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赵匡胤为什么不灭越南

赵匡胤为什么不灭越南

发布时间:2022-05-15 04:08:04

① 赵匡胤占领四川后,为何不敢征讨云南呢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在巩固自己的统治后,赵匡胤开始不断对外用兵,后来派遣大将征讨割据四川的后蜀政权,很快就将其灭亡。此时前线将领提出一鼓作气,进军云南地区,但被赵匡胤断然拒绝!那么赵匡胤为何不敢征讨云南呢?

事情还得从965年说起,这年十一月,赵匡胤下诏讨伐后蜀,命大将王全斌率领3万军队,从陕西向四川进军,又命刘光义率领2万军队,由湖北沿着长江进军。后蜀政权至少有14万军队,但与宋军一交锋就溃不成军。从出兵到后蜀投降,北宋军队仅用了66天的时间。

原来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当时占据云南地区的是南诏政权,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发动“天宝战争”,先后两次派遣十几万大军征讨,结果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正是因为这次“天宝战争”,导致唐朝内地兵力空虚,给了安禄山造反的机会,酿成“安史之乱”。赵匡胤是在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② 宋仁宗为什么不灭了辽国和西夏

首先来说辽国:从五代后期以来契丹骑兵就是中原王朝的噩梦,赵匡胤开国立宋后,以他的英明神武也谨慎的选择了先南后北、也就是先易后难的统一步骤,可惜他英年早逝,其弟赵光义尝试北伐辽国却大败而归,真宗时要不是寇准果决,汴梁都差点不保,让仁宗去灭辽国给他三个胆子也不敢,宋人应该担心的是契丹趁宋困于西夏时南下。
再看西夏,党项人就是在仁宗统治时期才正式立国甚至称帝的,宋人几次征讨都没有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只能用消耗战与其对峙。西夏非常坚韧,极盛时期的蒙古人拿它也头疼,成吉思汗就死于讨伐西夏之役。仁宗朝那些嘴炮不可能解决西夏问题。

③ 赵匡胤为何不先灭辽

1、赵匡胤刚刚建国,政权不稳,采取的是几近“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宋朝兵制的原因,宋把大量精兵组成禁军用来戍卫京师,边境兵员战斗力不堪一击,几次战役下来,形成了恐辽心理;
3,地理因素,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边境无险可守,战术上处于被动。
4、国家形式上,辽是游牧民族,宋是传统的农业国。
辽处攻势,宋居守势。辽的战略纵深太大,不好主动出击,与之决战;宋的人口密度大,不便防守,且地理毫无优势,便于辽长途奔袭(如靖康之耻)。

④ 如何评价宋太祖赵匡胤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评价政治人物,要同时从两个维度来看:1.个人功绩,2.个人品德。两个维度不能偏废,而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一.从个人功绩上,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残暴战乱,开创了一个稳定繁荣的盛世。尤其是经济的发达程度,民众的生活水平和自由度来讲,宋代是古中国最高的。宋代繁荣和自由的重要原因是,对于商业贸易最为开明和认同,这在重农抑商传统浓厚的古代中国,尤其是难能可贵。而中国重农抑商的农本主义观念、是抑制中国发展,导致中国落后贫穷的重要原因。所以,元明清虽然看似强大,但老百姓生活却其实并不幸福,也无多少权利和自由。对于宋代批评最多的是对外居于软弱地位,但这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历史观。有宋四百年以来,老百姓的生活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最自由和富庶的。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朝代生活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宋朝。还有一点,他拯救中华文明于水火,甚至可谓是再造中华文明。所谓大唐,自安史之乱之后,太监搞死皇帝跟玩似的,藩镇节度事的肆意妄为也不遑多让。五代十国则完全使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华 完全变成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野兽状态。而赵匡胤不仅是简单地结束了这种状态,而是远远更进一步,惩恶扬善,宽厚仁慈,重视文教教化,硬是将一个血雨腥风两百多年、已经野兽化严重的故国,变得郁郁乎文哉。历史实在是太多的血腥、残暴。而赵宋可谓是最亮眼的一个历史时刻。2.个人品行。赵匡胤的雄才大略自不必说,而且他的宽容、仁厚更是在历朝统治者中所没有的。宋朝是唯一一个值得怀恋的朝代,唯一一个值得为其灭亡深感惋惜的朝代。从赵匡胤与其他历代皇帝的对比可以发现,似乎出身贵族的皇帝,更容易胸襟开阔,仁厚宽和,李世民也算一个。反之,朱元璋、刘邦、洪秀全等人,则都太残暴、粗野、狭隘。更不用说出身草原蛮族的金、元、清的统治者了。康熙对朱元璋评价甚高,赞曰治隆唐宋。这正说明两个人境界都不高。正是明清严厉地限制打击商业和贸易,打压言论,才将一个经济与人文繁盛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大农奴庄园,进而导致了中国的严重落后。总起来说,朱元璋其实是中国的千古罪人。而假如宋朝不灭,或者宋朝重视商业贸易的政策能得以延续,宋朝迟早会发达起来,工业革命也更早地发生在中国,北方的蒙古、女真等游牧蛮族,早晚都会被碾压的。最后补充一点:赵匡胤唯一可能被诟病的是,文治虽好,武功有限,未能完全统一中国,在大统一王朝里地盘太小,外战不力。这就必须说,赵的历史阶段实在是太难了,简直是地狱级别的。为何?首先幽云十六州被割给了契丹——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已有太多人论述。而他所面对的契丹 正是如日正中天的,且文明与汉化程度很高的北方政权。朱元璋看似打败蒙元很厉害,但当时元朝已是气数已尽腐朽不堪,与当初横扫欧亚的蒙古早已是两码事,就如同当初扫平中国的满洲八旗部队,和清末的八旗的战斗力不是一回事是一个道理。换个人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为契丹统一中国。再一个讲,五代十国以来,是典型的中原汉文明的低潮衰落期,与此同时北方的契丹却朝气蓬勃。由此看来,赵可谓硬是逆转了历史。最后,契丹、大金、蒙古的最巅峰期,都让宋赶上了,尤其是蒙古更是横扫欧亚,偏安的南宋硬是硬抗了百年才被灭,不丢人。归根到底:一个人命运,既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再强调一点:有人说赵匡胤不过是比一般割据军阀地盘大一点的军阀而已,连司马炎都比不上。这还是以地盘大小论英雄,还是典型的国家主义思维。话说,元朝地盘够大,但生活于其中的老百姓真的比宋朝好吗?或者,前苏联地盘世界第一,但你是愿意作为一个苏联人 还是愿意作为一个像瑞士、卢森堡这样的撮尔小国人?

