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为什么军队的战斗力那么弱,而黑手党就这么厉害呢
意大利军队并不弱,只是他们不喜欢打仗,在战争中十分敷衍,所以才显得很弱。黑手党厉害,但只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黑社会而言,与意大利政府比起来,黑手党只是一个小型的地方武装势力。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弱的说法是从二战中流传出来的,因为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相比德国和日本而言,简直就是在拖后腿。
然而为何说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弱,还很强呢?因为当时意大利是不弱于日本的存在,法西斯阵营中主要就是以意大利、德国、日本为代表的,除了他们还有其他很多小国家。如果意大利弱的话,就不会成为法西斯的代表了。综合而言,意大利那叫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所以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弱,而黑手党只是意大利国内的一个黑社会而已,再强也无法和政府军对抗,否则早就推翻意大利政府了。
② 为什么意大利在古罗马时期战斗力暴强,而到了一战二战期间却成了战力值只有5的了色
不不不。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意大利军队还是有比较强的战斗力的,因为在战前意大利统一全国的时候并没有像德国铁血中崛起的那么波澜壮阔。还是最后依靠普鲁士的力量,才借助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完成了北部统一。26万意大利人远征军横扫乌克兰,俘虏了10万苏军,独立攻占了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镇。在苏军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的时候,没有援军,被突破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将近一个月,3万人的意大利人经过白刃战,有4000人突围。
没有意大利人隆美尔的几万人能与几十万英联邦军队周旋?意大利人有托布鲁克的圣马可海军步兵营。有冲在最前面的战斗工兵。有战斗到最后的公羊装甲师。有福格雷尔伞兵师史诗般的后卫战斗。有意大利狙击手在弹药用尽后将自己的断臂投掷向冲上来的英国坦克。隆美尔说过:德国士兵震惊了世界,而意大利狙击兵震惊了德国士兵。
第一。看了上面的对于意大利部分战斗的介绍,然后用几个数据来介绍下当时意大利面对各个世界强国的资源产量。
二战中煤炭资源(万吨)
美国 3758 英国1464 德国3455 日本 411 俄 903 意 81
石油(百万吨)
美国1466 英国93.5 德国46.2 日本20.4 俄172.1 意 6.3
钢(百万吨)
美国2880.5 英国1056.5 德国2265.6 日本647.2 俄1806.8 意237.7
军用汽车产量
美国2382311 英 480943 德国345914 日本164268 俄197621 意84625
另外 铜矿产量 美国580000吨 意大利2963吨
战时战略资源储备对一个国家维持战争消耗有这巨大的影响。就意大利着点家底,能打个毛线。在1939年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的时候,意大利钢材够用14天 煤炭50天 铁矿石150天。总的来说。二战前,人民认为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战争准备。实际上,意大利人只能打的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
第二。然后很致命的是战略领导。说实话,墨索里尼直接插手军事指挥简直可笑,其中意军入侵希腊仅仅是为了显示意大利能与德国平起平坐,简直有点孩子气。苏德开战,墨索里尼预计德军会很快取得胜利,为了获得战利品,墨索里尼给元首写信要求派一支部队参战,从1941年到1942年两年工派遣了22.9万人的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结果二十多万人死伤近半装备损失80%以上。墨索里尼根本不懂军事 而且执意妄为 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这货自己还总结了一下:我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的指挥了许多愚蠢的远征。。。。(我认为很精辟)
总的来说意大利人在二战中虽然有一些比较出彩的地方,但是总体战斗表现实在一般。但是究其本质,战争打的不单单是军人的战斗素质,更重要的是战斗准备和经济能力。意大利战争准备不够,装备落后,墨索里尼过分干预军事指挥,加上当时国内反独裁运动高涨,政局十分不稳定,这些原因造成了大家对意大利人的表现十分耻笑。
③ 意大利是世界老牌的军事强国,如今它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呢
现在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可以排在世界前10的行列,因为意大利这些年并没有太多的领土安全上面的威胁,这也使得意大利的军事发展其实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步,不过意大利这些年一直保持了自己的武器科研能力,这也使得意大利现在依然能够研制出性能非常出色的武器装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意大利的军队在欧洲地区依然保持了很强的存在感。
但是意大利毕竟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希望意大利能够和其他国家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意大利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也希望意大利的经济能够重新恢复活力,这样也会使意大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
④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一、经济资源
在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状况,早在1937年意大利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1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69亿吨;当年的钢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1938年它仅产原油1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 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的年产量增至62072辆。但这个数字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当年美国为444.8万辆,德国为 34.8万辆,即使产量少些的英国和法国也都超过了30万辆。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已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
