號。
范陽是中國歷史上,古代的一個地名和行政區劃,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這一帶。
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4)范陽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河東地區為華夏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中國第一位西行取經的僧人法顯、隋代大儒王通(號文中子)、唐代詩人王勃、王翰、王維、王之渙、王昌齡、盧綸、宋之問、溫庭筠。
柳宗元、白居易、司空圖、元代大文豪元好問、元代雜劇家白樸、鄭光祖、明代文學家羅貫中、清初文學家傅山、近代文學家趙樹理等,為中華文明的發揚光大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㈤ 古代范陽郡是現在的哪裡
古人稱南水北為陽,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陽(范水:今河北省定興縣雞爪河)。
「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
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10500~9700年左右)人類就在此生衍繁息,固城鎮西南兩公里處有南庄頭遺址(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境堯唐時為冀州、舜虞時為幽州,夏屬冀州,殷商為幽州,周並州燕國地,春秋戰國燕國地。
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設范陽縣,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興縣固城鎮雞爪河),轄區大約在今河北省定興縣境內,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
西漢時繼續為范陽縣。新朝時更名為順陰。
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十二月丁丑,置范陽侯國。
三國魏黃初五年(公元224年)置范陽國,治所在固城;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又將涿郡改名為范陽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轄今北京昌平區、房山區及河北涿州市一帶。
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封司馬綏為范陽王,都涿(今河北省涿州市)。范陽郡改稱范陽國。後在北魏時期又復稱范陽郡。
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復置范陽縣,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
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范陽縣治所由固城遷至伏圖城(今定興縣百樓村北「官城」)。
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范陽為遒縣。開皇十年(公元590),治所移至城子(現屬容城縣)。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涿縣改稱范陽縣。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范陽縣屬河北道幽州。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幽州改稱范陽郡,更幽州節度使為范陽節度使,治所在今北京境內,轄范陽縣。范陽郡轄境屢變,約在今河北懷安、新城以東,撫寧、昌黎以西,霸州、天津以北的地區。安祿山後來在這里發動了安史之亂。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懷仙投降唐朝,范陽郡又改稱幽州。
大歷四年(公元769年),分幽州南部范陽、歸義、固安三縣置涿州,州治在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同時又分固安東南部置新昌縣。涿州共轄四縣。
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分涿州范陽縣古督亢地大部置新城縣。
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劃范陽、良鄉、宛平三縣邊地設萬寧縣以衛金陵,屬涿州。范陽縣轄境內縮,但仍為涿州治所。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銷范陽縣,並入涿州。
中華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置范陽道,屬直隸省,治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次年,范陽道改稱保定道。
㈥ 在唐朝時,安錄山造反的老窩范陽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廣義上的范陽有時和幽州通用。
㈦ 安史之亂起兵的范陽在現在的哪裡
在今天的河北保定的涿州,那裡還有一條范陽路
㈧ 唐朝范陽在那
范陽(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廣義上的范陽有時和幽州通用。
㈨ 三國時期的范陽在哪
三國時期的范陽在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
三國魏黃初五年(224年)置范陽國,黃初七年(226年)又將 涿郡改名為范正陽郡,治所在 涿縣(今河北省 涿州市),轄今北京昌平區、 房山區及河北涿州市一帶。
簡介: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廣義上的范陽有時和幽州通用。
㈩ 范陽屬於哪個省份
范陽屬於河北,也有部分屬於北京。
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范陽在歷史上所轄區域多有變動,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從唐大歷四年(769年)起,所謂「范陽」則僅限於涿州范陽縣,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