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朝聖的地方哪裡最有感覺
五台山,人很少,沿路能看到一步一拜的朝山者,帶著干糧,帳篷。感動。
2. 什麼時候去黃山旅遊最好
//2天時間比較適宜,時間多的話可以去屯溪老街,在哪裡工藝品多,而且現在是淡季,東西都賊便宜,哈哈,我就在那收獲不少
要不有什麼問題可以QQ交流:105637207;反正大家是學生呵呵
2月中旬,我游完黃山回來,感覺就是,旅遊淡季沒什麼人,風景很美~!!!
4月份去黃山是可以的,其實無論哪個時間去都會有意外的美景等著你!
湖州我就不太懂,我上次是從杭州坐汽車到屯溪火車站,然後轉坐當地的民用車(大概15元,高了不要坐),到黃山風景區再換乘景區的專用車(13票價+1保險),可以選擇去雲谷寺(建議從這里上)或慈光閣,建議晚上住山上的旅館(我是預定床位的80每個,環境還可以,不過記住要提前預定),第二天可以去光明頂看日出,然後再從慈光閣那邊下山
門票現在原價120,學生60,當地30,纜車65每個
黃山的雲海,蒼松,光明頂的日出……蓮花峰為最高峰(不過現在封山了,嘿嘿,我是翻過柵欄上去了,不過挺危險,建議不上)
美麗的古村落是指宏村,的確很美,不過我沒去,在路上別人給我看的照片,是古典徽派建築很有特色,票價好像是60
交通
外部交通
民航:
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隆阜,距市中心僅7公里,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能起降波音737和MD90型等中型客機,配備有全套通訊系統和全天候指揮設備。由機場前往市區可乘坐民航班車(5元)或坐計程車(15元) 。市內民航售票處設在屯溪區華山路,近基督教堂和黃山國際大酒店。現開通有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漢、西安、桂林、昆明、廈門、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的航線。
咨詢電話:0559-2934111,2934144
鐵路:
皖贛線貫通黃山市全境,可直達北京、上海、青島、南京、合肥、景德鎮、南昌、廈門、鷹潭、福州等地。遊客從黃山南大門進出黃山,在屯溪上下火車最為方便快捷。從北面進出黃山的遊客,可先坐汽車到蕪湖、南京等城市,再改乘火車列達目的地。黃山火車站位於屯溪區前園北路,車站前有車發往黃山腳下(湯口),白天5分鍾一班,車行1個半小時,票價十幾元。
咨詢電話:0559-2116222
公路:
黃山汽車交通便利,與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九華山、景德鎮等地均有國道相連。正在修建的徽杭高速公路,將於2004年正式通車,現在浙江段已經基本通車,使黃山連接杭州的公路里程縮短到4小時。合肥-銅陵-九華--黃山高速公路,黃山--景德鎮高速公路,環黃山高速公路也已經完成立項,將形成黃山未來重要的交通紐帶。黃山市汽車站就在火車站附近的黃山東路上,從火車站步行前往僅需8--10分鍾,乘三輪車到汽車站也很方便。車站有發往上海的中巴車,八九個小時可到。
問訊電話:0559-2353952。
屯溪至黃山市內各景區公路里程:
至黃山風景區新路(經萬安、潛口)64公里
至黃山風景區老路(經岩寺、潛口)79公里
至棠樾牌坊群27公里
至歙縣27公里
至潛口明代民宅24公里
至齊雲山33公里
至黟縣西遞54公里
至黟縣宏村65公里
至黟縣南屏60公里
至太平湖143公里
內部交通:
公交車:
黃山風景區汽車站位於205國道上的湯口鎮,此地距離黃山市(屯溪)汽車站64公里,1個多小時車程,票價13元,從湯口到慈光閣或者雲谷寺(即兩個上山口),還需要坐中巴,每人10元。此外,從黃山風景區汽車站(湯口)還有直接發往上海、南京、鎮江、揚州、無錫、蘇州、杭州、湖州、合肥、淮南、蚌埠、馬鞍山、蕪湖、安慶、銅陵、九華山、歙縣、景德鎮、九江等地的長途班車。
計程車:
黃山市內計程車起步價5元,3公里以後1.5元/公里。火車站門前有許多人力三輪車,一般2元/人,從火車站乘計程車到屯溪老街只需六七分鍾。
步行:
黃山上山通常有兩條線路:
一條從前山(黃山大門口)上,可以直接爬天都峰,下來經過玉屏樓,再往上過蓮花峰到光明頂,到西海、北海,至後山下。這條線路體力消耗非常大,且對於爬天都峰的人來說,上去非常累,下來非常險。
另一條是從後山雲谷寺上,到白鵝嶺,經過始信峰到北海,實際上是前面一條路的反走。這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食宿比較方便,而且漸入佳境,越到後面景色越精彩。
如果你時間充裕,體力又好,可以步行瀏覽黃山的全貌。如果你時間不多,還是坐纜車為好,省時又省力,不過旅遊旺季或天氣不佳時,排隊的長龍也會使你一籌莫展。
索道:
黃山現有3條纜車線路,運行時間為8:00-16:00(冬季為6:30-16:30)。
雲谷索道:雲谷寺--白鵝嶺,全長2804米,落差773米,運行8分鍾,單程66元;
玉屏索道:慈光閣--玉屏樓,全長2176米,落差752米,運行8分鍾,單程66元;
太平索道:芙蓉嶺--排雲樓,全長3709米,落差1015米,運行8分鍾,單程66元。
歷史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1949年設徽州專區,屬皖南行署區。1953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1955年屯溪市劃歸徽州專署領導。1956年撤銷徽州專區。1961年復設徽州專區,專署駐屯溪市。1962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1963年撤銷屯溪市,並入休寧縣。1970年徽州專區改稱徽州地區。1974年將太平縣劃歸池州地區。徽州地區轄7縣。1975年復設屯溪市,屬徽州地區領導。地區駐屯溪市。1987年11月27日撤銷屯溪市、黃山市,設立黃山市 (地級);撤銷徽州地區,所屬的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劃歸黃山市;石台縣劃歸安慶地區;旌德縣、績溪縣劃歸宣城地區;設立黃山市屯溪區,以原屯溪市為其行政區域;設立黃山市黃山區,以原黃山市為其行政區域;設立黃山市徽州區,以歙縣、休寧縣各一部分為其行政區域。
文化
人生禮儀
徽州婚嫁: 在古徽州,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舊時徽州人的婚嫁習俗,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其諸多繁文縟節,不少到帶有迷信色彩和買賣婚姻的因素。
生兒育女: 舊時徽州婦女生育,有許多莫名其妙的清規戒律和風俗習慣。如在妊娠期間,孕婦不能將褲子「張口」朝天晾曬,更不能晾在屋外過夜。不能看喪葬、屍體,不能看砌牆時開窗戶、門戶;不能看砌鍋灶時開灶門、爐孔等。飲食方面,不能吃豬肝、雞肝,否則會導致產後無奶或少奶。還有一些詩。還有一些詩禮世家,更教育女兒、媳婦在孕期內「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出惡言」,實行古人所謂的「胎教」。婦女生育習俗,更是形形色色,如孕婦臨產錢,娘家要作「催生」;小孩出生要向岳家報喜;產後三天要請喜酒做「三朝」;這天還有給孩子取名,嬰兒滿月,要辦「滿月飯」請客,新生兒第一次走親戚俗稱「移窩」;小孩周歲,讓其隨意抓物,推測他長大後的智商,謂之「抓周」等等。