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采取一些权宜措施来弥补战略物资的不足。例如,以爱国捐献的名义强迫居民上缴铜等有色金属,下令征用民间的钢铁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量用电,报纸一律改为四版发行等等。事实上,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战略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1940年4月7日,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起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
二、军事准备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
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数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米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
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即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称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 1939年格拉齐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
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大利向外扩张的基础,这首先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海军的待遇,其中包括服装、食品和津贴都优于其它军种,致使许多青年人争先恐后当海军。但是,由于墨索里尼不懂军事,因而未能对发展海军做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抉择,只是一味追求舰艇的数量和吨位。截止1940年春季,意大利海军已拥有各类舰艇257艘。其中 3.5万吨级战列舰4艘,万吨级巡洋舰7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59艘,快艇67艘。从数量和吨位看,意大利舰艇不如美国和英国,而与法国相当。但从武器装备和技术性能来看,均无法同上述诸国相比。另外,意大利当时没有航空母舰,从而使其舰队在远距离行动时得不到空中掩护。墨索里尼也曾为此焦虑不安,但却自欺欺人地说,意大利无需建造航母,因为“整个意大利就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直到1941年,意大利海军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空中侦察手段,损失惨重,墨索里尼才下令将两艘大型客轮改装为航空母舰。
空军是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23年新建的军种,被吹嘘为意大利的“精英部队”,这是因为大多数法西斯领导人都曾经当过飞行员。由于墨索里尼把空军完全法西斯化,所以当时空军便成为富家子弟和投机分子快速晋升和步入高层的阶梯。他们纷纷参加空军,短则呆上两三个月,长则混个一年半载,“退役”后很快就会得到提拔和重用。然而,空军所拥有的飞机并不是法西斯宣传的3000架(有时是8500架)。后来,法西斯当局觉得这种过于夸张的虚假宣传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官方于1939年12月发布消息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300架。其实,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差距。据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证实,这其中的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另有大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因此,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飞机充其量也不过1000架。普里科洛在一次会议上告诫与会者不要对意大利空军的实力抱有幻想。其理由是,虽然意大利空军所拥有的飞机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但技术落后,没有雷达。
二次大战前,人们认为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战争准备。实际上,如同经济准备不足一样,意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其军事准备也很不足。可以说,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均不符合作战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
三、战略领导
意大利战略领导的失误,与独裁者墨索里尼有着密切关系。一是墨索里尼缺乏精确的计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例如,入侵希腊仅仅是为了显示意大利能与德国平起平坐。1940年6月,当看到德国在西线取得重大战果时,墨索里尼也打算打一场摆脱德国人的“平行战”。墨索里尼认为,除利用意大利在北非的优势发动进攻外,只能在巴尔干寻找一个意大利军队与之作战时显示出威力的弱国来打。外交部长齐亚诺提出打希腊,墨索里尼则坚持要首先打南斯拉夫,并命令总参谋部按照他的设想制定作战方案,但后来又决定对希腊发动突然袭击。墨索里尼说,只要行动迅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迫使希腊投降。1940年10月12日,德国在事先未通知意大利的情况下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墨索里尼感到十分恼火,决定立即入侵希腊。他说:“希特勒总是让我面对既成事实,这次我要照方抓药,将让他从报上看到我占领希腊的消息”。希腊战役中,尽管墨索里尼多次更换指挥官,仍然未能扭转败局,后来派去的王牌师也被全歼。 Xj})?{FP
为了获取战利品,意大利派20几万军队到苏联战场。苏德战争爆发后,墨索里尼预计希特勒会很快取得胜利,他认为如果意大利派军队到苏联,必将获得许多战利品,于是他给希特勒写信,要求派一支军队参战。1941年6月底至7月初,由1个装甲师和2个汽车运输师共计6.2万人组成的“意大利远征俄国军团” 开赴苏联。后来于1942年又增派4个步兵师和3个快速师,共计10个师22.9万人组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结果,派到苏德战场的所谓“精锐部队”死伤将近一半,其余冲出苏军包围圈逃回意大利,装备损失80%以上。
