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说明了一战的什么
首先,这是由意大利的孱弱和对外扩张政策所决定的。1871年,长期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实现了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统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意大利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极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靠进口。第二、重工业不发达,远远落后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第三、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大量贫民逃往外国谋生。因此,意大利有“贫穷的帝国主义”之称。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
其次,这也是由意大利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意大利和英、法、俄三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现在:意大利对英国得罪不起,因为其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所以一开始就表示不参加任何对抗英国的行动。意大利这个“贫穷的帝国主义”在财政上对“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法国有所依赖,特别是1887年和1895年两次对埃塞俄比亚的都以失败而告终,被迫无条件承认其独立,并赔款1000万里拉,这使意大利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这时,法国乘机以贷款为条件,并施展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意大利与法国签定条约,双方对各自在非洲扩张范围和已取得的利益达成一致。意大利为了顺利地在非洲扩张,也与俄国达成协议,双方签约表示,共同抵抗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对俄在黑海海峡的扩张持“善意态度”,俄对意在北非的扩张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一战爆发前,意大利由于利害关系,实际上已经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靠向了协约国一方。
第三、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全部满足了意大利领土方面的要求。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没有同意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图以参战为条件,与交战双方讨价还价,以便获得更多的好处。后来,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Ⅱ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分别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次都是轴心国的角色,也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一战作用是叛变了德国加入同盟国,二战作用就是拖德国后腿
Ⅲ 一战和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像墙头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战,在战前为了能够扩充己方实力,双方阵营都对意大利及进行了拉拢,而加入先同盟国后又投向协约国的意大利让人们看起来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信义。
其实意大利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刚刚统一,国家实力弱小的意大利根本就无法像自己的盟友们那样具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在两大阵营的相互碾压中,这些欧洲新兴国家唯一能做就是自保。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意大利是三大轴心国之一,参与战争的。但是后来由于墨索里尼以及意大利军方的无能,导致了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和巴尔干半岛的节节败退,如果没有德国,意大利早完了。连年战乱使得意大利人民厌战,意大利国王也不再相信墨索里尼。
终于,1943年,意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与同盟国停战。意大利投降盟国后,迅速调转枪口对德宣战,同盟国阵营也同意接纳意大利,在战争结束时,意大利是作为战胜国出现的。
(3)一战后意大利得到了什么扩展阅读:
一战时获得了东北部特 伦蒂诺、上阿迪杰、威尼斯·朱利亚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区。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执政,实行长达20余年的法西斯统治;其间包括入侵埃塞俄比亚(1930~1936年)、帮助佛朗哥在西班牙内战和与德国结成罗马—柏林轴心(1938年)、随后卷入二战(1939~1945年)并沦为战败国。
1946年6月2日全民公投,废除君主立宪,同年7月12日组成共和国第一届政府。二战后,参加马歇尔计划、签署“大西洋公约”并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进程,系欧盟创始国之一。
Ⅳ 一战中意大利的经济损失有多少
请采纳!
加入协约国之前损失大
后来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和意军作战的奥军士兵
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场主动,后期协约国增兵意大利,最终使意大利以胜利告终,意大利如愿获得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包括南提罗尔、伊斯特拉半岛等。
战事开始时,意军对奥军占有3对1的数量上优势,却未能突破奥军在朱利安阿尔卑斯山的防线。
1915年6月至1917年9月之间,发生了11次伊松佐河战役。
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19日:卡波雷托战役,德奥联军获胜,意军死伤约3万人,另有超过26万人被俘。
1918年6月15日至23日:皮亚韦河战役,意军胜利。
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处于奥匈帝国解体中的奥军大败,30万人被俘。
Ⅳ 意大利战争的第一时期有哪些结果