壽慶儀式:極為生日舉行慶祝儀式,俗稱「做壽」、「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歲生日叫做「長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餜和衣物鞋帽以示慶賀。中、青年生日,沒有請客慶賀之例,俗諺「不三不四」,是說20、30、40不慶壽,逢這樣年庚,只增加一些葷菜而已。40歲不做壽,還因「四」與「死」諧音,做壽不吉利。壽慶通常從50歲開始,50歲為「大慶」,60歲以上為「上壽」,兩老同壽為「雙壽」。兒女們在壽辰日要給父母做壽。諺雲「三十、四十無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鑼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說。80歲壽辰多沿至下年補行。俗稱「補壽」、「添壽」,也有提前一年慶壽的。凡成年人壽慶,男子「做九不做十」,不計足齡;女子則「做足不做零」;有的地方是男女皆「賀九不賀十」。舊俗還因百歲嫌滿,滿易招損,故不賀百歲壽。舊時凡大辦壽慶,多是富室且有社會地位之家,貧窮人家則不做壽。
喪葬儀式:「生要生在蘇州,死要死在徽州」。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徽州,舊的喪葬之事,的確是不同一般。人們對死的重視,從婚嫁時置棺木作嫁裝到五六十歲即「辦前程」(後事)可窺一斑。諺稱「六十不辦前程,死倒別怪兒孫」。因此一般人到五六十歲,便開始為自己准備「前程」,備置棺材,請風水先生選取「風水寶地」,作為葬身之所。棺材一般都用杉木,普通關才是「十二斗」(由十二塊板做成),上等棺材為「十斗」,最差的「十八斗」。棺材叫「壽木」,壽木完工,至親好友送禮慶賀,祝願主人百年長壽。安葬之地要有「來龍」、有「下手」,朝山秀麗、望水來臨的「牛眠大地」,地選好後建生墳,俗稱「作風水」。舊時喪葬禮俗亦極為隆重以至過於繁瑣,大致可分為「送終、報喪、入殮、請七、出喪、安葬」等等。
生活習俗
徽州飲食: 徽州人主食為大米,喜秈米不喜大米。山居農戶多以小麥、玉米為食,輔以大米、山芋,毛豆、茄子、扁豆、絲瓜、南瓜、薺菜、韭菜等為小菜,臘月家家殺豬,腌制火腿,春上戶戶曬鹹肉。春茶季節,鹹肉燒春筍為農家之美味。臭鱖魚、臭豆腐、毛豆腐為人們喜食的風味菜。過年時,農家喜歡將米粉用木模做成各種動物、花卉形狀的米餜,用水浸在缸里,隨吃隨取。同時家家做凍米糖、芝麻糖、炒年糕等為糕點。徽州人習慣喝綠茶,來客敬上一杯,夏天喜歡喝綠豆湯,有的地方還喜歡吃「涼粉」等等。
黃山茶道:《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葯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葯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葯用開始的。
黃山為茶葉之鄉,出品之黃山毛峰、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猴魁等,享譽海內外,黃山人生在這好山好水之間,自然怡情山水,有了這傳世的茶道。
古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現今社會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閑情逸致,然而,品茶也並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茶道」一詞可簡單地解釋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認為它是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茶道源於中國,唐宋時期,由日本的留學生從中國傳人日本,就連茶道一詞最早也見於唐代的《封氏見聞記》一書。南宋時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來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後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
徽州人一年中,飲茶不斷,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畢,一杯香茶,細品滿飲,清新的空氣與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飲」之說。所以朝茶講究細品。午飯之後,濃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與朝茶不同,他講究的是濃。夜幕降臨,一杯香茗飲庭院,一天勞作的疲倦頓消,代之逍遙與愜意;冬夜,熱茶伴火爐,融融暖意彌心間,夜茶講究的是舒適、隨興。黃山人沏茶,很講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錫壺膽,茶葉放膽中,膽放壺內,但上有細孔,汁出葉不出,便於飲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禮》,禮儀甚嚴,作為待人的茶禮就更講究,俗話說「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客到,主人第一禮便是上茶。貴客來,或遇喜慶,講究吃「三茶」,即棗栗茶(吃蜜棗煮板栗下茶),雞蛋茶(吃五香雞蛋下茶)、清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來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禮、新女婿上門要吃三茶。
黃山人的茶禮,還逐漸形成系統的禮規,俗稱「茶道」。他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追求湯清、氣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茶道的主要程序有:
1、靜氣(排除雜念)
2、烹湯(一般用瓦器、錫壺)。
3、焚香(敬茶神陸羽)。
4、滌器(用白瓷茶盞,洗凈擦乾)。
5、燙盞。
6、賞茶(察茶色、觀茶形、聞茶香)。
7、投察(3-5克為宜)。
8、洗茶(用剛冒泡的初沸水少許浸潤茶葉,後將湯汁棄去)。
9、注湯。
10、敬茶。
11、聞香。
12、觀色。
13、品位。
14、上食(奉上豆乾絲、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
15、論茶。
徽州宅居: 舊時徽州城鄉住宅多為磚木結構的樓房。明代以樓上寬敞為特徵。清代以後,多為一明(廳堂)兩暗(左右卧室)的三間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進。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雨水通過水梘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各進之間有隔間牆,四周高築防火牆(馬頭牆),遠遠望去,猶如古城堡。一般是一個家庭之系住一進,中門關閉,各家獨戶過日子。中門打開,一個大門進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區氣候濕潤,人們一般把樓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棲息之處,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遺風。樓上廳屋一般都比較寬敞,有廳堂、卧室和廂房,沿天井還設有「美人靠」。