有时在目的达到后,墨索里尼却不必要地炫耀武力。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只是让意大利军队在意法边界待命。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墨索里尼要求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希特勒当即表示同意。但当返回罗马后1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他突然决定,在停战协定签订前,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进攻开始后,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从前线返回的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说:“停战前两天还用20多年前使用的那套办法,让那么多的人白白去送死”。齐亚诺曾经这样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这说明墨索里尼贪求的是军事胜利,并以此作为树立个人权威的基础。
二是墨索里尼刚愎自用,少谋寡断。他本不懂军事,缺乏指挥才能,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把全部军事大权集于一身,独断专行。墨索里尼乐于下级报喜,恶于下级报忧,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齐亚诺就曾经说:“没有必要反对他,那样会更糟”。一位将军认为意军准备不足,参战只有失败,劝诫墨索里尼不要参战,结果被墨索里尼下令砍去了双脚。巴多格里奥元帅认为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完全是墨索里尼造成的,他指出:“领袖(指墨索里尼)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是他的一知半解和好大喜功正在把意大利引向失败”。在听到这番不恭之词后,墨索里尼勃然大怒,他把巴多格里奥说成是“国家的公敌”和“叛徒 ”,迫使他于1940年12月4日正式辞职。
1940年夏季,意军在东非的部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该地的英军。但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军统帅部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英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东非之前发动坚决的进攻,而是在取得小胜之后即停止前进,由于墨索里尼一再命令意军“只守不攻”,结果贻误了战机。1941年2月,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军得到增援后开始发动攻势,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军迅速溃败,23万意军当了俘虏,墨索里尼那昙花一现的“东非帝国”就此告终。
墨索里尼下台后,在被巴多格里奥政府软禁期间,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墨索里尼承认“他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一场错误的战争。他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地指挥了多次愚蠢的远征”。应当说,他的反思还是比较客观的,但他却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军队和老百姓。
⑤ 二战时候,意大利都有什么战绩,都有那些名将,和着名的战役,意军的战斗力比日本如何
意大利的战斗力其实是严重被低估的,主要是这帮意大利人根本就不想打仗。
作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轴心国三大巨头之一,意大利陆军不管是训练还是兵员素质都不差,起码处于欧洲中游靠前的水平。意大利陆军的装备更是非常不错,可以说世界一流,比日本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意大利一战时期的淘汰货意大利炮扔到中国战场竟然被当成了宝(想想李云龙那门意大利炮吧!),意大利的武器装备可想而知。
意大利陆军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士气和战斗意志。因为意大利军队根本不想打仗,所以打仗总是出工不出力,表现自然不行。不过这并不代表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差,只是意大利军队不愿意拼命而已。但即使如此,意大利军队在苏德战场的表现一点不比德国人逊色。在乌克兰战役中,26万意大利远征军横扫乌克兰,俘虏了10万苏军。这个战绩起码日本人不敢吹嘘自己能够做的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轴心国军队陷入了苏军的重重包围,轴心国军队被迫突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冲出包围的竟是意大利军队,近5000意大利军队靠着残酷的肉搏战冲出了包围,而不远处逃出来的数量更大的德军冲出包围的仅仅2000人,意大利军队表现出的战斗力连苏联人都感到惊叹。所以意大利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并不低,如果认真起来,起码不比苏军差,如果拼命,几乎和德军相差无几。
意大利的留守部队主要驻扎在本土和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当地的游击队,维持当地的秩序和治安。尽管是二线作战部队,但意大利留守部队的装备和战斗力都不差。南斯拉夫游击队是二战中出了名能打的武装力量,一直蔓延多年,德国一直清剿不掉。作为盟友,意大利人也参与了围剿行动,在围攻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斗中,意大利部队打的丝毫不比当地的德军差,特别是在山地作战中,意大利部队的非常出色,其战斗力和德军二线部队相差不大,这也许和意大利擅长山地作战有关。
第三类是意大利的殖民部队,也就是三线部队。这些部队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东非地区。他们主要负责维持当地的秩序,很少承担作战任务,所以装备很差,战斗力也不行。
其实也不能怪意大利人,英美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又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就是换成日本军队也未必会比意大利强多少。其实,意大利的殖民部队在一些战役中打的也不错,在战争里差点把英国人赶出北非。在意大利殖民部队的配合下,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更是打出了一流的水准,竟然击败了英国精锐部队第二十二装甲旅。如果给意大利军队足够的给养和机械化单位,意大利军队未必会输给英国人。
总体来讲,意大利陆军的一线野战部队战斗很高,略低于德军,二线留守部队和德国二线部队战斗力相差不大,三线殖民部队略高于英联邦二流军队,所以意大利陆军的真实战斗力并没有网上传言的那么差。意大利之所以表现的不出彩,主要是意大利军队不愿意打仗,而对手又一个比一个强。其实,如果换成日军去苏德战场,未必会比意大利军队打的好。就连隆美尔都曾赞誉:意大利军队震惊了世界,意大利军队震惊了德国人。实事求是的讲,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不比日军差。如果考虑装备和火力因素,日军未必是意大利军队的对手。
再说个笑话吧!
