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果敢是怎么划入缅甸的
您好,果敢以前属于中国,其居民绝大多数是汉人,后被满清和中国割让出去。
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汉族受清政府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后为汉族世居之地。18世纪,杨氏汉族移民后裔成为果敢主要势力。满清雍正七年,清朝封杨映曾为世袭果敢县令。
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写了一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表示“愿率土重归,抵抗日本侵略”。于是,远征军骑兵团,开始进抵老街地区流动防守,狙击日军进犯。杨文炳征调乡勇兵丁,组建自卫武装,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同年(1942)9月12日,杨文炳接到中国远征军转来的蒋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国属地,杨文炳是英国官员。。。。。。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当地的汉族称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缅边界谈判,为了拉拢缅甸,促进中缅友谊。周 总 理做主,不顾云南省委省政府和驻军的反对,把果敢、南坎等争议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
Ⅱ 果敢被吞并了,佤邦依旧保持独立,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国才有家,我们应该庆幸生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也许我们对现在的生活还有所抱怨,也许生活中还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是我们去看看我们周边的小国,缅甸、越南、老挝,常年战火硝烟,没有一隅栖身之地,我们抱怨的今天,就是他们梦想的明天。
果敢为何会被吞并而佤邦却能保持独立?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果敢喜欢起内讧,本来缅甸就对它虎视眈眈,而内部却互不相让,各自争斗,缅甸就在暗中观察,坐收渔翁之利,适当时机出手,最后使得果敢土崩瓦解,终于被缅甸收入囊中,后来,缅甸政府便在这里建立了自治特区。
佤邦和果敢不一样,他们公开拒绝整编,内部团结,为了提高自身实力,有与缅甸谈判的能力,正式军队有4万人,还有自发组织的民兵6万人,这些都是他们与缅甸谈判的底气,公开表明态度“不可能,没商量”,也正是因为这种强劲的态度,是佤邦在缅甸站稳了脚跟。
Ⅲ 果敢是何时被划入缅甸的
国民党蒋介石先划的,但后来得不到援助又后悔不承认了,直到2005年才又重新承认“果敢属于缅甸”的。
而新中国成立后,否认国民党一切不平等条约,中缅边境划分一直未纳入日程,直到1959年的地图果敢依旧属于云南省!但在1960年国庆节,周总理从“交朋友求支持”考虑,以“麦克马洪线”为依据签署《中缅划界协定》,将果敢划归缅甸。《中缅划界协定》有据可查!
Ⅳ 果敢曾有机会从缅甸独立,因为什么被耽误了
网上一直热议,说缅甸北部的果敢地区其实是中国的,而且他们自己也一直想要投靠中国。但中国却不想要他们,结果就只能呆在缅甸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怎么准确,或者说果敢自身其实就不是独立的国家,他们想要自己回归中国,那也应该是中国与缅甸之间的事情,而不是自说自话地将自己当成中国的一部分。
如今,果敢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再想独立就不那么容易了。或者说果敢人的机会消失了,他们若想要重新找回独立的理由,那恐怕就要看未来哪个大国肯拉他们一把了。这恐怕也是缅甸所担忧的吧,但这种事只有时间才会给出答案,现在说一切为时尚早。
Ⅳ 果敢是谁划归外国的
果敢地区原是中国领地,1897年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后被划归缅甸宗主国英国;1960年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国土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Ⅵ 果敢的历史
果敢,即果敢人民共和国(英语: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Kokang),位于缅甸与中国云南省之间,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主权国家,首都是老街市。果敢在籍人口约25万,其中90%人口为汉族,世居果敢地区的汉族曾被迫称为果敢族,多为明朝末年由于战乱逃难到此。
1897年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割让给英属印度。1948年缅甸独立,果敢属于缅甸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2011年3月30日,以吴登盛为总统的缅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也正式成立,几乎完全自治、实质独立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被撤销并成历史,缅甸中央政府继续扶植白所成为主席。
2014年5月,果敢民众在果敢民族独立党的影响下,成立了“果敢人民代表大会”,并于2014年5月11日召集民众举行独立公投后,大会全票通过了果敢独立建国的决议”,次日,果敢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果敢脱离缅甸联邦独立,成立果敢人民共和国,由此,果敢正式成为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果敢人民共和国独立后,首先得到了与果敢有着相同命运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承认,但没有得到中国、缅甸、俄罗斯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Ⅶ 缅甸果敢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
果敢地区民族(果敢族)来历介绍: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区为不毛之地,只有少数“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在缅人和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其部分随从及军士逃入科干山深处隐匿避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国边境居民遂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谋生,或依籍贯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相属。
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汉人杨高学,明末迁居大理, 后娶顺宁(凤庆)一商人之女为妻,生子杨映,明末清初迁至科干落籍,落脚火烧寨,归属“兴达户”部落。“兴达户”部落在各部落中发展最快,势力渐大,成为后来果敢的发展基地。
(7)果敢是怎么划入越南的扩展阅读
建置沿革介绍(截止清朝):
1、13世纪至14世纪,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
2、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
3、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
4、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进攻当时缅甸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缅王莽白将朱由榔送交清军,并押解回昆明。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
7、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 干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10、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
12、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伦敦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
Ⅷ 果敢是什么时候从中国划到缅甸的
前清后期。民国时国民党不承认,甚至间接管理。后清国跟缅甸划界前解放军已进入那边赶走缅兵占领一部分,后来为了胞波友谊不顾该地人民反对,承认麦克马洪线而划给缅甸后,并且退兵。
Ⅸ “果敢”的历史及现状
一、果敢历史回顾
如果追溯果敢历史的源头,它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依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2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八莫,明朝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曰: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1602年—1606年间,缅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1658年3月,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为“大西军”拥戴而举旗反清。同年10月进入云南,终因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虽然战事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这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果敢人罗星汉的先祖。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10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缅王莽白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同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在此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绝大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也均延承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这一时期的果敢地区还有一部分汉人,这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留恋缅北而长久留了下来,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此外,“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老兵们,因衣食无着,被迫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罗星汉家的祖籍,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星汉正好是第10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在今腊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政府毕竟鞭长莫及,多时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山区、丘陵,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着名的是“麻粟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了一起,而果敢至今仍是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也与中国别无二致。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不能融合的原因所在。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利,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掸族、旅缅华人以及许多土司武装,奋起抗战,为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在果敢地区活跃着数支地方势力,最具影响力的是罗氏家族、杨氏家族、彭家声及果敢同盟军等。这几支地方集团的发展史,与果敢历史演进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致于我们在研究果敢的历史与现状时均无法予以回避。这些地方势力的形成与发展,则构成了果敢历史的主干。
Ⅹ 果敢是中国的吗
果敢不是中国的,果敢的全称是“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是首府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北面和东面紧邻中国云南省,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
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在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清政府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即《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