生產習俗: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穀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並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最佳旅遊時間
1、淡季與旺季:黃山風景綺麗,四季宜游,3月16日—11月15日為旺季,11月16日—次年3月15日為淡季。
2、氣溫:黃山陰雨天多,雲霧天多,接近於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7.8°C,年平均降雨日數183天,多集中於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為2395毫米。西南風、西北風頻率較大,年平均降雪日數49天。在海拔630米的溫泉區,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0℃以上。
3、四季景色:黃山四季景色可餐。春(3-5月)觀百花競開,松枝吐翠,山鳥飛歌;夏(6-8月)觀松、雲霧及避暑休閑;秋(9-11月)觀青松、蒼石、紅楓、黃菊等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觀冰雪之花及霧凇。在黃山晴賞奇松怪石,陰觀雲海變換,雨覓流泉飛瀑,雪看玉樹瓊枝,風聽空谷松濤。任何天氣您都不會空手而歸。
提示:黃山遊客最多的季節是夏季,特別是七八月間。但許多遊客稱冬季為黃山最美的季節,冬季還是雲海出現最多的季節,有時雲海可持續三天不散。不過冬季,天都峰、白雲溪封山,翡翠谷也無可觀之處。
4、冬遊特色:「黃山四季皆勝景,惟有冬季景更佳」。黃山的冬季比較長,每年10月下旬左右就要飄雪了,11月至翌年3月全山飄雪,12月至翌年2月為最旺雪期,也是冬遊的最佳季節。總之,10月下旬便可看到雪景,即使不下雪也能看到美麗的「霧凇」(又稱霧掛),它和雪一樣給樹木、岩石、屋舍披上一層晶瑩的白色,且比雪更白、更透明、更瑰麗,因而也更富有韻味。
黃山日出時間表 月 日 日出時間 月 日 日出時間 月 日 日出時間
1月1日 7:30 1月11日 7:04 1月21日 7:03
2月1日 6:58 2月11日 6:50 2月21日 6:42
3月1日 6:33 3月11日 6:23 3月21日 6:10
4月1日 5:57 4月11日 5:45 4月21日 5:35
5月1日 5:24 5月11日 5:16 5月21日 5:11
6月1日 5:07 6月11日 5:05 6月21日 5:06
7月1日 5:10 7月11日 5:14 7月21日 5:19
8月1日 5:26 8月11日 5:32 8月21日 5:38
9月1日 5:44 9月11日 5:49 9月21日 5:55
10月1日 6:00 10月11日 6:06 10月21日 6:12
11月1日 6:21 11月11日 6:29 11月21日 6:37
12月1日 6:46 12月11日 6:53 12月21日 6:59
節日
中國黃山國際旅遊節:每年在黃山市舉行一次。主要內容有:黃山風光之旅、黃山古民居之旅、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之旅、道教聖地齊雲山之旅、太平湖――千島湖勝水之旅,還有徽州民風民俗表演、黃山書畫展、黃山旅遊攝影展、安徽名優產品、土特產品及旅遊產品大聯展等。
備註:2003年的中國黃山國際旅遊節為第八屆,舉辦時間為2003年10月1日到11月28日。節慶期間將舉行大型民俗風情表演、2003中國(黃山)人文旅遊國際論壇、招商貿易洽談和精品旅遊線路考察、徽派古建展暨新徽派建築設計大賽成果展等多項活動。同時,為了弘揚我國美食文化,還將舉辦2003旅遊商品暨綠色食品展銷會及徽菜創新大賽和徽菜創新研討會。
3. 東岳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它們分別在什麼省。
一、東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為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萬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
4. 祖國的錦綉山川有哪些 比如:泰山在.......地方,景區有哪些。
人間仙境的九寨溝 、雄奇變換的黃山 、水墨長卷的長白山、 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 浩瀚遼闊的蒙古草原。
介紹:
一、九寨溝:
1、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九寨溝和黃龍已成為擁有三項桂冠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九寨溝與烏鎮、麗江古城、水墨婺源、鳳凰古城、平遙、敦煌和新疆布爾津白哈巴村共同評為蜜月必去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
5. 中國十大最美山峰,哪些值得去爬一爬
中國最美的十大山峰
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發起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半年之久於日前結束,有意思的是:占據山、湖泊等15大最美類型之首的,幾乎都是大多數人不很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名字,榜上有名者大多默默無聞,名落孫山者卻曾聲動天下。
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貢嘎山、西藏珠穆朗瑪峰、雲南梅里雪山、安徽黃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喬戈里峰、西藏岡仁波齊峰、山東泰山、四川峨眉山入選十大名山。而華山、廬山等自古聞名的「名山」卻遺憾
1.俯瞰南迦巴瓦峰
第1名 南迦巴瓦 - 雲中的天堂
南迦巴瓦主峰高聳入雲,當地相傳天上的眾神時常降臨其上聚會和煨桑,那高空風造成的旗雲就是神們燃起的桑煙,因此居住在峽谷地區的人們對這座陡峭險峻的山峰有著無比的推崇和敬畏。
青藏高原 和喜馬拉雅被慨嘆為人類擁有的最後一塊秘境,更被認為是打開地球之門的「金鑰匙」。尤為神奇的是,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東西兩端,矗立著兩座位於神秘地結(巴基斯坦境內的西喜馬拉雅構造結和藏東南的東喜馬拉雅構造結)之上的山峰: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它們不僅將綿延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掛在了青藏高原的南端,而且還將歐亞板塊緊緊地釘在了印度板塊之上。
為什麼喜馬拉雅的東西端會有兩峰如此完美地對稱?為什麼這兩峰偏偏又被兩條大河(東端為雅魯藏布江,西端為印度河)以相同的方式深切和圍繞?為什麼這兩條大河流程幾千公里後會交匯在同一海洋(印度洋)?
