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战争
据了解,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北越军)和越共游击队最终打败了越南共和国军(南越军),统一了全越南。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越南战争是冷战下的一次实战,希望统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的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越南共和国。最后美国因为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渐将美国国防军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全国。
B. 为什么越战中美国赢了每场战斗,却输了整场战争
越南战争是一次经典的非对称战争。北越和游击队一方,不论得到苏联和中国多少支持,要想在正规战役中直接击败美军,这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务。1968年的溪山战役中,北越首次出动坦克部队进攻,却遭遇重大伤亡。北越部队在小规模游击战中可能是世上最好的游击队员,但在正规作战中往往缺乏作战经验,而那却是美军最拿手的。美国人在整个越战中最苦恼的一点在于:对手基本上始终不按美军所期望的那样出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发动进攻,这一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北越游击队手中。美国军事机器的强大威力毋庸置疑,但双方的打法却正如毛泽东所阐述的游击战争真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越战中,美军执行的消耗战也是正规军的打法,但这在二战中对付德国、日本效果明显,对北越游击队却显得像是“大象同蚊子搏斗”。双方根本不是一场对抗战,如果要拼军需消耗,北越全无胜算。据五角大楼的数字:自1969年起美国军队每个月消耗的军需品为128,400吨,炮弹75,600吨,而北越直至1972年每月军需品和炮弹消费总和不足1000吨,也即还不到美国人的1%。当时美国空军认为,要将北越炸回石器时代才能打赢战争,对此助理国务卿William Bundy答:“或许,他们已经在石器时代了。” 这场战争体现出美国的决策者身上那种强烈的工具理性:他们偏好将战争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从技术层面去考虑问题并判定得失。虽然一些将领们强烈认为,要打就要大打出手,最好将北越夷为平地,但具体到最后,都是明确按战术计划进行的。这有时就导致战术和战略上的严重脱节。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1962年曾说:“我们掌握的各种定量分析数据都表明,我们正在赢得这场战争。”有人嘲讽道:“但是,东南亚的一些因素是不能被定量分析的。”依靠理论、统计、数据来对这场战争作出判断和决策,有时反而离战场上的真相甚远。美军当时最先进的自动步枪M16号称能在500码外击中并穿透头盔,但这种枪是在完美的理论假定而生产出来的,几乎没考虑到丛林战争的因素,其枪栓一遇到沙粒、铁锈就难以运作,而美军士兵也根本用不着那么远的射程,因为95%的情况下他们遇到的对手都在300码以内。在实战中,这种号称世界一流的步枪还不如游击队手中的中国制56式步枪好使。
美国对越战的理解是有限战争,但对北越而言,为了达到全国统一的目标,却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如果说北越耗不起军需物资,那么美国人耗不起时间——不可能在越南一直呆下去。和以往的一战或二战不同,越战中没有决战。看起来每一次战斗都赢了,但情况反反复复,总也无法好转,类似的“里程碑”出现了很多次,战争却总也结束不了。这样的状态马基雅维利在《君王论》中早已指出:“你占领那块地盘后发现被你伤害的人中到处都是敌人,你无法保持与帮助你实现占领的人们的友谊,因为你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正因如此,不论你的军队有多么强大,要占领一个省,你总是需要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越战经历与此前日本的对华战争颇为相似: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总是无法达成政治目的;对手看起来不强,但始终不肯求和,扶持的当地政权又不得民心,于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美国早先的历史上并非没有相似的经验。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军平定菲律宾的行动旷日持久地打了八年,耗费了巨大兵力,战死者比击败西班牙时多了4倍。以至于支持扩张的老罗斯福总统不得不承认,这“成了我们致命的弱点,是造成目前……局势充满危险的全部症结所在”。甚至到1909年,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它已结束很久之后,美国陆军一位高级军官在家书中仍这样写道:“我们已经建立了文官政府,尽管可以这么说,但是所有人在一切场合手里都会拿着武器,甚至在海里洗澡时也不例外……文官政府是安抚国内情绪的一个闹剧,离开了军事力量它一分钟也维持不下去。”
相比起半个多世纪前的菲律宾人,美国在越南遇到的对手要老练和强大得多,而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也复杂得多。的确,在每一场战斗的战场上,美国人不会被打败,但他们即使再待下去也不可能赢,到最后他们会发觉,即便一个糟糕的结局,也比这样一直僵持着看不到结局要好,因为那至少是解脱。
越南战争之后,一场战争如果不能在政治上赢得胜利,已变得毫无意义。由于美国军事机器对任何潜在敌人的悬殊优势,可预期的几乎每一次战争都将是非对称的。可以说,越战是这些战争的原型。按照一种广为接受的观点,美军直到打赢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才算治好了“越战创伤后遗症”,但前些年在阿富汗稍显久拖不决的形式,美国媒体便立刻开始揣测阿富汗是否会变成“奥巴马的越南”。不夸张地说,近四十年来美国在每一次战争中的政治决策和军事变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避免越战那样的结局。然而时至今日,在开战后赢得民心的战争,始终比坦克机枪进行的战斗难打得多了。
C. 清朝干隆时期的越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清越战争,也就是安南之役,是干隆时期发动的对外战争之一。清王朝干隆年间,干隆皇帝曾经发动过一场进攻越南的战争,清军打出的旗号是扶持黎朝复国,但是由于孤军深入、将士骄纵,所以南下越南的清军先胜后败。
战后,清朝扶持越南的黎朝复国失败,而西山朝则完全统治了越南。此后,越南西山朝虽然也想进攻广西,但是由于兵力不足、准备不充分以及皇帝阮文岳去世等原因,终究没有能力北上。