1941年的北非战场,“沙漠之狐”隆美尔接连对英军发起攻击,胜算在望的战役奈何军队数量不足,便只能将重要的侧翼战略要地交代给意大利军队,以防遭到英军偷袭侧翼。其中尤其重要的一区域由意大利着名的“公羊座”装甲师把守。“公羊座”装甲师在师长马里奥少将带领下,也十分出色,共有两百多辆M13主战坦克,L3轻型坦克,M42自行火炮等装甲车,实力雄厚,此军队在意大利部队中也称得上是精锐良军。
遗憾的是“公羊座”装甲部队还是败给了英国第二十二装甲师。面对随时攻来的英军,公羊座装甲部队多次败北的经验,除了投降别无他择。此时马里奥派出谈判专员前往英军洽谈,希望英军不要侵犯古比井,且保证不会对英军进攻。
意气风发的英军显然看不起多次败仗的意大利军,不仅直接拒绝谈判,且对意大利使者开炮攻击,使者半路身亡。英军的暴击行为激怒了“公羊座”装甲部队少将马里奥。在马里奥的指挥下,全意大利军向英军全面进攻,全程两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下,击毁英军80辆坦克,还有53辆损伤。马里奥军队损失43辆坦克,战役结果反转,意大利军意外的取胜。
正是此战役激发了意大利军队真正的实力,意大利军的战斗力并不弱。甚至有观点,意大利军并不是不能打,只是不想打,被逼到极限才能爆发出真正的战斗实力。
⑥ 大家觉得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在欧洲还算中上等,但是要是放在世界上,那就只能是三流水平了。
意大利是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其海军拥有两个性能先进、功能齐全、战力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由现役的“加富尔”号和“加里波第”号航母领衔。意大利海军是地中海地区仅次于法国海军的第二大海上力量,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力图成为地中海的海上霸主。
意大利是一个较大的半岛国家,其95%的工业原料来自海路,65%的出口货物依靠海运,海军在其军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意大利海军现役约3万人,目前编配各型舰船63艘、各型飞机70架,还包括2艘航母、3艘两栖运输舰、8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等。
意大利海军下辖6大兵种,包括舰队司令部、工程兵、武器与作战系统司令部、行政部队、医疗部队和海岸警卫队。主要海军基地有拉斯佩奇亚、塔兰托等。
⑦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战前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德国铁血中崛起的波澜壮阔,翻天覆地;即使
不是很强。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战前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德国铁血中崛起的波澜壮阔,翻天覆地。
最后依靠普鲁士的力量,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完成了北部的统一,但从意大利人身上却看不到普鲁士人所拥有的那种强大的民族张力和进取精神。
在苏联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时,没有援兵(其地域内仅有一个配属的二流德国步兵师),重武器不足的意军在侧翼(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被突破遭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个30000人的意军集团(内有少量德军)经过包括白刃战的苦战,有4000人突围。试问没有这26万“包袱”,德军如何防守这一二百公里的顿河阵地?何况北非。
⑧ 能不能客观的评论二战意大利军队他们军队到底是什么战斗力
1、使用毒气是意大利第二次入侵埃塞俄比亚了,当时的埃军已经大规模的装备现代化武器,更坑爹的是就在意大利入侵千,德国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1万支步枪,1千万发子弹,60门火炮和三架飞机。而且埃军实在英军的帮助下才打退意大利的。意大利也真的比较弱,几十万部队被几万英军追击,丢掉了大片开战前就获得的殖民地,但是没有夸张到土着都打不过的。
2、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战场的古比井战斗中发起的"十字军"行动中,意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装甲师迎战英军第22装甲旅,英军兵力并不是劣
势,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战斗中也并不是满员参战的,此战阿里埃特师共有12名军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负伤和失踪,并损失了49辆坦克,4门75/27和8
门47/32火炮。英国第22装甲旅有79辆坦克被击毁或重创(当然这支部队是隆美尔重新编练过的,装备了大量的四号坦克,)。