這些,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有關東邊的那根「神針」南迦巴瓦的民間神話。不清楚是不是巧合,在附近地區「門嶺之戰」的古老傳說中,南迦巴瓦正是格薩爾王為拯救蒼生啟用的我們這個星球的守護神劍。
其實,南迦巴瓦自身的奧秘,並不亞於由他而起的這些地理之謎。
南迦巴瓦存於這世上已有7億多年,他是整個喜馬拉雅地區最早脫海成陸之地,並當之無愧地位列東喜馬拉雅群峰之尊,而他所經歷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更非我們人類目前所知曉的范疇能及。
可我們至今仍對南迦巴瓦知之甚少。這不是因為他的絕世風華激不起人類的推崇和敬仰,而是他故意織雲霧為幔,置峽谷為屏,設急流為障,有心不讓外來的一切事物擾了他億萬年來早已習慣的孤獨和寂寞。
這是一條可以從亞馬孫的奔放一直領略到喜馬拉雅 的冷峻的神奇峽谷 ,幾乎將世間所有鍾靈毓秀集於一身。人行其中,氤氳的水汽成絲成縷,時而繚繞指尖,時而盤旋頭頂,雲遮霧繞,宛如夢幻里的仙境。
2.貢嘎山
第2名 貢嘎 - 風停止了腳步
在四川康區一帶,因貢嘎山地處藏傳佛教傳統地域化分的米雅繞崗地區,據說當地人也稱之為米雅貢嘎。「貢」在藏語中代表堆積著長年不溶化的雪,「嘎」是白色的意思,貢嘎意為白色的積雪。貢嘎山屬橫斷山大雪山支脈的主峰,位於藏東川西。主峰高7556米,是藏東第一高峰,也是四川省的最高峰,被稱為「蜀山之王」,而在藏傳佛教中,此山是雪域著名的神山,人們認為她是女神的化身,是珠穆朗瑪峰的姊妹峰。我們到達貢嘎山三號營地時,天已近黃昏。一行人飢腸轆轆,放下行李後不約而同直接奔向了餐廳。領隊的老羅點了一大桌的菜。大肉大暈自不待言,只是在我們橫掃飯菜快落幕時,主人端上來一盤別致的菜品,但見圓盤中一層潔白晶瑩的雞蛋白膨鬆堆積如群山疊伏,上面鋪開一個金色的蛋黃,分外好看。店家介紹說:這使是以貢嘎山最為著名的景觀「日照金山」演化而出的同名菜餚。
稀溥的雲層相互融合著,多變的陽光把金色、黑色與灰色的塊面一一打在遠方蒼茫的群山之間,不停變換著色彩的太陽與陡峭岩壁互相拉扯、撕裂著,光線與雲層變化著顏色,不多時,雲層暗淡了下來,在雲朵的四周,一條條紅得刺眼的光帶像火山爆發的溶漿傾泄而下。那些紅色、黃色、灰色與黑色的色彩,以及更為深邃與奇妙的顏色,在群山之上,翻動著,變化著,快速走動著。在貢嘎寧靜的時空中,山與天,太陽與雲朵,它們旁若無人地一一盡情裸露自己美麗的胴體,旁若無人地一一盡情揮灑自己在白晝中最初的美麗與輝煌。
3.珠穆朗瑪峰
第3名 珠峰 - 心靈的守望
藏語意為「聖母」,海拔8848米,為世界第一高峰,是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邊界上、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正南方。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編繪的《皇輿全覽圖》中作「朱母郎馬阿林」,精確地標出此峰位置。1858年印度測量局在英人主持下擅將該局前局長額菲爾士(S.G.Everest)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國政府將此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有巨大冰川,最長達26公里。山下有世界上最高的寺院絨布寺。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先後從北坡登上峰頂。中
國科學院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獲得重要的科學 資料。
珠穆朗瑪峰分布在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交接處。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年齡在1000-2000萬年間。它由許多平行的山脈組成,東西全長2450公里,南北寬200- 300公里。呈向南延伸的弧形,是構造復雜的年輕褶皺山脈。由北向南分為柴斯克山、拉達克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和西瓦利克山等4帶,主脈以大喜馬拉雅山最為高峻,寬約50-90公里,主要有結晶岩石構成。大喜馬拉雅山脈習慣上分為三段:阿里普蘭以西到印度南迦帕爾巴特峰為西喜馬拉雅山;普蘭以東那木尼那峰到亞東綽莫拉利峰之間為中喜馬拉雅山;亞東以東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南迦巴瓦峰為東喜馬拉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在珠穆朗瑪峰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這種高峰匯集的現象為世界所僅有,故被成為「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在眾多河流的侵蝕和切割下,形成眾多深達數千米的峽谷通道,成為西藏和周邊地區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捷徑。
4.雲南梅里雪山
第4名 梅里雪山 - 雪神的儀仗隊
梅里雪山座落在雲南省迪慶自治州德欽縣與西藏察隅縣的交界處,屬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是人類未攀登上的聖山,它位於怒江和瀾滄江之間的怒山主山脊上,呈北西──南東方向延展。該地區的地勢為北高南低,河谷向南敞開,氣流可溯谷而上,受季風影響大,干濕季節分明。夏季,河谷氣溫11- 29℃,而高山則為-10℃──20℃,雨季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平均600mm。此間氣候極不穩定,是登山的氣候禁區。 冬季氣候相對穩定,但仍變化莫測,梅里雪山冰川發育,綿延於山谷之中,大的有紐恰、斯農、明永冰川,其中明永冰川舌部下延至海拔2000多米,為奇特的低緯度、低海拔冰川。從梅里雪山的主峰到瀾滄江、明永河匯流處(海拔2038米),高差達4702米,形成壯觀、奇險的梅里大峽谷。由於大的高差形成迥然不同的氣候分帶,相應地,植被的垂直分帶亦非常明顯。在河谷江邊的低地,盛產瓜果桃梨,往上是闊葉林、針闊混交林,而雪線以下是茂密的針葉林、高山灌叢的高山草甸。這里盛產松茸、蟲草、貝母等名貴葯材,以及大有風靡之勢的梅里雪茶。竹雞、小熊貓、獐子、馬鹿、熊等動物活躍在木草叢。
梅里雪山是雲南省6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探游過不少世界名山大川的美國學者洛克稱梅里雪山為「世界上最美之山」。1989年10月藏傳佛教十世班禪大師確吉堅贊,曾在峰前舉行過隆重的法事,並立碑留下勝跡。
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至今還是人類未攀登上的處女峰。早在1902年,英國登山探險隊首次向峰頂發起沖刺,結果以失敗而告終。後來,美國、日本、中日聯合等四隻登山隊,四次向神山攀登,均未成功。1991年1月3日,中日17名登山健兒在攀登卡格博峰時,不幸遇難。消息傳來震驚世界。
5. 安徽黃山