⑤ 赵匡胤计划“先南后北”,最后为何没有统一南方的大理国

北宋赵匡胤称帝后,他的远大理想,就是统一全国,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其中某项计划就是“先南后北”。北宋建立以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远远没有结束,在北面有强大的辽国和辽国扶持下的北汉,南面和西面分别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势力。


976年,北宋赵匡胤第3次进攻北汉,但是两个月以后,突然得病死亡,辽国再次出兵支持北汉,新登基的北宋皇帝赵光义只好撤兵。可以想见,当时辽国实力非常雄厚,是很难啃得动的,看到大理国示好,也是他求之不得的,他可以集中精力,把军队投入北方战场,与北汉和辽国周旋,大理国所以就没有完成统一。

⑥ 北宋、辽国、金国都很强大,为什么不灭了弱小的西夏呢

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击败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在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称帝,国号“契丹",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这就是辽国的开始。公元1125年,在强大的女真军队的打击下,辽国最后一位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兵败被俘。强大的辽国至此灭亡。

北宋、辽国、金国之所以没有灭亡西夏虽然都是各有各的原因,但归根到底还是各家的战斗力都一般,而西夏小国战斗力又略强,谁也没有完全战胜谁的能力,最终全都被崛起的蒙古帝国消灭掉了。也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⑦ 为什么赵匡胤的北宋能够终结五代十国的乱局呢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这个大割据时代被后世史学家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

三、正确的统一战略。赵匡胤的统一是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其基本战略是"先南后北,"北防南征"--即以少数兵力抵御北方,于攻守兼备中偏重防守,而以优势兵力和较集中的力量对付南方,逐一征伐。原由是:南方几个割据王国都是经济相对发展地区,这些国家总体实力尤其是武力较弱。吞并南方,可得到丰富的物资以充军备,南方稳定了,回头再收拾辽国支持的北汉不迟。公元963年,北宋连续出兵两湖,灭掉了荆南和湖南;965年又灭掉后蜀;971年灭掉南汉,据有岭南和广州地区。

最后一个大的心腹之患就是李煜的南唐了。北宋准备向南唐动手的时候,已经占有了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一带久无战乱,天府之国,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很快成为宋的经济和军事基地。长江天堑的上游已为宋朝所有,这是赵匡胤明显的地位优势。

北宋并没有完全统一古代中国,但也基本统一古代中国。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建立的交趾国,也只是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即越南的独立。

四、藩镇割据形势的变化。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本身已经弱化了,藩镇的辖区都大大缩小,基本都只有三两个州,唐时期那种大镇越来越少,到后周时期,拥有支郡最多的河东、卢龙两镇,一个独立,一个被契丹侵占,开封周边的节度使都被禁军将领兼领(例如赵匡胤兼任的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朝廷的军力资源远远压倒藩镇,加上朝廷不断让大部分节度使在一个地方待几年就移镇,所以地方割据很难成功。对皇权的威胁已经由大镇转换为禁军出身或者皇帝亲信出身的将领发动的政变上。中央集权已经初步恢复了,就剩下对禁军将领的杯酒释兵权和征服南方了。