3、帕维亚步兵师参加了轴心国于1941年3-4月的反击。在Pietro Zaglio少将的指挥下在1941年 3月31日沿着 Balbia
至Agedabia
的海岸公路展开攻击,将澳大利亚的后卫部队驱赶至Mechili;6日,该镇被包围。“法布里斯”和“蒙特穆罗”神枪手摩托化营与德国第5轻步兵师的先头
单位也赶来支援。8日,在一次失败的大部分被神枪手步兵挫败的突围后,Gambier-Parry将军向帕维亚步兵师指挥官Pietro
Zaglio少将投降。约3000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军人被俘。1941年11月23日,在十字军作战中,英军第70步兵师在60辆坦克的支援下突破了25半摩托化师“博洛尼亚”的防线。意大利人重新集结后帕维亚步兵
师投入反击,封锁了敌人的突破。在25日夜26日凌晨,英军70步兵师再次攻击,但是Trieste师的第9神枪手团反击并阻止了英军的这次推进。
但是在12月4日,隆美尔下达了要承担放弃托布鲁克责任的命令:撤至贾扎拉线。根据澳大利亚官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记载,帕维亚步兵师在 El
Adem
作为后卫。帕维亚步兵师在被击败前进行了顽强抵抗,让轴心国军队(包括大部分帕维亚步兵师人员)得以撤退。12月15日,帕维亚步兵师顶着新西兰第2旅和
波兰旅的进攻,守住了它在贾扎拉防线的阵地,让一支强大的德意联合装甲部队反击并击败英军第一营。在的里亚斯特装甲师和德国15装甲师在南部的骑士桥的行
动中击败英军第2,4装甲旅之后,帕维亚步兵师在1942年6月16日抓获6000盟军俘虏中担当了重要角色。该师在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中作为意大利第10军的一部分参与了守卫Ruweisat高地的战斗,但是在1942年7月14-15日的战斗中面对英军装甲和新
西兰步兵承受了巨大伤亡并且作战效率逐步下降。在最初阶段的战斗中,根据美国历史学家Conrad H.
Lanza的说法,帕维亚步兵师作为艾略特装甲师的后卫以一场夜袭击退了新西兰23营的推进。最终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帕维亚步兵师在1942年11月4日轴心国从阿拉曼到富卡的撤退中被遗弃了,由于被遗弃,他们别无选择只有投降。
4、博洛尼亚师在托卜鲁克负责的防区包含几个全部被雷区环绕的有步兵和炮兵单位防守的战略要点,在1941年11月21日,博洛尼亚师击退了作为十字军行动一
部分的英军的一次进攻。那天早上,该师被英军攻击(第2苏格兰边民团,第2苏格兰高地警卫团,配备玛蒂尔达坦克的第4皇家坦克营),博洛尼亚师部分阵地被
突破,但是大部分的进攻部队在德军第3侦察营的协助下被击败。在总结这次进攻的经验教训时,新西兰官方二战史写道:“强大的苏格兰高地警卫团在这次攻击中
的表现与面对强大的步坦进攻压力面前表现出可圈可点的抵抗相等!”。
136摩步师“法西斯青年”师,该师最为着名的战斗之一就是第二次古比井战斗第二次古比井战斗发生在1941年12月4-7日.法西斯青年师(实际上只有几个营的规模)狂热地以红魔手雷近距离攻击第11印度旅和第4装甲旅英国坦克(MK4型巡洋坦克).该役重创英军.使之损失约100辆坦克.英军被迫后撤.放弃了包抄隆美尔南翼的计划. 该师的一些单位在阿拉曼战役中和185佛格尔师并肩作战,另外该师是北非轴心国军队抵抗到最后一个投降的单位
5、1941年苏军的冬季攻势长达月余,在12月25日苏军于 Ubescicce、 Chazepetovka
发动了意大利人称之为“圣诞之战”的猛烈进攻,意军击退了苏军,稳定了 Izjum 战线。“都灵”师的第81步兵团在 Navaja Orlovka
进行了一场漂亮的防御战。1942年8月,苏军在 Serafimovich
对防守斯大林格勒侧翼顿河一线的意大利军队发动了进攻,并在数量上压倒了守军,意军受命死守。最后,意军用包括鸡尾酒在内的一切手段击退了苏军坦克,意军
亡1700人,但俘虏苏军1600人,并缴获一批小型武器。1942年12月16日,防御斯大林格勒西北方的意大利远征军的灾难来临了,占有压倒
优势的苏军向斯大林格勒外围发动猛攻,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的防线先被冲跨,意大利军根本无法对抗4倍于己的苏军,开始撤退,在1个月的苦战(包括白刃战)
后,终于冲出顿河“口袋”。其中,“都灵”师作为前锋,经历了两次事关生死的战斗,1942年12月22--24日的“死亡谷”(Arbuzov
村),意大利人和德国人首次遭遇了包围圈的苏军,意军通过白刃战乃至徒手格斗杀开了一个口子。最后在
Chertkovo,1943年1月15日,意大利人突破了最后的包围圈,回到友军战线。担任后卫的山地军也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突围。除了第六集团军外其他德军跑的都比意大利人早,而且还在战前就把意大利远征军的汽车征调走了。
总的来说意大利军队中不乏一些英勇的部队,但是这些部队无法改变绝大多数意大利兵的软弱。而且他们的武器非常落后,机动车辆严重缺乏,虽然研发出一些优秀的武器,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无法大规模生产,大部分中下级军官无能。最坑的还是盟友德国,总是干些过河拆桥的事。
⑨ 二战意大利军队有多强再怎么也是欧洲帝国主义国家
看了这个,您就懂了,可能有点儿长,但是保证您绝对不后悔!
