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越南阮朝为何能存在这么多年
广南国(越南语:Quảng Nam Quốc)1558年至1777年统治越南南部,是越南最后一个朝代阮朝(越南语:Nhà Nguyễn )的前身,1777年一度被西山朝灭亡。后广南阮王后裔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灭亡西山,重建政权并统一全国。
1527年,越南黎朝权臣莫登庸玩弄中国式篡位的把戏,强迫黎恭皇禅位、建立莫朝。然而人心对黎朝太祖、圣宗二帝的伟业依然念念不忘,许多士大夫对莫登庸朝廷极为抗拒,他们有的当面痛斥莫登庸篡位的罪恶,有的挂印离职隐居山林,有人甚至面朝太祖黎利当年起兵的蓝山自尽殉死,黎朝对人心的号召力之大由此可见
有志于恢复黎朝的遗臣,在外竭力访寻黎朝宗室试图另立朝廷。当时任职黎朝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后率族人逃入哀牢,招兵买马图谋复兴黎朝,数次击退莫朝军的围剿。之后,阮淦在哀牢寻获昭宗的幼子并拥立为帝,是为庄宗。阮淦受封“尚父太师兴国 广南国 公”,执掌流亡朝廷内外政事。阮淦在哀牢的复国力量远近闻名,许多黎朝遗臣慕名来访。其中一位名叫郑检的奇男子最令阮淦刮目相看。阮淦倚重郑检的才能,以女儿玉宝许配,并表封他为将领。郑检果然不负所望,带兵攻城略地连战皆捷,很快就成为阮淦阵营中的实力人士。
1545年,阮淦在行营中被莫军降将投毒害死,此后,黎朝朝廷的实权落入阮淦的女婿郑检手中,凡事均可便宜裁决然后上奏。郑检奉庄宗进入清化,而莫朝屡次出兵清化,都无功而返。于是,黎朝以清化据点,与莫朝南北对峙半个世纪(1527-1592),形成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南北朝时代”。
郑检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是黎朝的右相谅国公,黎朝朝廷实际上却是郑家的囊中物。阮淦的两个儿子阮汪、阮潢也颇有武功,遭受郑检忌恨。阮汪官居左相,备受郑检的打压排斥,最后还被杀死。阮潢惶惶不可终日,决计称病退隐以消除郑检的戒心,同时遣人问计于名士阮秉谦,阮秉谦一言,预示了日后南北分治的态势。“横山一带,万代容身。”阮潢对此深以为然,心中浮现未来割据南部的构图。
横山以南的顺化、广南地区,是当年越南人国境的最南端,但也仅及于今日越南国土的中部。当地森林茂密,长山贯穿全境,河流与山谷纵横交错,山脉与海洋之间是沃野平原。四季潮湿炎热的特殊风土,孕育了印度文化与马来文化交融的占婆文明。越南历代王朝为扩充生存空间,都倾尽全力向南侵略占城。越占的疆界不断南移,到了15世纪,越南人对占婆的土地掠夺接近极限,黎圣宗在石毕山的海角立下界碑,上书十八大字:“占婆人过此,兵败国灭;安南人过此,兵死将亡。这些新开拓的领土,成为越南历朝流放囚犯的边远地区,也是政治流亡人士的避风港。
阮潢意欲脱离郑检的钳制,视横山以南为立足的新天地。阮潢透过姐姐玉宝向姐夫郑检请求,允许自己出镇顺化。当时,顺化、广南一带刚刚经历战火,形势并不明朗,郑检的势力鞭长莫及,许多当地人甚至越海北奔莫朝。此时,正好将这一烫手山芋抛给阮潢。郑检向黎帝英宗进言:顺化非得由良将镇守不可,宜用阮潢镇守顺化,与广南互为犄角。英宗允其所请。
1558年,阮潢出镇顺化,驻屯于爱子社(今广治省登昌县)。1567年,郑检召回广南总兵,命阮潢兼领广南,每年上缴银400斤、帛500匹作为贡赋。郑检放虎归山,使阮潢得以远离南北朝战乱的最前线。阮潢依靠北方移民及犯人开发广南、顺化,短短十数年间,顺广一带就成为“市无二价,人不为盗,诸国商舶凑集”之地。
虽然北朝莫氏曾于1571年攻击顺化,而且顺广各地也不时有匪寇出没,但是阮潢都将敌手成功击败,使南部地区成为相对安定的大后方。而反观北方,瘟疫与战争不断,北方的难民不断涌入南方,阮潢独立割据的资本正在不断充实。
郑检死后,儿子郑桧、郑松争权内讧,最后郑桧出奔北朝,郑松掌握南朝实权。
1592年,郑松誓师出兵进攻升龙(今河内),莫军溃不成军,莫朝皇帝莫茂洽出逃,旋即被生擒、带回升龙斩首。1600年,虽然莫氏残党一度夺回升龙,但是旋即被郑松收复。北朝莫氏历经太祖莫登庸、太宗莫登瀛、宪宗莫福海、宣宗莫福源、莫茂洽五代,最后被黎朝灭亡。消灭北朝后,郑松迎奉黎帝世宗进入升龙,黎朝得以中兴。世宗遣使赴明,请求明廷恢复过往“安南国王”的册封,但是明廷以局势未定为由,暂时授予“安南都统使”头衔。这个头衔一直沿袭至明末,南明诸帝才恢复了黎朝皇帝“安南国王”的册封。此外,明朝还让黎朝辟出高平让与莫氏子孙。黎朝君臣纵然万般不情愿,也只好允许莫氏子孙割据高平之地。此后莫氏一族五代统治高平,直至1677年郑氏发兵占据高平为止。郑松以中兴黎朝的再造功臣自居,骄横跋扈更甚于以往,1599年,自封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1623年,不可一世的郑松病死,他死后由儿子郑?amp;#91;继承权位,称元帅统国政清都王。郑松生前曾废立几代皇帝,首创了黎朝一帝又复一主的二元体制。到第四代郑王郑柞时,这种“不夺国亦如夺国、不称帝胜似称帝”的体制被进一步深化,郑王直接在御座左侧与黎帝并排而坐,甚至连入朝趋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礼节都一并豁免。
阮潢在郑氏收复升龙后也出兵帮助平定各地的莫氏余党。1600年战事缓和,饱受郑松排挤的阮潢黯然离开北方,他将女儿嫁与郑?amp;#91;为妻,此后在顺广一带积蓄力量,再也不肯北上。郑氏明知阮潢存心割据南方,但是也奈何不得。1613年,阮潢病死。临终之前,阮潢将亲族郎党召至榻前谆谆嘱咐:“顺广北有横山灵江之险,南有海云碑山之固,山产金铁,海出鱼盐,实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驯民厉兵与郑氏抗衡,足建万世之业。”
阮潢死后,其子阮福源继位。根据阮朝国史《大南实录》《Đại Nam thực lục》前编卷二《熙宗孝文皇帝实录》的记载:“始称国姓,为阮福氏”。因此,广南国的国姓应该是复姓阮福。阮福源继位不久就着手进行行政改革,将原黎朝的政事机构改革为直接听命于阮主的机关,切断与北方朝廷的隶属关系。阮主所在地的正营,设置了舍差司(掌诉讼)、将臣吏司(掌钱粮)、令史司(掌祭祀及支给正营军饷)三司,各地府县则任命知府、知县管理民政。所有官僚任免及政务均拒绝北方朝廷插手。
1627年,第一次郑阮之战爆发,郑?amp;#91;挟神宗亲征,两军投入兵船、战象、大炮混战,南阮谋士阮有镒虚报留守北方的郑军叛乱,迫使郑王撤军。1633年第二次郑阮之战爆发,郑王约阮福源第三子阮福渶为内应,岂料,阮福源对阮福渶起疑,不许他镇守边境广平。郑军南下苦等十余日,却不见任何动静,只好怏怏而退,途中还遭到阮军的追击。事后,阮福渶遭到清算,被判罪处死。1643年,郑?#91;又挟神宗南征。时值夏季,北兵在炎暑之下纷纷病倒,南阮的城垒屡攻不下,郑?#91;第三次南征无功而还。1648年,郑王挑起第四次南侵。阮福澜遣世子阮福濒率军御敌。两军对阵当日,阮福濒驱使大象百头直奔敌阵,继而步卒冲锋,郑军不敌后撤,又遭到阮军水师的拦截。此战郑军损失惨重,但是被生俘的士兵就达3000余人。不过阮福澜也病死阵中。1655年,郑王唆使边将骚扰南阮,阮主阮福濒大怒,决定主动北征。南阮军大规模侵入北境,开始一路势如破竹,一举连下郑军据守的兰江以南七座县城。战事旷日持久,双方以兰江一线来回搏战。1660年,形势向郑军倾斜,郑王宗室郑根带兵作战,连败阮军,阮军不支决定后撤,途中遭到郑根追杀伤亡甚众。兰江七县又重新落入郑军手中,南北态势又回复到战前,所以在这场为时五年的持久战中双方都可谓劳而无功。这场五年战争中,对南阮屡战屡败的郑?amp;#91;逝世,其子郑柞继位执政,号大元帅西王。1661年,西王郑柞挟神宗亲征,渡过灵江与南阮守将阮有镒对阵,郑军与阮军对峙到翌年,战事毫无进展,郑柞只好与神宗北返。不久就1672年,郑氏在讨平高平莫氏之后出兵十万南侵。郑军猛攻南阮边境城垒,但是南阮守将奋力死守,郑军力攻不克无计可施,被迫北撤。1627年,第一次郑阮之战爆发,到此为止,郑阮交战45年,其中郑氏主动进攻六次,每次都不得要领。自此,郑阮双方以灵江为界,至西山起义为止,南阮北郑之间没有大规模冲突。此后,阮主在南方割据,权位世代相传。形成越南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南北恶斗中,北郑动员兵力最高达10万,而地广人稀的南阮常备兵力则只有2万人左右。南阮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七次郑阮战争中自保有余甚至能主动北伐,这与历代阮主不遗余力地对越南南部进行深入的开发建设是分不开的。