五、久乱思治。久乱必治,逢乱思治。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人民渴望结束这混乱的局面,过上安定的生活。

⑧ 赵匡胤横扫天下,为何不敢征讨大理呢

960年,后周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在稳定内部后,就开始对外用兵,他的梦想就是统一天下。赵匡胤在位期间,北宋先后灭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可以说是横扫天下。不过当有人提出向云南进军时,赵匡胤却没有答应,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占据云南地区的大理政权!话说937年,当时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白族人段思平在推翻大义宁国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理”。大理政权的统治范围很广,包括我国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此外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也是它的统治范围,可以说当时的大理国国力强盛、称霸西南。

这场战争就是“天宝战争”,其详细情况昨天已经做过介绍,唐朝先后动用二十多万军队,妄图消灭南诏政权,结果全军覆没。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用二十万军队都无法消灭南诏。而此时的北宋刚刚建立5年,全国的禁军只有19.3万人,况且天下还没有统一,根本没有必要对西南用兵。

⑨ 大理国实力那么弱,为何赵匡胤没有选择吞并他

陈桥兵变后,宋太祖代替后周,逼迫柴宗勋善建立北宋。这时,在中土国内,朱世宗柴英经历了10多年的鼓励程度,经历了数十年战乱的中原王朝有了略微统一的希望,但柴英却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寡妇。宋朝大州以后,又经过一系列战争,终于统一了长城以北的中国。


当时,落后儿童皇帝石景根借约兵,将烟云16周割让给契丹人。由于燕郊地区一直是汉族中原王朝的坚固壁垒,北宋从建国初期就努力重新夺取这里,保护华北平原下的京都边陲。但是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低,内部战略指挥也有很大的失误,因此北宋在与辽朝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第二,合并代理的费用太大,但获得的利润却少得可怜。

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置郡县,这仍然是少数民族部落的形式。原因是云贵地区民族多,地势险峻,中原王朝不能有效集中管理这些地区,蜀汉丞相诸葛亮也能像猛兽一样征服江部落领导人后代为管理。此外,云贵地区非中原传统农耕民族,少说税金,要想真正统一,中央政府必须提供财政支援。北宋虽然富裕,但北方战争紧张,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加上大理不仅不能提供物资,反而是沉重的负担。

第三,达利北颂信已经是属国

中原王朝对西南边远地区的管理模式一直是名义上的本国领土,但内部仍然放任其发展。元代的李清源、明清的束缚制度、土司制度都是很好的例子。


宋徽宗时期,云南大理国人选祭坛和名誉(天龙八部荣誉人物原型)派遣了北宋朝贡、宋徽宗夏陵奉团、云南节度使、金紫光禄医生、尚州、代理王等。所以,从北宋的角度来看,大理皇室毕竟只是王府,不是皇帝,这在当时的法理上,大理国本来就是宋朝的土地,所以北宋没有并吞。

⑩ 宋高祖赵匡胤横扫天下,为何不敢征讨大理

大理根基深厚。我们从小就看过《天龙八部》,我们都知道大理一直都是段氏所掌控的他的第一个首领是段思平,我们在天龙八部中看到的是段誉和他的爹爹,在电视剧中我们就知道段氏武功高强一直统治着大理,据史记记载大理统治时期长达三百多年,这三百年来他们兵力强壮,民心聚集,所以赵匡胤想要征讨大理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赵匡胤在大理人没有一点点的民心,所以这也导致赵匡胤不敢征讨大理。

古时的大理也是不可小觑的,他们国家也是统治了长达三百多年,民心所向,所以大理很难统一,总之只要百姓过得好就好了。

阅读全文

与赵匡胤为什么不灭越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年代人最坏 浏览:935
中国油茶产量第一的是哪个省 浏览:194
伊朗第一大湖是什么湖 浏览:1001
在越南樱桃多少钱一斤 浏览:160
伊朗都是伊斯兰教什么派别 浏览:154
中国奥运弱势项目有哪些 浏览:899
印尼一个月有多少天下雨 浏览:133
越南1212日什么节 浏览:481
中国有多少慢性肾炎患者 浏览:257
伊朗在叙利亚干什么了 浏览:927
英国44英尺是多少码 浏览:816
伊朗沙特怎么样 浏览:785
贝纳利为什么在意大利销量那么高 浏览:264
在越南买苹果多少钱一斤 浏览:51
意大利哪个品牌眼镜好 浏览:597
恒河平原在印度的面积是多少 浏览:468
印度胃药能治什么 浏览:929
素意大利面都有哪些 浏览:767
英国首相拿多少工资 浏览:369
越南5盾硬币什么样 浏览: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