二战中,中国人对意大利人的印象感觉就是德军的伪军,感觉意大利人战斗力极差。其实,这完全是极大地误解。因为在中国有大量的德粉,为了维护德粉心中高贵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网上误传了很多意大利军队搞笑的方面。这就是为何国内众多德粉编造出嘲笑意大利人的战斗力的网上笑话。关于意大利在北非,在苏联一败涂地的说法在历史上并没有准确的依据。现加以全部更正:
谣言一:意大利人是德军的累赘和包袱。
事实是: 意大利远征军在横扫乌克兰的战斗中,就俘虏了10万苏军,独立攻占了斯大林诺等重要城镇,在斯大林格勒北翼,意大利军队防守正面达一,二百公里,而负责供应的德国人非但没有施以援军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经常抽调意大利的卡车为自己运送物资(在斯大林格勒围城中就有一支意大利运输车队)。在苏联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进攻时,没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军在侧翼(罗马尼亚军和匈牙利军)被突破遭包围的情况下,山地军和其他部队还是坚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个30000人的意军集团军经过包括白刃战的苦战,有4000人突围。试问没有这些所谓的意大利“包袱”,德军如何防守这一,二百公里的顿河阵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战场的古比井战斗中发起的"十字军"行动中,意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装甲师迎战英军第22装甲旅,英军兵力并不是劣势,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战斗中也并不是满员参战的,此战阿里埃特师共有12名军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负伤和失踪,并损失了49辆坦克,4门75/27和8门47/32火炮。英国第22装甲旅有79辆坦克被击毁或重创。
意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轴心军队中的大部分兵力并不惜重大损失负责为运输船队护航,没有意大利人,就隆美尔的几万人,能够与几十万英联邦军周旋?没有意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装备虽然不佳但作战勇敢的装甲部队,德国人能够取得胜利?没有意大利人掩护侧翼,并不时以自我牺牲精神地充当后卫,德军能够放心进攻,安全撤退?知道两次古比井吗?知道托布鲁克的圣马可海军步兵营吗?知道冲在最前面的战斗工兵吗?知道战至最后的“公羊”装甲师吗?知道“佛格雷尔”伞兵师史诗般的后卫战斗吗?知道一名意大利士兵在被打断一条胳膊后,捆着炸药包冲向冲上来的英国坦克吗?隆美尔说过“德国士兵震惊世界,而意大利士兵震惊了德国士兵。”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隆美尔传。所以意大利人经常给德军干脏活,却被德粉羞辱。
谣言二: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事实是:这位飞行员是英国的一位皇室成员,所以从政治影响方面考虑的。其他英国飞行员可不是这个待遇,否则大部分意大利官兵都会神经的。
谣言三: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事实是:阿拉曼战役失利后,隆美尔决定撤退,并夺走意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补给,意大利人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步行在沙漠地区撤退,很多士兵要么被拥有机械化优势的英军追兵消灭,要么就是因为缺水被活活渴死,最后意大利人向英军投降。顺便提一下,当年波斯王远征利比亚沙漠,就在这地方因为缺水渴死3万人。
谣言四: 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事实是:这个地方就是阿拉曼,意大利军队在此抵抗英国军队蒙哥马利集团军主力的猛攻,意大利彻底战败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意大利将军,将军知道意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补给被德国人抢走了,他没能力把部队撤回来,回去后墨索里尼会枪毙他的,他要和他的勤务兵一起死在战场,最后一战前,将军说:“孩子们,我想我们可以吃一点家乡的通心粉.”………….
谣言五: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
事实是:即使是墨索里尼在欧洲问题上也本想坚持一贯的中立政策,因为希特勒压力胁迫参战,试问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军队除了本土防御计划之外为何要准备侵略计划?
法国佬一直以为他们的马奇诺防线会重演一战绞肉机的盛况,英国人也会为之流尽最后一滴血,经历过一战的名将贝当指挥当时法国最精锐的军队在法意边境戒备………贝当的军队成为维希政府的最后依靠。要不你以为希特勒为什么会让法国人保留那么一个政府?