历代阮主因时势所迫,不遗余力地在南方边陲寻求生存空间,逐渐形成了现代越南疆域狭长蜿蜒的S型轮廓。这片不同种族文化交汇的三角洲,水土丰茂、适宜农耕,经过新移民与原住民的垦殖,当地从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原,建设成为良田万顷、市镇繁荣之地。时至今日,南部各省仍然是越南的经济发达地区。阮主在开发土地的同时,积极与西方、日本、中国通商,各国商船纷至沓来。南阮在这时候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欧洲的先进大炮,同时学习欧洲船舶的设计方法,这些在后来的郑阮纷争中给了阮氏以巨大的帮助。随着时光流逝,会安港成为了西南太平洋的一个重要贸易港口,为了与外国人贸易,阮氏积极发展种糖业。而此时因为明、清朝廷的海禁政策,许多日本商人来到越南,为了获得急需的中国丝绸和陶制品,也到会安港进行贸易,南部渐渐形成国际性商业都会,进而富甲全越。海外贸易为物力短缺的南阮提供了维持政权的物质支持,使南阮不仅能够抗衡北郑,甚至能腾出余力向南拓展新领土。
由于南北双方相安无事,南阮不断将发展重心向南移动,加快了新开拓领土的开发建设。
早在黎朝圣宗时代,越南与占城之间边境冲突不断,圣宗亲征攻陷了占城国都阇盘,将占城分裂为华英、南蟠、占城三个朝贡小国。受到中华思想影响,越南历朝都将占城、真腊(柬埔寨)等民族视为蛮夷,不断施加压力迫使其臣服,以归王化。从阮潢入镇顺广开始,南阮也秉承黎朝的国策,不断蚕食占城国家的土地。1611年,阮潢南征华英国,在占领地建立富安府。年,占城人攻击富安府,反为南阮军击败,南阮又开辟了泰宁府。至此,占城人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在1693年,南阮阮福淍又借故挑衅,发兵将占城国王、大臣掳走,在占城的极南国境设置顺府,将占城古国彻底消灭。占城这一缓冲地带消失,南阮与真腊直接接壤,真腊成为暹罗、南阮争雄的舞台。1658年,南阮阮福濒曾发兵3000干涉真腊王位的争夺,迫使真腊臣服。此后,围绕王位,真腊国发生多次夺嫡之争,每逢真腊内乱,南阮与暹罗总是不失时机地介入其中,出兵帮助其中一方登上王位。1674年,真腊再次爆发王位之争,阮福濒出兵制服真腊,立匿螉秋为王、匿螉嫩为副王,将真腊一分为二。1700年,南阮发兵驱逐匿螉秋,占领柴棍及湄公河附近的土地。1732年,南阮占领嘉定西部。以后,南阮还利用干涉王位继承的机会,接受真腊国王的献地酬谢。
在出兵攻掠之余,南阮还利用中国移民帮助蚕食真腊土地。1671年,明朝遗民莫玖率众南来,他在水真腊地区开垦荒地、建立城镇,此地被称为河仙。1708年,莫玖迫于南阮的压力,向南阮称臣,阮主阮福淍封他为河仙总镇,允许河仙自治。莫氏披荆斩棘开发的河仙,当时已有海上乐土之称,南阮就此不劳而获地将之纳为属地。1679年,明朝遗臣杨彦迪及陈上川带兵3000南逃,请求阮福濒的庇护。阮福濒指示二人前往真腊地界,迫使真腊将东浦分给他们。经过明朝遗臣的经营,东浦日渐繁荣。1698年,南阮直接控制东浦,委任大臣阮有镜在该地设置嘉定府,同时招徕流民到本地开垦,又将当地明朝遗民编为“明乡社”、清朝人编为“清河社”。这样,南阮借明朝遗民之手控制了嘉定。
作为当时东南亚的重要经济贸易实体,南阮并无正式国号。阮主治下的广南有着名的贸易港口会安,是南阮对日、华及西方诸国的贸易枢纽,因而东西各国都不约而同地以“广南国”称呼南阮政权。
阮潢入镇顺化,最早将行营设在爱子社,1626年,阮福源转移到承天的福安,1687年,阮福溱转移到富春,在日后顺化城的左侧立下主府。1702年,阮福淍曾遣使清朝请求册封,但遭拒绝,阮福淍求封不成,就铸印“大越国阮主永镇之宝”,自称“国主”。1744年,阮福阔进一步称“王”,同时一改境内行政区划分,分全境为正营富春、旧营爱子、广平、武舍、布政、广南、富安、平康、平顺、镇边、藩镇、龙湖十二营,归仁、广义两府,以及相当于特别行政区的河仙镇。1757年,好大喜功的阮福阔又在富春大兴土木,修筑金华殿、光华殿、朝阳阁等宫室,设立官厅军营,将富春建设成“都城”。
18世纪以后,南阮加快了向南扩张的步伐。作为南进的桥头堡,归仁一方面向南阮的心脏富春转送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成果,一方面又为南阮政权继续南进提供各种资源。南阮频繁向南用兵的结果,使归仁、广南一带的赋税在18世纪后期增至55%—75%,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南阮政权的集体腐化,更为南方的危情火上加油。南阮的俸禄制度,很大程度上使官员迅速堕入腐败深渊。与黎朝朝廷不同,南阮官员的俸禄直接来源于人民。阮主将若干的民户分封某一官员,这部分民户专门向该官员提供收入。换言之,即有相当部分的南阮居民并非直接向阮主纳税,而是接受官员的按需索取。到后来,阮主干脆也让官员向他纳税,如此一来,同时供养着两个主人的民户负担更为沉重。不但如此,南阮卖官鬻爵的风气堪称惊人。官员上任之前,需花费大笔金钱购买委任状、官印,及进贡上级、阮主。而用金钱买得官位的下级官吏,受封的民户收入可能还不及自己必须缴纳的税金。因而在南阮体制中为官,两袖清风近乎不可能。
18世纪中叶,南阮政权的贪腐最为登峰造极,出了一对昏君弄臣阮福阔、张福峦。阮王阮福阔大兴宫室、终日与醇酒美人为伴,这个好色之徒还自称“佛主”,在各地讲经念佛。阮福阔死后,遗命王子阮福轮继位,不过权臣张福峦却与太监篡改了先君遗嘱,改立只得12岁的童昏小儿阮福淳。阮福淳继位,张福峦成为国傅执掌户部,同时,他还垄断了阮氏领内多处城镇的税金收入。张福峦是一无赖,对外收受贿赂甚至赖帐不还,对内巧取豪夺无恶不作,人人斥之为“张秦桧”。
自阮主到各级官吏,都公开地将人民视为任意剥削对象,当人民的承受限度接近临界点,就意味着阮氏政权大限将至。
1771年,因不堪阮王暴政,西山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揭竿而起,西山军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队伍日益壮大,令南阮各地守将疲于奔命。同年,西山义军用计攻陷归仁府,过程颇具戏剧性。起初,阮岳命人将自己五花大绑投入牢笼,抬入归仁城献与巡抚阮克宣。阮克宣大喜过望、信以为真,将阮岳一干人等纳入城中。岂料,当天半夜,阮岳破牢而出,与城外西山军内应外合,占据了归仁城。阮克宣本人也被擒获。西山军占领了归仁府之后声势大振,南方各地的响应者不断起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阮氏在地方的统治。
正当西山义军攻城略地之际,北郑也来趁火打劫。1774年,郑王郑森眼看阮氏政权有即将倒台的征兆,也声称帮助南河清除奸臣张福峦,命令大将黄五福率兵3万南侵。大敌当前,早已天怒人怨的张福峦被南阮将官执送郑军阵营。别有用心的郑军自然不会就此却步,宣称将出兵富春,帮助阮主讨伐西山叛军。
1775年,阮军在前线被郑军击溃,郑军进据富春城,阮主阮福淳狼狈出逃,留下侄子东宫阮福旸留守广南之后,带着侄子阮福映继续逃向嘉定。当时郑军势力强大,西山军两面受敌。为了使阮军投鼠忌器,阮岳声称拥立东宫阮福旸复兴南阮,将阮福旸扣留在军中,另一面却向郑军表示愿意臣服。西山与北郑一拍即合,郑王封阮岳为西山校长、壮烈将军,示意他继续攻略南阮。
1776年,西山军进攻阮福淳避难的嘉定,迫使阮福淳逃往边和。同年,阮岳在占城故都阇盘自称西山王。泰宝郡公阮福暠的独子东宫阮福旸趁机乘船逃出,在嘉定被华人李才拥立为“新政王”,阮福淳退位为太上王。1777年,阮岳被郑王允许镇守广南,已无后顾之忧的阮岳全力攻打嘉定,一举擒杀了阮福淳及阮福旸,唯独阮福映侥幸逃出,九死一生逃往龙川,在当地招纳阮氏旧臣起兵。