第5名 黃山 - 上帝的盆景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地處皖南歙縣、黟縣和休寧縣的邊境。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風景區約154平方公里。黃山風景區是中國最著名的山嶽風景區之一。黃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1990年12月黃山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這里,千峰競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 秀。黃山三大主峰:第一高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最平的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最險的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
奇松:古人稱黃山「無松不奇」,「有干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者;有根只尋丈而技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迸出側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蚊龍者;有卧而起,起而復卧者;有橫而斷,斷而復橫者。文殊院之左,雲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與人俯仰,此尤奇也」(清.錢謙益《游黃山記》)。黃山名松上百,最著者為「黃山十大名松」——迎客松、送客松、蒲團松、鳳凰松、麒麟松、探海松、接引松、連理松、黑虎松、棋盤松。
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之巧石,峨嵋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 黃山將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四海賓客。
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沒上黃山的人嚮往黃山,上了黃山的人更留戀黃山。它會使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晨昏晴雨,瞬息萬變,黃山日出、晚霞、雲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6. 新疆 喬戈里峰
第6名 喬戈里峰 - 遙遠的秘境
意為「高大雄偉」。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國外又稱K2峰。 喬戈里峰位於東經76。5度,北緯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侖山的中段。屬中國的一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 喀喇昆侖山脈綿延數千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一 般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脈上高峰密集,包括喬戈里峰在內, 這里緊密相連地排列著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級著名高峰:喬戈里峰東側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還有加舒爾布魯 木山,海拔 8068米;加舒爾布魯木II峰,海拔8035米。世界 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這里就佔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 多座,北側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 西側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還有皇冠峰,海拔7295 米。因此,這里就成了世界登山家們矚目的第二個登山中心。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崑山脈主 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 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巔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勢險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滿了雪崩的溜槽痕跡。山峰頂部是一個由北 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積較大。北側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 度達45度以上。北側大本營到頂峰,垂直高差竟達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側的冰川叫喬 戈里冰川,地形復雜多變。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縫縱橫交 錯。冰川西側山谷為陡峭岩壁,滾石、冰崩、雪崩頻繁。喬戈里峰兩側,就是長達44公里的音蘇蓋提冰川。
喬戈里峰地區不僅地形險惡氣候,氣候也十分惡劣。每年 5月至9月,西南季風送來暖濕的氣流,化雨而降,是本地區的雨季。9月中旬以後至翌年4月中旬,強勁的西風凜冽而至,帶 來嚴酷的寒冬。峰頂的最低氣溫可達-50度,最大風速可達到5 米/秒以上是登山的氣候禁區。在5月──9月間,由於升溫融雪和降,往往造成河谷水位猛漲,進山困難,因此,登山活動的 最佳時機應安排在5月──6月初進山,其時河水雖漲,但不太嚴 重;7月──9月,山頂氣溫稍高,好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是登頂的好時間。
7. 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
第7名 稻城三神山 - 香格里拉的地標
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是守護亞丁藏民的守護神山,北峰仙乃日意為「觀世音菩薩」(6032米)、南峰央邁勇「文殊菩薩「(5958米)、東峰夏諾多吉「金剛手菩薩」(5958米),據說若藏民能夠朝拜三次神山,便能實現今生之所願。
仙乃日聳立在橫斷山脈沙魯里山南段,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和稻城縣的交界處的仙乃日雪山是亞丁景區三大高峰之首,是四川第五大山峰,海拔6032米,巍峨偉麗,雄劍如削,直插雲霄,峰名意為「觀世音菩薩」,周圍是冰蝕峰林地貌,冰川和冰川遺跡及高山湖泊,峰向北偏10度,西對北斗星,佛道兩家都把北斗星為吉祥之星。
其次整個雪山是個環型冰斗下斜造型,所以我們從兩側觀看時,山峰始終面朝著我們。山峰脊部岩石裸露,呈鋸齒狀、栓狀或形成峭壁。仙乃日向斜:向斜軸線同過仙乃日雪山主峰,沿北東73度,略呈向北西突出的狐形延長12KM,核部為下三疊系紫紅色,灰綠色板岩灰色砂板岩、灰岩、鐵白雲岩、兩翼的產狀分別為33度<55度和165度<44度。
8. 西藏岡仁波齊峰(轉神山)
第8名 岡仁波齊 - 眾神的居所