当时意大利进攻的重点孚日要塞,是法国马奇诺防线上十分坚固的环节,孚日要塞还是一个建立在地形险峻孚日山脉上的要塞,进攻这样一个建立在崇山峻岭上的要塞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别忘了德国人是绕过去的马奇诺防线,不是正面突破。大家在看看德国人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表现吧,就知道从正面突破一座要塞是多困难,一战时俄国人就意识到现代战争中要塞的作用已经不如从前了,于是打算把要塞改成军营,德军攻打布列斯特要塞时,俄国人已经把要塞的火力点和炮台拆的差不多了,但是德军为了攻克这做防护能力薄弱的要塞,仍然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谣言六: 北非阿拉曼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事实是:纯粹是国内德粉的扯淡。在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艾略特装甲师在抵挡盟军进攻,掩护德军撤退时牺牲了他们的老式坦克。大约在11月4日15点30分时,少量幸存的坦克被优势敌军包围,他们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
盟军坦克突破了艾略特装甲师的南面。于是艾略特装甲师在Bir-el-Abd东北5公里处被包围了。艾略特装甲师依旧坚持战斗!他们战至最后一辆坦克。在1942年11月6日,德军承认在阿略提装甲师的防区,英国人“为他们的渗透付出了惨重的人员和物质损失的代价。意大利人战至最后一人。”
谣言七: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
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
事实是:当时意大利的尖端工业能力很差,连坦克电台都无法量产,大规模加工密封机舱的能力也没有,虽然率先研发,但无法大规模列装投入作战,当空军司令痛苦的向飞行员们通报这个消息们时,小伙子淡然的开玩笑说:“没关系,将军,我们更喜欢风的气息……….”
谣言八: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事实是:那是意大利布瑞达(Breda)M37式重机齤枪,又称Breda M-1937。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机齤枪,使用20发弹板供弹,与哈其开斯等其他弹板供弹式机齤枪不同的是:M37发射过的弹壳并不直接抛出枪外,而是抽出膛后重新卡在弹板上。此枪是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使用最多、也是最得心应手的一种重机齤枪。二战结束以后,意大利军队在较长一段时间仍继续使用M37布瑞达重机枪和8mm布瑞达步齤枪弹。布瑞达重机枪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弹壳可以塞回弹鼓的机枪,枪管温度更稳定,射击速率更快,作战效率极高。
谣言九: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神啊) 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事实是:意大利国王此时已经宣布加入盟国,只是军队还没脱离接触,所以美军向意大利人投放“炮弹传单”;之后发生的激战,不过是法西斯德国和忠于国王政府的意大利军队在激战,说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这是因为意大利国王宣布解除墨索里尼职务后,希特勒派军队救出墨索里尼,并占领意大利北部山区布防,节节抵抗盟军。
谣言十: 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事实是:伽利略号潜水艇在一次世界大战前下水,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迅速投靠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意大利会攻击英国盟友的渔船吗
谣言十一: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事实是:托卜鲁克是英军在北非重要战略要点,被意大利围困后孤立无援,巴尔博元帅喜好亲赴前线观察布置战线,行程被间谍获知,英国皇家空军为了突破意大利完善的高射炮阵地大规模空降物资趁此机会出动,彪悍的巴尔博元帅在座机上下令无差别开火,九个月后,物资告罄的托卜鲁克陷落,成就了隆美尔的元帅军衔。
谣言十二: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事实是:他们的盟军,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后来吊死过墨索里尼,实力可见一般了吧?意大利共产党实力直到冷战初期仍是实际上的意大利第一大党。
意大利游击队在二战中还是很活跃的,德军经常被意大利游击队打的满地找牙,1944年夏,武装党卫军SS16“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在意大利北部对左翼游击队“加里波地旅”、“红星旅”展开血腥镇压,如果实在找不到游击队,就拿当地居民出气,通常是将他们指认为游击队而大肆枪杀。
当年8月11日,该师一部在圣安娜地区执行反游击战时,因找不到游击队,而把怒火发泄在当地平民身上,枪杀了100多名平民,连还在吃奶的婴儿也不放过。
为此该师不少士兵获得了反游击战勋章,战后国际法庭判定任何获得这枚勋章的士兵都被定为战争罪犯。但是在战后的西德和德国统一后的联邦德国政府,这种大屠齤杀而颁发的专门勋章又“合法”了,联邦政府还向不少参加过大屠齤杀的德国老兵,重新颁发的勋章,只不过新的勋章去掉了上面的纳粹鹰徽罢了。
谣言十三: 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事实是:英国人间谍了解了意大利在塔兰托湾防御部署的情况,英国人从情报得知的意大利防空力量薄弱,才派出航母舰队奇袭塔兰托。这些旧式双叶战斗机后面可是有一整个航母舰队做靠山。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也是错的,两架“箭鱼”式飞机被击落,一名飞行员被击毙,其余被俘。
谣言十四:1942年12月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队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事实是: 1942年12月16日,防守斯大林格勒优势苏军向外围猛攻,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防线被摧毁后,意大利军队面对4倍于自己的敌军开始后撤!整整苦战了一个月才冲出顿河“口袋”,随后到达了死亡谷(估计是意大利人自己说的名字)首次碰到在包围圈中的苏联军队,因为意大利军队的补给有很重大的问题,而德国自己的部队都还补给不够,德军还征用了一支意大利车队给自己运输补给,导致意大利军队弹齤药严重紧缺!最后远征军中的前锋部队“都灵”步兵师奋不顾身冲向敌人据点内徒手肉搏最后在Chertkovo打开一条缺口,直到撤出包围圈总计损失了26000人!