干隆皇帝认为大清兵强马壮,有义务维持周边藩属国的秩序。同时,干隆觉得黎朝已经统治越南300多年了,对大清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1788年的年底就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等率军2万进攻越南,打着扶持黎朝复国的旗号。清军虽然出兵数万,但实际上除了挑夫和马夫,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余人。
D. 越南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有时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方面称抗美救国战争(越南语: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国(南越)与美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战争。越战是二战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冷战的一部份,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艳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法国则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越共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共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北部。根据日内瓦会议(1954年)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统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吴庭艳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称“南越”)。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进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庭艳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实行独裁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北越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将土地分发给农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森豪威尔才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步入战争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暴动。1960年,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庭艳政权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战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导致吴庭艳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庭艳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腐败无能的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执行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美国随即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着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国会则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可以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对付这一挑衅行为。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林登·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约翰逊随即将战争大大升级。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短短数月之后,美军在越人数已高达22万。约翰逊还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譬如说,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美军的飞机也不可以发动攻击。对于北越的交通与重要设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击的范围以外。事实证明,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是彻底的失败。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1965年11月14日,美国第1骑兵师和北越66团在德浪河谷爆发第一次遭遇战,经过3天激战,北越死亡超过1200人,美军死亡约200人。美军取得了胜利,但同以后无数次的战役一样,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美国驻越军原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战役”将会迫使北越认输,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北越军队的行动。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就撤离战场。威斯特摩兰不断的向国内报告美军所取得的胜利,宣称北越的战斗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实际上,为了应付北越似乎无穷无尽的攻势,驻越美军在1967年底已达到50万,并且威斯特摩兰还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发起了进攻,其规模和惨烈程度令习惯了威斯特摩兰战报的美国人大为震惊:无数的军事设施和政府建筑被破坏;战斗最激烈的旧京顺化几乎全毁;美军溪山基地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这次攻势中,北越损失了超过5万人,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使约翰逊不得不承认失败,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根据美国政府的邀请,韩国从1965年开始派青龙、白虎、猛虎等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其中4,687人战死,射杀了四万多名敌军。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美国以外,韩国(原名南朝鲜)是最大的派兵国家。