岡仁波齊通稱雪靈山。在普蘭縣聖湖瑪旁雍錯以北。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藏語意為「神靈之山」,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在瑪旁雍錯之北,峰頂四季冰雪覆蓋,山峰四壁對稱,呈圓冠金字塔關,峰上空常是白雲繚繞,愈發顯得神秘莫測。轉山一圈距離為51公里,周圍有八座寺廟。
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從岡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時,各教派認為他們的神都與這座山峰有著聯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銀、琉璃和玻璃四寶構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圍成的"須彌山",象徵著整個佛教宇宙的中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靈居住之山,祖師辛繞米沃且從天而降時,便落在此山巔,在印度教中,它是"凱拉斯",是"濕婆的天堂"。多種教派共同奉岡仁波齊峰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來朝拜。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的信徒不遠千里,歷盡辛苦來到這里,沿途磕頭祈禱,繞山拜罷之後,才算功德圓滿,了卻了宿願,尤以馬年為盛。
岡仁波齊峰遺留下的勝跡不勝枚舉,是眾教心中的聖地。
9. 泰山雲海
第9名 泰山 - 華夏的圖騰
古代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 於泰山」,於是凡是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父的 「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積土築高壇,意思是增泰山之高以祭天;然後再到泰山前接近大地的小山丘上設壇祭地,這就是歷代帝王所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伴隨著封禪大典的形成,泰山宗教也相繼發祥,遂使泰山古剎掩映,宮觀林立。繼而,文人名士、儒家學者紛至沓來朝山覽勝,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楹聯題刻,不斷豐富著泰山文化的內涵。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
一晃,第二次登泰山過去五六年了。那些峰巒樓台,那些雕欄石刻,全如煙塵一般,落入記憶成了水墨般的洇染。因為有女友同行,重遊泰山就變得生動了許多。即使是起點岱宗坊,也顯得格外別致。
造化鍾神秀,五嶽岱獨尊。登上岱宗坊的石階,壁立的泰山便映入眼簾,那種五嶽獨尊的氣勢讓人為之一震,感覺到它身上的每塊石頭、每座牌坊、每棵樹木背後,都隱藏了歷史和人文精靈,覆蓋著一種颶風似的文化喧囂。
泰山謂「五嶽之宗」,源於一則神話。在神話傳說中,再也沒有比盤古的頭更厚重的文化事象了。可是,正是這位元始尊神的頭,與泰山緊緊關聯在一起。傳說盤古死後,頭部化作東岳,泰山從而成為五嶽之首。
在我認為,如果僅僅依靠神話力量,即使符號的分量再重,也逃不脫一種虛妄感。因此,我認為,泰山稱霸五嶽,獨領名山風騷,靠的是其無可爭議的實力。
眾人皆知,泰山的人文與自然融合得最完美最和諧;泰山自古就為國人所崇拜,被視為社稷穩定、民族團結的象徵,中華民族一直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泰山還是我國古代惟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有72位君王到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文人墨客更是紛紛前去朝山覽聖,賦詩留言,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從而使泰山成為 「天下第一」,並一直成為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
10四川峨嵋山
第10名。最後一個 峨眉山 - 從盆地升向天庭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內,距成都156公里。主峰金頂絕壁凌空、高插雲霄又巍然屹立。登臨其間,可西眺皚皚 雪峰,東瞰莽莽平川,氣勢雄而景觀奇,有雲海、日出、佛光、聖燈四大奇觀。中部群山峰巒疊嶂、含煙凝翠、飛瀑流 泉、鳥語花香、草木茂而風光秀,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從晉代開始,峨眉山一直為佛教普賢道場,是中國四大 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春季萬物萌動,鬱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奼紫嫣紅;秋季紅 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峨眉山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獨特的地質地貌著稱於世,素有「峨眉天下秀」的 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贊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為「天下名山」。峨眉山古往今來 就是人們禮佛朝拜、游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閑療養的勝地。
6. 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分別在哪個省
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
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
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五嶽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
(6)中國人去朝山哪裡好擴展閱讀
五嶽傳說
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五嶽」一說始於漢武帝。
五嶽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道教開始在五嶽修建佛寺、道觀,進行宗教活動,每個「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稱「大帝」、「神君」等)作為掌管該岳的最高神祇。這幾座山上的天然風景亦逐漸被開發出來,供朝山信徒游覽。
於是,五嶽又成為中國以山嶽自然景觀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觀之勝的風景名勝區。唐宋以前,五嶽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觀並存。宋以後,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會勢力彼此展開爭奪。到明清時期,南嶽、北嶽和中嶽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東岳和西嶽則以道教勢力為主,成為中國道教的中心。