公元1780年,阮福映在嘉定称王,誓言恢复阮氏祖业,开始了其艰辛跌宕的复国历程。不过,此时的阮氏政权已经丧失绝大部分领地,局促于嘉定一隅朝夕难保。阮福映亦无人君之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前半生,一度穷途末路,沦落到只能采食野菜果腹的绝境。阮福映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撼动西山军,这时他意图寻求外援。阮福映首先想到了拥有近代化军备的法国,他全权委托传教士百多禄携带国书及年仅4岁的王子阮福景,乘船前往法国请求军事援助。可是,从越南前往法国的水路交通颇费时日。远水不能救近火,阮福映心急如焚,只好向邻近的暹罗求助。他甚至亲自前往曼谷,请求暹罗国王出兵。先前阮军在真腊与暹罗军对峙之时,阮军曾答应停火,使得暹罗大将质知得以回国夺得王位,所以暹罗十分愿意兵援阮福映以作报答。百多禄在法国见法国政府不愿出兵,只好自行募兵购械,并连同法国教官20人回到越南。姑且不论动机如何,百多禄终究不负所托,历尽波折带回了外援。这个洋人终身为阮福映服务,最后在从征途中病死,被阮福映追赠为太子太傅悲柔郡公(越南语:(Thái tử Thái phó Bi-nhu Quận công),谥号忠毅(Trung Y)。阮福映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
西山兄弟同室操戈,越南政局动荡,阮福映看到卷土重来的一线转机。
1789年,阮福映控制了嘉定全境。阮军凭借嘉定之地屯田练兵休养生息。1793年水陆并进,连克延庆、平康、富安、平顺四府,面对火力强大的阮军,西山军节节败退。1799年,阮福映料定西山军有瓦解之势,出兵再攻归仁,1801年五月初三,阮军攻击富春。1802年,归仁已经再难坚守,西山军不得不放弃城池,经由哀牢北撤。此时,形势又回复到南北分治状态,阮福映基本收复了往时南阮的旧疆。
公元1802年五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坛祭天称帝,因嘉定永隆两地在复国战争中出力最多,立年号为嘉隆(越南语:Gia Long )。然后遣郑怀德和吴仁静前往清廷求封。同时,又决定御驾北征,大军渡过灵江,水师沿水路北上,沿途并未遭到西山军的有力抵抗,因而仅一个月后就抵达升龙。西山朝景盛帝与群臣出逃,后来被山野村夫擒获,械送升龙。嘉隆元年(1802)十一月,阮福映一统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景盛帝及其子弟宗室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岳、阮惠为首,西山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扬灰。纵横南北25年的西山阮朝,随之烟消云散
公元1802年阮朝建立,阮福映不仅实现了复国的梦想,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时代使命。这时,离他17岁起兵龙川,已经整整过了24年。
阮福映在位18年,庙号世祖(越南语:Thế Tổ ),谥号开天弘道立纪垂统神文圣武俊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越南语: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a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葬千寿陵(Thiên Thọ Lăng)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⑵ 历史上的三个南北朝时期,中国,越南各有一个,日本有吗
在世界历史上,并不是只有中国历史有南北朝,与中国接壤的邻国越南,其历史发展轨迹跟中国非常像,而且也有一段南北朝时期。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历史上也有一个南北朝时期。
⑶ 越南在哪个朝代开始独立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通用越南语,华语与英语也被广泛使用。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而且唯一一个接受儒家思想的国家。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此时越南北部归南越国统治。公元前111年西汉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交趾郡等九郡。自此,越南置于中国直接统治下长达1182多年,“交趾”开始成为越南的名称。从此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驻军和垦荒的形式迁居越南。东汉置交州(治番禺,今广州),越南北部属之。226年东吴将交州分为广州、交州2州。交州治龙编(今河内东),辖今越南北部和中国雷州半岛、钦州地区。280年西晋统一中国,交州降晋,之后依附于南朝各朝代。542年龙兴(今太平省)人李贲起义,544年建国号为“万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国梁朝将其镇压。621年唐朝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51年改称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内)。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866年改设静海节度使(治今河内)。从此,交趾成为唐末割据藩镇之一,并走向了割据的道路。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交趾叛乱。938年,南汉派军来犯,吴权将之击退,次年称王,从此越南开始脱离中国统治,至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终建立了国家,但一直作为中国的属国或藩属国。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趁越南内乱之际,出兵占领越南,并在升龙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进行直接统治。越南的主要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⑷ 春秋战国时期,越南处于什么朝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越南仍然处于传说时代,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
根据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越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历18代,共2000多年。
公元前257年,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南,处于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的时期。
⑸ 越南的历史有多长
