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加萊到英國距離多少公里

加萊到英國距離多少公里

發布時間:2023-02-05 23:53:29

❶ 英法之間的海峽

英吉利海峽,又名拉芒什海峽,是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峽。海峽長560公里(350英里),最狹窄處又稱多佛爾海峽,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國的多佛爾與法國的加來隔海峽相望。
英吉利海峽(包括多佛爾海峽)實際上是分割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的狹窄淺海,也是歐洲最小的一個陸架淺海。原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相連,海峽是在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中發生斷裂下沉,被海水淹沒而成。時至今日海峽地區仍在緩慢沉降。海峽兩岸平直陡峭,多島嶼。海底多是河流帶來的砂礫沉積物和岸壁崩落的碎石。
英吉利海峽是大西洋的一部分,位於英格蘭與法國之間,西南最寬達240公里;東北最窄處直線距離33.8公里,即從英國的多佛爾到達法國的加來,多佛爾到加來這部分海峽是英國海峽協會認可的橫渡區域。多佛爾到加來的距離雖然不到渤海海峽的1/3,然而,其難度並不是單純以距離衡量的。英吉利海峽的平均水溫為13.6攝氏度。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世界上海洋運輸最繁忙的海峽,戰略地位重要。國際航運量很大,每年通過該海峽的船舶達20萬艘之多,居世界各海峽之冠。歷史上由於它對西、北歐各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曾起過巨大的作用,人們把這兩個海峽的水道稱為「銀色的航道」。
地質
沉積物,主要是砂礫和陡崖崩落的石塊,有些地段是裸露的白堊紀和更晚年代的緻密岩層。多佛爾海峽兩側海岸都由白堊系岩層組成,岸壁陡峭,極其險峻。兩岸岩石受海水沖刷,使岸壁崩落,海岸後退。據統計,海峽寬度每100年約增加1米。

❷ 英國距離加拿大多少公里

倫敦到多倫多,飛機運行11小時,850千米/小時*11=9350千米
倫敦到溫哥華,飛機運行11小時18分鍾,850千米/小時*11.3=9605千米
此為大概值,英國至加拿大的距離平均9500千米左右,別做太個別的假設,加拿大國土也是很遼闊地。

❸ 二戰法國的加萊離英國更近,那為什麼英國不走這里

因為來不及了,到了敦刻爾克再不渡海德軍就追上來了,根本堅持不到撤到加來

❹ 加拿大多倫多到英國倫敦的距離

多倫多飛倫敦要11個小時的樣子,按一般飛機850公里/小時算的話,差不多9350公里。

❺ ,離英國倫敦最近的國家是哪個

===

法國

===

離英國倫敦最近的國家是法國,請見下圖紅線:

1=倫敦……法國

2=倫敦……比利時

❻ 知識問答023

2 戰略決策
早在為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右三為蒙哥馬利將軍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佔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佔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佔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圖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右三為蒙哥馬利將軍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令一職原擬由經驗豐富的英軍將領來擔任,但丘吉爾知道登陸後美軍人數會大大超過英軍,所以主動提議由美軍將領來擔任。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任,後來考慮到更需要馬歇爾在華盛頓統籌協調,就由馬歇爾推薦時任盟軍地中海戰區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里。

陸軍有4個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辟的道路投入戰斗,沖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佔領法國和比利時。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海軍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的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2 戰略決策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也是當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佔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佔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佔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圖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右三為蒙哥馬利將軍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令一職原擬由經驗豐富的英軍將領來擔任,但丘吉爾知道登陸後美軍人數會大大超過英軍,所以主動提議由美軍將領來擔任。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任,後來考慮到更需要馬歇爾在華盛頓統籌協調,就由馬歇爾推薦時任盟軍地中海戰區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里。

陸軍有4個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辟的道路投入戰斗,沖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佔領法國和比利時。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海軍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里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的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

❼ 為什麼盟軍選擇在諾曼底登陸

在選擇登陸地點時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有三處地區比較滿足上述條件: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對這三處再進行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

諾曼底登陸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6時30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盟軍計劃在1944年6月6日展開,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雖然這場戰役離現在六十五年,但諾曼底戰役仍然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在諾曼底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只有法國及波蘭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的士兵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等。進攻諾曼底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空降作戰、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而兩棲登陸戰則在6月6日早上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朴茨茅斯。諾曼底戰役持續了超過2個月,最終,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並在8月25日 ,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底戰役。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盟軍獲勝原因: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是戰略性的戰役,為開辟歐洲的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後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盟軍登陸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

二、掌握絕對制空、制海權。這是登陸成功的重要原因。盟軍投入作戰的飛機達13700架,軍艦9000艘,是德國飛機、軍艦的數十倍。在登陸前空軍對德國空軍基地、航空工業及新武器研製基地等目標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嚴重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盟軍並憑借絕對優勢海空軍,保障了登陸部隊在航渡中的安全。

三、充足的物資准備和周密的偵察保障。盟軍為確保登陸成功,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准備,而且參戰部隊多,裝備全,登陸前盟軍作戰物資和裝備器材的准備十分充足。在登陸後,也保障了不間斷的後期補給。尤其是創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輸油管線,更是在保障部隊和物資的順利上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在偵察保障中,一面作為戰略欺騙對加萊地區組織了偵察,一面對諾曼底地區進行了大量水文、氣象、地質偵察,為選擇具體登陸時間和登陸地點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還通過空中偵察基本獲得了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兵力部署、防禦設施等情況,為戰役的實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戰前訓練。由於登陸作戰是一種極為復雜的作戰樣式,盟軍在登陸前對參戰部隊的組織和行動進行了反復多次近似實戰的模擬演練,以使部隊盡快掌握相關的作戰技能,提高了部隊戰鬥力。