國人論風光必曰三山五嶽。「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跡」;而「五嶽」則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
即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嶽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嶽既不愧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岳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
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西嶽華山,險居五嶽之首。「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上天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峰嘆。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寶,「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嶽嵩山雄險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在中嶽嵩山留下了覆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奧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貌」互補爭艷。「五嶽」被譽為中國的「五大奇觀」。
7. 北京有組織去九華山朝山的嗎
九華山自助游攻略
「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有「蓮花佛國」之稱的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二十公里,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與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在這四大佛教名山之中,九華山又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雙重桂冠名揚天下。
交通:華東各大城市,例如上海、杭州、蘇州、南京、武漢,均有通往九華山的班車,遊客可直接乘坐到達九華山風景區客運交換中心,再轉旅遊大巴到達九華街風景區。如果你乘坐火車遊玩九華山,你可以乘火車至銅陵、安慶、屯溪、南京,然後轉乘汽車到達九華山。如果乘坐民航班機,可乘飛機至南京、合肥、黃山機場,然後乘汽車直達九華山。南京距離九華山240公里,合肥距離九華山220公里,黃山距離九華山120公里,均有直達車輛到達九華山。自駕車朋友請參考本站的自駕車線路。
住宿:山上的主要住宿點在九華街,有各種檔次的酒店上百家,床位共4000多張。一些寺廟也具有接待能力。旅店的價格當然比山下貴,但很公道。而在寺廟里住宿,如果沒有明確規定價格,一般比低檔酒店價格略高,建議您提前預訂。但九華山上每到周末床位都比較緊張,因此周末自助來九華山旅遊的朋友,建議先提前預訂好房間。自助游的朋友可以自行國內較大的訂房網站,比如E龍:http://travel.elong.com/hotels/default.aspx?campaign_id=4051378,在其中先選擇「1 選擇城市」——「其他城市」後輸入「九華山」再選擇「2入住和離店日期」,再點「查找」後並將「排列順序:」更改為「價格」後就可以列出以上可供優惠預訂的賓館了。在網上預訂不需要先付任何現金,只要屆時准時到達酒店前台用剛才免費注冊的卡號或訂單號再付款就行了,既實惠又安全。
餐飲:九華山是佛教名山,歷史上不僅僧尼要嚴格戒律,禁葷吃齋,而且嚴禁山民和遊客食葷,千百年來,相沿成習,由此,形成了獨具特色、久負盛名的九華山「素食」。素食的主體是素菜。素菜原料取於本山出產的竹筍、百合、黃精、石耳、木耳、黃花菜、地心菜、馬蘭頭、豆苗、椿苗、蕨菜等山珍野味,配以豆腐、凍粉、麵筋、素油、新鮮蔬菜等,或清炒、或火煨、或清燉、或烘烤,可製作100多個品種,一般不加佐料調色調味,以清淡為本色,青絲綠葉,間色分明,天然野味 ,香、脆、鮮、嫩並重,營養豐富,久食不膩。凡葷菜名目,素菜都可取其形、製成食,如素雞、素鴨、素魚、素香腸、素海參、素火腿等。九華山各大賓館和街頭路旁的素餐館都有各種素菜供應。遊客光顧九華而不品嘗風味素菜,當為憾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葷禁松馳,除佛教徒和朝山進香者嚴格食素外,一般遊客和當地山民已不受素食限制,九華山葷菜館逐漸增加,配以當地山珍野味和時鮮蔬菜燒制的菜餚,獨具地方風味,色香味俱佳,而且價格低廉,現九華街和旅遊熱線上小吃店有100餘家,推出的小吃品種近百種,如"九華三耳"、"天台雙冬"、"紅燒石雞"、"清蒸山鳳凰"、"純鮮扣菇"、"石耳肉湯"、"紅燒四鮮"等備受遊客歡迎。
特產:
九華佛茶(雲霧香茶):九華佛茶乃九華山名優特產之一,這里的茶場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擁,松竹成林,飛泉潤谷,芳草吐香。
話說金喬覺——金地藏的化身,從新羅國渡海來,入唐求法,吃盡千辛萬苦,才找到這仙氣悠悠的九華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閔公讓和的施捨,將這九華九十九峰做了他的道場。那年春天,春雨連綿,一連半個多月,九華山沉浸在濃霧細雨之中。金地藏坐岩洞中,誦經不歇。忽兒,隱隱聽到耳邊聽見起「辟叭、辟叭」的聲音,原來是茶籽,是新羅國王子金地藏來唐的前一天深夜,遭父王廢棄的母後,含淚將她親手采來的王家香茶籽,縫在金地藏的衣襟里的。來之不易,後來,金地藏將發了芽的茶籽取出,種在他禪修的南台(神光嶺)向陽的山坡上。茶籽入土,日日見長。不出三月,竟長成一片鬱郁蔥蔥的茶園,滿山飄香。
這里所產的九華佛茶朝夕吸納高山霧露之滋潤,獨吮奇花異草之靈氣,湯色碧綠,回味甘爽。同時由於高山氣候之緣故,晝夜溫差大,而方圓百里人煙稀少,茶園無病蟲害,無農葯和工業污染,是天然有機生態茶園。
黃精: 在九華山普遍生長,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雞頭參」、「老虎姜」,多生長在陰濕山坡或溝谷兩側,一枝多葉,葉短似竹,花綠白色,三至五朵集成傘狀,花梗下垂,根莖橫生,肥大肉質。加工考究,一般經九蒸九曬工序,通稱「九制黃精」。黃精加工成品,油潤、氣香、味甜,既可葯用,也可食用。具有補中益氣,除風溫、安五臟、強筋骨、止寒熱、填精髓之功效,能補諸虛,久服神清氣爽,延年益壽之功效。相傳明代高僧海玉大師在九華山百歲宮山洞內苦修,不進米飯,食黃精為生,終年110歲。唐代杜甫詩曰:「掃除白發黃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石耳:多年生植物,是一種真菌和藻的復合有機體。分布在高山懸崖上,俗稱「地皮」。陰雨天像菇,故當地人又稱「地菇」。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是高級綠色食品,產量不多,供不應求。