越南历史源远流长。考古遗址可证,距今40万年的远古时代,越南土地上已发现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考古学家们在越南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30万年)以渡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渡山遗址得名)和山围文化(最早发现于富寿省山围遗址而得名)为代表中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万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发现于和平省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新石器时代的遗迹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发现于谅山省北山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根据遗址。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在石器时代人类已学会畜牧和种植水稻。
据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以东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东山村遗址而得名)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着名的是铜鼓。据传说,文朗国沿袭了几十个世纪,形成18代雄王当权的雄王时代。
北属时期
瓯雒国实际是古蜀国移民建立的。秦时,秦始皇派军队征服百越,越南置于象郡辖下。秦末农民战争时,秦龙川县尉赵佗(河北正定人)起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这是越南认为的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南越国仍是中国汉朝的封国。
公元前111年,汉撤消南越国。自此,越南置于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长达十多个世纪。
封建时期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人民终于结束了北方封建朝代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名为大越国。公元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其间间隔有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主要独立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
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1884年法国侵略军占领全越南领土,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法属时期 1858年,法国军舰炮轰越南岘港海口,拉开了法殖民者侵越战争的序幕,1859年,法国侵略军攻占嘉定城。1884年,法国侵略军占领全越南领土,置越南于其殖民统治之下。法军的铁蹄一踏上嘉定,就遭到爱国军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然而这些英勇反抗和爱国运动最终都失败了,越南仍处于被奴役水深火热之中。
深刻了解祖国的现状,面对人民的苦难,爱国青年阮爱国(胡志明主席,1890年—1969年)于1911年6月5日离开祖 国到海外寻求救国之道。他到法国,英国,美国和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阮爱国得出一个真理要解放全民族,使祖国独立,就要进行革命解放运动。要进行革命解放运动,必须具有革命理论和新型革命组织的领导。
1930年2月3日,阮爱国在中国香港九龙召开会议,成立越南共产党,党的政治纲领提出的革命目标是,打倒法帝国主义和封建集团,使祖国完全独立。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法国和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最终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十多万人聚集的巴亭广场上宣读《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战争时期1945年9月23日,法国殖民军尾随英国盟军卷土重来。侵占西贡。9月26日,胡志明主席致函号召南方同胞 奋起抗战,号召全国支援南方。1954年3月13日下午,奠边府战役打响。5月7日,战役以辉煌的奠边府大捷结束了,捣毁了敌军据点。1954年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战争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
1955年7月17日,美国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设定了所谓越南共和国,吴廷琰当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美国日益深入干涉越南南方,越南南方人民的斗争日益高涨。1973年1月27日签订《巴黎协定》,美国必须承认越南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从越南南方撤出全部军 队及其同盟者军队和军事人员。
《巴黎协定》签订后至1975年4月30日,越南革命进入决定性阶段,解放南方。统一全国。1975年3月10日,邦美蜀战役作为关键性战役为1975年春季总进攻打响第一炮。1975年4月30日的胡志明战役解放了西贡。越南迈进自由,独立和统一的新纪元。
⑹ 有人知道越南的历史吗
早期历史 越南历史源远流长。考古遗址可证,距今40万年的远古时代,越南土地上已发现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考古学家们在越南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30万年)以渡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渡山遗址得名)和山围文化(最早发现于富寿省山围遗址而得名)为代表中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万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发现于和平省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新石器时代的遗迹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发现于谅山省北山遗址而得名为代表。根据遗址。考古学家得出结论,在石器时代人类已学会畜牧和种植水稻。 据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以东山文化(最早发现于清化省东山村遗址而得名)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着名的是铜鼓。据传说,文朗国沿袭了几十个世纪,形成18代雄王当权的雄王时代。公元前3世纪,秦征服百越。自此,越南置于中国封建王朝统治长达十多个世纪。 北属时期 瓯雒国实际是古蜀国移民建立的。秦时,秦始皇派军队征服百越,越南置于象郡辖下。秦末农民战争时,秦朝的龙川县尉赵佗(河北正定人)脱离秦朝统治,在岭南建立南越国,首都南海(今广州),这是越南人认为的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南越国仍是西汉的附庸国。 