五、惡劣天氣的影響。天氣是登陸作戰中關鍵因素之一。由於惡劣天氣的影響,盟軍不僅將登陸時間由1944年6月5日推遲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戰、海上航渡、火力准備等過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難。但也正是惡劣天氣使德軍喪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陸的突然性。

盡管盟軍登陸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戰斗中也暴露不少問題。如雖掌握絕對海空優勢,又在敵兵力薄弱的次要防禦方向登陸,卻因組織指揮不得力,部隊攻擊力不夠銳利,使得建立登陸場的速度太慢,平均每日僅1.8——2.7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役進程。又如偵察工作還不夠及時周密,特別是未能迅速查明德軍精銳的第352步兵師的去向,使得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遭到頑強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再如空軍兵力使用不當,造成了兵力兵器的嚴重浪費。在6月6日登陸前的航空火力准備中,出動2500架次重轟炸機,投彈1萬噸,這種從高空轟炸小型、點狀的海岸防禦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日對卡昂的轟炸中,對面積約3.5平方公里地區集中投彈達2500噸,如此猛烈的轟炸所造成的大片廢墟瓦礫甚至嚴重阻礙己方地面部隊的推進。

德軍失利原因:

在戰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牽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國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蘇聯為179個師又5個旅,在北歐的挪威瑞典為13個師,在義大利為21個師,南斯拉夫為25個師,希臘為12個師,匈牙利為4個師。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共60個師,約占其總兵力的18%,在這60個師中,部署在加萊有23個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僅為6個師又3個團,約占其總兵力的2%。雖然德軍在盟軍登陸後陸續由各地調集了21個師進行增援,但由於盟國空軍的空中封鎖,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戰,無法組織起有力的反擊。而在同一時期里,盟軍在43天中從諾曼底上陸共9個軍39個師約165萬人,(在39個師中從國別上是美國20個師,英國14個師,加拿大3個師,自由法國和波蘭各1個師;從種類上是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4個空降師),物資約66萬噸,坦克約4000輛,各種機動車輛約20萬輛。在戰術上,指揮不統一,德軍戰役司令無權指揮海軍和空軍,也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三軍協同抗登陸。即便在陸軍中,也沒有統一的抗登陸方針,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與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存在嚴重分歧,前者主張將主力配置在戰役縱深,以堅決的反擊來抗擊登陸;後者主張憑借堅固的海灘防禦工事,殲敵於灘頭。這一分歧,導致了德軍在法國的4個裝甲師既未配置在戰役縱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區,嚴重削弱了德軍本已不強的防禦力量,再加上德軍戰略預備隊裝甲師的指揮權又在德軍統帥部,而且命令由於盟軍的電子干擾和空襲,上傳下達也不暢通,錯過了最佳的反擊時機。

海空力量過於薄弱,實力太過相差懸殊。作為抗登陸的重要力量,德軍海空軍實在太弱,其空軍既要在廣闊的蘇德戰場上作戰,又要對付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能用於諾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憐,德軍竭盡全力從各地抽調飛機,也不過區區400架,要迎戰盟軍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勝的可能?德國空軍在6月6日後的一周里出動1683架次,可以說是傾其所有,卻僅及盟軍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備所出動的2500架次的67%,只相當於盟軍一周總出動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進行一些騷擾性的空襲,只不過顯示一下德國空軍還在戰斗罷了。

海軍方面,德國海軍的發展本來就不平衡,只注重發展潛艇,忽視大型水面艦艇,再經過幾年戰爭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所剩無幾,只能以潛艇和小型艦艇進行抗登陸。6月6日後,德軍先後出動41艘潛艇,但在盟國強大反潛兵力阻截下,損失了6艘潛艇,只有13艘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取得擊沉坦克登陸艦、護衛艦、驅逐艦各一艘的戰績。德軍小型艦艇也多次出動,以損失2艘驅逐艦、1艘掃雷艦、9艘魚雷艇、1艘巡邏艇;被擊傷5艘魚雷艇、2艘掃雷艇的代價,擊沉盟軍1艘驅逐艦、5艘坦克登陸艦、3艘人員登陸艇、5艘運輸船。盡管德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實在是實力相差太懸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閱讀全文

與加萊到英國距離多少公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英國住朋友家費用多少錢 瀏覽:941
中國天眼適合住哪裡 瀏覽:414
以色列伊拉克和伊朗哪個好 瀏覽:234
印尼燕窩海關多少g 瀏覽:441
美國比中國上在哪裡 瀏覽:264
越南金絲楠木哪裡的好 瀏覽:745
越南陳朝存在多少年 瀏覽:805
印尼盾一百萬換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933
為什麼拿中國和印度比 瀏覽:437
義大利怎麼寫帶中文諧音 瀏覽:378
越南煤油多少錢一噸 瀏覽:605
越南買海鮮怎麼樣 瀏覽:152
印尼的火山叫什麼名字 瀏覽:350
美國與伊朗為什麼打起來了 瀏覽:521
怎麼去找越南女人結婚 瀏覽:941
中國恐怖歌曲都有什麼 瀏覽:451
去印尼相親要准備什麼 瀏覽:102
茅台中國紅2021年多少錢 瀏覽:312
為什麼都說印度奇葩 瀏覽:955
印尼煤炭產量為什麼這么低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