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西贡政权)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军直升机撤离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继陷落。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伤亡统计
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万人,受伤30.4万人,2000多人失踪。
南越政府军:死亡13万人,受伤50万人。
韩国军队: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00人,2400人受伤。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妄图在18个月内“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国策划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1964年:8月,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战争”破产。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国终于被迫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约160 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影响和余波
越南
越南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乘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中国和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的损害他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
E. 有什么电影看的。越南战争
【经典越战电影推荐】
1、《汉堡高地》
在越战中,围绕一座并没有实际战略意义的高地,美军与北越军队打起了艰苦的拉锯战。美军几乎一直处于劣势,漫山遍野都是尸体。最后当美军终于攻上山头时,上级却又下令撤离……
2、《猎鹿人》
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单凭这一点或许就可以让你激动不已了。而该片也获得了197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与最佳音响等六项大奖,可谓是大丰收了。
3、《全金属外壳》
库布里克的经典名作。该片前面部分最为经典,反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通过残酷的训练把人训练成战争机器,“胖子派里”在惨无人道的训练中终于迷失自我,用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开枪杀死教官,自己也含枪自杀。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初入华府当家丁中就有一个镜头向该片致敬。
4、《生于七月四日》
这是一部反战或者说对战争思考的电影,而7月4日正式美国的国庆日。另外该片又阿汤哥主演,喜欢阿汤哥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5、《天与地》
影片描写一名越南的乡下少女在战争期间挣扎求生,后来跟一名美国军官发生爱情,并跟他到美国定居。最终她凭自己的力量在美国建立事业,并且在越南开放之后回到故乡去帮助家人。这部电影虽然没直接讲述越战,但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战后越南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战争对美国人和越南的影响。
6、《现代启示录》
很多人眼中最经典的越战电影,其宏大的而真实的战争场面即使现在也很少见。而这种大场面对中国电影更是一道无法超越的坎,要知道那可是人家在1979年拍的。
7、《野战排》
这部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在那种极端情况下人们变成了杀人武器,变得疯狂,丧失了人性!为了活下去似乎可以残暴,可以疯狂。
8、《越战创伤》
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
望采纳~
F. 为什么说越战是整整一代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因为在越战中美国损失最大:
1、伤亡人数最多——越战是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从1965年正式介入,十年征战,有5万8220个美军战死,至今还有1500个在失踪名单上。
2、经济损失最大——美国国会服务机构在2008年7月26日公布的报告透露,这场在万公里以外发生的战争,美国共耗资6860亿美元,比最初估计的2500亿美元多出将近两倍。
越南战争简介:
从1955年1月起,在法国退出中南半岛后,美国就慢慢步入南越和北越之间的战争。
1963年底,派遣到南越的军事顾问和支援部队达16300人,1964年再增至23310人,1965年约翰逊政府把越战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猛烈的轰炸和炮击,同时直接派军队入越参战。此时,越战已是美国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
从1955年算起,越战延续了四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和福特,最后越陷越深,陷入所谓的“越南泥淖”(Vietnam Quagmire)中。尼克松因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才逐渐将美军撤出越南,象征美国的越南政策以失败告终。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结束越战的协定上签字,但战争却拖了两年,美国狼狈地撤出越南后才正式结束。
越南战争评价:
越战是西方媒体首次广泛深入报道的一场近代战争,其惊心动魄之处,是一个现代超级强国,首次被一个处在分裂的落后国家打败。这样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值得探究。
相关资料:
1、越战的经典电影《猎鹿人》(The Deer Hunter)。
2、歌曲:《Cavatina》。
G. 找一些越战的电影
给你推荐些真正打仗真实的电影,因为很多都不打仗,是反战片。
我们是士兵(梅尔吉普森演的,是我看得最爽的越战片,真是,深刻)
新出的一个叫《鼠洞》。看了看也可以。
野战排,虽然是反战电影,但里面的战争场面还是不错的
现代启示录,全球公认的经典,我看看虽然不怎么打仗,但很值得一看,让你深度了解越战
另一个叫(重见天日),不是纯越战,是美国侦察机被机落在越南,飞行员的逃亡故事,很经典,好看
就记得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H. 为什么一说越南战争就好象很残酷!