公元前111年,南越国公开反叛汉朝,汉武帝派兵击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九个郡县。自此,越南被纳入中国版图,置于中国直接统治下长达1060多年,从此开始,有大量的中国中原人因逃避自然灾害和战乱移民越南。 封建时期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但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名为大越国。1010年迁都升龙(今河内)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其间间隔有中国统治的北属时期。主要独立朝代为李朝(1010年—1225年),陈朝(1225年—1400年) 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在此期间,越南人还多次面对外国的侵略者,19世纪后期,法国对越南进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援助越南。1884年法国侵略军最终击败清军和越南军,占领越南全部领土。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法属时期 1858年,法国军舰炮轰越南岘港海口,拉开了法殖民者侵越战争的序幕,1859年,法国侵略军攻占嘉定城。1884年,法国侵略军占领全越南领土,置越南于其殖民统治之下。法军的铁蹄一踏上嘉定,就遭到爱国军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然而这些反抗最终都失败了。 面对人民的苦难,爱国青年阮爱国(胡志明主席,1890年—1969年)于1911年6月5日离开祖 国到海外寻求救国之道。他到法国,英国,美国和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阮爱国得出一个真理要解放全民族,使祖国独立,就要进行革命解放运动。要进行革命解放运动,必须具有革命理论和新型革命组织的领导。 1930年2月3日,阮爱国在中国香港九龙召开会议,成立越南共产党,党的政治纲领提出的革命目标是,打倒法帝国主义和封建集团,使祖国完全独立。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最终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十多万人聚集的巴亭广场上宣读《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战争时期1945年9月23日,法国殖民军尾随英国盟军卷土重来。侵占西贡。9月26日,胡志明主席致函号召南方同胞 奠边府抗法烈士纪念碑
奋起抗战,号召全国支援南方。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还没从内战中恢复,经济严重困难的中国开始向越南无偿提供了累计达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几百万吨的物资,越南爆发战争后,更有大量物资无偿赠送给越南并派出大量科技人员帮助越南发展工业,支持越南作战,最终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议。中国一直还以很低廉的价格把矿产品出售给越南。 1954年3月13日下午,奠边府战役打响。5月7日,战役以辉煌的奠边府大捷结束了,捣毁了敌军据点。1954年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老挝、柬埔寨战争的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得以签署。《日内瓦协议》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由保大皇帝统治。 1955年7月17日,美国撕毁了《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设定了所谓越南共和国,吴廷琰发动政变,废黜保大皇帝,自己当了总统。自此,越南南方沦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殖民地。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美国与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组成联军,介入了这场战争。1973年1月27日《巴黎协定》签订,美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战争,从越南南方撤出全部军队及其同盟者军队和军事人员。 《巴黎协定》签订后至1975年4月30日,越南革命进入决定性阶段,解放南方。统一全国。1975年3月10日,邦美蜀战役作为关键性战役为1975年春季总进攻打响第一炮。1975年4月30日的胡志明战役解放了西贡,越南战争至此宣告结束。越南迈进自由,独立和统一的新纪元。 【统一与改革】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开始从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选出统一的国会,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统一后,其军队历经越战锤炼,接受了中国的大量武器和军事物资无偿援助和一些苏援助的装备及缴获的美制武器,在前苏联的强力支持下,越共的扩张思想一度膨胀。1979年,越南趁柬埔寨红色高棉统治残暴,柬国国内民怨沸腾之机大举入侵柬埔寨,将以波尔布特为首的红色高棉统治集团赶出了城市,扶植韩桑林政权,并派兵控制老挝;在越南南方发动了大规模排华暴乱,大肆驱赶在越华侨并不断侵占我国边境领土,还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96%以上的岛屿,最终我国于1979年进行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6年越共领导人黎笋死后,长征、阮文灵先后继任,实行革新开放,对外调整与中国及东盟邻国的关系,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使越南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89年,越南军队撤离柬埔寨,中越实现关系正常化。 2006年,越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反腐力度、解决民生问题等举措,增强凝聚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4月18至25日,越共十大在河内召开,通过《政治报告》、《2006-2010年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报告》、《党建工作报告》和《补充和修改党章报告》决议,选举产生十届中央领导机构。认为越已初步形成革新、社会主义社会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修改补充后的党章明确提出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越劳动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 2006年6月27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阮明哲在越南第十一届国会第九次会议选举中获得94%的赞成票,当选为越南国家主席.