意大利战争第一时期:1494~1504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在意大利亲法贵族的配合下,查理八世的军队穿越罗马全境,经过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直逼那不勒斯。一路上没有遇到各公国的认真抵抗。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后,便于2月23日开进那不勒斯城,阿拉冈王朝国王弗兰第诺惊惶出逃。查理八世自称是“法兰西、那不勒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国王”。
然而,法军的掠夺和暴行以及增收新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民起义,于是在1495年3月建立“神圣同盟”(也称“威尼斯同盟”)以图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公爵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同盟。查理八世急忙从那江协斯北上,1495年7月6日在福尔诺沃遭“神圣同盟”军队包围,法军战败。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但军队主力得以保存。查理八世的继承者路易十二不甘心法国退出意大利,于1499年远征米兰公国。在1499~1500年几次交战中,法国先后获胜,相继占领料兰和伦巴第。1500年,法西两国勾结占领了那不勒斯,推翻了阿拉冈王朝。根据条约,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分赃不均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军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Ⅵ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意大利付出了哪些惨重代价
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共动员了500万人,死亡65万5千人,伤残145万人。军费总支出高达650亿里拉,致使这个当时每年国民总收入仅200亿里拉的国家债台高筑,有外债200亿里拉,内债350亿里拉。意大利付出巨大的代价,本来指望能够攫取它所期望获得的大片地区,结果所获甚微。
Ⅶ 意大利在一战中得到了什么什么好处。
楼主好,与您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意大利在一战中的立场
一战中,意大利是欧洲大国中最弱的一个,它必须与交战各方讨价还价,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积极对外殖民扩张,但由于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扩张企图只能利用大国争霸来实现,这就注定了意大利外交政策的动摇不定,谁对它争霸扩张有利,它就靠向谁。以便在卷入冲突时获得可能的、最好的待遇。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实际中,它也确实在倒向同盟国还是倒向协约国的选择中摇摆不定。一战前意大利是三国同盟的一员,但它跟英、法、俄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比如,意大利漫长的海岸线经不起英国强大海军的攻击,跟英国开战对它没有好处,比如法国给意大利优惠条件的贷款,缓解了它的财政困难,俄国则与默许意大利在北非的扩张,换来了意大利对俄国在黑海海峡扩张的理解。
第三,一战爆发后,同盟国和协约国都拉拢意大利,都不想让意大利倒向对方,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别是答应给意大利的土地比德国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国还借给意大利一大笔债款,意大利也看到英法挡住德国最初的进攻后,认定德国与奥匈无法赢得战争,而意大利同奥匈又有边界纠纷,于是,1915年5月,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战后,意大利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却没有想到,作为弱国,它的利益被最小化了,当初协约国许诺给它的土地,竟然成了一纸空文。他当时的地位远不如土耳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而从巴黎和会的分赃结果来看意大利得到的也是符合他当时的国力地位的结果。塞尔维亚消灭了几十万奥匈军队才变成南斯拉夫。意大利?分你个南蒂罗尔就够给面子了!
可是意大利自己不这么看,它认为协约国欺骗了它,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它没有办法,谁让它实力弱小了,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而也正是由于对英法违反承诺心怀怨恨,这才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倒向了德国一方.
以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Ⅷ 一战的问题
一战时意大利加入了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组织,所以作为战胜国其只有对战败国的瓜分而没有什么惩罚。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则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
我们先看看德奥意三国同盟怎么形成的。本来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于1876年产生了矛盾,但1879年就缔结了同盟。大概是当时协约国三国同盟大势已成,所以只好和奥匈帝国联盟。后来,刚刚统一而且面临孤立的弱小的意大利大概看协约国进不去,而同盟国集团急需同盟,就加入了同盟国集团,免得打起仗来两面不是人。
但仗一打起来,意大利就发现势头不对,而且协约国为了争夺地中海的利益,以便控制非洲和巴尔干半岛地区问题,就极力笼络意大利,比如,许诺,保证意大利在东地中海的霸权。于是,意大利就倒向了协约国集团。
反正当时意大利也不是什么强国,不是为了崛起,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意大利却没能从《凡尔赛条约》的分赃中获得些什么
Ⅸ 意大利在一战中得到的领土是不是原本就属于意大利
当然不是,也不可能
意大利自从罗马的光荣时代结束后,就四分五裂为多个国家或被其他国家占领
真正独立为一个国家是19世纪的事,自然谈不上原本就属于
意大利在一战中得到的领土包括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属于奥地利的时候,意大利还没诞生呢
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意大利的工业,特别是与战争有关的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很快。战后由于政府撤销大批军事定货,造成工业生产急剧缩减。到1921年,有26%的钢铁公司倒闭。生铁的产量只相当战前水平20%。许多企业、银行和股份公司破产。100多万人失业。通货膨胀,粮食和工业品的价格昂贵。与战前的1913年水平相比,物价提高了441%,生活费用上升317%。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降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