这场战役除了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包围以外,所有德军跑在意大利军队前面。
谣言十五:在苏德战场上,意大利人伤亡很少,跑的比兔子还快。
事实是:1941年苏联冬季攻势开始!12月25日,苏联在位于Ubescicce以及Chazepetovka两地发动了针对意大利军队的代号为“圣诞之战”的进攻!意军第81步兵团(隶属苏联远征军“都灵”步兵师)成功地坚守住了Izjum这条防线!
1942年8月24日!防守斯大林格勒侧翼顿河一线的意大利军队遭受来自Serafimovich的苏联军队的猛攻!意大利人顽强的击退了苏联坦克部队的进攻!此役亡1500余人,俘虏1700余人!缴获了一些数量可观的轻武器!
着名的意大利“萨伏伊”骑兵团用马刀狠狠地羞辱了一番苏联军队!战斗发生的苏联冬势攻势期间,部队成功防守之后反击Isbusshenski一带的苏联军队,骑兵团600人迂回苏联军队侧翼之后骑马冲击!一时之间让苏联人无法接受的是,意大利人竟然是手挥马刀冲上来的!击溃2个营,全歼一个营,俘虏500余人,榴弹炮4门,迫击炮10门,机枪50挺!
谣言十五:大家相信这些谣言的原因无非就是意大利打个埃塞俄比亚都死活打不下来。
事实是:但是其中的原因大家可能都不了解,首先大家把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情况都搞错了,意大利一共有两次入侵埃塞俄比亚,第一次发生的时间还在19世纪,意大利人至少还占领了埃塞俄比亚。我记得也就是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强大日不落帝国——英国,在 1839—1919年间三次入侵阿富汗,结果战争以阿富汗胜利而告终。 英军在向贾拉拉巴德撤退的时候,英国1.6万人的部队除了,一名军医侥幸逃生外,其余全军覆没,小国家实力是不容藐视的。
意大利第二次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时候,埃塞俄比亚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了,埃塞俄比亚花费巨资从西方购买了大量枪齤械,还从瑞典雇佣了教官,埃塞俄比亚禁卫军就是瑞典教官手把手教出来的的精锐,他们连身上穿的军装和脚上的军靴都是从国外买的。
更坑爹的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他们伟大的德国盟友,却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了一万条步齤枪,一千万发子弹,60门以上的火炮,3架飞机,其中还不包括德国的后续援助。德国盟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意大利深陷埃塞俄比亚战争泥潭,减少对欧洲事物的干预。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向苏联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不少德粉还在叫嚷嚷,如果没有英美援助德军早就打败苏联了。
意大利人在埃塞俄比亚用毒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年小日本在中国不是连对付小小游击队都要用毒气,连贺龙元帅都中过小日本的毒气,难道使用毒气就说明小日本的战斗力是很菜的,那么抗战还用打八年吗?埃塞俄比亚最后是靠英国的出兵才复国的。
我觉得二战中意大利人不被国人待见的最重要原因是:意大利人后期及时醒悟,意大利人没有被严重洗脑。国内德粉最欣赏的就是德国人那血战到底的精神力量。可惜,这对人民是极大的伤害。东方人最喜欢的忠诚到底,在意大利人身上看不到,这才是国内德粉最恨二战意大利人的地方。所以,国内德粉编造出了很多二战意大利人的笑话。