⑺ 越南李氏王朝统治越南多长时间共多少皇帝
公元11 世纪初, 越南前黎朝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发动政变, 篡黎立李。李氏得国伊始, 在政治上, 仿唐宋官制, 首次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度; 在经济上, 实行土地国有制, 重农扶商, 诏定税制; 在对外关系上, 遣使晋见宋王, 请求宋王册封其为安南君主。在国力步入强大时, 则推行北犯中国、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的政策, 称霸南疆, 但最终国力衰败, 李氏天下覆亡, 陈氏代之而起。 李朝(1010~ 1225) 是越南第四代封建王朝, 它在前三代(吴、丁、黎朝) 奠基和发展的基础上, 经40 余载, 至11 世纪中叶, 开始步入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的强国。国势强大的原因除前三代赐予它的深厚根基之外,还在于在大宋的全力支持和辅助下, 李氏开国君主李公蕴李太祖至第四代国王李乾德李仁宗这几代君主都颇有政治远见, 有所作为并初显成效, 实行了一系列的内外政策, 为李氏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李朝在越南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又受到后来历代统治者和当代越南学术界的赞许。 李朝和宋朝大致处于同一时代, 宋、李之间的关系时而和好时而紧张。依历史事实记载, 双方紧张的原因并非在于宋朝。因为宋朝建国初期, 国力较弱, 它一方面要全力治理五代十国遗留下来的残破局面,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北方辽、金和西夏的侵扰, 无力南顾, 对李朝的多次寇边, 宋太宗和宋仁宗, 仅是采取“抚宁荒服, 不予问罪”的宽宏大量的睦邻政策。斯时, 双方不和的责任在于李氏统治者奉行了北侵中国(从1014年至1076 年间寇边之事, 不绝于书)、南犯占城国(从1020 年至1104 年间, 李朝军队多次侵入占城)、西掠哀牢(从1011 年至1048 年间, 李朝发兵侵掠哀牢) 的政策。但这一政策,最后导致李朝在内外矛盾重重和失道寡助的情况下覆国, 后被权臣陈守度篡权, 取而代之, 陈朝立。 在越南历史上, 李朝所推行的内外政策,既超过前三代, 又为后五代(陈、胡、后黎、西山朝和阮朝) 所效法, 所以李朝所作所为影响匪浅。对它所实行的政策及其后果, 以前中越史学界鲜为人评价, 为此, 本文较为详尽地加以论述, 对初学者会有裨益。 前黎朝末年( 宋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 , 黎龙铤暴虐无道, 荒淫过度,“是年冬, 终于为其下属所杀。”[ 1 ]幼子方10 岁, 其弟明提、明昶发兵争位, 交趾一时大乱。在前黎朝旧臣陶甘沐和万行的策划下, 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乘前黎朝嗣主冲幼, 遂杀明昶,篡夺王位, 1010 年(宋大中祥符三年) , 改元顺天元年, 定都升龙, 建立了李氏王朝(1010~ 1225)。 李公蕴即帝位后, 遂即向宋真宗上表请求册封。宋真宗认为李公蕴既然已经即帝位,已无法改变现状, 于是在大中祥符三年二月,封李公蕴为静海军留后、检校太傅、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交趾郡王。同年三月, 李氏遣使入贡。宋再次进封李公蕴食邑3 千户、实封1 千户、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特赐推诚顺化功臣, 赠予袭衣、金器、钱币等。 宋如此进封新王朝帝王的一系列封号以及珍贵赠品, 对刚刚建立的李氏王朝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李氏在国内的政治威望, 而且在东方封建国际关系上得到了公认, 特别是中国和安南的国家关系上, 一度处于和平友好、互通有无的新阶段。 李氏王朝的统治时期长达215 年, 是越南封建社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最长的王朝。 李朝时期, 越南封建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越南历史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执政后, 颁布了一系列的治国政策。 (一) 迁都升龙城。李公蕴于顺天元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 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并将其改为升龙城(即今河内城)。李公蕴下令迁都大罗城, 确有其原因:“朕披观地图, 高骈故都大罗城, 居天下中, 有龙蟠虎踞之势, 四方辐辏, 人物蕃阜, 诚帝王之上都也。朕欲乘此地利, 以定厥居。”李公蕴在朝堂上征询诸大臣的意见, 群臣皆曰: 陛下言及,此天下万世之利也。帝大悦, 乃自华闾徙都大罗城。御舟至城下, 有龙见焉, 命改其城曰升龙城。定都升龙后, 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 按中国的建筑风格, 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 左置集贤殿, 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 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 皆曰龙墀, 墀内翼以回廊, 周匝四面。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 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城之四面启四门, 东曰祥符, 西曰广福, 南曰大兴, 北曰曜德。又于城内起兴天寺, 五凤星楼, 城离方创胜严寺。…… 3 ]与此同时,建寺于天德府。再者“发钱二万缗, 建寺八所,皆立碑记功于升龙, 城内造兴天御寺、太清宫、万寿寺, 城外造胜严寺、天王寺、兴圣寺、天光、天德、乡邑诸寺。观有颓毁者, 悉令修之。”[2 ] 李公蕴要把升龙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升龙位于红河流域平原, 这里乃是资源丰盛的大平原, 且距大海较近, 作为李朝立国肇基的中心, 一方面能摆脱旧都城山地部落牧农经济的限制, 另一方面作为政权集中、国家统一的核心, 对新王朝的统治十分有利。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2楼 (二) 分封李氏及提升有功之臣。据《越史略》卷二载:“顺天元年冬十一月, 王即位, 大赦天下, 焚纲罗狱具。……德为太后, 册王后六。立长子玛(佛玛) 为太子, 余皆侯爵,王女十三人皆公主。以长女安国公主嫁于陶甘沐, 封为义信侯; 王兄某为武威王; 弟为翊圣王; 陈镐为相公; 吴丁为枢密使; 归硕辅为太保; 邓文孝为太傅; 裴车磊为左金吾; 谭坦为左武卫; 杜间为右武卫。”这样, 皇亲国戚、贵族功臣各有其位, 使之效忠于李氏。李公蕴又在他之下设文武大臣, 官分九品, 各司其位, 各恪守职责, 从而巩固和加强了中央机构, 颇有利于李家天下的长治久安。 (三) 改组地方政治机构。在前黎朝时全国分为十道, 各道由武将统辖。其弊病有二,一是拥有军权的将领, 分兵割据, 时有反抗中央之举; 二是全国仅分为十道, 权力过于集中, 而地方行政大权, 往往受将军所左右, 从而使各将领既有兵权又有政权, 最后导致前黎朝被将军们所推翻。有鉴于此, 李公蕴将全国分为24 路行政区。路的长官称知府, 委派文官治理。路下设州、府、乡、社等行政机构。 社为最低机构, 设社官掌户籍。山区设州、寨,特称爱州、欢州为寨。太宗时改知府为州牧,军、政实权均集中于州牧一人手中。