傳統節日:
九華山重要佛事節日活動很多,主要有如下數種:
佛誕節:夏歷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誕生日,佛教徒在這一天過佛誕節,是佛教最大的節日。傳說釋迦誕生時,有龍噴出香雨浴其身,因此,逢佛誕節,九華山寺院僧尼齊集大殿供佛、誦經,並以香湯潔洗釋迦佛像,稱為浴佛法會。浴佛法會期間,寺院除施素供僧外,還舉行亡度鬼(放焰口、燒法船)等活動。
自恣日:夏歷七月十五,稱自恣日,意思是自行檢查一年來的修行情況,是佛教又一重大節日,又稱盂蘭盆 節。每逢此節,九華山寺院僧侶及信徒供佛、拜懺、自恣,還舉行拜「梁皇懺」、拜「地藏懺」,超度祖先和十方餓鬼。
地藏法會:夏歷七月卅(月小為九 )是地藏菩薩聖誕日,傳說新羅僧金喬覺亦於此日成道,九華山要舉行 隆重儀式,誦<<藏菩薩本願經>>、守地藏肉身塔,稱地藏法會,一般歷時七天(七月卅---八月初六)。法會期間,香客們還舉行百子會,朝山進香。
佛成道節:夏歷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九華山林有臘八粥的習慣,用紅棘、桂圓、香菇、豆 類煮粥,自食和施捨,以示對佛祖的感恩。
觀音會:逢觀音誕日(夏歷二月十九)、成道日(夏歷六月十九)、涅磐日(夏歷九月十九),婦女們相邀成群,燒香拜佛,求簽許願,祈求母子平安,稱觀音會。
九華山廟會:起源於唐代。相傳唐開元(713—742)末年,新羅國高僧金喬覺來九華山開闢地藏道場,苦行禪修七十五載,於農歷七月三十日這天圓寂,終年九十九歲。遺體置缸三年後,全身不壞,容貌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所說,金鎖骸鳴,乃是菩薩應世,因而弟子們視其為地藏王菩薩轉世,尊其為金地藏,遂在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四方信徒、香客雲集九華朝山進香、拜塔,朝拜天台,許多山民和手工藝者趁此機會互做買賣,民間藝人也趁此獻藝,逐步形成了傳統的九華山廟會。
1983年開始,九華山恢復了廟會活動,集大型佛事活動、商貿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為一體,每年廟會都吸引了國內外的朝山拜佛信徒和大量遊客。
佛事活動:
水陸法會:全名「法界聖心水陸普渡大齋勝會」,簡稱水陸法會、水陸會、水陸道場,俗稱打水陸。
瑜珈焰口:是對餓鬼施水施食、救其飢渴之苦的一種佛教儀式,俗稱放焰口,凡重大會圓滿之時或喪事 期中都放焰口,設素施食,廣結善緣。
傳戒:是叢林寺院設立法堂或戒壇,為出家尼或在家的教徒傳授戒法的一種宗教儀式,亦稱開戒或放戒。
方丈升座,九華山叢林寺院的住持又稱方丈。方丈出任稱方丈升座。方丈升座都利用佛教節日舉行,一般隔三年或數年傳一任方丈。
佛像開光:大廟新塑佛像安位、上漆、貼金,或古佛像重新上漆、貼金,都要舉行開光儀式,屬於佛教活動之一。
百子會:善男信女自動組織起來,虔心素食,挑擔舉旗,敲鑼誦經,結伴進出,人數滿百組成會、團,稱百子會;達到兩百人,則稱雙百子會。但也有二、三十人一組的,稱小百子會。
價格信息:
一、進山門票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普通票140元,優惠票70元;
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普通票110元,優惠票55元。
學生、教師、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香客(有皈依證)實行半價優惠 。
二、景點小門票
祗園寺5元;化城寺8元;百歲宮8元;大悲寶殿8元 。
三、纜車索道價格:
天台索道:旺季85(上45/下40)元;淡季75(40/35)元;貴賓通道上行80元無下行。百歲宮纜車:旺季75(上40/下35)元;貴賓通道上行55元,下行35元。
常用咨詢:
銀行集中在九華街上,有工行和農行的ATM機,郵局就在工行對面。
進香路線:
進香第一站:肉身寶殿建築群。此處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的真身,是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此處應選為第一站。
進香第二站:九華山化城寺。此處是九華山開山第一寺,現為九華山博物館,參觀此處,您可以得到九華山的歷史地理人文知識。
進香第三站:百歲宮。此處供奉著無暇老人真身,他是九華山目前可見的最古老真身,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
進香第四站:祗園寺。建議伴晚時分參觀,此時祗園寺經常會有佛事活動,您可以一覽佛教音樂會的風采。
進香第五站:天台。建議您一早坐索道上天台,天氣晴朗的話,可在天台捧日亭觀看日出,此處日出風景絕佳,千萬不要錯過。
觀景路線:
第一站:游覽百歲宮,在纜車上站可觀看天然睡佛。
第二站:游覽天台,觀看山頂的自然風光。並沿路向花台出發,欣賞素有小黃山之稱的花台美景。遊玩大小花台後,從小花台一側下山直達閔園景區,這一段路大概需要六個小時。可由閔園景區坐電瓶車35元直達鳳凰松索道下站,坐車回九華街。
遊程建議:花台景區因為是新開發景區,所以服務設施並沒有跟上,建議遊客朋友多帶些水和食物,以便補充體力。因為天台是到花台的必經之路,建議遊客朋友坐索道上山以便節省體力。
8. 朝山拜佛必須拜名山嗎
單就拜佛而言,其實哪兒有佛像都可以去拜,只是有的地方太僻靜,有的地方難行,有的地方沒有接待處,造成很多不方便,也有不安全的因素。
朝山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在世間還是有很多聖者的,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聖人也沒有名利之慾望,宣傳自己。那麼朝山就只能朝拜大家都知道的古代聖賢駐錫之地,也就是名山了。
人們的虛偽攀比心理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別人到五台山峨眉山拜佛,而自己卻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拜佛,很多人覺得沒面子說出來。
其實現在佛教比較流行了,很多城市市內都有大型寺廟,因此也沒必要老遠趕時間去外地拜佛,除非是為了還願或以旅遊為主。
簡介:
自古以來,「朝山拜佛」一直是維護信徒虔誠信仰的一種活動,也是一種修行,如中國的四大名山,每年都有信徒前去朝山,有的朝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有的朝五台山的文殊菩薩,有的朝峨嵋山的普賢菩薩,有的朝九華山的地藏菩薩。
堪稱是中國四大名山縮影的佛光山,經常也有許多信徒上山朝山拜佛,有的三步一拜,有的一步三拜,有的一步一拜。在佛光山,有五大殿堂,除了大雄寶殿以外,另有女眾學部的大悲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有男眾學部的大智殿,供奉文殊菩薩:有位於養老育幼區域的大行殿,供奉普賢菩薩;有建於東山萬壽園上方的大願殿,供奉地藏菩薩。佛光山是大乘佛教的指標,到佛光山朝山拜佛,就等於朝禮了四大名山。
多年來在佛光山的朝山團里,流傳了許多朝山的靈感故事,述說著信仰世界的經驗,只是這些都不足為沒有經驗的人談論。不過朝山確實能與佛接心,朝山者每一拜拜下去,雖然頭是磕在地上,心卻是向上升華而與佛心接觸,自然會有感應道交,所以有的人見到各種瑞象,有的人拜到身體輕安,有的人則把朝山拜佛當成正當的運動,雖然拜得汗流浹背,卻是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