不是好像很残酷,而是十分残酷。经过“文革”后的中国军队战斗力明显下降,而越南却一直在战争中走来,经验丰富。中国人海战术虽然奏效,但损失惨重。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 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 深刻。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 7.12大战,我军共发射85毫米以上炮弹6.8万发,其中仅130毫米火箭弹达1.8万发 ,152毫米炮弹1.2万发。
1985年我边防某连在7天的防御作战中消耗手榴弹6000枚,子弹3.6万发,击毙越军40多人。
后勤部门后补充其手榴弹8000枚,子弹4万发。被俘越军称其进攻部队 每人配手榴弹2枚,子弹150发。
老山前线,我军平均每一个战士需要14个后勤人员进行保障。后勤部门仅在一个 仓库内便储存了47万枚手榴弹。每门152毫米炮按3个基数弹药保障。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 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击毙敌人42000多人,击伤10000多 人,俘虏2000多人。这个数字主要是我军与越南正规军的交战结果,包括成建制 消灭越军第6师和第13师以及第25师,成建制消灭包括其"英雄团"再内的十三个团 队。以及重创其316A师等多支部队,其地方民兵与正规部队与我军的交战记录还
没算在内。敌被俘伤兵不治而死的数据也没算在内。单从战果统计看,这个数字 还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据1979年越南劳动报公布的平民损失的数据,越南在此 次战争中损失平民为5万人,因此可以推算,越南在79年战争中的伤亡,绝对在10万 以上。
I. 越南战争经典电影
《我们曾经是战士》这部电影改编自越南战争中的真实战斗。1965年11月,越南战争升级为美军直接参与战争阶段。驻越美军人数不断增加。
摩尔中学(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被命令训练一群新兵成为真正的士兵,许多军人家属同时涌入军队。士兵们扮演着丈夫和士兵的双重角色,温暖的气氛中夹杂着一丝不安。
为了缓解单调的军事生活,军队举行了一场大型派对。是时候出去了,摩尔在仪式上庄严地承诺“带回每一个士兵”。
《早安越南》1965年西贡越战,死气沉沉的军事广播电台因为新的DJ艾德里安·克绕劳尔(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装饰)的到来,突然变得充满活力。
艾德里安每天都以优美的语言风格主持早上的广播节目,幽默而有趣。他的节目受到了士兵们的热烈欢迎。后来,他深入越南人民,逐渐爱上了这个国家。然而,他在节目中发表的与军事宣传相冲突的言论使艾德里安下台。
《越战创伤》这部电影以越南战争为背景,描绘和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酷犯罪,也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仇恨和对和平的珍惜和呼唤。
《老虎连》罗伦巴斯一从禁闭室释放,就被派往越南作战。但特立独行的巴斯不仅被同袍排斥,还被指挥官压制。当他们到达战场时“猛虎岛“在训练期间,巴斯以其独特的领导魅力凝聚了每个人,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J. 为什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赢得了每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越南战争
越南太落后了,跟美国比基本属于石器时代,装备没装备,战术没战术,当然有战术也没用,在美国强大的武器装备和通讯设备后勤保障下,你石器时代的经典战术统统失效!当然落后也有好处,就是你价值几百万美元的炸弹丢过来炸的都是竹楼,炸的田野、空地!炸我的电厂?对不起,没有!炸我兵工厂?对不起,也没有!炸我的经融中心?对不起,这个真没有。。。所以这仗打了14年,每场战斗都赢,但没有意义!实际上打这个仗,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的较量,跟朝鲜战争一样。。。说白了,你打仗无非就是为了自保或者利益,越战在亚洲,离美国本土十万八千里,显然跟自保无关,是为了利益和压制苏联,结果14年下来,利益没多少,自己亏得一塌糊涂,美国大兵白白牺牲,苏联暂时还活得好好的,那这个政策就得停止实施,不然影响国内政局稳定,所以咬着牙撤兵。。。以至于往后的许多年,美国一些比较好战的人还对越战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