尔后又将中央朝廷官员分为文武两班——以尚书为首的文官班和以都统为首的武官班。并将各级官员确定了1 至9 品的品秩。这一措施不仅使官职有了严密的组织, 而且各守官品履行公事。太宗为了使各级官员效忠于朝廷, 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盟誓。李朝皇帝又分封各个王子为王, 令其直接镇守各重要地区。例如爱州、欢州、谅州均由其王族统辖。由以上可见从组织到思想, 李朝都有严格的规定, 导致李朝形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封建国家。 李朝诸帝对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采取的统治政策与内地不同。在南部边远的欢州、爱州设寨, 实行军事统治。这是因为这两个州邻近占城国, 地方封建贵族常有反抗,并往往联合占城国或者占城国支持他们反叛李朝的统治。对北部山区某些较强大的土酋,则采取怀柔政策, 将帝王的公主嫁给他们。例如, 太宗佛玛于天成二年(1029 年) , 以平阳公主嫁给谅州牧申绍泰为妻; 后来的金城公主嫁给峰州牧黎宗顺为妻; 长宁公主嫁给上威州牧何善觉为妻; 李乾德李仁宗, 在英武绍胜七年(1083 年) 以钦圣公主下嫁谓龙州牧何彝庆, 其目的在于笼络这些有权势的酋长,使之团结在李朝的周围。 (四) 立佛教为国教。李公蕴出身于僧侣,年幼时游于六祖寺。曾就学于僧万行。在废黎立李的政变中, 僧万行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李公蕴登基为王后, 僧侣在各阶级中处于特殊的地位。首先是在各地大建庙宇、寺塔。前已述:“发钱二万缗建寺八所”。李朝每隔5 年就派遣使臣入宋求《大藏经》。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大法会、花灯佛会作为国家大典以示庆祝, 并设置了法事道场。在李朝统治时期, 共建造寺庙万余处, 其建筑亦十分复杂而豪华。 可供当今人们参观李朝时的古刹有河内市的一柱寺、镇国寺; 河北省的章山寺、佛积寺和河东省的天福寺、永庆寺等寺院。 李朝的重大特点之一是佛教曾发展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政治、文化力量。在全体居民中,“百姓大半为僧, 国内到处皆寺。”安南佛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大禅宗派别乃是灭嘉禅宗派(即南方派)、无言通禅宗(即观壁派)和草堂禅宗派(即雪窦明觉派) , 均流行于世,直至李朝末年才告衰微。 僧侣参与朝政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僧万行(? ~ 1018) 是“南方派”第12 代禅宗, 曾因扶助李公蕴创立李朝有功而被封为国师。 史云:“李朝诸帝, 尊祀僧流, 最为隆重, 太祖之于万行, 仁宗之于明空、觉海, 或崇以国师之号, 或加尊者之称, 给户数百, 赐田千顷, 故天下靡然趋之”[4 ]。僧人参政, 享受封邑, 这是李朝统治中的一大特点。 李朝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以诗歌为主体, 但传世之作多身为佛教僧侣的诗人。文以载道、诗句有志。其作品就是“道”与“志”, 即诗与禅的汇合交融, 或者说是诗的禅化, 成为李朝文艺作品的重要特点。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3楼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很有启迪作用。他说:“宗教往往利用艺术, 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 ……于想象。”[ 5 ] (P130) 李朝僧人的“禅诗”, 以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宗教真理”。例如以下几首“禅诗”, 足以使人有丰富的“想象”。 僧万行的一首诗(偈) 是南方派的代表作: 身如电影有还无, 万木春荣秋又枯。 任运感衰无怖畏, 盛衰如露草头铺。 觉海禅师的一首诗(偈) 是观壁派的代表作: 不觉女① 头白, 报尔作者② 识。 若问佛境界, 龙门遭点额。③ 李朝的几代君主都曾出家为僧并对佛学颇有研究, 写有着述。审视李朝留下的诗歌作品, 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 曾影响了李朝一代文坛。如李朝的君主、太后、公主也多信佛并皈依佛门, 也有禅诗传世。例如太宗李德政(1028~ 1054) , 着有《观诸禅老参问禅旨》、《追赞毗尼多流支禅师》; 玉娇公主(1041~1113) 出家为尼, 法号妙因, 着有《生老病死》一诗; 倚兰太后(?~ 1117) , 着有《色空》一诗。 为了更清楚知道李朝第二代君主李德政的禅诗内容, 现录于后: 般若真无宗, 人空我亦空。 过现未来佛, 法性本相同。 ——《观诸禅老参问禅旨》 创自来南国, 问君久习禅。 应开诸佛言, 远合一心源。 皎皎楞伽月, 芬芬般若莲。 何时临面见, 相与话重玄。 ——《追赞毗尼多流支禅师》 由上可知, 李朝的文化艺术受到佛教的影响非常深刻, 但佛教文化虽然很兴盛, 然而毕竟是在儒学的深厚基础上, 才有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李朝效法宋代尊崇儒学。公元1070 年8月, 李圣宗李日尊下诏在全国修文庙, 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 召集画家绘制七十二贤像, 四时祭祀。这是越南首次在建立独立的封建国家之后第一次修建文庙。后来历代皆尊儒学, 汉文化也就日益处于支配地位。 (五) 实行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考试源于隋火易帝大业二年(606 年) , 以分科取士之法, 代替魏晋以后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越南统治者从李朝开始意识到儒学思想对建立封建大一统国家的重要性。李圣宗神武二年(1070 年) , 为了适应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需要, 在全国实行尊儒, 取得重大成就。到了李仁宗太宁四年(1075 年) ,“诏选明经博学及试儒学三场, 黎文盛中选, 进侍帝学[ 6 ]”。从此, 越南开始实行科举制度。1076 年(英武昭胜元年) 李仁宗在升龙设立国子监, 选文职官员识字者入内习文。1077 年, 试官员以书算刑律; 1086 年成立翰林院, 试全国有文学之才者充翰林院官; 1195 年(李高宗天资嘉瑞十年) , 举行三教考试。至此, 中国的科举制度已在李朝奠定基础。李朝开科取士主要在三代国王(仁宗、英宗、高宗) 时期取得初步成就。例如李仁宗, 在位55 年, 开科仅一次, 取10 人; 李英宗在位38 年, 开科一次, 取士不知; 李高宗在位35 年, 开科一次, 取士20 人。 安南仿中国分级考试, 考试有2 级和4 级。2级分为乡试(地方州县考试) 和京师考试(省试)。4 级考试分为: 一是科试(小考) , 在县举行, 及格者称为秀才; 二是乡试, 在省会举行,中试者为举人; 三是会试, 在京师举行, 及格者称为贡士; 四是殿试, 会试及格者参加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 及格者称为进士。 李朝时期的考试仅有2 级。直到后黎朝时, 才有4 级考试, 实行3 年一科(3 年一大考)。 科举制度产生于李朝, 这与李朝私有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地主阶级的兴起有关。从李朝起, 国有土地虽然占据支配地位, 但同时私有土地制却正在全国蔓延, 因凡中试者皆入官位, 赏赐封土。实际上李朝为了本身的经济收入并为繁荣经济, 大力鼓励其发展。 儒家与佛家有一点不同之处就在于: 儒家务实。正如我国朱熹对儒家之所求则是“吾儒万里皆实[7 ]”。而佛家则务空, 即朱熹所说的:“释氏万里皆空[7 ]”。孔孟之道中的“礼法刑政”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科举制度的出现委实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历史之必然。 2007-7-10 22:42 回复 220.176.133.* 4楼 六) 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安南的土地制度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土地国有制是李朝实行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全国的土地均由中央王朝来支配, 当时的土地占有制形式有4 种: 其一, 坊 邑, 即由战俘或囚犯开垦的庄园, 其产品皆归王室所有; 其二, 拓刀田, 是由朝廷将一部分土地分封给有功之军政大臣; 其三, 汤沐邑,乃是王室将部分土地分封给各个公主; 其四,寺田, 是由皇帝特赐给各级僧侣、寺庙的, 其庙产相当庞大。 2、公社土地制。它是农村广为流行的公有地, 乃是全公社的财产, 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牢固基础。公社在很多方面尚保留着广泛的自治权, 公社将土地分给公社成员耕种, 他们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仅向国家缴纳部分产品、服一定时期的劳役、兵役并纳税。但公社成员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公社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皇帝。公社的农民属于皇帝的臣民,他们是公社的主要生产力。 皇帝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有权将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上的农民分封给各级官员,受封者被称为“食封户”和“食邑户”。凡食邑户要向受封者纳税, 有时还要服劳役和兵役。 例如, 李朝的太尉李常杰受封4 千食封户和1 万食邑户; 诸侯李冉再受封1 千5 百食封户和6 千7 百食邑户; 太傅刘庆覃受封3 千食封户和6 千7 百食邑户。王子和公主受封的户数更多。 凡有功于李氏的贵族、官员, 皇帝均赐给“拓刀田”, 又称“斫刀田”。据《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二,《李纪》一记载…“奉晓(即黎奉晓) 爱州冰山乡人, 少雄勇, …太宗南征为前锋, 大破虏兵, ……凯还定功。奉晓曰: ‘不欲爵赏, 愿得立冰山, 远掷大刀, 验刀坠官地内, 赐以作业。’从之。奉晓登山一掷, 远10余里, 刀坠多糜乡, 即以赐之。”此即常说的“拓刀田”来源于李太宗的功臣黎奉晓。他要求皇帝允许他站在冰山(清化) 上向下掷刀,刀落之处的土地周围均归于他。这反映了因功受封土的情况之一。 李朝分封土地的制度是很普遍的。大片大片的沃土分给贵族、官吏, 他们受封的采 邑, 除了一部分不受中央支配成为私田外, 大部分采邑只有使用权, 也可以让其子孙享受 采邑权, 但国家也有随即收回的权力, 所以安南封建社会早期没有像西欧那样的世袭领地, 也无世代相传的贵族领主, 然而有一点,一旦到了一个王朝行将灭亡或到安南封建社会晚期, 也会出现世袭领地, 受个人支配的私有土地, 国王无权问津。 封建主对公社农民的剥削量, 基本上是按习惯势力分配的。例如, 一等田, 每亩缴一百升; 二等田三亩一百升; 三等田四亩一百升[8 ] (P82) 农民蒙受的剥削,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定, 但不管如何变迁, 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不能超过其承受能力, 否则社会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被迫退却, 减轻 农民的负担, 从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此外,还有国库田, 由国家直接管理, 并由战俘、罪 犯以及部分农奴耕耘。例如, 一等田六百八十升, 二等田四百升, 三等田一百升[8 ] (P82)。由此可知, 国库田对劳动者的盘剥要比公社田、采邑田都重。不过随着李朝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日益集中在豪绅贵族手中, 尤其是土地的买卖、典当和抢占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李朝时期, 封建贵族家中常畜养一部分家奴, 供其使用, 或加以买卖。买卖奴婢的现象是李朝封建社会的又一个特点。 李朝立国后, 下诏定税例, 征课有度。 1010 年12 月, 李公蕴下诏:“赦天下三年租税, 积年逋欠者, 即除之[ 2 ]。”至1040 年(李太宗乾符有道二年) , 李太宗下诏免半税;1044 年(李太宗天感圣武元年) , 下诏再免半税。二帝尚制定官吏收纳赋税的条例, 制止某_些官员贪污舞弊, 危害和有损于国库收入。李公蕴虽免征租三年, 但绝不是免征一切租税, 而是还征收其他六种税例。《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二载:“癸丑四年(1014 年) , 春二月, 定税例。一潭池田土、二桑洲钱、三山源产物、四关隘讥察碱盐、五蛮獠犀象香料、六山头材木花果, 定例征收, 赐王侯公主所管有差。”
⑻ 越南的西山王朝如为何不被正史承认它的兴衰史是怎样的
因为后世王朝和西山王朝之间有很大的仇恨,所以后世王朝并不承认西山王朝,所以西山王朝也就不被后世承认。西山王朝仅仅存在24年,西山王朝其实是农名起义建立的王朝,他们起义成功之后没多久就发生内乱了,然后就被别人趁虚而入,西山王朝刚刚到达巅峰就覆灭了。
虽然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但是很多很多外部问题没有解决,要知道原来的南方政权还没有彻底被消灭,他们内乱的时候,那些人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们购买了很多战船和武器,从南向北打,首先消灭了南方的阮文侣,没过多久能力最强的阮文惠也死了,剩下的阮文岳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最后很快也被他们消灭了。
⑼ 列举越南历史上五个朝代及其创立者
吴朝(938一968)是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地方割据政权,越南的朝代之一。因未定国号,所以史称为吴朝。吴权(898年-944年),吴朝的开创者,后世称为前吴王,亦被称为吴先主。
丁朝(968─980年),是越南的封建朝代,也是越南地区从中国正式独立后第一个封建王朝。丁部领(924年-979年),一说名为丁桓,丁朝的缔造者,968年至979年在位,后世尊称为丁先皇。
前黎朝(980年-1009年),为越南历史的朝代之一。黎桓(941年-1005年),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后世称之为黎大行。
李朝(1009-1225)又称作后李朝(与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而区别),是越南历史上继前黎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因该朝皇帝姓李而得名,李朝历经九代皇帝,共216年。李公蕴(974年-1028年),又称李太祖,字兆衍,是越南李朝的开国君主,1009年至1028年在位。
陈朝(1225年-1400年),越南一个朝代。因该朝君主姓“陈”,故史称“陈朝”。陈煚(1218年-1277年,又作陈日煚;对蒙古帝国上表奉贡时名为陈光昺;初讳陈蒲),越南陈朝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